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补骨脂酚的体外肝微粒体代谢及代谢减毒作用的种属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补骨脂酚在人、比格犬和大鼠肝微粒体的体外代谢动力学及种属差异,评价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对补骨脂酚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的减毒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HK-2细胞的存活率来评价补骨脂酚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对其毒性的影响。应用HPLC法分析补骨脂酚在3个种属肝微粒体孵育液中的剩余浓度,研究其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和代谢动力学。结果在3个种属肝微粒体分别作用下,补骨脂酚的HK-2细胞毒性明显降低。补骨脂酚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最慢,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最快,人、犬和大鼠的代谢动力学参数Km、Vmax、T21和CLint分别为:(81.66±3.41),(89.35±4.32)和(31.89±2.60)μmol.L-1;(0.47±0.01),(0.57±0.01)和(1.88±0.09)μmol.L-1.min-1;(44.14±1.13),(53.31±0.29)和(6.79±0.39)min;(39.38±1.04),(65.16±0.35)和(365.92±20.01)ml.min-1.kg-1。结论肝微粒体降低补骨脂酚的HK-2细胞毒性,这一减毒作用与补骨脂酚经肝微粒体酶的代谢相关。补骨脂酚的体外肝代谢动力学性质存在着一定的种属差异;犬肝微粒体对高浓度补骨脂酚所致的HK-2细胞毒性的降低作用要弱于人和大鼠肝微粒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芩素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 UDPGA)代谢差异特性。方法使用肝微粒体体外代谢孵育法、HPLC-UV分析方法,选用不同种属的肝微粒体进行黄芩素UDPGA体外代谢研究。结果黄芩素在人肝微粒体及不同种属的肝微粒中,加入UDPGA进行37℃恒温孵育,孵育结束后离心,取上清液,经HPLC-UV分离检测得到3个代谢产物,分别是:黄芩素-7-O-β-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黄芩素-6-O-β-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和黄芩素-6-O-葡萄糖醛酸结合物-7-O-β-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通过与标准品对照确定黄芩素的三个代谢产物都是葡萄糖醛酸化的代谢产物。同时,不同种属间UGT代谢物的活性表现出较大差异,黄芩素-7-O-β-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活性最强,Km=1.61,Vmax=0.77(BG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活性是SD雌鼠的25.2倍);黄芩素-6-O-β-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比格犬肝微粒体中代谢活性最强,Km=3.05,Vmax=3.51(雄性比格犬肝微粒体的活性是雄性恒河猴肝微粒体的2.6倍);黄芩素-6-O-葡萄糖醛酸-7-O-β-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猪肝微粒体中代谢活性最强,Km=5.38, Vmax=0.17(猪肝微粒体的活性是人肝微粒体的13.6倍),其他依次是犬、恒河猴、鼠和人。结论黄芩素在人及不同种属肝微粒体UGT代谢中均生成上述三种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但是不同种属间的代谢表现出酶动力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奥扎格雷钠对大鼠CYP2D6亚型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奥扎格雷钠的大鼠体内、外实验,观察奥扎格雷钠对大鼠CYP2D6亚型酶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和奥扎格雷钠诱导组大鼠分别经口给予生理盐水和奥扎格雷钠1wk,HPLC法测定大鼠尿样及肝微粒体中CYP2D6的探针药物右美沙芬的代谢率,观察奥扎格雷钠对CYP2D6活性的影响。结果①大鼠给予奥扎格雷钠(37mg·kg-1),其尿样中右美沙芬的代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奥扎格雷钠诱导组大鼠肝微粒体中加入右美沙芬(0·324mmol·L-1),其右美沙芬的代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奥扎格雷钠与CYP2D6特异性抑制剂西米替丁可明显降低右美沙芬的代谢率(P<0·01),并且奥扎格雷钠组其右美沙芬的代谢率低于西米替丁组(P<0·05);④奥扎格雷钠IC50=26·5μmol·L-1,西咪替丁IC50=86·3μmol·L-1,奥扎格雷钠诱导组肝微粒体Km=0·67mmol·L-1,Vmax=2·13nmol·min-1·g-1protein;对照组肝微粒体Km=0·29mmol·L-1,Vmax=0·91nmol·min-1·g-1protein;⑤体内和体外相应实验数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9811)。结论奥扎格雷钠可诱导CYP2D6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肝微粒体模型研究以灯盏乙素及其苷元为先导的系列化合物代谢特征,筛选代谢性质优于灯盏乙素的化合物。方法采用UPLC-MS/MS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温孵体系中不同时间点各候选化合物的含量,筛选T1/2和CLint较优的候选化合物,比较候选化合物与灯盏乙素的酶促动力学特征及其转化情况。结果与灯盏乙素及其苷元相比,候选化合物W11的半衰期较长、清除率较低;W11酶促动力学参数Vmax为(10.25±0.93)μmol·min-1·g-1,Km为(4.48±0.10)μmol·L-1,CLint为(2.29±0.23)L·min-1·g-1;灯盏乙素酶促动力学参数Vmax为(45.95±9.50)μmol·min-1·g-1,Km为(10.19±1.66)μmol·L-1,CLint为(4.48±0.20)L·min-1·g-1;W11可能代谢为M1(W11脱掉甲基后分子质量为577的化合物),并释放出灯盏乙素。结论候选化合物W11可能具有优于灯盏乙素的代谢性质并能释放活性代谢产物灯盏乙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济泰片对人肝中美沙酮代谢活性潜在的抑制作用及对Beagle犬肝中美沙酮代谢活性潜在的诱导作用。方法在人肝微粒体中加入济泰片1.5~150 mg·L-1,CYP3A4抑制剂酮康唑及CYP2D6抑制剂奎尼丁,再加入美沙酮进行共孵育30 min。用美沙酮的代谢产物2-亚乙基-1,5-二甲基-3,3-二苯基吡咯烷(EDDP)的生成速率反映美沙酮的代谢活性,评价济泰片对美沙酮的抑制作用。Beagle犬ig给予济泰片0.1875,0.625和1.875 g·kg-1,每天1次,共36周后制备犬肝微粒体,在制备的犬肝微粒体中加入美沙酮进行共孵育30 min,检测济泰片组美沙酮的代谢产物EDDP的生成速率。结果阳性抑制剂酮康唑、奎尼丁能显著抑制人肝微粒体中的美沙酮代谢,而济泰片未见明显抑制作用。济泰片1.875 g·kg-1组Beagle犬肝微粒体中美沙酮去甲基化反应的反应速率、代谢能力及单位体质量代谢能力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86±0.17 vs(0.49±0.10)cps.min-1.mg-1蛋白,228±62 vs(115±13)cps.min-1.mg-1蛋白,10.6±0.8 vs(24.4±5.6)cps.min-1.mg-1蛋白.g-1(P<0.05)。结论济泰片对人肝中美沙酮的代谢不会产生抑制作用。济泰片对Beagle犬肝中美沙酮代谢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鼠心肌多胺代谢限速酶ODC、SSAT活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多胺代谢限速酶鸟氨酸脱羧酶(ODC)及精脒/精胺乙酰转移酶(SSAT)活性分析方法。方法以Langendorff离体灌流心肌为实验材料,制备心肌组织匀浆;分别以dl[114C]Ornithine及[114C]acetylCoenzymeA为底物,以液体闪烁计数仪记录生成的14CO2及[14C]acetylspermidine的放射活度,并以其代表ODC,SSAT的活性;计算大鼠心肌ODC、SSAT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筛选出适宜的底物浓度;同时观察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①大鼠心肌ODC、SSAT基础活性分别为:(9.67±3.09)nmol·mg-1Pro·h-1;(3.59±0.91)nmol·mg-1Pro·min-1。②ODC催化LOrnithine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Km=(54.95±8.14)μmol·L-1;Vmax=(2.364±0.37)nmol·mg-1·h-1;SSAT催化AcetylCoenzymeA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Km=(12.87±1.88)μmol·L-1;Vmax=(0.50±0.07)nmol·mg-1·min-1。③大鼠心肌ODC、SSAT活性检测的底物浓度分别为:90μmol·L-1(18.5kBq)DL[114C]Ornithine及36μmol·L-1(2.96kBq)[114C]acetylCoA。④SNP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ODC的活性、诱导SSAT的活性。结论建立了大鼠心肌多胺代谢限速酶鸟氨酸脱羧酶(ODC)及精脒/精胺乙酰转移酶(SSAT)活性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根据Km值确定测定大鼠心肌ODC及SSAT?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屈菜碱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的酶动力学及CYP450酶特异性抑制剂对其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系列浓度的白屈菜碱与大鼠肝微粒体进行体外共孵育,采用HPLC法测定孵育液中剩余白屈菜碱的浓度,利用Graph Pad Prism 6.0软件进行数据拟合并计算酶动力学参数;分别将5种CYP450酶的特异性抑制剂与白屈菜碱进行共孵育,考察抑制剂对白屈菜碱代谢的影响,探讨参与其代谢的酶亚型。结果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白屈菜碱的Vmax为(3.52±0.18)mmol·min-1·kg-1;Km为(12.02±2.92)μmol·L-1;CLint为292.4 L·min-1·kg-1;CYP450酶特异性抑制剂酮康唑、α-萘黄酮、氟康唑和奎尼丁可以显著地抑制白屈菜碱的代谢,而噻氯匹定对白屈菜碱的代谢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白屈菜碱在大鼠肝微粒体中广泛代谢,CYP3A4、CYP1A2、CYP2D6、CYP2C9是参与其代谢的主要代谢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有机锡抗癌化合物DBDCT的方法并研究其相应的酶促动力学。方法 采用HPLC测定DBDCT在体外代谢系统中的酶促动力学,用Eadie-Hofstee法分析数据,求算酶促动力学参数Km和Vmax以及肝代谢速率Clin。结果 在体外代谢系统中,DBDCT代谢酶促动力学参数Km=159.07 μmol·L-1,Vmax=2.813 μmol·(min·mg)-1以及肝清除率Clin=Vmax/Km=0.017 L·(min·mg)-1。结论 此分析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且简单准确,可满足DBDCT体外代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银杏黄酮山奈酚的体外葡醛酸结合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旨在了解银杏黄酮山奈酚代谢的有关酶系及酶动力学参数。方法 采用苯巴比妥 (PB)、地塞米松 (DEX)、β 萘黄酮 (BNF)和地非三唑 (DIPH)诱导SD大鼠 ,与未诱导大鼠分别作为体外代谢的 5种不同酶源。取山奈酚和鼠肝微粒体 2 5℃下共孵育 ,HPLC法测定孵育液中剩余底物浓度。比较不同诱导剂处理的鼠肝微粒体对山奈酚代谢的催化活性 ,以未作任何处理的鼠肝微粒体为空白对照。结果 山奈酚在BNF和DIPH诱导的鼠肝微粒体中有较强的代谢作用 ,而在PB ,DEX诱导的鼠肝微粒体和空白组微粒体中的代谢较弱。在 0 .2g·L- 1的微粒体蛋白质浓度的孵育液中 ,山奈酚 (40mg·L- 1)经4 5min孵育后 ,分别有 6 2 .9% (DIPH ) ,4 0 .1%(BNF) ,2 1.1% (PB) ,2 3.7% (DEX)和 18.0 % (空白组 )的量被代谢。测得山奈酚在空白对照组、BNF和DIPH诱导的微粒体中的Km 值分别为 (1.85±1.0 5 ) ,(9.4 1± 2 .4 5 )和 (72 .4± 3.0 8) μmol·L- 1;Vmax值分别为 (2 .4 5± 0 .6 3) ,(7.5 5± 1.4 0 )和 (2 5 .2±1.0 8) μmol·g- 1·min- 1。结论 山奈酚在各种微粒体中被广泛代谢 ;BNF和DIPH葡醛酸转移酶的强诱导剂可使山奈酚Ⅱ相葡萄糖醛酸苷结合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有机锡抗癌化合物DBDCT的方法并研究其相应的酶促动力学。方法采用HPLC测定DBDCT在体外代谢系统中的酶促动力学,用Eadie-Hofstee法分析数据,求算酶促动力学参数Km和Vmax以及肝代谢速率Clin。结果在体外代谢系统中,DBDCT代谢酶促动力学参数Km=159.07μmol·L-1,Vmax=2.813μmol·(min·mg)^-1以及肝清除率Clin=Vmax/Km=0.017L·(min·mg)^-1。结论此分析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且简单准确,可满足DBDCT体外代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左旋和右旋吡喹酮在人和大鼠肝微粒体内的代谢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左旋吡喹酮[(-)PQT]在人和大鼠肝微粒体中人谢生成产物[M];在[M]色谱峰处,右旋吡喹酮[(+)PQT]无明显代谢物生成.人肝微粒体代谢(?)-PQT生成MI的K_m和V_(max)分别为58±s13μmol·L~1和1.3±s 0.6 nmol·mg~1·min~1·RF.在人肝微粒体中,(?)与(+)PQT原药消除的K_m和V_(max)比值分别为0.86±s 0.28和1.5±s 0.5;(-)-和(+)PQT人肝内在清除率分别为1.3±s 0.5和0.7±s0.3 ml·h~1·mg~1,(-)-/(+)PQT的比值平均为1.8±s 0.5(-)与(-)-PQT在大鼠肝微粒体中消除速率的比值为1.83±s 0.27,结果说明PQT对映异构体在人和大鼠肝微粒体内代谢表现较严格的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罗通定和羟考酮体外代谢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体外实验考察罗通定(RTD)和羟考酮(OCD)对细胞色素P450(CYP)同工酶的抑制和诱导作用,分析预测两药合用时潜在的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方法将混合人肝微粒体与RTD,OCD或阳性抑制剂与CYP探针底物孵育30min,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孵育液中特异性探针底物代谢产物的生成率、得到各同工酶的相对活性并计算相应的CYP同工酶的IC50值,评价两药对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和CYP3A4的潜在抑制作用。RTD(20,200和2000μg·L-1)、OCD(2,20和200μg.L-1)或阳性诱导剂与原代SD大鼠肝细胞孵育72h后加入特异性探针底物再孵育60min、测定细胞孵育液中探针底物的清除率、计算得到相对酶活性,通过与阳性诱导剂组的比较评价RTD和OCD对CYP1A和CYP3A的诱导作用。结果OCD对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和CYP3A4均无诱导和抑制作用。RTD对CYP2D6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3.72μmol·L-1,除此之外对其他的CYP同工酶无诱导和抑制作用。结论RTD是CYP2D6的一个中等程度的抑制剂,在体内血浆水平相当或高于其IC50值(3.72μmol·L-1)时,RTD对OCD经CYP2D6酶介导的O-去甲基化代谢途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在临床常用剂量水平上RTD和OCD临床合用产生明显的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3.
地非三唑在鼠肝微粒体中的体外代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了解地非三唑 (Dip)在不同预处理的鼠肝微粒体中主要受何种酶代谢影响 ,为其临床合理应用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Dip与 6种不同诱导剂〔苯巴比妥 (PB)、地塞米松(Dex)、β 萘黄酮 (BNF)、Dip、吡啶和空白对照〕诱导的鼠肝微粒体进行体外共孵育 ,用氯仿终止反应 ,以地西泮为内标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P HPLC)法测定孵育后剩余的Dip的含量。结果 BNF诱导的鼠肝微粒体对Dip代谢具有强烈的催化活性 ,Dip诱导的微粒体的催化能力次之 ,PB诱导组也有一定的催化能力 ,其他几种诱导剂诱导的微粒体对Dip代谢能力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测得Dip在BNF诱导的鼠肝微粒体中的Km 为 (6 0 .5± 1.3) μmol·L- 1,vm 为 (5 .6± 0 .4 )mmol·g- 1·min- 1。结论 由BNF诱导的鼠肝微粒体 (主要为细胞色素P4 5 0 1A)和PB诱导的鼠肝微粒体 (主要为细胞色素P4 5 0 2B)在Dip的体外代谢中可能起主导作用 ;Dip诱导的鼠肝微粒体对其自身的代谢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3H-可乐定分析大鼠大脑皮质细胞膜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特征,研究槲皮素对3H-可乐定结合的影响。3H-可乐定与大鼠大脑皮质细胞膜的结合是快速(K1:0.027L·nmol-1·min-1)、可逆(K2:0.104min-1)的,有高度亲和力(KD:5.87±1.13nmol·L-1)和可饱和性(Bmax:160±10pmol·g-1,pr)。l-可乐定、l-肾上腺素、l-去甲肾上腺素和l-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抑制3H-可乐定结合的效能顺序表明,大鼠大脑皮质细胞膜上3H-可乐定结合点为α2-肾上腺素能受体。1nmol·L-1~1mmol·L-1槲皮素竞争抑制3H-可乐定与大鼠大脑皮质细胞膜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Ki值为5.73±1.58μmol·L-1。  相似文献   

15.
曲尼司特对小鼠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尼司特对小鼠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1傅阳平王键吴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近来发现某些肝炎患者的肝损伤可能有过敏反应的因素参与[1].我们观察了几种抗过敏药对不同原因引起小鼠肝损伤的作用,发现...  相似文献   

16.
间硝苯啶对猫冠脉流量,心肌耗氧量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剂量m-Nif 10,20,40μg·kg~(-1)iv显著增加猫冠脉血流量(CBF),并呈明显量效反应关系,按作用峰值计算,分别增加原水平30,68,94%,Nif-20μg·kg~(-1)增加原水平49%,同时显著降低心肌耗氧量(MOC),按作用峰值计算,分别降低原水平29,46,55%,Nif降低原水平45%,心肌氧摄取减少,m-Nif分别减少原水平31,44,54%,Nif43%,血压分别降低原水平39,42,50%,Nif45%,m—Nif明显减慢心率,Nif则不减慢心率.m—Nif在40μg·kg~(-1)iv增加冠脉流量远较其他剂量强而持久,Nif较同量m-Nif作用弱而短。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放射配基竞争抑制实验和收缩功能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几种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激动剂对α1-AR两种亚型亲和性的异同,在放射配基竞争抑制实验中,以氯乙基可乐定预温育的海马粗制细胞膜标本中的α1-AR代表α1A-AR亚型,以纯化的肝细胞膜标本中的α1-AR代表α1B-AR亚型,显示去甲肾上腺素,苯福林和A57219对两种α1-AR亚型的pKi值无明显差异,而甲氧明和羟甲唑啉对α1A-AR亚型的pKi值显著大于α1B-AR亚型,离体血管收缩实验中,以氯乙基可乐定预温育的肾动脉和硝苯地平存在下的主动脉中,α1-AR介导的收缩分别代表α1A-和α1B-AR亚型介导的生物效应,结果显示,苯福林在两种血管收缩实验中表现解离常数Kapp值无显著性差异,而甲氧明和羟甲唑啉的Kapp值则在肾动脉显著小于主动脉。上述结果提示去甲肾上腺素,苯福林和A57219对α1-AR的两种亚型没有选择性,而甲氧明与羟甲唑啉对α1A-AR亚型的亲和性明显大于α1B-AR亚型。  相似文献   

18.
中药有效成分对细胞色素P450酶的抑制活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10个中药有效成分对人肝微粒体5种CYP同工酶(CYP1A2、2C9、2C19、2D6和3A4)的抑制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混合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分别以非那西丁O-脱乙基、甲苯磺丁脲4-羟基化、奥美拉唑5-羟基化、右美沙芬O-脱甲基化和咪达唑仑1'-羟基化反应为5种同工酶代谢活性的标志,用阳性抑制剂对试验体系进行验证。应用LC-MS检测受试物对探针底物代谢产物生成量的影响,得到抑制率并计算IC50。结果柚皮素是CYP2C19的强抑制剂和1A2的中等抑制剂(IC50为0.43和4.79μmol.L-1)。异鼠李素是CYP1A2、2C9和2C19的中等抑制剂,IC50分别为5.36、1.40和3.28μmol.L-1。大黄酸对CYP1A2和3A4的IC50分别为8.32和2.50μmol.L-1,为中等抑制剂。喜树碱是CYP2C9和2C19的中等抑制剂(IC50为2.01和2.48μmol.L-1)。金雀花碱、小檗碱和齐墩果酸抑制CYP2C9、2D6和2C19的IC50分别为8.13、4.69和3.56μmol.L-1,为中等抑制剂。结论柚皮素、异鼠李素、金雀花碱、盐酸小檗碱、喜树碱、大黄酸和齐墩果酸对CYP同工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可能的药-药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测定金水宝胶囊中腺苷及腺嘌呤含量的高压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0.5%磷酸超声提取制备金水宝胶囊样品溶液,色谱柱为Venusil-XBP-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采用[0.01 mol.L-1 NaH2PO4∶0.01 mol.L-1 Na2HPO4(1∶2.2,V/V)]∶甲醇(17∶3,V/V),流速0.6 mL.min-1,进样量10μL,柱温25℃,检测波长260 nm,运行时间18 min。运行时用流动相∶甲醇(85∶15,V/V)梯度洗脱。结果腺苷及腺嘌呤分别在0.62~157.07 mg.L-1和0.23~58.29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两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0±4.28)%和(99.10±5.03)%;3种批号的金水宝胶囊样品中腺苷的含量分别为(0.324±0.017)%、(0.318±0.025)%和(0.331±0.019)%;腺嘌呤的含量分别为(0.089±0.009)%、(0.086±0.012)%和(0.093±0.007)%。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水宝胶囊中腺苷及腺嘌呤的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作为有效控制金水宝胶囊质量的测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几种中药有效成分对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化学发光法观察了阿魏酸钠、葛根素、7643、麦芽醇、瑞香素、莨菪亭、甘露醇、灯盏花素、654-2几种中药有效成分对分叶核粒细胞在酵母聚精刺激下呼吸爆发产生活性氧的抑制作用。结果证明:在药物终浓度为0.001mmol·L-1时,其抑制作用的强度依次为:阿魏酸钠、葛根素>7643、瑞香素、灯盏花素>654-2、莨菪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