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2~2004年北京市朝阳区居民意外伤害死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北京市朝阳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水平、原因及分布特征。方法对朝阳区2002~2004年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死因根据ICD-10分类。结果居民意外伤害年平均死亡率为13.97/10万,位于所有疾病死亡的第6位。在意外死因构成中,交通事故占36.73%,列第1位,第2、3位分别是自杀和意外跌落,分别占22.48%和14.09%。男性死亡率为18.03/10万,显著高于女性死亡率9.78/10万(P<0.01)。15~59岁人群组死亡比例较高,占63.26%。结论意外伤害死亡是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高密市农村地区的伤害现状,掌握现阶段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发生频率及分布规律,探讨影响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因素,为开展意外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密市2010-2012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资料使用ICD-10进行分类编码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高密市意外伤害死亡1307例,占全部死亡的6.81%,死亡率为51.07/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01)。意外伤害死亡在全死因顺位中居第4位。结论交通事故、自杀和淹溺是高密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特征的分析,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cess/DeathReg2005软件和Excel对2011年昆明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昆明市居民伤害死亡个案3222例,死亡率为60.29/10万,占全人群死亡的9.48%,居全死因谱的第四位。伤害的前五位死因分别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和其他伤害,其中男性死亡2298例,死亡率为84.85/10万;女性死亡924例,死亡率为35.06/10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是女性的2.49倍。不同年龄、性别伤害死亡原因差异较大,儿童组主要死因为溺水、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青年组以交通事故、自杀和意外中毒为主要死因;中年组以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自杀为主要死因;老年组以意外跌落、自杀和交通事故为主要死因。城市居民伤害死亡725例,死亡率为33.66/10万,农村人群死亡2497例,死亡率为78.28/10万,是城市的3.44倍。伤害造成潜在减寿损失75196.50人年,前5位减寿顺位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和其他伤害,分别占伤害潜在减寿损失的36.85%、12.44%、11.88%、10.65%和6.76%。结论伤害已经成为影响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应根据不同地区、年龄和性别的伤害死亡特点,制订有效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高唐县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分布特点及流行趋势,分析原因和规律,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高唐县居民意外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高唐县居民因意外死亡267例,死亡率为54.31/10万,标化死亡率39.43/10万;男性死亡182例,死亡率为73.51/10万,标化死亡率54.59/10万,女性死亡85例,死亡率为34.83/10万,标化死亡率24.28/10万,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淹溺、意外中毒是前五位居民意外死亡原因。45~64岁人群自杀为第二位死因,65岁以上人群自杀上升为第一位死因。农村居民意外死亡率高于城区。结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和淹溺是高唐县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制订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西安市2004-2013年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伤害干预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方法伤害死因分类按ICD-10编码进行。计算伤害死亡率、伤害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来描述伤害死亡状况。结果 2004-2013年西安市居民伤害总死亡率为41.4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14/10万,伤害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7.11%。男女伤害死亡比例为2.353:1,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居民伤害前5位死因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其他意外事故和意外中毒,占伤害总死亡的88.16%。伤害死亡在全死因中位居第5位,在全死因减寿顺位中处于第2位。结论伤害死亡是西安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针对主要死亡原因,全面系统实施人群干预措施,预防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西安市2004-2013年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伤害干预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方法伤害死因分类按ICD-10编码进行。计算伤害死亡率、伤害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来描述伤害死亡状况。结果 2004-2013年西安市居民伤害总死亡率为41.4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14/10万,伤害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7.11%。男女伤害死亡比例为2.353:1,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居民伤害前5位死因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其他意外事故和意外中毒,占伤害总死亡的88.16%。伤害死亡在全死因中位居第5位,在全死因减寿顺位中处于第2位。结论伤害死亡是西安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针对主要死亡原因,全面系统实施人群干预措施,预防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2008—2009年高密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密市居民意外伤害的死亡水平,分析意外伤害死亡发生频率及分布规律,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资料来源于死因监测系统,使用ICD-10进行分类编码。结果 2008—2009年高密市意外伤害死亡762人,占全部死亡的6.98%,死亡率为46.03/10万,在全死因顺位中居第4位,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交通事故、自杀和淹溺是高密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意外伤害死亡的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应制定并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7—2015年盐边县居民伤害死亡特征,为盐边县制定居民伤害预防控制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盐边县2007—2015年死因监测数据,对伤害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伤害死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5年伤害粗死亡率为108.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97.38/10万,居全死因顺位第2位;前5位死因为自杀、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中毒、溺水。男性死亡率为142.4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4.85/10万;女性死亡率为72.25/10万,标化死亡率为61.72/10万;意外跌落和自杀分别是男、女性首位死因。不同年龄人群主要伤害死亡原因不同。结论盐边县伤害死亡率偏高,位居人群死亡原因第2位,应加强伤害的有效防制。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2006年居民意外伤害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深圳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情况,探讨其预防控制措施,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深圳市2006年居民意外伤害死因资料。结果2006年深圳市常住居民年意外伤害死亡率平均为29.04/10万,位居所有疾病死亡的第一位;男性的意外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意外伤害前三位死因顺位是:交通事故(34.34%)、意外跌落(17.40%)和意外中毒(12.61%);前三位死亡顺位男性与女性基本相似;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职业人群意外伤害死亡原因构成不同。结论意外伤害死亡是深圳市居民的第一位死因,应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索高唐县居民伤害死亡分布特点,为开展预防控制和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高唐县死因监测死亡报告数据,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进行伤害死亡原因和趋势分析。结果 5年间因伤害引起死亡1 138例,平均死亡率为46.64/10万,标化率为37.65/10万;男性平均死亡率为64.86/10万,标化率为46.80/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为27.82/10万,标化死亡率为21.77/10万,男性是女性的2.33倍。农村平均死亡率为51.23/10万,城市为35.94/10万,农村是城市的1.43倍。前五位主要死亡原因为道路交通事故、自杀、意外中毒、意外跌落和淹溺,占全部伤害死亡的86.30%,其中男性以道路交通事故为主,女性以自杀为主。0~14岁死亡率最低,为8.45/10万,淹溺为首位死因;60岁以上人群死亡率最高,为118.88/10万,自杀为第一位死因。结论 伤害已成为高唐县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有针对性开展道路交通事故和自杀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江苏省两地区医院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伤害病例的分布特征,从而为制订城市和农村的伤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14年因伤害首次在江苏省两地区6家全国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4年江苏省6家监测医院共报告伤害病例508 728例。城市点病例伤害发生年龄组构成比前三位分别为40~岁(11.9%)、20~岁(11.1%)和45~岁(10.1%);农村点病例年龄组构成比前三位分别为20~岁(11.7%)、40~岁(10.5%)和25~岁(9.8%)。城市点病例职业构成以商业、服务业人员最高,占14.7%,农村点病例职业构成以生产运输设备人员及有关人员最高,占45.2%。城市点病例发生首要原因为跌倒/坠落伤(32.2%);农村点病例发生首要原因为道路交通伤(25.0%)。城市点病例和农村点病例伤害经常发生的地点是公路/街道,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为主。结论 无论是城市点还是农村点,伤害发生的原因均以跌倒/坠落伤和道路交通伤为主,因此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2 - 2017年朝阳区居民损伤和中毒死亡状况、死因顺位及减寿年数,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对朝阳区居民损伤和中毒死亡信息进行流行病学描述。结果 2012 - 2017年朝阳区居民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为21.14/10万;男性(23.44/10万,标化死亡率14.39/10万)高于女性(18.79/10万,标化死亡率10.54/10万),损伤和中毒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交通事故、自杀、意外中毒及溺水,累计占损伤和中毒总死亡的78.27%;2012 - 2017年朝阳区居民损伤和中毒死亡PYLL为34 284人年,AYLL为13.31人年,平均减寿率为2.813‰。结论 损伤和中毒死亡是朝阳区的主要死因之一,应针对不同年龄段损伤和中毒死亡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护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大汶河流域居民的死亡水平、死因谱和人群分布特征,为制订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9~12月,对大汶河主干流域部分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在流域6个县调查研究区34个乡镇、对照区10个乡镇。2002~2004年年均标化死亡率,研究区为683.39/10万,对照区为610.92/10万(P〈0.01);上游、中游、下游年均标化死亡率,研究区分别为485.03/10万、737.55/10万、844.74/10万(P〈0.01),对照区分别为499.20/10万、839.92/10万、586.22/10万(P〈0.01),均为研究区高于对照区(P〈0.01)。全部人群、研究区和对照区居民死亡例数最多的前3位死因均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这3种死因死亡数在全部死因死亡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2.96%、85.50%和84.78%。[结论]大汶河流域居民死亡水平较高,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寿光市城区居民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寿光市城区居民死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0年累计监测221 144人次,报告死亡330例,年均死亡率为149.22/10万。其中,2009年死亡率为139.28/10万,2010年死亡率为159.17/10万。2009~2010年年均死亡率(/10万),男性为210.78,女性为85.55;<1岁为452.08,1~4岁为10.86,5~14岁为8.66,15~19岁为6.80,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死亡率明显上升。前3位死因,全部居民、男性均是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伤害,女性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伤害。[结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伤害是寿光市城区居民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3-2015年高唐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死亡原因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和行为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3-2015年高唐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死亡资料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5年高唐县60岁以上老年人伤害年均死亡率为140.78/10万,标化死亡率93.93/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167.54/10万,标化死亡率120.51/10万,女性死亡率114.71/10万,标化死亡率69.28/10万,男性高于女性;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前五位死亡原因为自杀、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和火灾,占伤害总死亡的90.79%,死亡率分别为43.50/10万、37.57/10万、23.33/10万、12.65/10万、9.49/10万;男性首位死因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为56.92/10万,占伤害总死亡的33.97%;女性和男女合计首位死因为自杀,死亡率分别为43.70/10万、43.50/10万,占人群死亡的38.09%、30.90%;男性和女性前五位死因相同,死因顺位不同,且不同年龄段首位死因不同。结论 自杀和机动车交通事故作为主要死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社会应高度重视预防控制和行为干预工作,以降低死亡率,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泰州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原因及分布,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ICD-10分类法,对该市2010年意外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意外伤害死亡率为44.63/105(标化死亡率为34.58/105),占全死因构成比的7.02%,居全死因构成比的第3位。其中交通事故死亡占全部伤害死亡的构成比最高,为51.45%,其次是自杀、溺水、意外跌落、意外中毒;意外伤害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结论意外伤害死亡较普遍,是关系着人群生命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应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对减少意外伤害和降低意外伤害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虹口区2010-2020年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特征,为制定上海市虹口区有针对性的伤害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上海市虹口区户籍居民的死因监测系统.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及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等指标进行描述.结果 2010-2020年虹口区户籍居民伤害粗死亡率为42.50/10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湖南省城乡人群伤害死亡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004-2005年湖南省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不同人群伤害死亡率、构成比以及外部原因构成的差异。结果 2004-2005年湖南省10个县(市、区)居民伤害死亡率为67.40/10万,其中城市和农村伤害年平均死亡率分别为65.98/10万、67.87/10万;男性是女性1.91倍(P〈0.01),伤害死亡占全部死亡数的11.08%,居所有疾病死因的第四位。居民伤害前4位死因依次为交通伤害、自杀、跌落、溺水。结论伤害已成为危害城乡人群的主要死因之一,应根据湖南省不同人群伤害死亡的特点,开展系统研究和实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博山区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科学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和疾病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2009年博山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09年博山区年死亡率为689.70/10万,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道疾病、伤害,合计死亡5 588例,占总死亡数的87.68%。[结论]2008~2009年博山区居民死亡率处于一般水平,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病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泰市居民死因分布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新泰市死因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新泰市报告居民死亡人数9390例,报告居民死亡率为670.19/10万。居民死亡率(/10万),男性为775.77,女性为559.74(PdO.01);0岁为228.30,25~29岁为79.94,30~34岁为94.53,35~39岁为108.00,40~44岁为181.87,45~49岁为327.96,50~54岁为48:1.29,55~59岁为849.80,60~64岁为1153.80,65~69岁为1913.47,70~74岁为3082.83,75~79岁为5296.22,80~84岁为10136.24,85~岁为19904.25。前5位死因,全部居民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分别占所有死亡人数(9390人)的28.01%、24.58%、22.90%、9.45%、8.82%,男性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占男性死亡的93.85%,女性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占女性死亡的93.61%。结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是新泰市居民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