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食道癌引发吞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食道癌的临床资料与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98例食道癌中31例发生吞咽性心律失常,其中频发房早25例,阵发性房速3例,阵发性房颤1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6例。结论;食道癌引发的吞咽性心律失常多见于下段食道癌,与病理学分类无关,是植物神经反射所致,为良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3.
Peplau的人际间关系模式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护理学家赫得嘉·佩皮劳(HildegardPeplau)于20世纪50年代在行为科学和精神科学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人际间关系模式对护患间动态的、互动的关系进行了精辟的描述,对临床护理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1]。1 Peplau人际间关系模式的基本观点和核心内容1.1基本观点在Peplau的人际间关系模式中,护理被看成是一种治疗性的人际间过程。开始,护患双方本身具有不同的兴趣和目的,随着关系的发展,双方为了患者的健康(即共同目标)而互相了解,并共同为解决健康问题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护患关系是按照一定的模式、通过一系列的步骤逐渐进展的。由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脑卒中不同病灶部位与吞咽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 年6 月~2007 年4 月间连续入住卒中单元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记录入院后患者头MRI所显示的陈旧及新卒中病灶的部位并进行分类。电视透视检查(VF)明确有无吞咽异常及误吸。分析病灶部位与吞咽障碍及误吸之间的关系。结果满足条件者共211 例,同时获得VF评估资料以及头MRI资料的患者共有169 例。159 例存在吞咽功能损伤,误吸94 例。口期异常72 例(9 例缺失),咽期异常150 例。不同卒中病灶间出现吞咽障碍及误吸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延髓损伤有易于误吸的趋势(P=0.056)。幕上(P=0.028)和延髓以上(P=0.005)损伤容易造成口期异常。结论大脑皮质、皮质下白质、脑干及小脑的损伤,包括单侧半球损伤均可导致吞咽障碍和误吸。延髓损伤可能容易导致误吸,幕上或延髓水平以上的损伤容易造成口期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吞咽与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基础训练、摄食-吞咽功能训练等护理干预,治疗3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全程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吞咽功能,降低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呼吸干预对早产儿吞咽功能及早期神经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选取早产儿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在常规临床治疗及早产儿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新生儿抚触,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行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呼吸干预训练,记录两组患儿的留置胃管时间,并在纠正胎龄满40周时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NBNA)。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留置胃管时间[(56.27±22.26)d]较对照组[(68.97±23.96)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胎龄满40周时,实验组NBNA评分[(33.50±2.30)分]较对照组[(31.97±2.39)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胎龄满40周时,2组患儿NBNA评分与留置胃管时间呈负相关(r=-0.835,P<0.05)。 结论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呼吸干预可以改善早产儿的吞咽功能,缩短留置胃管时间,改善早产儿的早期神经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与心血管病(CVD)的关系,以及MS组分间对CVD的影响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对舟山群岛新区8685名研究对象,按照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防治研究统一设计调查表。完成基线和随访调查包括病史问卷调查,人体指标测量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观察其组分交互作用的变化情况。结果按研究对象基线是否诊断为MS或是否具体有某项MS组分为协变量入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MS与其组分中除腰围和低高密度脂蛋白外均与CVD有联系(模型1),其中血压升高的相对危险度(RR)最高3.96。模型2中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家属史、糖尿病家族史、高脂血症家病史、CVD家族史后,MS及其组分与CVD关系的aRR值有所下降,但MS、血压升高和高TG血症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再对MS组间分进一步做了相互调查,发现除血压外,其他四项MS组分与CVD的关系均不显著。结论在MS组分中,血压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与其他MS组分对于CVD的发生仅为各自的独立作用,当这些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通过使用高分辨率咽腔测压,分析空吞咽与不同黏度食团吞咽对健康人咽部和上食管括约肌功能的影响。 方法:使用高分辨率测压系统,分别测量34例健康志愿者[平均(24.29±5.926)岁]在空吞咽与进食三种不同黏度(5ml水,5ml浓流质,5ml糊状物)的食团情况下,咽部收缩压力峰值,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咽部压力上升速率,上食管括约肌(UES)松弛残余压,UES松弛持续时间,UES开放前峰值以及UES开放后峰值。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研究空吞咽与食团吞咽对这些参数的影响。 结果:食团吞咽与空吞咽时,咽部收缩压力峰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空吞咽时,UES松弛残余压、开放前压力峰值、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和咽部压力上升速率明显高于食团吞咽,而UES松弛持续时间与UES开放后峰值明显低于食团吞咽。而不同黏度的食团吞咽之间的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不同的吞咽类型会影响健康人咽部与UES的压力和持续时间。明确空吞咽与不同黏度食团吞咽健康人的咽期吞咽生理学变化,为进一步探究吞咽障碍的生理与病理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呼吸训练对中风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AMED、CINAHL、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呼吸训练对中风患者吞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6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3篇文献,9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总有效率(MD=1. 19,95%CI(1. 11~1. 27),P 0. 01)、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MD=1. 53,95%CI(1. 00~2. 05),P 0. 01)、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MD=19. 77,95%CI(13. 18~26. 36),P 0. 01)高于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MD=-0. 70,95%CI(-0. 93~-0. 46),P 0. 01)、吸入性肺炎发生率(MD=0. 35,95%CI(0. 16~0. 74),P=0. 006)低于对照组。Rosenbek误吸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 77,95%CI(-1. 63~0. 09),P=0. 08)。结论 在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中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可以改善吞咽障碍程度、预防呼吸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但鉴于该研究纳入文献较少、各研究间干预方案存在差异以及干预时间较短,所以以上结论需要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未来的研究应优化呼吸训练方案,开展更加严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后的早期干预治疗2年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3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及明显吞咽困难的患者分为临床干预管理组32例和未干预组31例.干预组在用力肺活量(FVC)< 75%时接受了无创正压通气(NPPV),其中存在吞咽困难者同时进行鼻饲及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治疗,干预1年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ALSFRS-R量表评分及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患者ALSFRS-R评分降低的幅度较未干预组患者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生存率下降较未干预组慢,干预组的生存时间延长.结论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出现明显呼吸、吞咽困难后早期干预管理,可以延缓病情的快速进展,提高生存时间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睡眠中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Syndrome,SAS)系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也是导致老年人夜间突然死亡的原因之一。SAS以睡眠中严重打鼾,反复出现换气停止,夜间失眠,白天瞌睡为主要症状。该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一夜7个小时睡眠中出现30次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改善前后的呼吸功能变化。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头控技术结合呼吸训练及姿势调整,同时配合电刺激治疗及摄食训练;对照组仅采用电刺激治疗及摄食训练。每项治疗均为2次.d-1,共治疗20 d。治疗前后2组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吞咽障碍评定,通过肺活量、最长呼气时间及每分钟呼吸次数评定呼吸功能。结果 2组组内治疗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呼吸功能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治疗前、后呼吸功能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控技术结合呼吸训练及姿势调整能明显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及呼吸功能,且随着患者呼吸功能好转,吞咽功能改善明显,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训练,每天训练1次。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同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进行检测。 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VFSS评分[(8.92±0.95)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7.36±1.62)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VC[(3.57±0.48)L]、FEV1[(2.83±0.49)L/s]及PEF[(5.36±1.04)L/s]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及肺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颈椎病手术治疗时,常用颈椎前外侧途径,主要显露颈椎椎体、椎间盘、钩椎关节等部位.近年来这方面的报道多为对其局部性的研究,特别是对颈椎与对应的血管神经距离数据的观测研究较少.目的观测颈部血管与神经的关系及其与颈椎的距离,为颈椎病手术治疗中预防医源性血管和神经损伤提供帮助.设计以解剖学标本为实验对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一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对象2003-07/2004-05在长治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成人防腐标本20具40侧(由长治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男36侧,女4侧.方法观测了40侧成人标本颈部血管与神经的伴行关系,颈部血管的长度及起止点与相邻颈椎间的距离.主要观察指标①相关动脉与神经的伴行关系.②相关动脉的长度及其起止点与相邻颈椎的距离.结果20具标本40侧均进入结果分析.面动脉与舌神经伴行,起点距相邻椎体C3为(18.5±7.2)mm.舌动脉与舌下神经伴行,起点距相邻椎体C2~3为(19.7±8.4)mm.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外支伴行,起点距相邻椎体C3为(17.0±5.7)mm,止点距相邻椎体C5为(18.2±2.5)mm.喉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内支伴行,起点距相邻椎体C3为(15.7±6.7)mm,止点距相邻椎体C3为(19.7±5.8)mm.甲状腺下动脉起点距相邻椎体C7为(17.3±5.5)mm,止点距相邻椎体C7为(11.3±3.4)mm.结论在颈椎病手术中,不同部位的手术途径,应该注意特定部位的解剖结构,以减少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背景:颈椎病手术治疗时,常用颈椎前外侧途径,主要显露颈椎椎体、椎间盘、钩椎关节等部位.近年来这方面的报道多为对其局部性的研究,特别是对颈椎与对应的血管神经距离数据的观测研究较少.目的:观测颈部血管与神经的关系及其与颈椎的距离,为颈椎病手术治疗中预防医源性血管和神经损伤提供帮助.设计:以解剖学标本为实验对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一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对象:2003-07/2004-05在长治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成人防腐标本20具40侧(由长治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男36侧,女4侧.方法:观测了40侧成人标本颈部血管与神经的伴行关系,颈部血管的长度及起止点与相邻颈椎间的距离.主要观察指标:①相关动脉与神经的伴行关系.②相关动脉的长度及其起止点与相邻颈椎的距离.结果:20具标本40侧均进入结果分析.面动脉与舌神经伴行,起点距相邻椎体C3为(18.5&;#177;7.2)mm.舌动脉与舌下神经伴行,起点距相邻椎体C2~3为(19.7&;#177;8.4)mm.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外支伴行,起点距相邻椎体C3为(17.0&;#177;5.7)mm,止点距相邻椎体C5为(18.2&;#177;2.5)mm.喉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内支伴行,起点距相邻椎体C3为(15.7&;#177;6.7)mm,止点距相邻椎体C3为(19.7&;#177;5.8)mm.甲状腺下动脉起点距相邻椎体C7为(17.3&;#177;5.5)mm,止点距相邻椎体C7为(11.3&;#177;3.4)mm.结论:在颈椎病手术中,不同部位的手术途径,应该注意特定部位的解剖结构,以减少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在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老年科存在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40例,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基本吞咽功能训练、防噎食吞咽技巧训练和进食训练。训练3个月后采用才藤吞咽障碍评价法比较训练前后患者吞咽障碍程度及进食误吸发生情况。结果训练后根据吞咽功能疗效判定标准,显效12例,有效23例,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训练后误吸发生率由41.13%降至14.72%,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促进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延缓吞咽障碍的进展,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徒手呼吸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48例,按照随机区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功能训练、作业活动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等,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徒手呼吸功能训练,主要包括咳嗽声门练习、缩唇呼吸训练、胸廓活动训练、腹肌收缩与放松练习、腹式呼吸训练和腹式呼吸强化训练等。2组患者观察周期均为6周。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最长呼气时间、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吸气压(PImax)、洼田饮水试验(KDWT)、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SA)、功能性吞咽困难评分(FDS)。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最长呼气时间[(6.00±0.77)s]、FEV1[(3.43±0.30)L]、FVC[(3.90±0.17)L]、PImax[(63.53±10.76)cmH2O]均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KDWT疗效等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KDWT显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SA和FDS评分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辅以徒手呼吸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并有效地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卒中后肺炎(post-stroke pneumonia,PSP)是脑卒中患者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是指卒中后新发的肺炎,其发生率一般在2.4%~47%,是卒中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占卒中患者病死率的35%[1]。既往研究认为PSP的危险因素包括老年、糖尿病、构音障碍、认知功能损害、卒中严重程度和吞咽障碍等。  相似文献   

20.
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和肥胖程度的关系.方法:153例OSAS患者接受一晚多导睡眠图测评,根据睡眠呼吸事件指数确定诊断和判定严重度,同时记录血氧饱和度下降指数、微觉醒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呼吸暂停时间等OSAS相关指标,并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指数(BMI).结果:根据BMI,153例OSAS患者被划分为23例正常体重者,81例超重者和49例肥胖者,随着3组的BMI值递增,OSAS严重程度及其相关指标也逐渐加重.就所有患者而言,除了血氧饱和度下降指数,BMI和所有其他OSAS相关指标均明显相关.结论:肥胖程度对于OSAS的产生和加重起了重要作用,这个作用随着肥胖程度增加而更加明显.肥胖和OSAS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控制体重是治疗OSAS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