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在中国机床工具市场空前繁荣的背景下,第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 IM T2005)集中反映了世界装备制造业“数字化制造技术与装备最新发展”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各种高技术性能、高精密的加工中心机床竞相争艳,体现了世界机床制造技术发展的主旋律——高速、高精度、高效率、高柔性。1加工中心已经普遍实现高速化国外参展的加工中心在高速加工技术应用方面已很成熟,主轴转速大多已超过12000r/m in,大型、龙门加工中心个别主轴转速在10000r/m in以下。直线进给轴快速移动速度多数已达到40m/m in以上。还有部分加工中心的数控转台(B轴)应用…  相似文献   

2.
据悉,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公司将在第八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03)上推出两款新型数控机床产品,其中直线电机驱动加工中心是我国首次开发成功的产品。目前,数控机床领域中采用直线电机驱动的高速切削加工中心逐步成为主角,不仅因为它的高速和高加速度极大提高了机床的生产效率,更因为它的零间隙传动而大大地提高了被加工零件的质量。直线电机驱动的高速切削加工中心替代了传统的高速滚珠丝杠传动,采用了直线电机驱动,无磨损,无需维修传动件,且采用直线光栅尺反馈,全闭环控制,定位精度高,稳定性好。为了填补此类机…  相似文献   

3.
高速、复合、多轴、精密技术在CIMT2005机床展会上得以充分展现。爱克赛罗(EX-CELL-O)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展出的采用直线电机技术的高速加工中心就是应用先进直线电机技术的代表厂商之一。“1993年,爱克赛罗公司推出了XHC-系列加工中心,这是欧洲第一台应用直线电机技术的加工中心。”爱克赛罗机床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兼主管经济师EriPapulis  相似文献   

4.
《工具技术》2015,(10):I0007-I0007
SW公司在2015年米兰EMO展出两台新型多主轴加工中心。崭新的BAW02-22配有直线电机技术,是SW现有机床中最小的机床,主轴间距250mm,用于高速高精度的加工铝合金以及其他非磁性材料。BA7系列的机床也首次展出四主轴型号BA742,这是SW目前最大的加工中心,充实了加工钢件和铸铁件的加工范围。  相似文献   

5.
双主轴加工中心是欧洲机床企业应汽车制造业的要求开发的新产品,可以同时加工二个工件,成倍提高了加工效率。欧洲主要机床企业都开发了此类产品,形式各异,基本上都在3轴控制以上,最多的达到6轴控制,五轴联动。机床采用双刀库、双换刀机构,Z轴大多采用滑枕移动式,提高了移动速度和加速度,大多可以各自控制两个主轴(Z1/Z2轴)移动。本文介绍欧洲各主要生产厂的双主轴加工中心。1.意大利COMAU集团公司Urane225双主轴滑枕移动式高速卧式加工中心(图1)。机床采用4轴控制,箱中箱结构,直线电机驱动,工作台可绕轴A摆动(图1c),其二个主轴在机床立…  相似文献   

6.
第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97)已于1997年4月22~28日在北京举行,28个国家和地区上千家机床工具制造厂家参展,机床展品800余台。本文仅就其中部分加工中心等展品特点作一简介。 本届机床展品中多数为CNC机床,这些机床体现了不断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制造技术与计算机控制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特征。加工中心高速高效化 加工中心普遍注重适应高速加工的要求,以满足对变品种变批量的复杂零件实现高生产率加工。各种加工中心普遍采用高速内装电机主轴,高速且高加(减)速度的进给系统,快速动作或直接换刀的自动换刀装置,快速的工作台托板自动交换装置,适应高速高精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7.
德国首创 在实现机床的高速加工中,主轴已具有很高的转速,但以滚珠丝杠为核心的进给机构因不能及时跟踪,已经成为实现高速加工的障碍。1993年汉诺威EMO上,德国Ex-Cell-O公司把德国Indramat公司生产的直线电机用于卧式加工中心,从而拉开了高速进给时代的序幕。 在1994年美国芝加哥国际机床展览会上,除Indramat公司外,美国ANORAD公司也展出了直线电机,当时正在美国Ingersoll公司访问的日本技术人员,见到了作为自用设备,配有直线电机(ANORAD公司生产)的机床在运行,进一步了解了美国技术的奥秘。据说,GM公司拥有的由直线电机驱动的大型五面加工机床就是Ingersoll公司制造的。  相似文献   

8.
<正>SW公司在2015年米兰EMO展出两台新型多主轴加工中心。崭新的BAW02-22配有直线电机技术,是SW现有机床中最小的机床,主轴间距250mm,用于高速高精度的加工铝合金以及其他非磁性材料。BA7系列的机床也首次展出四主轴型号BA742,这是SW目前最大的加工  相似文献   

9.
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与新材料的不断扩大应用,高速加工正在逐步得到采用。但要实现加工中心的高速加工,机床主轴设计与伺服系统是两个主要环节 。  相似文献   

10.
高速加工机床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介绍了高速加工机床的发展现状。对高速机床的几个主要关键技术—高速主轴单元、高速主轴支撑轴承、直线电机进给驱动系统、高速机床控制系统以及高速加工刀具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许多公司生产采用直线电机的高速加工中心,如Ingersoll,Kingsbury,Ex-Cell-O,Grob System,Precitech,Renault Automation和Forest Line’等好几家公司。Ingersoll公司的HVM 600和800是采用直线电机轴驱动,进给速度达到80m/min和加/减速度达到1.5g的高速加工中心。该机床以采用箱中箱结构和流体轴承,转速达20000r/min的静压/动压主轴为其特色。用户可以选用Indramat或GE Fanuc公司的直线电机及伺服驱动。 Kingsbury公司的Cyber-Cell 2机床的加速度达到1.6g,进给速度达到90m/min,主轴的标准转速达到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超高速加工机床及刀具新进展。对超高速机床的几个主要关键技术高速主轴单元、高速主轴轴承、直线电机进给驱动系统、高速机床控制系统以及高速加工刀具进行了讨论。并就我国发展超高速机床和刀具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超高速加工机床及刀具新进展.对超高速机床的几个主要,关键技术高速主轴单元、高速主轴轴承、直线电机进给驱动系统、高速机床控制系统以及高速加工刀具进行了讨论.并就我国发展超高速机床和刀具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高速切削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高速切削机床和加工中心高速机床是提供高速加工技术的主体。高速加工的水平很大程度反映在高速机床的设计制造技术上。2.1高速加工对机床的特殊要求及零传动理论的提出2.1.1高速加工对机床的特殊要求高速机床一般都是数控机床和精密机床,它与普通数控机床的最大区别是要求机床能够提供很高的切削速度和满足高速加工要求的一系列功能,包括:(1)主轴转速高、功率大目前适用于高速加工的加工中心,其主轴最高转速一般都大于10000r/min,有的高达60000100000r/min,为常规机床的10倍左右;主电动机功率为15~80kW以满足高速铣削、高速车削等高效、…  相似文献   

15.
一台高速加工中心由于使用了直线电机、数字接口、精密高速主轴和直接在主轴上换刀而节省了50%加工时间。  相似文献   

16.
高速加工机床及关键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高速加工机床新进展,对超高速机床的几个主要关键技术-高速主轴单元、高速主轴轴承、直线电机进给驱动系统、高速机床控制系统以及高速加工刀具进行了探讨,并就我国发展趋势 高速机床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内装电机作为理想的内藏式主轴驱动功能部件,是高速加工中心主传动方式的最佳选择。它取消了驱动源(电机)到执行部件(主轴)之间的一切中间机械传动环节(皮带、齿轮等),将电机转子和机床主轴“合二为一”,把传动链的长度缩短为零,实现了机床的“零传动”。这使机床的精度及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开发国产敏捷柔性制造系统的需求,对高速高效加工中心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工件固定,以直线电机组成并联短链直接驱动刀具(主轴单元)作多自由度运动、将高速高精度传动与高刚度支撑合二为一的适合于高速高效加工中心的新型结构,并针对这一结构的特殊性,开发了全闭环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进给系统,设计了高可靠性换刀系统和敏捷化托盘交换系统,为开发新一代国产高速高效加工中心产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NUM1050系统是为如下高性能机床而设计:刚性攻丝、精确反馈、高速轮廓铣削、高速加工中心、带有直线电机的机床、双主轴车床、车削中心和超精车床、柔性传输机床、高效木工机床、磨削中心、刀具磨床、滚齿和磨齿机床等等。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对加工效率和环保意识的共同要求下,机械加工已经由高速加工(HSM)阶段发展到了高效加工(HEM)阶段,即:加工中心切削速度与加工零件精度的同时提高,它比高速切削机床更合理、更全面地反映了现代制造技术目前的发展方向,因此出现了高效加工中心的概念。高效加工中心与高速加工中心的区别在于它除有一个能高速旋转的主轴,还设计了高精度的直线运动导轨、大功率主轴电机、精密主轴轴承、滚珠丝杠、高效伺服驱动电机以及先进的CNC系统等。因而使加工中心在高效率下加工出高精度的零件,大大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