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智能运输系统的实施迫切要求研究驾驶员行的问题,而它的进展将直接影响ITS的成败。本文首先分析了驾驶员行为研究在诱导/信息系统研究,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探讨诱导/信息影响下的驾驶员行为;最后指出现在较少涉及而迫切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章提出了一种平面交叉路口的通用模型及描述各种实际路口的方法,根据路口各车流向的期望车流量实时预测结果,实时给出最优配时方案的算法。最后总结了算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7.
信号控制交叉口周期时长对饱和流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的瓶颈,也是交通拥挤现象的集中体现点。为缓解交通拥堵的压力,不少信号控制交叉口采用了加长周期的做法,从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160s、180s甚至超过200s的信号周期。但是,在长周期的情况下,车道的饱和流率是否稳定有待于深入解析。该文通过理论分析、实际调研、仿真测试三个层面的研究,对有、无扩展车道情况下的直行车道绿灯时长对饱和流量的影响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当绿灯时段内通过停车线的车辆数刚好达到15pcu时可以得到最大的饱和流量。  相似文献   

8.
驾驶员反应能力与最高时速的安全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对驾驶员不同条件下的反应能力进行了详细的测试,提出了不同反应能力的驾驶员按一定的限速行车,以此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频数,首次提出行车最高时速的安全域范围,同时笔者在事故失误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驾驶员反应能力的诸因素进行判别,建立合理的驾驶员失误率计算模式,对反尖能力不同的驾驶员确定不同的可靠性度量,提出了不同反应能力与危险行车速度域和安全行车速度域。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市交通流量变化产生的问题,在交叉口信号灯配时方案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动态路径诱导的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以行驶时间为目标函数,下层模型以总交叉口延误最小为目标函数。利用改进蚁群算法来求解优化模型,从而获得多准最优路径。以实际交叉口为例,将信号灯配时改进前、后的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用信号灯配时改进后的模型获得的路径更省时,交叉口等待通行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通过株洲市的一个交叉口实例 ,介绍了如何对城市道路斜交路口作平曲线、设导流岛和转弯车道的一种渠化方法 ,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叉口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  王炜  邓卫  葛亮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5):155-158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拥有量的急剧增长,汽车尾气污染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目前国内各大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危害日益严重,而汽车尾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段则首当城市交叉口。基于这样的宏观背景,本文以OSPM模式及Nichoson箱式模型的修正形式为基础开发了十字交叉口和T型交叉口的机动车尾气扩散模型并通过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扩散模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应用将为汽车尾气污染的预防及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公交预信号的国内外技术现状,提出城市道路交叉口公交预信号设置条件,给出了公交预置区车道布局方式,通过实验修正了公交专用候驶区长度计算模型,并给出了交叉口区域停车线、车道分布及公交优先检测器的布设。以上海市鲁班路复兴中路路口为应用对象,调查了公交预信号可实施条件,并计算了第二停车线设置位置,计算出车道灯先红先绿信号控制时间,论文基于PA-RAMICS仿真评估表明1 h内该路口公交车等待时间减少了28%,社会车辆平均等待时间增加了6%,达到公交信号优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以行人过街延误为衡量指标,将行人过街设施服务水平划分为6个等级,建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行人过街的延误模型.文中分析了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和信号控制交叉口的行人过街情况,依据信号配时是否将人行信号与车行信号彻底分开,将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延误分为信号控制延误和车流干扰延误,并在行人集聚和消散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信号控制延误的计算方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延误模型的计算精度优于 Vissim 仿真的延误值.  相似文献   

15.
在复杂动态的城市道路环境中,不同的交通参与者之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时间或空间上的冲突.针对该问题,对智能驾驶车辆在城市交叉口左转时潜在的冲突行为进行分析并建立决策模型.考虑了车辆运动模式并基于高斯过程回归模型(GPR)建立了直行车辆长时轨迹预测模型,结合轨迹预测提出了基于冲突消解的智能驾驶车辆决策流程(模型)和考虑多因素...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交叉口周边车辆长时轨迹预测问题,搭建路基和实车采集平台采集大量轨迹数据,采用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识别目标运动模式,采用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es Regression,GPR)模型进行城市交叉口周边车辆轨迹长时预测,采用路基数据集对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
单点自适应控制策略的时间参数和相位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间参数和相位结构是单点自适应控制策略的重要参数。介绍了最佳绿灯时间、最小绿灯时间、最大绿灯时间、单位绿灯延长时间、绿灯间隔时间、黄灯时间等的计算和取值方法。参考NEMA标准的双环相位结构,分析了单点自适应控制策略的备选相位切换方案,提出“三阶段”相位切换过程,能灵活地实现相位组合和相位切换,降低相位切换决策方法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连续流交叉口车辆多次停车问题,提出了各流向车辆在所遇第2条停车线处不用停车的优化控制策略。通过协调主预信号配时,调整信号控制相位相序方案,促使车辆直接通过所遇第2条停车线,使得左转车辆停车次数由3次减少到2次或者1次,直行车辆停车次数由2次减少到1次。分析各流向车辆到达-驶离图式,构建左转车流在所遇第3条停车线处的延误计算模型,结合Webster经典模型,给出连续流交叉口整体延误计算模型,其计算结果与VISSIM仿真结果基本一致。推导给出车辆不二次停车、车车不冲突以及连续流交叉口自身交通组织等因素所需满足的约束条件,以交叉口车均延误最小化为优化目标,构建连续流交叉口主预信号协调配时优化控制模型,并设计了4种交通场景以验证不同情况下的效益改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信号协调减少1次停车,能够降低50%以上的车均延误和车均停车次数;根据各转向交通量所占比例选择合适的车道分配方案有助于提升连续流交叉口通行效率;在2种策略下交叉口车均停车次数分别为0.88~1.05、0.59~0.77,与已有控制策略约2次车均停车次数相比,明显降低了连续流交叉口车辆停车次数。研究成果可为连续流交叉口控制提供新的视角,对交叉口通行效率的提升效果也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行人交通是信号交叉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信号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优先考虑机动车效率,为了保障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北京市多数行人过街环境遭到破坏,"中国式过马路"应运而生.结合当前北京市交通的特点,以红灯期间到达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等待区的行人为研究对象,运用视频调查和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北京市不同影响因素下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基础数据,采集了9554个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样本.建立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 Cox 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的最大忍耐时间是52.88 s,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与温度、性别、年龄、出行时间、红灯时长、单位机动车流量、人行横道长度等影响因素有关,用地性质对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了解国内各大城市交叉口指路标志信息选用情况,分析其各自优点与缺点,提出基于城市道路功能划分的交叉口指路标志信息分级体系,并结合实例说明了该体制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