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言 《视听技术》2006,(1):86-87
2005年10月14日,是 著名的作曲家,指挥 家、音乐教育家伦纳 德·伯恩斯坦逝世15周 年纪念日,环球DG公司为此出版了一系 列纪念专辑。其中的一个大部头,就是DG 公司推出的以8 1张DVD的形式出版的 伯恩斯坦全套马勒交响曲演录。前8张  相似文献   

2.
碟片简介:2005年是雷昂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逝世15周年,德国 DG 唱片公司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伯恩斯坦指挥马勒交响曲作品全集》以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伯恩斯坦指挥马勒交响曲作品全集》为9DVD 套装,包括了伯恩斯坦在不同时期与维也纳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及以色列爱乐乐团三大乐团携手合作,共同演绎的马勒《第一交响曲》至《第十交响曲》及《大地之歌》共十一首经典曲目。除此之外还特别附加了《大地之歌》排练的珍贵  相似文献   

3.
吴代鸣 《视听技术》2007,(11):103-103
记得我在2006年1期《视听技术》上,向爱乐朋友们推介了DG公司当时出版的《伯恩斯坦全套马勒交响曲》DVD套碟。这个套碟虽好,但因出版数量有限且售价不菲,能到手的朋友恐怕不多。现在,终于有了一款更简约更方便地体验伯恩斯坦演绎马勒的单张DVD版本。  相似文献   

4.
集指挥家,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活动家、大学教授、音乐作家及电视主持人于一身的伦纳德·伯恩斯坦,被誉为“美国音乐的民族英雄”。这位20世纪的音乐奇才对人类音乐文化供献巨大,  相似文献   

5.
曼莎 《现代音响技术》2010,(12):146-146
大师的马勒,确切地说应该是伯恩斯坦的马勒。因为,这张DVD的封面上显著地印有“BERNSTEINs MAHLER”的字样。对于古典乐迷来讲,伯恩斯坦是毫无争议的马勒专家——承认这一点也不会妨碍其作为一个全能型指挥大师的地位。通常来讲,稍为喜欢多听一点马勒作品的乐迷,  相似文献   

6.
伯恩斯坦是当之无愧的乐坛多面手,指挥、作曲、钢琴乃至著书、教学无所不精,并卓有建树。本片收录了他指挥伦敦交响乐团与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他自己的《管弦乐嬉游曲》、《小夜曲》和第二号交响曲《焦虑的年代》,由克莱默和齐玛曼分别担任小提琴独奏与钢琴独奏。其中《嬉游曲》是一部活泼而且有趣的作品,作曲家在音乐里暗藏了理查德·史特劳斯、贝多芬与柴科夫斯基等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弥撒》也是一个极度戏剧化的事件,它甚至可以说是一部戏剧作品,——伯恩斯坦 我确信,百年之后,我们的城市和我们自己不会记得战争或政治的胜利者或失败者,但会记得我们对人类灵魂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这套录音除了有超强的阵容之外,另一个优点是选择了“一张过”,惠及听众。作为为DG录制的马勒交响曲全集中的一张,这首“复活交响曲”无疑是很多人翘首以待的。布莱兹诠释马勒的最大特色,是在于他除了作为一个指挥乐团进行演奏的人之外,更多的是以一个作曲家的眼光来考量马勒,揭示出其中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9.
马勒的交响曲约可分为3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被他当时正在阅读的“魔号角”诗集强烈影响着,还融合了他取材自这本诗集的歌曲曲风,  相似文献   

10.
李潇 《视听技术》2008,(2):104-104
这款套碟共有4张CD,包含了柴科夫斯基的第4、第5、第6三部交响曲,还有《1812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斯拉夫进行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意大利随想曲》等。这已经涵盖了柴科夫斯基的交响作品精华,同时也标志着伯恩斯坦曾在DG出版过的柴科夫斯基交响作品集,现在首次以套装形式发行。在伯翁的录音版本中,他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合作是最多的也是最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能是巧合吧,在马勒的音乐文献中我第一个接触的却是(第六交响曲)。很多年过去了,当藏现在已经全部学习和聆听过了马勒的所有作品之后,  相似文献   

12.
慧眼 《音响世界》2008,(7):82-82
尽管在古典音乐的诠释历史上,无数大师和名团组合都陆续留下了足以辉映乐史的经典演绎版本,但是无论在任何时候,音乐界总还是需要充实新鲜的血液。时下的乐迷,大部分都希望听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这个时代里的全新的声音,即便它们相比起那些无可替代的经典演绎稍稚嫩甚至不甚完美。  相似文献   

13.
若说世纪之交往往集中体现着思想,信仰,社会和文化的新旧冲撞,兴废交替的话,那么马勒的《第三交响曲》正是这种更替图新在音乐文化上的一部具有标志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马勒交响曲全集 (EMI 50999 5 00721 2 5,14CD) 西蒙·拉特尔马勒的交响作品有着特殊的兴趣和敏感.早在12岁那年,当他随父亲去听马勒的<第二交响曲>时,马勒的音乐就使他感奋不已,指挥的魅力更是深深打动了他.由此他立志要当一位指挥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子商情》2009,(11):126-126
法国钢琴家大卫&#183;弗瑞(David Fray)的这张专辑在选曲上颇有心思,它将最古老的巴赫和最现代的布列兹硬扯到了一起。首先是巴赫的第4《帕蒂塔》,随后是布列兹的《12个音符》,接下来是巴赫的第一《法国组曲》,最后是布列兹的《切口》。每人两部作品交错排列,给人以强烈的对比。  相似文献   

16.
窃以为,马勒的第六和第七交响曲就像一对连续出生的亲密兄弟,兄弟间本应该是同根又词亲,血缘关系相同,但奇怪的是它们却又能让人一下子抛却外表而清晰地分辨出相互问在说话方式上的强烈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此片展现了当代指挥大师塞蒙·拉托尔爵士对马勒第九号交响曲的熟稔让音乐以最令人慑服的形式呈现  相似文献   

18.
王彤 《高保真音响》2010,(7):112-114
马勒与他的《第六交响曲》古斯塔夫吗勒(Gustav Mahler,1860-1911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奥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可以算是在伟大的奥地利日耳曼交响乐作曲家长远传承中的最后一位大师.这个从十八世纪中期开始茁壮成长的传统,在马勒的音乐中达到顶峰。他一生创作了九部交响曲和五部声乐套曲,着重声乐,器乐思维的互相融合.探索交响曲的声乐化,而他的艺术歌曲又都是用交响乐队伴奏的。马勒还是著名的指挥家,曾任布拉格.布达佩斯、维也纳以及纽约歌剧院与乐团的音乐总监。  相似文献   

19.
马勒的《第四交响曲》是在1899年夏开始动笔的,发年8月即已完成了初稿的创作。而在这一年的冬天到1901年之间,马勒又对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稿润色,并于1901年的11月25日酋演于德国慕尼黑。依据以上提到的几个时间节点,大致可以看出这部第四诞生的  相似文献   

20.
“马勒有深沉的音乐天性,从事他的职业已达到忘我的地步,他对他的同事的要求也异忽寻常。他的本性的独创性有时在他的作品中展现出来,达到过分的程度……”这是一本名为《音乐金书》的德语辞书对马勒的些许勾画。毫无疑问。马勒的交响乐作品自他辞世开始,在专业演奏家与音乐学者心目中的地位可谓扶摇直上,人们感叹于它那超凡的架构、磅礴的气势与形式的宏大,甚至有人认为马勒是继贝多芬之后最伟大的交响乐作曲家。然而命运多舛的马勒才是那些奇幻作品产生的根源所在,或许是出于内心的怜悯,但更多的恐怕还是难以抗拒的猎奇心理,人们仿佛痴迷在那独特的历史悲情中难以自拔。当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还在蹒跚时,马勒已经意识到那将是一种可能伴随他一生的“神秘物质”,马勒与弗洛伊德的特殊友谊正是因为它的存在而日久天长。想了解马勒,那就细细体味弗洛伊德的一段坦诚之语——“幼时的马勒难以面对父母关系的尴尬场面,当著名的维也纳歌曲《啊,你爱奥古斯汀》的选录从手摇风琴上响起的时候,出走的马勒认为从那时起,深层次的悲剧因素与表面的欢乐在他心灵中被牢不可破地捆绑在了一起,一种情绪不可避免地与另一种情绪结合起来了……”因而当我们孜孜不倦的在史料中刻意塑造一位“未来的同时代人”的轮廓时,不妨借助这位梦幻者的音乐日记来洞察与感应一番那心灵深处的喜与悲!作为屈指可数的荷兰籍小提琴家兼指挥家,伯纳德一海汀克(Bemard Haitink)堪称德奥体系交响乐作品诠释的大家,并因与阿姆斯特丹厅堂管弦乐团的长期完美合作而享誉乐坛。海汀克在Philips、Decca以及EMI等唱片公司的大量录音均被喜爱他的乐迷们所珍藏,特别是马勒的《交响乐全集》、《大地之歌》(Philips的大会堂版本)均获得了企鹅三星戴花的高度评价。当然,此番Philips隆重推出的海汀克在1991年至1994年期间与柏林爱乐合作的马勒交响乐合集DVD兼具了收藏与欣赏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