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血流动力学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血流动力学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比较18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压、心脏指数、中心静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观察预后,比较死亡组与成活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期间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明显(P<0.05),死亡3例(16.67%),死亡组与成活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期间血流动力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预后。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徐英 《华西医学》2010,(4):692-693
目的探讨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过程中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9月2009年5月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9例患者,对治疗过程进行了观察及全面合理的护理。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病情复杂危重,使用过程中需辅以全面合理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3.
单萍  许燕飞 《上海护理》2003,3(2):61-6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的原理是“时相—位移—搏动” ,是急性心肌梗死及心源性休克患者在进行PTCA或冠脉搭桥术前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增加心排量 ,降低外周循环阻力及肺楔压 ,并能明显增加主动脉平均压 ;休克患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后心脏射血分数自 2 7%增加到 36 % [1] 。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状的并发症常伴发于球囊插入、球囊反搏和撤出球囊时。故加强对患者的监护是很关键的 ,也是很重要的。我科于 2 0 0 2年 7月采用IABP治疗 1例心肌梗死后泵衰竭、心源性休克患者 ,由于处理及时、护理得当 …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自1982~1998年共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58例,通过对158例患者的护理,规范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的各种操作和监护指标的观察,加强了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强化了基础护理,为进一步做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的监测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监测和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年4月~2009年3月6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配合药物辅助治疗期间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监测及导管护理。结果:6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配合药物辅助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等,其休克状态改善,血压明显升高,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对心源性休克患者单纯药物治疗休克无改善,配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休克状态,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宋岩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20):1896-1897
目的 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用于冠心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对22例在冠心病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中生存17例,死亡5例.结论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护理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手段,提高护理理论水平,更有利于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24例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6例溶栓治疗均成功.7例死亡,其中3例发生泵衰竭而死亡,4例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而死亡,存活率为76.7%.结论 IABP对血流动力学状态有明显改善,减少心肌梗死再发生率,为PCI治疗赢得时间,有益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2医院2005年9月至2007年2月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27例,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急诊介入治疗特点、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的病死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0min后血流动力学即开始改善,2~6h达血流动力学稳定。27例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均成功完成急诊介入治疗,无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死亡2例,随访1个月死亡1例。术后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运动评分均较术后第1天显著改善。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的急诊介入治疗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9.
影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芸  陈凌  蒋发烨 《护理学报》2004,11(7):33-34
总结本科50例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时影响其使用的因素有:反搏触发信号占38%,病人自身因素占33%,导管曲折占21%,球囊大小占2%,球囊位置2%,管道密闭性占2%,氦气供应压力占2%。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提出护理对策。以确保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正常运作并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0.
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用于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一般护理,注意心电图监测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效果的观察,掌握停用指征,做好拔管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8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时间48~96h,均顺利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1.
宋岩 《现代护理》2007,13(20):1896-1897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用于冠心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22例在冠心病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中生存17例,死亡5例。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护理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手段,提高护理理论水平,更有利于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对体外循环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提出术后护理要点: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变化、激活凝血时间,做好主动脉球囊反搏穿刺部位皮肤及肢体的护理,排除动脉球囊反搏以及撤除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认为术后有效的监测和护理对预防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股动脉穿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目前对心肌梗塞伴左心衰竭和其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机械性辅助治疗措施,本文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的护理经验。方法 自2005年6月至12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患者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50—81岁,均置入主动脉球囊治疗。我们总结这些患者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 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治疗2—11天内,所有9例病人均康复。术后的护理要点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液动力学改变和出凝血时间,仔细护理身体皮肤上的穿刺点。结论 对于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的病人,仔细观察其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心理护理等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病人产生焦虑心理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对26例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病人产生焦虑心理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病人产生焦虑心理主要因素是疾病本身因素、对治疗不熟悉、陌生的环境、较高医疗费等.[结论]针对病人产生焦虑心理的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可解除病人的焦虑,有助于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心源性休克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观察.[方法]对12例心源性休克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同时加强护理,观察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的情况.[结果]病人在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心源性休克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观察,及时促进病人安全度过危险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下一步的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报道1例成人冠脉搭桥术后延迟关胸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的护理。成人延迟关胸较少见,加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对患者卧位及血流动力学要求较高,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同时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及康复锻炼,促进患者自理,使其尽快转换患者角色。本例患者入ICU 12 d,未出现并发症,出院后随诊各项指标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高危AMI患者70例,分析其在行IABP辅助治疗后的病例资料,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全部患者均在明确诊断后顺利置入主动脉球囊并行反搏治疗,住院期间70例患者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加强AMI患者IABP术后整体化、精细化的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高危冠状动脉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7例高危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并予围术期精心护理。结果:本组症状改善23例,占85.2%,未改善4例。结论:主动脉球囊反搏泵为高危冠状动脉疾病治疗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围术期精心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儿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英〕/JudyGeiger//ClinCareNurs.-1997,17(3).-79~86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成人心衰的有效疗法。但当儿童患者药疗法无效时,球囊的插入和管理却很困难。因此,IABP在患儿中仍属辅...  相似文献   

20.
黄水英  李慧娟 《全科护理》2011,(14):1236-1237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病人产生焦虑心理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对26例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病人产生焦虑心理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病人产生焦虑心理主要因素是疾病本身因素、对治疗不熟悉、陌生的环境、较高医疗费等。[结论]针对病人产生焦虑心理的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可解除病人的焦虑,有助于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