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喜剧《驯悍记》通过行为乖张、完全背离社会规则的贵族女性凯瑟琳娜被动地接受来自男权社会的代表人物彼特鲁乔的改造,被驯服为社会认可的贤良女性的喜剧故事,表现了男权社会下对女性的规范要求及女性的悲剧命运,体现了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男权主义思想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蓬勃兴起,主张女性在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和发言权,在翻译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者开始意识到性别差异是影响翻译实践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奥斯卡·王尔德《夜莺与玫瑰》的林译本和谈译本为例,从女性的语言特征、情感特征及女性译者更强烈的主体性表达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性别差异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延辉 《考试周刊》2012,(69):17-18
本文通过分析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探讨其作品中丰富的喜剧元素,如喜剧性的人物刻画与情节发展,反讽的笔调,揭示作者及其笔下人物女性意识的觉醒,让读者领会到喜剧元素对这一独具魅力的典范之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孪生兄弟》是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的传世之作,而《错误的喜剧》是莎士比亚喜剧的尝试之作。《错误的喜剧》对《孪生兄弟》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模仿中有继承,也有发展。我们可以从两部喜剧情节的设置,喜剧人物的性格,喜剧手法及语言方面探讨莎士比亚《错误的喜剧》对普劳图斯《孪生兄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奥斯卡·王尔德的《认真的重要性》——奥斯卡·王尔德的这部作品于1895年发表并首次公演。一个多世纪后,这部讲述身份错位、秘密订婚和情人间感情纠葛的笑剧仍然给读者带来欢乐。  相似文献   

6.
黄华 《文教资料》2011,(2):22-24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以莎士比亚的悲剧《奥瑟罗》为背景,审视其喜剧作品《无事生非》,展示女性的悲剧命运,以男权社会中女性天生低贱这一前提为出发点,分析女性的悲剧性身份与地位,揭示了女性的线性生存模式:低贱的性别身份→物化的社会地位→悲剧的宿命结局。  相似文献   

7.
十七世纪法国伟大的喜剧艺术家和新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始人莫里哀,一生写作了三十七部喜剧,他的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来喜剧发展的影响很大,莫里哀虽然没有为我们留下戏剧论著,但是,他的全部喜剧艺术实践,都浸透着自己的喜剧美学思想。特别是《太太学堂的批评》、《凡尔赛宫即兴》和《达尔杜弗》序言等,集中地反映了他对喜剧艺术的基本观点,是莫里哀喜剧观念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以来,被视为反道学的经典,受到离经叛道者的推崇。杜丽娘成为几代女性追求的楷模。今天,以当代女性的眼光回望,穿越历史解构的合理性和当然性,对杜丽娘的喜剧命运进行女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写了大量的喜剧。从一五九三年起到一六○○年止,他写有《错误的喜剧》、《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驯悍记》、《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十个喜剧。这些喜剧的基本主题,既不同于古代的喜剧家阿里斯托芬讽刺、夸张  相似文献   

10.
结合莎士比亚时代的社会、文化和宗教状况,通过对其早期喜剧《驯悍记》的结构和剧中女性人物性格的分析,揭示作家真实的创作意图,阐明莎士比亚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1.
《太太万岁》是张爱玲的著名编剧代表作,其中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均塑造得很成功。男性形象是令人失望的,张爱玲对男主人公表示否定,父亲角色也是负面角色。女主人公陈思珍在和自己的丈夫、婆婆、父亲、丈夫情人进行周旋的时候,出现了神经喜剧中的戏剧式反讽。但是,陈思珍不具备好莱坞神经喜剧中女主人公的女权主义特点。张爱玲通过电影给观众提出思考,女性究竟怎样才能获得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元杂剧《潇湘雨》常被看作喜剧。但透视它的结尾,从女性角度进行分析、考察,不难发现它是一出悲剧。  相似文献   

13.
对含弓戏传统剧目《刘二姑吵嫁》的喜剧性的构建进行分析,认为含弓戏《刘二姑吵嫁》使用喜剧表现手法中的"计谋"来表现戏剧冲突,塑造了富有鲜明喜剧性格的人物形象,以及大量运用通俗口语化的喜剧语言,展现出了强烈的喜剧性.因此《,刘二姑吵嫁》成了含弓戏的经典作品之一,拥有着十足的艺术审美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论《围城》的喜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城》是一部富有喜剧性的讽刺小说 ,其喜剧艺术具体表现为运用“围城”名篇 ,形象而富有哲理 ,以及精心选择讽刺对象 ,幽默诙谐的喜剧风格得力于幽默俏皮的语言 ,运用比喻、通感、活用典故等手法也增强了喜剧色彩。而《围城》的喜剧艺术主要渊源于古代喜剧性作品特别是《儒林外史》 ,鲁迅等人的讽刺艺术对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先知书是《圣经》中重要的神学经卷,其中以《约拿书》最具特色。其文本虽被赋予了庄严神圣的主题,却披上了喜剧性色彩的外衣,这与其它先知书的写作风格迥然不同。本文即从喜剧性人物,喜剧性情节和喜剧性语言三个方面对其喜剧特征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比较奥斯卡·王尔德的<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无足轻重的女人>、<理想丈夫>、<认真的重要性>四部喜剧,从人物、主题、语言、情节等角度分析、总结其共性特点,以期更好地解读它们,更好地解读王尔德.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庄子》中的喜剧性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论述,揭示了作者造成喜剧性的常用手法及其喜剧性的特征。认为奇诡怪异、诙谐滑稽是《庄子》喜剧性的体现,庄子的笑是苦命者的笑;《庄子》中的幽默,属于黑色幽默;书中大量喜剧性的故事,机锋玄深,雅者足以玩味,辞浅风趣,俗者亦可愉心。最后提出了“究竟可笑的是谁”的问题,是喜剧研究中关乎社会价值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潇湘雨》常被看作喜剧。但透视它的结尾,从女性角度进行分析、考察,不难发现它是一出悲剧。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和《围城》两部讽刺小说都自觉接续了小说喜剧性的传统,同时未忘对社会人生的严肃思考,形成了悲喜剧交融的审美品格。但在构成小说喜剧性元素的丰富性方面,《围城》显然远远超过了《儒林外史》,在讽刺之外,充分运用了滑稽、幽默、机智等多种喜剧元素,增强了作品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20.
被纯爱片充斥着的韩国银幕,浪漫爱情喜剧是难得一见的都市风景。《Mr.Robin 追求记》分别在韩国首尔与中国香港地区取景,尽显繁华的城市景色。这一次的浪漫喜剧里加入了"与外国人恋爱"的题材,从角色的职业到对爱情的态度,都与其他浪漫喜剧有很大差别,女性保守的恋爱观念也被全面打破。丹尼尔·亨利首次挑战大银幕,与严正花的精彩演绎将告诉大家,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