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氧化氯消毒对饮用水中有机卤代物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二氧化氯消毒对饮用水中有机卤代物形成的影响①饮用水液氯消毒产生的氯仿等有机卤代物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各国学者和专家纷纷致力于饮用水安全氯化消毒技术的研究。美国环保局推荐ClO2消毒做为控制水中三卤甲烷(THM)最适宜的措施,并将它列为取...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加氯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中氯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与去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对采用氯消毒所形成氯仿等这种物质的危害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饮用水中氯仿等产物的形成过程,以及对其进行控制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七十年代人们发现了氯化法消毒可导致饮用水中含有三卤甲烷。动物实验证明,饮用水在含有三卤甲烷时具有致突变和致癌性。因此寻求准确、灵敏、快速的检测饮用水中含三卤甲烷的方法,便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目前能应用的  相似文献   

5.
饮用水氯消毒副产物安全控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饮用水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DBPs)的形成机制和变化情况,总结了DBPs的诱发因子,探讨了DBPs安全控制的基本对策,同时为饮用水高效安全消毒方案的进一步探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饮用水中常见的两种不同细菌——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革兰氏阴性)和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革兰氏阳性)在UFC条件下进行加氯消毒试验,分别测定两种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特性的标准曲线、总有机碳(TOC)、不同消毒时间的耗氯量,分析两种细菌耗氯量之间的差别以及吸光度之间的差别,以此推断DBPs产生量的区别,研究不同的细菌种类是否对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具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细菌的耗氯量Dt和吸光度差值ΔUV254都随着TOC浓度的增加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细菌的单位耗氯量SDt和单位THM生成势都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亚硝胺是水消毒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新型含氮消毒副产物,其强烈的"三致"毒性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致毒机理至今仍未被掌握。介绍了水消毒过程中产生亚硝胺的种类、测定和去除研究现状,并针对现有亚硝胺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其处理领域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采用腐殖酸配水,研究了氯化消毒过程中二氯对苯醌(DCBQ)、二溴对苯醌(DBBQ)、2,3-二溴-5,6-二甲基对苯醌(DBDMBQ)、四溴对苯醌(TBBQ)等卤代苯醌(HBQs)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特性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腐殖酸氯化生成DCBQ和DBBQ的产率高于DBDMBQ和TBBQ。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4种HBQs的生成量均呈现先快速升高之后保持稳定并稍有下降的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HBQs的生成量呈增加趋势;弱酸性条件有利于HBQs的生成;在有效氯投加量为3~30mg/L范围内,DCBQ与DBBQ的生成量随加氯量的增加而增加,TBBQ与DBDMBQ的生成量随加氯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随着DOC浓度的增加,HBQs的生成量逐渐增加,其中分子质量<1 ku组分的单位质量有机物HBQs生成势最高。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O3、H2O2、UV及其联用技术降解饮用水中的含氮消毒副产物三氯硝基甲烷(TCNM),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对TCNM的降解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其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单独O3、H2O2和UV工艺对TCNM的去除效果不理想,而UV/H2O2和UV/H2O2/O3组合工艺能够有效去除TCNM。当TCNM初始浓度为20μg/L、紫外光强为31μW/cm2、H2O2投加量为15 mg/L、臭氧投加量为10 mg/L时,反应150 min后,UV/H2O2、UV/H2O2/O3组合工艺对TCNM的去除率分别为82.26%和97.28%,两种工艺对TCNM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不饮用水氯消毒过程中微量氨对三卤甲烷的形成所造成的影响及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氨对三卤甲烷的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建议净水工艺设计时考虑先沉淀后加氯并保持适量的氨,以降低自来水三氯甲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的卤代乙酸和卤素含氧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离子色谱法对饮用水中的3种卤代乙酸、3种卤素含氧酸和F^-、Cl^-、NO3^-、SO4^2-进行了检测,该方法对饮用水中6种消毒副产物的最低检测限为2.96~26.26μg/L,加标回收率为87.57%~105.09%.  相似文献   

12.
氯化消毒出水中普遍检测出了有机卤代物 ,氯化水样的 Ames致突变研究结果表明为致突变阳性 .八个自来水厂水样的微核试验表明 ,氯化消毒出水对小鼠微核的发生产生了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刘宁  李晨  王莹 《城镇供水》2014,(6):32-34
三卤甲烷是饮水氯化消毒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其含量的准确测定对消毒副产物产生情况的评价有重要意义。三卤甲烷具有挥发性,不够稳定,样品采集后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保存并在一定时间范围进行测定方可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本文通过实验对保存剂及保存方式进行研究,筛选出最佳保存条件及最佳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15.
典型含氮消毒副产物HNMs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含氮消毒副产物卤代硝基甲烷(HNMs),由于其高毒性和在水中频繁检出,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系统阐述了HNMs生成势、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针对当前HNMs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氯胺消毒过程中碘代三卤甲烷生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碘代消毒副产物的"三致"特性远高于氯代和溴代消毒副产物,是近年来饮用水领域颇受关注的一类新兴消毒副产物。以微污染原水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其在氯胺消毒条件下碘代三卤甲烷类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原水中存在一定浓度碘离子的条件下,采用氯胺消毒可产生较高浓度的碘代三卤甲烷类消毒副产物,其中以三碘甲烷为主;碘代三卤甲烷的生成总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碘代三卤甲烷的生成量和组成受氯胺投加量的影响较大,在氯胺投加量较低的情况下主要生成三碘甲烷和一溴二碘甲烷,在氯胺投加量较高的情况下生成一氯二碘甲烷、二氯一碘甲烷、一溴二碘甲烷和三碘甲烷四种碘代三卤甲烷;碘代三卤甲烷的生成总量以及三碘甲烷在总碘代三卤甲烷中的比例随着碘离子浓度的增加而提高;总体上,氯胺化过程中碘代三卤甲烷的生成总量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五种消毒剂消毒饮水后形成三卤甲烷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五种消毒剂消毒三种水源后都产生了三卤甲烷。消毒剂不同产生的三卤甲烷其组成也不相同。提高有机物浓度,消毒剂剂量,水温和延长反应时间,都可以增加三卤甲烷的生成量。PH=9时,三卤甲烷的生成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赵亮 《山西建筑》2012,38(2):121-123
探讨了DBPs的形成机理及其种类,然后介绍了DBPs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控制DBPs的方法,为饮用水高效安全消毒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卤代酰胺(haloamides)具有极强的致癌、致崎和致突变性,是饮用水处理领域开始关注的一种新型含氮卤代消毒副产物.这类物质分子质量小、结构简单、可水解,具有很强的极性和亲水性,可广泛存在于消毒后的出厂水中.卤代酰胺的产生受到温度、pH值、消毒剂含量的影响,但生成机制非常复杂,尚未有相关理论能完全解释其产生规律.鉴于其较强的"三致"特性,对它的物理特性、产生条件及控制手段进行研究是目前消毒副产物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介绍了卤代酰胺的特性、检测方法,对其控制手段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说明,指出通过控制其前体物的方法来控制卤代酰胺的产生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张格维  魏琪 《供水技术》2015,9(2):17-19,31
通过模拟水厂消毒工艺,比较了氯气与氯胺两种消毒方式的消毒效果及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THMs)生产量。结果表明,氯胺消毒能有效灭活水中的细菌和致病微生物,氯胺消毒较氯气产生THMs等致癌致突变的化合物明显降低;氯胺的稳定性好,在管网水中持续时间长,可以有效控制管网中的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和生物膜的形成,杀菌持久性强,可以更好地满足管网余氯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