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78年以来,经过20多年的奋斗,我国逻辑教学与研究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并已初步实现现代化,但仍存在着不当的逻辑观、普通逻辑和现代逻辑的地位、逻辑学学科归属等问题.树立正确的逻辑观,坚定不移地走现代逻辑教学与研究的道路、大力普及和推广现代逻辑知识、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分别开设现代逻辑课程和批判性思维课程.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既要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又要分别展示三大理论成果的基本原理,还要解决以往教材编写中有过的拼盘现象,必须在把握历史进程与思维逻辑相统一上下功夫,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核心概念展开基本理论,并以厚今薄古和与时俱进的原则安排篇章结构.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对人之本质的思考是与他对近代主体主义的批判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前期主要通过此在的生存论分析,进入存在之思。但这依然有追问"存在者之存在"的嫌疑,而且这样做的结果是更进一步地极端化了主体主义。后期海德格尔进行了更"源始"地追索,更多地从存在本身思及人,人成了存在的守护者,并且参与存在的运作。因此,直到后期,海德格尔才真正克服了主体主义。  相似文献   

4.
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工具理性的合理性与历史必然性,并揭示了工具理性绝对化极端化地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从而明确以价值理性校正工具理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从发生学上看,宗教学思想的产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理性与信仰从神话思维中的分化。在西方,这种分化发生于古希腊,理性之形态表现为概念逻各斯。逻各斯与神话本来一体无分,使两者相互分离的原因,一是希腊宗教祭仪在城邦生活中的公开化所导致的宗教祛魅,二是较具个人性和神秘性的奥尔弗斯宗教对信仰的私密性的强化。另一方面,就最早对宗教进行理性辨析的哲学家塞诺芬尼来说,这种分离则是希腊宗教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逻辑上的错位所致。塞诺芬尼率先运用理性对宗教进行批判,在这个意义上可视为西方宗教学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6.
基于赫拉克利特的残篇,尝试从认识论的角度对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做出一种合理性的解读。首先,从两个角度对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进行解读,指出人通过智性认识的是一种可被言说的属人的逻各斯,这样的"逻各斯"是基于人的认识能力的一种"有";源初性的"逻各斯"本身是不能在属人的经验界限内得以认识的,正如赫拉克利特在残篇中所描绘的这是"那智慧者"的逻各斯,是一种作为万物之所以有的"无",其自己展开自身又返回自身。那么对"逻各斯"的认识也就陷入了一种困境。接着,通过分析表明在认识论中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对源初性"逻各斯"认识的思维有限性即人的有限性是产生这样的困境的根源,其最为直接的也就表现为人的可"思"却不可"言说"的尴尬困境。最后,对人的思维有限性即人的有限性这一问题以及如何才能规避这一有限性从而直面"逻各斯"本身做出尝试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道与逻各斯的并置探讨是比较诗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将两者展现在生态建构中的形态给予呈现则会发现,逻各斯导向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与道蕴含的智慧将在此种观照中走向两极,这作为后工业时代视角下的结论,确实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8.
比较研究是中国逻辑研究的重要方法,比较方法要求进行比较的对象之间必须是同类,中国逻辑和西方逻辑属于同类,因为它们所反映的对象本质属性相同,都是围绕推理和论证的有效性、命题的真假、概念的确定性等问题来展开的。  相似文献   

9.
道与逻各斯分别是中西文化传统中具有再生性的核心概念和范畴,它们都对各自的文化、哲学、思想、社会以及文艺学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比较分析它们的同与异,寻找它们各自的本源性内质,挖掘它们各自深藏的思想资源,探讨二者的互补给中西文化所带来的发展启示,确实是个有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讨论了逻辑与数学以及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 ,并说明中学数学教师学习逻辑学的重要意义以及逻辑学对于培养中学数学教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此在是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此在之存在方式包括本真状态、非本真状态以及中间状态,这三种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此外,与此在密切联系的非此在之存在,也有当下上手状态与现成在手状态之分,这两种状态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当然,此在与非此在的运动状态是以非此在与此在的动态关系为基础的,同时,此在与非此在的运动状态始终体现着非此在与此在的这一关系,世界也因两者的关系不断生成、扩展着因缘整体性潜在的无限可能性的境域。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道"与《圣经》中的"上帝"作为东西方的终极追求,体现了东西方对于生命价值的定位。本文试图通过比较老子和圣经中的"道",阐述"道"不但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孕育万物并成为万物的法度,同时也是精神世界的最高范畴,是文化道德的灵魂,其目的是在这大道隐没的时代,思考及探索处于精神困境的东西方文化发展方向和个体生灵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