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2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痛的临床护理效果,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62例患者手术成功60例,成功率为96.8%,2例患者因冠状动脉高度狭窄导丝无法进入失败;6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60例患者术中出现室颤2例,经电复律后消失,1例患者术后拔管后出现神经反射现象,经及时救治好转,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具有效果理想,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行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伴发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11年4-11月行PCI的ACS患者128例,分别于PCI术前2天和术后2周进行抑郁评分。术后2周HAMD≥7分的患者分入抑郁组,〈7分的患者分入非抑郁组。结果抑郁组共43例,发生率为33.59%。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文化程度高、冠脉病变严重是PCI术后发生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PCI术后有较高比例的患者伴发抑郁症。文化程度高、冠脉病变严重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二者为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房颤)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常见的并发症,PCI术后罹患房颤的高危因素有年龄、性别、冠心病类型、再灌注以及PCI术的操作。除去这些因素的统计学分析发现PCI术后新发房颤与院内死亡率无关,但可以预示1年死亡率的增加。通过适当的临床干预可以明显减少PCI术后房颤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房颤)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常见的并发症,PCI术后罹患房颤的高危因素有年龄、性别、冠心病类型、再灌注以及PCI术的操作.除去这些因素的统计学分析发现PCI术后新发房颤与院内死亡率无关,但可以预示1年死亡率的增加.通过适当的临床干预可以明显减少PCI术后房颤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有明显发病年轻化的特点。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地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的冠脉病变特点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预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期133例病人行PCI术后17例出现并发症的资料。结果:17例并发症主要为出血、迷走神经反射、低血压,其主要原因为抗凝剂使用不当,手术(穿刺)肢体活动不当,拔管方法不当,病人心理紧张,禁食时间过长,使用血管紧张剂不当,血容量不足。结论:应针对PCI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加强PCI术后的护理,加强教育,严密观察病情,提高护理质量,以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龄冠心病患者具有病变复杂、介入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特点,是否积极进行血运重建治疗目前尚有争议。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不断增加,在循证医学研究基础上,积极探讨其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皮下血肿与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资料以减少冠脉造影(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血及血肿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543例行CAG及介入治疗(PCI)术患者发生出血及血肿的原因。结果2543例行CAG及PCI术患者出血及血肿的发生率仅为2.16%。结论加强术前和术后护理,可以减少出血及血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围术期胸痛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过去5年行PCI术的468例冠心病患者术后1周胸痛情况,根据胸痛时有无伴ECG改变分为ECG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PCI情况.结果 术后1周内有84例患者复发胸痛,胸痛发生率为17.95%(84/468);胸痛患者中ECG阴性发生率61.96%(52/84),高于ECG阳性38.18%(32/84,P<0.05);术中慢血流、无复流、远端血栓或边支闭塞发生率ECG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急诊PCI胸痛伴ECG阳性发生率高于择期PCI(P<0.01).结论 PCI术后1周胸痛发生率高,原因复杂多样,应仔细辨别高危患者,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功能康复策略,研究其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恢复心肌功能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1月一2012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择期PCI术的10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常规护理,康复组给予计划性功能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试验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住院时间、费用均减少(P〈0.05);与活动相关并发症无明显增加(P〉0.05),与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减少(PdO.05);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试验、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功能康复锻炼是一种安全、低价、高效的护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浆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肌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的冠心病患者(PCI组),分别测定术前及术后30min、6h、12h的血浆修饰白蛋白、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缺血修饰白蛋白由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测定,并与20例仅行诊断性冠脉造影患者(冠造组)术前、术后30min、6h、12h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CI组中34例术后30min缺血修饰白蛋白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6h渐降到正常水平;20例患者肌钙蛋白在术后6h和12h明显升高(P0.05);而肌酸激酶同工酶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冠造组缺血修饰白蛋白、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在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可使心肌发生短暂的缺血缺氧损伤,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术后迅速升高,比肌钙蛋白出现的时间要早。缺血修饰白蛋白可以作为一种心肌缺血早期的诊断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内蒙古赤峰市医院行冠脉介入治疗且治疗成功的1 60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将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作为因变量,将年龄、性别、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吸烟、血脂水平等作为自变量,对影响冠脉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经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性别、吸烟、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血脂水平。 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其生存质量还受到吸烟、血脂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为保证疗效,需对患者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115例接受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调查,并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老年患者手术后6个月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总体健康及健康变化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经济状况(P=0.004)及年龄(P=0.014)是影响患者术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吸烟史(P=0.001)、是否遵医嘱(P=0.020)及重返工作(P0.001)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 PCI能显著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吸烟史、是否遵医嘱及重返工作与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Wellens综合征是一种高危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提示左前降支近端严重狭窄(50% ~99%),须尽早识别并进行介入治疗,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Wellens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情况及疗效,强调应立即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的抗栓治疗是临床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困境。传统的三联疗法即口服抗凝药+阿司匹林+P2Y12抑制剂出血率较高,现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新型口服抗凝药+P2Y12抑制剂疗法较传统三联疗法在不明显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基础上能减少出血事件,但二联疗法较三联疗法孰优孰劣还不能下定论。未来的研究或许会为这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一个最优的疗法。现介绍这类患者抗栓疗法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消化道大出血(MGH)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择期PCI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239例。根据择期PCI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MGH分为两组:MGH组(n=47)和非MGH组(n=4192)。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1年后的MGH事件及死亡率。结果随访1年,MGH的发生率为1.11%(47/4239)。MGH组患者术前使用华法林和低分子肝素的比例显著高于非MGH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择期PCI患者术后MGH的独立危险因素为75岁(OR=1.25,P=0.031)、贫血(OR=1.18,P=0.037)、消化道出血史(OR=1.49,P=0.005)和慢性肾功能不全(OR=2.27,P=0.001)。随访1年后,MGH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非MGH组(6.4%vs 3.2%,P0.001)。结论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量和肾功能调整药物类型和剂量,并注意积极纠正贫血和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冠脉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冠心病是目前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世界范围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冠心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支架术的应用使再狭窄率从30%~50%下降到10%~20%,但是PCI术后血管再狭窄(RS)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虽然PCI术后发生R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是近年来对RS的认识有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RS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冠心病(CHD)患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近十年来,冠脉介入治疗(PCI)临床应用及监护,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我科对9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全面有效的临床监护,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210例,其中女性58例,男性152例。在患者行PCI术前1 d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是否在职、文化程度、医疗付费方式、合并症种类,采用健康调查表SF-36(SF-36)及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进行问卷调查,术后3个月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将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积分进行对比,观察患者生活质量改变的情况。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97份,应答率93.8%。与支架置入术前相比,SAQ除治疗满意程度这一维度外,其他四个维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知程度)的术后评分均比术前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调查表SF-36显示,术后各个维度的评分均比术前高,且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术前与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变化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和合并症的数量。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及合并症数量与SF-36及SAQ总评分均有关,是SF-36及SAQ总评分的影响因素,而是否方便就医如交通便利是影响SAQ总评分的影响因素,方便就医是SAQ的促进因素(P0.05)。结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后3个月内可减少心绞痛发生,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年龄、文化程度和合并症的数量是C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