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的适宜手术入路及方式。方法应用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13例,观察及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早期疗效。结果13例患者早期临床优良率100%,术后随访6个月,植骨融合率100%。结论经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的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曲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腰椎曲度的影响。方法推拿治疗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程10天。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腰椎曲度、VAS评分、ODI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5.0%;治疗后患者腰椎曲度明显增加(P〈0.01),VAS评分和OD I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推拿手法能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曲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肌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加强腹肌锻炼组,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和腰椎屈曲功能。结果2组在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腰椎屈曲功能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及早行腹肌功能锻炼可以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4.
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术式,疗效确切,但该术式10年以上远期疗效的优良率有所下降。由于对髓核摘除术后远期疗效下降的原因认识不足,加之一些临床医生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腰椎融合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中出现滥用;理念先进、操作简便且可保留脊柱节段运动功能、维持腰椎稳定性的腰椎非融合术亦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其应用也出现了扩大化现象。因此,应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腰椎融合与非融合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利于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笔者认为:1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术式,疗效确切,仍应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流方法。2腰椎融合的目的是避免椎间盘的再突出和维持腰椎的稳定,对于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无须常规进行腰椎融合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行腰椎融合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3和腰椎融合术相比,非融合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慎重选择,避免盲目扩大手术适用范围,造成滥用。4微创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腰椎非融合术的概念和范畴进一步完善和扩大;而腰椎融合术的应用逐渐减少,且进一步微创化、有限化、精确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脑三维牵引下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成电脑三维牵引下腰椎斜扳法组(治疗组)32例和常规腰椎斜扳法组(对照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前后2组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脑三维牵引下腰椎斜扳法与常规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临床疗效,但电脑三维牵引下腰椎斜扳法疗效优于常规腰椎斜扳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手法结合慢节奏腰椎电动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采用手法结合慢节奏腰椎电动三维牵引治疗。结果:治愈22例、好转36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6.7%。结论:手法结合慢节奏腰椎电动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傣医推拿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傣医推拿方法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36例临床治愈,5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97.6%。结论傣医推拿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结合穴位注射蛙鱼降钙素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温针结合穴位注射蛙鱼降钙素治疗72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观察疗效及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患者VAS评分均有所降低,M-JOA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温针结合穴位注射蛙鱼降钙素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具有较好的疗效,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腰椎旋转复位法治疗不同体重指数(BMI指数)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探讨BMI指数对腰椎旋转复位法治疗退性腰椎滑脱症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262例,根据体重指数将患者分为体重过轻组(BMI18.5)4例、体重正常组(18.5≤BMI24)93例、超重组(24≤BMI28)109例,肥胖组(BMI≥28)56例。所有患者接受坐位腰椎旋转复位法配合腰椎康复操治疗,治疗3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记录VAS评分及JOA评分。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JOA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腰椎旋转复位法治疗不同BMI指数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疗效确切且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腰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针刺配合腰椎椎旁神经阻滞和单纯针刺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62.76%和96.80%,对照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37.20%和83.72%.结论:针刺配合腰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芒针速刺腰中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芒针速刺腰中穴,配合针刺局部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愈19例(63.3%),显效7例(23.3%),有效4例(13.4%),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芒针速刺腰中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方法将6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剌加痛点局部封闭治疗。治疗1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与针刺加痛点局部封闭两组疗效虽无明显差异,但三联疗法副反应小,患者易接受,可取代激素局部封闭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偶刺配合恢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采用偶刺配合恢刺治疗,每次30 min,每天1次,7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愈3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结论:偶刺配合恢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能充分缓解疼痛和恢复腰部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4.
何剑炜  白慧梅 《中医杂志》2012,53(16):1401-1403,1415
目的观察颈腰夹脊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6例,均采用体针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颈腰夹脊刺配温针灸,两组均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左椎动脉舒张末期流速(EDV)、右椎动脉EDV、右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左椎动脉血管搏动指数(PI)、右椎动脉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腰夹脊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可改善瘫痪肢体的肌肉痉挛状态,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在降低中风后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是穴合谷刺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I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倒,行阿是穴合谷刺配合常规针刺与推拿治疗;对照组84例行常规针刺配合推拿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治疗成绩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3%,治愈显效率为74.4%;对照组有效率为81.0%,治愈显效率为47.6%;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是穴合谷刺配合常规针刺与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操作可行,能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成绩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毫钝针针刺治疗在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进行研究,按照1∶1比例随机分组,毫钝针刺组采用毫钝针针刺激痛点治疗,普通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常规穴位治疗。每2天治疗1次,每个疗程治疗6次,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完毕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和Roland-Morri功能障碍调查问卷表(RMDQ)评价疗效。结果与治疗前VAS评分相比,毫钝针刺组经过治疗降低(4.17±1.53)分,普通针刺组经过治疗降低(3.33±1.4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毫钝针刺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普通针刺组低,而VAS差值较普通针刺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RMDQ评分相比,毫钝针刺组经过治疗降低(10.80±2.34)分,普通针刺组经过治疗降低(8.63±2.9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毫钝针刺组治疗后RMDQ评分较普通针刺组低,而RMDQ差值较普通针刺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毫钝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33%,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0.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后溪透合谷,配合腰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将212例确诊为急性腰扭伤的患者按纳入标准进行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单纯后溪透合谷针刺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8.7%,后溪透合谷配合腰部运动组(针刺运动组)总有效率为95.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两组有效及治愈的治疗次数有显著差异(均P〈0.05),表明针刺运动针法见效、治愈都较快。结论后溪透合谷治疗急性腰扭伤具有取穴少,疗效显著的特点,若治疗中辅以腰部活动可使疗效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牵引配合骨刺定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96例。2组均给予骨刺定内服外敷,观察组同时给予针刺及牵引治疗。2组均以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优良率观察组为98.0%,对照组为84.7%,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腰痛、下肢放射痛、马尾神经症状等症状积分2组患者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牵配合骨刺定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强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1):753-754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MPQ)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感觉总分、疼痛情感总分及疼痛总得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疼痛感觉总分、疼痛情感总分及疼痛总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Y〈0.05)。结论温针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和普通针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疗效差异性,提倡临床运用针刺手法。方法 154例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治疗组(77例),在治疗前后采用LSS症状体征评分、脊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疗效、随访等方面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治疗LSS在症状体征评分、脊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疗效、随访等方面有差异(P〈0.05)。结论 两种针刺方法对LSS都有治疗作用,温通针法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方法,且疗效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