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肌肉效贴联合味觉温度刺激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肌肉效贴联合味觉温度刺激干预,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2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藤岛一郎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7.91%(P<0.05)。结论 肌肉效贴联合味觉温度刺激,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陈亚文  董欣  禹玲 《河北医药》2024,(3):421-424
目的 探究经颅磁刺激结合综合营养管理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82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有41例,给予所有患者饮食、健康宣教、吞咽训练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添加经颅磁刺激、综合营养管理,对2组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进食安全情况上,观察组的呛咳、噎食、口鼻反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机体营养指标方面,观察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脑血流情况上,观察组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在满意度上,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颅磁刺激结合综合营养管理可保障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安全性,提高机体营养水平,并促进脑部血流,避免脑部血供不足,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IOE)对脑卒中后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舒适度以及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中重度吞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留置鼻胃管饲法,观察组采取IOE干预方法。对两组吞咽功能、留置舒适度以及置管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吞咽功能分级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观舒适度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4.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OE支持的营养支持干预方式可明显改善脑卒中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置管舒适度,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进行综合性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综合性康复治疗。治疗前后以洼田试验评分评定疗效,并观察两组的实验室营养指标(包括总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及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洼田试验评分2组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总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进行综合性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喂食指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6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实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喂食指导。对比两组吞咽障碍改善效果及护理前、后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吞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护理前Hb、ALB、TSF均无明显差别(P> 0.05);观察组护理后Hb、ALB、TS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喂食指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的提高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并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abPG-SGA评估的分级饮食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胃癌患者,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abPG-SGA)评分的分级饮食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摄入,营养状况评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后营养摄入,营养状况评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胃癌患者实施基于abPG-SGA评估的分级饮食干预,能够增加患者营养摄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丁华盈 《江西医药》2021,56(9):1476-1479
目的 探析球囊扩张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将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31例采用常规护理+吞咽功能训练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另将同期31例采用球囊扩张+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4周后的效果;比较干预前、干预4周结束时的洼田饮水评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结束时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并对比两组干预4周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4周结束时,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结束时,两组VFSS、FOI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VFSS、FO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洼田饮水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结束时,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球囊扩张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减少负性情绪,且不增加并发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五维护理联合饮食营养管理对淋巴瘤患者心理危机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淋巴瘤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五维护理联合饮食营养管理干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评分明显降低(U=4.129、4.725,P=0.000、0.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U=2.555,P=0.011);观察组WHO生活质量调查简表(QOL-BREF)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环境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社会关系领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五维护理联合饮食营养管理对淋巴瘤患者能明显改善其心理危机,减轻焦虑、抑郁,调节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级饮食在成批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接诊的吸入性损伤的患者资料,以2020年6月开始实施分级饮食方案为时间节点,将2020年6月之前收治的10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方案;2020年6月后收治的102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分级饮食方案。观察组依据患者病情及吞咽障碍程度,分为4个等级,从饮食方式、营养要求及干预措施等实施分级饮食。比较2组患者血清营养指标、人体测量指标及饮食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入院第14天的血清营养指标白蛋白(37.57±3.82)、血红蛋白(136.42±10.52)、前白蛋白(348.78±6.63)明显高于对照组(29.54±3.64、97.54±10.85、206.65±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第14天BMI、AC指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饮食相关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级饮食方案能有效改善成批吸入性损伤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医护协同管理法联合循证营养护理在食管癌放疗合并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双色球分组方法,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协同管理法联合循证营养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护能力、营养状况、心理状态以及癌因性疲乏。结果:干预后,两组自护能力评分均上升,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自护能力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营养状况中体质指数(BMI)、白蛋白(ALB)、总蛋白(TP)以及前白蛋白(PAB)水平均上升,观察组中BMI、ALB、TP、PAB水平高于对照组营养状况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均下降,观察组GAD-7、PHQ-9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行为、情感、躯体、认知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放疗患者采用医护协同管理法联合循证营养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ES)联合吞咽、摄食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98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9例。对照组行吞咽、摄食训练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NES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评分、营养状态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食物残留、进食量、误吸、喉上升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干预组患者的食物残留评分(9.28±0.61)分、进食量评分(7.61±1.84)分、误吸评分(9.65±0.20)分、喉上升评分(8.46±1.1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42±1.21)、(4.82±1.32)、(7.66±1.14)、(5.82±0.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ALB、Hb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干预组患者的ALB(42.65±6.08)g/L、Hb(147.65±20.18)g/L均高于对照组的(38.15±5.42)、(138.65±19.8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海扶治疗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对其肠道功能与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21年5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海扶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一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比较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情况,干预前后营养状态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肠道症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ALB、PAB、TRF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干预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低于干预前及观察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SF-36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较干预前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海扶治疗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可以促进其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完全肠外营养和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对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所采用的营养方式分为对照组(n=38例)予完全肠外营养和观察组(n=42例)予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组。两组患者均连续营养支持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NIH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PAB、Hb、ALB、TP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GCS、NIHSS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30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在入院12~48 h内均给予营养支持,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饮食,实验组给予EEN干预。分别于入院第1 d和入院2周后比较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差异,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前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清总蛋白(TP)三项营养状况指标水平和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三项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营养状况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营养状况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干预后ALB、PA、TP、IgG、IgA和IgM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低于对照组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完全肠外营养和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对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所采用的营养方式分为对照组(n=38例)予完全肠外营养和观察组(n=42例)予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组。两组患者均连续营养支持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NIH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PAB、Hb、ALB、TP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GCS、NIHSS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营养管理模式对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肺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1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营养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态、肺功能和免疫功能指标以及两组患者的营养健康素养水平和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营养状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淋巴细胞总数(TLC)水平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营养知识素养、营养态度及行为素养、营养技能素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D4+和CD4+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吞咽康复训练联合正性激励护理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依从性、病耻感及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该院就治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单一吞咽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接受吞咽康复训练联合正性激励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病耻感、吞咽功能及吞咽康复训练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慢性病病耻感量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吞咽康复训练依从率[95.6%(43/45)]高于对照组[80.0%(36/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78、12.26,χ2=5.07,P <0.05)。结论 采用吞咽康复训练联合正性激励护理干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可改善患者病耻感、提高康复训练依从度,取得更佳吞咽功能恢复成效。  相似文献   

18.
张茜  代欣  贺媛  贾维维  王海英  梁艳  张雷 《河北医药》2024,(4):547-550+554
目的 探讨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及咽腔电刺激对于吞咽康复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鼻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吞咽康复,观察组增加咽腔电刺激训练。对比2组患者训练前后的FOIS评分,比较患者康复前后的咽腔收缩持续时间、咽腔收缩率、舌骨位移幅度、上食道括约肌最大开放幅度。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FOI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咽腔对稠糊状物质、浓流质、稀流质的收缩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咽腔对稠糊状物质、浓流质、稀流质的收缩持续时间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进食稠糊状物质、浓流质、稀流质时,舌骨向上、向前位移幅度,上食道括约肌最大开放幅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咽腔电刺激能够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吞咽造影定量评估能够精确判断吞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术前肠内营养对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62例择期手术食管癌患者,经肺功能检测为低肺功能,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所有患者于2周后对肺功能与血气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PCO2、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CO2、PO2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FEV1、FVC、FEV1/FVC、MVV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FV、MVV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肠内营养支持是一种有效、经济、安全的营养支持方法,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术前使用,可显著改善呼吸功能,增加机体营养储备,对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口间歇管饲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72例,按入院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36例,给予对照组持续性管饲胃肠营养法(PNG)营养支持,给予观察组经口间歇管饲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30天时洼田饮水实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VGF)以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健侧上臂中部肌围(AMC)、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入院30d后观察组患者洼田饮水实验评分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VGF评分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入院30d后观察组患者Hb、ALB、P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维度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口间歇管饲能减轻患者痛苦,使其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尽早恢复吞咽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