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报道了光学纯5-(1-氧基)-3,4-二取代-2(5H)-呋喃酮的1HNMR和13CNMR数据,研究了不同取代基对结构以及核磁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Co(1,10-phen·)3(2+)配合物对KIO4氧化鲁米诺所产生的强化学发光反应.以1,10-phen·为配位体时,Co(Ⅱ)的检出限为8×10(-8)g/L,工作曲线响应浓度范围在1×10(-6)~1×10(-4)g/L,测定1×10(-4)g/LCo(Ⅱ)离子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5%.配合物化学发光法检测啤酒、维生素B(12)针剂中微量Co(Ⅱ)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3.
应用 ̄1HNMR技术推定了新合成的二(3-取代X基-2,4-戊二酮).N-甲基乙二胺合钴(Ⅲ)配合物:[Co(Xacac)_2(Me-en)]ClO_4(X=CH_3、Cl、NO_2)的Δ(R)∧(S)和Δ(S)∧(R)异构体的空间构型,测定了各配合物异构体手性配位氮原子上的重氢化速率常数k_D值(34.0℃).结果表明,取代基X对k_D值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1H-1HCOSY,HMQC、HMBC等2DNMR技术对化合物(Et4N)2[Pd2(mp)2(μ-mpH)2]进行1H、13CNMR谱数据分析与归属.表明它在DMSO溶液中仍保持原有固体状态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研究了光聚合物材料聚甲基丙烯酸肉桂酰氧基乙酯(CEMC)的光化学反应过程, 以及对液晶材料LC-6710A 的取向能力.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取向层表面在光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 测量了光控取向膜液晶盒中液晶分子的预倾角及单面光控取向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TNLCD)的电光特性和时间响应特性曲线, 研究了液晶分子排列取向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新显色剂二溴邻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DB-O-CDAA)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及分析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TrtionX-100的存在下,于pH10.0的Na2B4O7-NaOH缓冲介质中,Cu(Ⅱ)与试剂形成1:2的红色配合物,配合物λmax=53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8×10^5L/mol.cm,铜量在0-0.32μg/mL,范围内遵循比尔定律,方法用于合金及合成水样中微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反应的方法;经二次灼烧合成了掺Ce(3+)、Tb(3+)的Ca3Y2(BO3)4和Sr3Y2(BO3)4磷光体;分析了合成过程中铈的还原情况.用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均为正交晶系,空间群P21cn测定了Ce(3+)和Tb(3+)在两种基质中的光谱,得到Ce(3+)波长位移的某些规律,观察到Ce(3+)对Tb(3+)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量无机光谱烧孔系列材料MyM′1-yFClxBr1-x:Sm2+(M=Mg,Ca,Sr,Ba)中4f5d带的激发光谱随组分x和y的变化,5DJ—7F0(J=2,1,0)跃迁的荧光衰减随组分与温度的变化,对其烧孔的电子跃迁过程及其对烧孔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在此系列材料中,随着Br含量和小半径的碱土离子的增加,Sm2+的4f5d带与5DJ能级更加接近,使7F0—5DJ的电子跃迁几率增大,烧孔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β-环糊槽(β-CD)对Pb(Ⅱ)-四(-3溴-4-磺酸基苯基)卟啉(m-Br-TppS4)显色体系的增敏作用,提出了高灵敏度测定痕量铅的分光光度新方法。显色体系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5×105L·mol-1·cm-1。铅在0-1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稳定性好,操作简便,快速。本方法适用于人发和白酒等试样中铅的测定。回收率在94%-103%。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喇曼散射的方法研究了六氯锡化钾铵混晶系列样品[(NN_4)_xK_(1-x)]_2SnCl_5(x=0,0.05,0.1,0.15,0.2,0.25,0,3,1)从室温到77K的行为,首先观察到了其外振动模的双模行为,并且还发现了其一内模T_(2gint)的宽度随铵离子浓度x的增加而增加,相变温度Tc却随铵离子浓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下降速率约为dT_c/dx=-600K/mol,这一行为是由于正四面体的NH_4 ̄+离子对正八面体的SnCl_6 ̄(2-)离子团的转动产生阻碍而引起。内模T_(2gint)的宽度变化也是由于铵离子的转动影响以及由它引起的晶格畸变所导致。双模行为来自于强烈的集团效应。  相似文献   

11.
李加  邵喜斌 《发光学报》1994,15(4):337-341
在玻璃衬底上制得单层硬脂酸的Langmuir-Blodgett(LB)膜,做为4-戊基-4''-氰基联苯(5CB)液晶的取向层,在取向层上旋涂一层5CB液晶,用透射二次谐波方法测量出5CB液晶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极化率,其值为β=7×10-29esu.对比文献值,测量得到的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Sm2-xCexCuO4的多晶样品.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表明,该系列样品为K2NiF4214结构,当0.090.17时,为T'相.电阻率测量在0.15,0.17,0.19样品上观测到超导转变.最高Tc对应于x=0.17为13.6K,均远低于(Pr0.8La1.2)1.85Ce1.2CuO4 的超导转变温度(30K).这是由于该系列样品在远高于超导转变温度时就存在更强的载流子局域化效应.磁化率测量结果表明x=0.17的样品为体超导.该体系样品的Tc低、抗磁信号小与载流子的强局域化效应有关.热电势测量结果表明,在最佳超导组份附近斜率改变符号,欠掺杂区域载流子为电子型,过掺杂区域载流子为空穴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KrⅣ—MoⅩ离子4s4p~4组态能级结构的组态相互作用理论分析,找出了其沿等电子系列变化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预言了TcⅪ离子的4s4p~4组态能级。结合前人对4s~24p~3组态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计算了4s~24p~3—4s4p~4跃迁的谱线波长和振子强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SCO超导样品.凝胶中不同组元分布均匀,达到分子级的程度,有利于样品成相.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仅在750℃就可以合成具有超导性的LSCO样品;处理过程中通氧,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消除残余碳氮含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典型的层状钙钛矿结构超导单晶Sr2RuO4在c方向的磁阻(Δρ/ρ0)(H∥ab,J∥c)的变化.实验发现,磁阻表现出强烈的各向异性,并且随着温度T的降低,磁阻效应越明显;当在平面ab内旋转磁场H的方向时,磁阻成周期性变化;实验表明,磁场沿(110)方向时,出现磁阻的极大值.分别从Sr2RuO4的费米面的各向异性、载流子散射率、c方向能带色散的各向异性等方面来解释这些输运性质.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采用光学发射谱方法测量了TEA CO2脉冲激光辐射SiH4+CH4系统产生的等离子体反应过程中的发射谱特性,探测到了Si,Si^+,Si^2+,C,C^+,C^2+,CH,SiH,SiH^+,Si2和H的特征辐射,研究了含C,Si碎片粒子光谱随实验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反应条件对OES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叶芃生 《物理学报》1966,22(2):163-173
从李羣的一般理论,具体地讨论了SU4的数学处理,给出了羣的代数结构、不可约表示维数的公式、三个基本表示的明显形式及表示直积分解的主要结果。根据SU4对称,下列基本粒子的对称模型被构成:(1)Bacry和Van Hove模型,(2)Schwinger模型,(3)正反粒子对称的坂田模型,(4)正反粒子对称的八度法模型。在这些模型中,一些与实验一致的新的结果被得到。  相似文献   

18.
The infinitesimal deformations of the embedding of the Lie superalgebra of contact vector fields on the supercircle S1|4 into the Poisson superalgebra of symbols of pseudodifferential operators on S1|2 are explicitly calculated.  相似文献   

19.
ZnAl2O4:Cr3+晶体4A2基态ZFS及其三角晶格畸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对角化哈密顿矩阵的方法,借助New man晶场叠加模型,研究了ZnAl2O4:Cr3+晶体的基态零场分裂(ZFS)及其电子光谱,理论结果与实验一致.定量研究表明,掺杂晶体ZnAl2O4:Cr3+中,络离子(CrO6)9-局域结构应有压缩的三角畸变(△θ=3.06°).同时指出,自旋二重态对4A2基态ZFS参量b20的贡献不可忽略,而对g因子的贡献甚微.  相似文献   

20.
B4C作碳源高压合成金刚石的EPR谱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与传统用石墨作碳源不同,首次用B4C作碳源,在高温高压与过渡金属合金触媒作用下,合成出高含硼黑色金刚石。这种金刚石的EPR谱不再具有由孤立替位氮引起的三共振峰,而是一条线宽为7×10-4特斯拉、g=2.0023、浓度约为2×1018自旋数/厘米3的罗伦兹型单峰。分析表明:这可能是金刚石中硼杂质引起的受主中心,抵消了氮原子的未偶电子顺磁性后,所产生的共振现象。由于B4C分离出碳原子少,金刚石生长速度较慢,金刚石中铁磁杂质含量低,因此,它们引起的共振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