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元古代—早古生代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塔里木盆地震旦系碳酸盐岩层系古老、埋藏深,钻井少,许多地质问题尚不清楚,制约了深层碳酸盐岩层系的勘探.基于塔里木盆地震旦系地质结构分析,通过地层对比及地震预测等手段,对震旦系有利烃源岩的分布、深层高能储集相带及成藏组合进行研究,梳理了盆地震旦系的勘探领域及有利区带.研究认...  相似文献   

2.
深层和超深层油气是目前研究和勘探的热点领域。由于深层钻井资料少,地质认识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中国海相克拉通盆地深层丰富的油气资源条件已是众多石油地质学者的共识。奥陶系和寒武系深层已取得一系列发现,前寒武系除四川盆地突破外,其他盆地也都启动研究或钻探。塔里木盆地新近纪以来的快速沉降与堆积,下古生界及前寒武系目前埋深主要在5 000~12 000m,8 000m以浅已取得一大批勘探发现和工业产能建设,8 000m以深是未来重要勘探领域。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成藏条件分析,特别是对寒武系、震旦系、南华系烃源岩的分析、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与保持、超深层油气相态、以及成藏组合的分析,对8 000m以深的重要勘探领域进行评价,指出奥陶系、寒武系、震旦系等未来8 000m以深超深层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和勘探方向,为超深层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针对塔东隆起带震旦系油气成藏的问题,利用近年来新采集的二维地震、钻井等资料,对塔东隆起带震旦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东隆起带震旦系水泉组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缓坡相沉积,早期台地相沉积环境更有利储层发育;在东探1井震旦系水泉组下部台地相白云岩地层中发现了60m连续分布的储层沥青,表明震旦系发育有古油藏。东探1井震旦系古油藏是塔里木盆地首次在震旦系发现古油藏,该发现说明震旦系经历了油气成藏过程,沥青分布特征表明沉积相带与岩溶作用对古油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该研究开拓了塔里木盆地新的勘探层系,为塔里木盆地震旦系油气勘探提供部署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2月10日,从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西北油田)获悉,设计井深为8995m的塔深5井完成井位部署。这口中国石化寒武系重点风险探井将打破亚洲陆上最深钻井纪录,推动塔里木盆地新领域新层系的油气勘探。塔深5井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境内,主要目的层为下寒武统和震旦系。目前,我国陆上39%的剩余石油和57%的剩余天然气都分布在深层。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藏埋深普遍介于6 000~10 000 m,其资源量占我国陆上超深层油气资源总量的60%以上,超深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明确震旦系-寒武系万米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区带分布规律对于开展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塔里木盆地南华系-寒武系烃源岩发育,分布面积广;储层以礁滩相白云岩为主,中寒武统大面积发育的膏盐湖-膏/泥(云)坪沉积有利于油气保存及聚集,空间上构成多种有利的油气成藏生-储-盖组合。综合烃源岩、储层、有利盖层的分布规律,优选塔中隆起北斜坡与温宿凸起周缘的寒武系盐下台内滩、轮南低凸起-满加尔凹陷西部盐下礁后滩、轮南低凸起-古城低凸起台缘带及塔北隆起-满加尔凹陷西部-塔中隆起中寒武统盐间滩相储层分布区是塔里木盆地寒武系超深层有利勘探区带,其中埋深小于10 km的有利勘探面积达9.7×104km2;塔北隆起南斜坡与塔中隆起北斜坡的台内滩储层分布区为震旦系超深层有利勘探区带,其中埋深小于10 km的有利勘探面积达3.1×104km2。研究认识对于开展塔里木盆地震旦系-寒武系超深层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1月19日,中国石油重点风险探井轮探1井获得重大发现,经酸压测试,折日产油133.46 m~3、天然气4.87万m~3。这标志着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超深层勘探取得重大成果,发现一个新层系——寒武系吾松格尔组,证实8 000 m以深依然可发育原生油藏和优质储盖组合,开辟了一个重要接替层系和崭新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7.
近3年,四川盆地相继在川中古隆起北斜坡上震旦统灯影组二段和四段、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一段、二叠系茅口组二段取得勘探突破,继安岳气区发现之后形成了新的万亿立方米级大气区——蓬莱气区。受大型张性走滑断裂、古裂陷槽、台缘带联合控制,蓬莱气区纵向上发育多层系规模化烃源岩、储集层及断控岩性圈闭;良好的"源-储"配置和垂向输导通道促进了多层系油气高效充注;"古隆今斜"的构造演化保证了油气高效汇聚;多层系直接盖层和区域盖层的发育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得益于成藏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良好配置,蓬莱气区震旦系—二叠系形成了特有的斜坡区深层—超深层、多层系、海相碳酸盐岩立体成藏模式——"立体供烃、立体成储、立体输导、早油晚气、立体成藏"。蓬莱气区多层系天然气勘探突破不仅大大拓宽了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领域,也证实了在历经多期构造运动后,古隆起斜坡部位的超深、超老地层仍具有形成规模性天然气聚集的潜力,对进一步深化四川盆地超深层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2年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复杂油气成藏分子地球化学示踪技术获重要突破。该突破解决了中国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和非常规等主要油气勘探领域油气性质预测及富集分布规律认识的难题,为准确定量评价多源生烃成藏潜力、动态示踪油气"生、运、聚"及成藏次生变化过程和有效预测主要勘探层系及其烃类流体性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田军 《新疆石油地质》2021,42(3):272-282
塔里木盆地于1950年正式开启了油气勘探历史。根据勘探重点区域、勘探指导思想、地质认识、勘探对象、技术手段和勘探成果的发展变化,将70年来的勘探历程划分为4个阶段:1950—1983年,盆地边缘山前带“五上五下”艰难探索;1984—1996年,突破台盆区,“六上”塔里木,台盆区碎屑岩勘探取得规模发现;1997—2005年,坚持“四个并举”,强化技术攻关,库车山前勘探取得重大突破;2006年至今,锁定三大阵地战,库车前陆盐下冲断带和台盆区缝洞型碳酸盐岩两大超深层领域全面突破。塔里木盆地在中国最快、最早进入超深层勘探阶段,对其超深层油气富集规律认识和勘探经验进行了总结。受冷盆环境、有效烃源岩发育于盆地早期等因素的控制,超深层仍然可以大规模发育有效储集层,形成连片的大型油气富集带,是值得着重探索的重要领域。在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勘探实践中,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和认识创新、先铺开部署三维地震再部署预探井、实行勘探开发一体化生产组织是快速取得规模勘探发现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深层天然气是我国油气勘探的重要战略领域,探明程度低(仅为18.46%),目前在进一步理清资源总量,明确资源分布特点,优选有利勘探方向等方面存在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梳理深层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利用成因、类比及统计等研究方法,以中石油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成果为基础,开展分析,揭示深层天然气资源总量巨大,占据深层油气主导地位,达20.31×1012m3,占天然气总资源量的55%;分布上具有非均衡性,相对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及松辽盆地(三者合计占比约为76.70%);岩性领域上以碳酸盐岩为主,占深层天然气探明储量的57.27%,主要对应于中西部古生代克拉通海相层系;剩余深层天然气资源勘探潜力可观,达16.56×1012m3,四川、松辽、塔里木三大盆地合计约占76.07%,其中松辽断陷群侏罗系—白垩系火山岩、川中古隆起震旦系—寒武系丘滩相白云岩、川北—川西北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石灰岩及白云岩、川西泥盆系—下二叠统白云岩、塔中奥陶系丘滩相白云岩及库车坳陷白垩系碎屑岩是我国深层天然气的有利勘探方向,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2020年1月,位于塔北隆起轮南低凸起的轮探1井在8200m之下的下寒武统白云岩中获得轻质原油,塔里木古老克拉通超深层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通过对轮探1井发现情况描述与超深层寒武系盐下油藏发现历程分析,旨在为其他类似地区新区、新层系、新类型的勘探提供借鉴与参考。轮探1井钻揭寒武系玉尔吐斯组一套优质烃源岩,以及阿瓦塔格组蒸发膏岩/沙依里克组—吾松格尔组白云岩储层与玉尔吐斯组泥岩/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组白云岩风化壳储层两套储盖组合。轮探1井产层为吾松格尔组,为正常温压系统的挥发性油藏;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组风化壳获得微量天然气。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勘探经历了从碎屑岩到碳酸盐岩、从碳酸盐岩到盐下白云岩的两次战略转移;轮探1井是第二次战略转移的重要标志,具有里程碑意义。轮探1井成藏有利条件在于具有继承性稳定古隆起与优质的生储盖组合;通过类比,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勘探前景,指出塔中—古城、塔北南斜坡、麦盖提斜坡北—柯坪等有利区为下步勘探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   

12.
新元古代是全球大地构造演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经历了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聚合和裂解的过程。作为我国三个最主要的克拉通盆地之一的塔里木盆地,其发育的新元古界南华系和震旦系沉积体系纪录了大量新元古代盆地构造属性和板块动力学信息,同时也是塔里木克拉通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以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什艾日克剖面震旦系为对象,在野外调查和沉积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碎屑锆石U-Pb定年和物源示踪研究。震旦系苏盖特布拉克组碎屑锆石存在约2 600,2 300,2 000~1 800,790~730和620 Ma等5个年龄峰值,其中2 600,2 300和2 000~1 800 Ma年龄峰值的碎屑锆石来自于塔里木克拉通内部新太古代—中元古代基底;790~730 Ma年龄峰值的碎屑锆石可能来源于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晚期的裂谷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浆岩;而620 Ma年龄峰值的锆石直接来自地层沉积时的岩浆作用,表明碎屑物质可能来源于塔里木盆地本身。结合地震剖面所具有断陷—坳陷的结构特征、南华系快速充填的浊积岩沉积建造、震旦系由碎屑岩建造转变为海相碳酸盐岩建造、震旦系苏盖特布拉克组沉积同期的岩浆作用,认为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系经历了裂谷性盆地的断—坳转换阶段和坳陷阶段。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油气突破领域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以发育多套烃源层系、多种储集类型、多类圈闭与油气藏、多期油气充注、多种成藏组合为基本特征,是典型的大型油气聚集带。基于当前钻井与地震勘探等资料以及地质综合研究,推论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油气新突破与新发现的主要领域是奥陶系礁滩相和加里东期古岩溶、志留系和泥盆系"不整合三角带"、寒武系盐下白云岩等。在加强重点勘探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上述领域的针对性研究和做好勘探技术配套攻关,形成行之有效的综合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从两口深井看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油气勘探层系是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盆地西区颇受关注和颇具影响的新勘探领域,近年钻探的两口深井,不仅揭开了多年来蒙在中深层勘探领域的神秘面纱,而且基本消除了多年来一直笼罩在人们心目中的深层异常高温高压条件下油气能否运聚成藏的疑虑,进一步证实和肯定了中深层天然气运聚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尤其是证实了多年来一直推测和讨论的高有机质丰度海相烃源岩和高突破压力泥岩封盖层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地质学会与地质矿产部华东石油地质局联合主办的下古生界及震旦系油气勘探前景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11月23日至27日在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地质矿产部石油局、石油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及高等院校等17个单位的代表61人,提交论文21篇。 论文和发言涉及扬子地区、华北地区、鄂尔多斯及塔里木盆地,但重点集中于下扬子地区下古生界及震旦系油气勘探的现状和前景。会议取得以下认识: 1.下古生界及震旦系生油岩的成熟度及演化程度均较高,达大量生气阶段。因此,在这些层系应以找气为主,找油为辅。  相似文献   

16.
随着勘探不断向深层发展,震旦系白云岩因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而逐渐成为近源寻找原生油气藏的重要勘探领域。塔里木盆地塔东隆起带震旦系白云岩埋藏浅,6 000 m以内可勘探面积达1.5×1010 m2,一旦突破,将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前期受资料所限,研究主要侧重于盆地级的大区研究,对盆内区带级的精细研究开展的比较少,对塔东隆起带震旦系白云岩沉积模式研究更少,这不仅困扰着塔东隆起带震旦系的油气勘探,而且对整个盆地上震旦统岩相古地理编图也有重要影响。借助新的钻井资料和高品质地震资料,对塔东隆起带震旦系白云岩开展地震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建立上震旦统沉积模式,提出塔东隆起带震旦系为断陷沉积,发育2个北东—南西向的双断裂陷,裂陷中部受基底断块隆升影响,形成断块碳酸盐岩台地,发育浅水台地颗粒滩、潮坪相沉积。震旦纪末期,受构造掀斜运动影响,南部抬升,地层遭受剥蚀,形成现今北厚南薄的楔状地层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沙参2井海相油气首次发现的历程与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参2井是中国古生代海相层系油气首次获得重大突破的标志.从1970年战略评价塔里木盆地,到1984年塔里木盆地北部沙参2井在奥陶纪白云岩中获高产油气流,再到1990年塔河奥陶系大油田的发现,塔里木盆地30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带来了许多启迪,也形成了一系列中国海相油气成藏理论和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田勘探开发技术.回顾沙参2井的发现历程,对于在未来的油气勘探开发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中国海油为实现海上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大力提升国内海上勘探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新区新领域,在三大领域取得了重要勘探突破。通过深化渤海湾海域大型气田成藏条件研究,持续攻关深层钻井和地震采集处理关键技术,实现了渤海湾盆地潜山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通过对琼东南深水区松南—宝岛凹陷资源潜力和成藏条件研究,转变勘探方向和勘探层系,获得了我国首个深水潜山天然气勘探突破。通过改善资料品质、加深基础研究,实现了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的勘探突破。中国海油在今后一段时期将继续大力提升勘探投入力度,持续攻关深层、深水、高温高压勘探领域,探索潜在富生烃凹陷,不断拓展勘探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湘鄂地区钻探效果分析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湘鄂地区属中扬子区,有4套烃源层(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奥陶系,下志留统)、4套储集层(上震旦统,下寒武统,中、上寒武统,下奥陶统)和2套良好的区域盖层(志留系和下寒武统),可划分为2套成油气系统(第一套以下寒武统为盖层,完整有效,是最首要的勘探层系;第二套以志留系为盖层,保存条件优劣不均,也是重点勘探层系)。该区已勘探30余年,但勘探一直未获大的突破,统计钻入下古生界和震旦系的32口井油气显示情况,结果表明:油气勘探未获突破的重要原因是很多探井钻遇地层生储盖组合不全。认为该区至少存在2类勘探领域:①海相内幕圈闭,是最现实的勘探领域,利川复向斜、花果坪复向斜和桑植—石门复向斜是有利区带;②推覆带下盘圈闭,有利勘探区带主要分布在桑植—石门复向斜之内。要获得湘鄂地区海相地层的勘探突破,关键是要选择古今封盖条件均好的圈闭钻探。图2表4(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迄今已发现了以克拉2气田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气田。盆地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目前探明程度仍然很低,是我国天然气勘探最有潜力的盆地之一。煤成气是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的主体,目前已发现的10个大气田中有7个为煤成气田,三叠系-侏罗系煤系是塔里木盆地煤成气主要源岩,受其展布的控制,塔里木盆地煤成气主要分布在库车坳陷和南缘毗邻处以及塔西南坳陷。塔里木盆地潜在的煤成气勘探领域主要包括:库车坳陷深层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巨大;塔西南坳陷勘探程度很低,有望发现更多的煤成气田;英吉苏凹陷是中晚侏罗世沉降中心之一,该区岩性气藏勘探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