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描述我国成人吸烟人群尝试戒烟的情况,探讨影响戒烟行为的主要因素。方法以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抽取16 800个家庭户,每户随机抽取1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加权后,采用SAS 9.3复杂抽样设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其中尝试戒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4267名现在吸烟者纳入分析,31.51%的现在吸烟者报告在过去12个月内戒过烟,其中男性为31.28%,女性为35.93%。偶尔吸烟者的尝试戒烟率为44.97%,高于每日吸烟者的29.22%,既往得到医务人员戒烟建议的为40.32%,高于未获得者的3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地为农村(OR=0.55,95%CI:0.37~0.81)、偶尔吸烟(OR=0.42,95%CI:0.25~0.70)、过去12个月内获得医务人员的戒烟建议(OR=0.65,95%CI:0.45~0.92)、家中室内区域一般不允许吸烟(OR=0.50,95%CI:0.32~0.76)、完全知晓二手烟烟雾可导致成人心脏病、儿童肺部疾病和成人肺癌这3种疾病(OR=0.55,95%CI:0.38~0.80)是尝试戒烟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国15岁及以上成人现在吸烟者尝试戒烟率较低,采取简短戒烟干预、建立无烟家庭、大力宣传二手烟的危害,对促进吸烟者采取戒烟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影响吸烟者戒烟意愿的因素,为控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5年全国成人烟草调查中15岁及以上吸烟者数据。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国16 800户家庭中15 094名15岁及以上居民,其中4 276名现在吸烟者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问卷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吸烟状态和戒烟意愿等信息。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复杂抽样加权后率的95%CI进行统计推断,多因素分析采用复杂抽样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我国成人现在吸烟者中考虑在未来12个月内开始戒烟的比例为17.6%。每天吸烟小于1包者有戒烟意愿的比例高于每天吸烟1包及以上者,家中不允许吸烟者有戒烟意愿的比例高于家中允许吸烟者,知晓吸烟能导致中风、心脏病和性功能障碍的吸烟者中有戒烟意愿的比例高于不知晓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每天吸烟1包及以上(OR=1.509,95%CI:1.067~2.134)、家中允许吸烟(OR=1.682,95%CI:1.181~2.396)、不知晓吸烟导致性功能障碍(OR=1.522,95%CI:1.054~2.197)的吸烟者有戒烟意愿的可能性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建议通过全面无烟环境创建以及运用更高效的健康传播方式对吸烟者进行健康教育,在医疗机构全面推进简短戒烟干预,以提高我国吸烟者的戒烟意愿。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甘肃省现在吸烟者的戒烟意愿以及影响因素,为烟草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69岁现在吸烟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全国居民吸烟情况调查问卷》开展面对面调查,分析不同特征现在吸烟者的戒烟意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  甘肃省现在吸烟者的戒烟意愿为16.4%(95%CI:15.5%~17.3%),农村地区(OR=1.199,95%CI:1.022~1.408,P=0.026)、家中禁止吸烟(OR=1.767,95%CI:1.273~2.454,P=0.001)、12个月内就医时医务人员劝阻吸烟(OR=1.599,95%CI:1.359~1.842,P < 0.001)、去过戒烟门诊(OR=3.089,95%CI:2.031~4.698,P < 0.001)、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1.383,95%CI:1.101~1.736;OR=1.627,95%CI:1.252~2.116;OR=1.374,95%CI:1.009~1.873,均有P < 0.05)、高烟草危害知识得分为1~,3~,5~6(OR=1.248,95%CI:1.030~1.514;OR=1.574,95%CI:1.289~1.922;OR=2.288,95%CI:1.879~2.786,均有P < 0.05)是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的促进因素;年龄20~、30~岁组以及烟龄20~、30~年是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的阻碍因素。  结论  甘肃省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总体不高,今后应进一步在全社会普及烟草危害知识,加强医务人员戒烟服务能力培训,在诊疗过程中开展戒烟服务,同时应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加快戒烟门诊建设。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市成年吸烟者的尝试戒烟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基于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采用面对面问答式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上的社区吸烟者,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烟草使用情况、尝试戒烟行为、烟草相关知识的认知、戒烟支持环境评估等;采用描述性分析统计调查对象的戒烟尝试行为,并采取χ2检验对其戒烟尝试行为与其社会人口学指标、烟草使用情况、烟草相关问题认知、戒烟支持环境等因素进行关联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一步探讨各因素与尝试戒烟行为的关系。结果共纳入449名调查对象,其中男性410人(91.3%),尝试戒烟与未尝试戒烟的分别为272人(60.6%)和177人(39.4%);月收入水平、烟草相关知识评估得分、周围人对戒烟的支持程度、过去1年是否就医、就医次数、过去1年是否有医务人员规劝戒烟、是否被医务人员询问过吸烟情况等因素为尝试戒烟行为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尝试戒烟行为可能性提高的因素有月收入水平(OR=1.271,95%CI:1.081~1.493)、周围人对戒烟的支持(OR=1.251,95%CI:1.035~1.512)、过去1年有医务人员建议戒烟(OR=2.382,95%CI:1.054~5.381)。结论健康状况、环境支持、危害认知、经济水平、医生劝导等因素皆影响着尝试戒烟行为,自我毅力不足和他人影响是导致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将社区场所作为干预基本单位,结合专业指导,形成医院-社区-线上综合联动的戒烟干预模式,是烟草依赖管理模式优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了解无锡市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学校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10月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无锡市2 467名中小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吸烟知识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自报有尝试吸烟行为的比例为5.11%,男生高于女生,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1.006,10.507,P值均<0.05).126名尝试吸烟的学生中,第一次尝试吸烟年龄主要分布在7岁(27.78%)和14~ 15岁(20.63%),第一次尝试吸烟的场所主要在自己家里(61.86%)和社交场所(18.64%),第一支烟的来源主要为父母给的(44.07%)、自己偷偷拿的(27.73%)和校外朋友给的(22.03%).尝试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是男生(OR=2.90,95%CI=1.88~4.46)、高年级(初中OR=3.80,95%CI=1.86~7.76;高中OR=10.84,95%CI=5.21 ~22.57;高职OR=13.44,95%CI=6.28 ~ 28.77)、父亲和(或)母亲吸烟(OR=1.52,95%CI=1.01~2.30)、校园内有人吸烟(OR=2.46,95%CI=1.50~4.04)、曾经买过烟(OR=13.71,95%CI=6.50~28.93)和不知晓吸烟危害(OR=2.87,95%CI=1.18~7.00).结论 青少年缺乏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生活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吸烟文化和宽松的吸烟环境是促成学生发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除了向青少年普及烟草危害,还应教育家长减少孩子接触烟草的机会,落实学校无烟政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武汉市男性每日吸烟者戒烟意愿和尝试戒烟的影响因素,为控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11-12月,在武汉市14个区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抽样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调查对象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共抽取调查对象男性现在每日吸烟者872人(20.2%),样本加权后,代表了武汉市1 493 855的男性每日吸烟者。在过去12个月中,37.2%(95%CI:32.269~42.073)的男性每日吸烟者有戒烟意愿,仅21.6%的男性每日吸烟者尝试过戒烟。在过去12个月内看过医生且被建议戒烟的男性每日吸烟者(50.2%,95%CI:40.911~59.486),其戒烟意愿高于未看过医生(33.6%,95%CI:28.188~39.012)和看过医生未被建议戒烟(32.2%,95%CI:19.933~44.440)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过去12个月内被医生建议戒烟者(OR=2.062,95%CI:1.159~3.672)比未看过医生的男性每日吸烟者更有可能尝试戒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市男性现在每日吸烟者总体戒烟意愿弱,尝试戒烟行为少。医生建议戒烟能激发男性每日吸烟者的戒烟意愿和尝试戒烟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描述我国≥15岁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及尝试戒烟行为, 探讨影响其戒烟行为的主要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我国≥15岁现在吸烟者。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抽取200个监测点, 最终完成调查19 376人。数据加权后, 使用SAS 9.4软件复杂抽样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采用频数和加权构成比进行描述, 使用Rao-Scottχ2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6.63%的现在吸烟者准备在1个月内戒烟, 男性为5.44%, 女性为8.49%。17.96%的现在吸烟者在过去12个月尝试过戒烟, 男性为17.80%, 女性为22.1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偶尔吸烟(OR=3.42, 95%CI:2.09~5.59)、尝试过戒烟(OR=4.91, 95%CI:0.33~0.52)以及知晓吸烟导致3种疾病(OR=2.24, 95%CI:1.48~3.40), 戒烟意愿较高。偶尔吸烟(OR=1.68, 95%CI:1.20~2.34)、接受过医务人员的戒烟建议(OR=1.96, 95%CI:1.62~2.37)、知晓吸烟导致3种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在校初中生烟草使用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9-10月,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54所初中学校5 193名初中生进行烟草使用流行情况开展调查。使用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问卷,采用学生自填问卷形式收集数据,调查内容包括烟草使用、烟草依赖程度、打算戒烟情况、父母及好朋友吸烟情况等。以全市初中生数加权后,采用SPSS 19.0复杂抽样数据分析程序进行率及其可信区间估算,OR值的估计,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北京市初中生尝试烟草使用率、现在烟草使用率、现在吸烟率和现在吸卷烟率分别为12.5%、2.9%、2.6%和2.2%,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初三学生高于初二学生,初二学生高于初一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4.1%的吸烟学生存在烟草依赖。现在吸烟者中,打算戒烟的比例为48.4%。父母均吸烟的初中生现在吸烟的风险是父母均不吸烟者的11.2倍(95%CI:4.4~28.2)。好朋友中有人吸烟的初中生其吸烟的可能性是好朋友中无人吸烟者的43.9倍(95%CI:15.1~128.0)。结论北京市初中生中吸烟者的烟草依赖程度比例较高,父母吸烟是青少年吸烟行为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初中吸烟学生有明显的同伴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戒烟初期吸烟量减少对吸烟者的长期戒烟率的影响,为戒烟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8月,自愿到解放军总医院戒烟门诊就医的398例男性吸烟者为调查对象,并愿意接受随访,且整个戒烟过程中未使用任何戒烟药物。主要评价指标为6个月随访未戒烟者的成功减量率和1年随访时点戒烟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基线时共398例男性吸烟者符合纳入标准,6个月随访时191例仍在吸烟,其中87例成功减量(成功减量率为45.5%)。6个月随访成功减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尼古丁依赖程度低和家里有其他吸烟者[分别为OR=2.34(95%CI:1.07~5.10),OR=2.85(95%CI:1.16~7.00)]。6个月随访时未成功减量的吸烟者,1年随访7 d时点戒烟率为7.7%;6个月随访时成功减量的吸烟者,1年随访7 d时点戒烟率为17.2%,其调整后OR=2.56(95%CI:1.01~6.46)。结论戒烟门诊男性吸烟者短期成功减量可以促进长期戒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绍兴市中学生尝试吸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控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GSHS)问卷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按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64名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绍兴市中学生尝试吸烟的率为7.14%。烟草相关知识得分高是学生尝试吸烟的保护因素(OR及95%CI:0.82,0.69~0.97,P=0.02),而男性(OR及95%CI:6.15,1.98~19.05,P=0.01)、朋友吸烟(OR及95%CI:6.29,1.65~11.17,P=0.02)、饮酒(OR及95%CI:5.86,1.29~26.71,P=0.02)是学生尝试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学生尝试吸烟率占有一定比例,学校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积极营造无烟大环境和控烟氛围,努力降低学生尝试吸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市初中学生烟草认知状况,探讨烟草易感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上海市8个监测点抽取3155名初中生开展自填问卷调查。对数据加权后,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中复杂调查数据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吸烟可以让人在社交场合更轻松、认为吸烟更有吸引力、肯定地认为开始吸烟后很难戒掉、肯定地认为二手烟烟雾对自己有害的比例分别为5.1%、8.2%、34.1%、83.2%。7.0%从未尝试使用过任何烟草制品的学生对烟草易感,男生的比例(8.6%)高于女生(5.4%)(P=0.005)。在家中、学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二手烟暴露者的烟草易感性高于非暴露者(P<0.05)。母亲吸烟(OR=2.567,95%CI:1.394~4.725)、好友吸烟(OR=2.596,95%CI:1.336~5.046)是烟草易感性的危险因素;认为吸烟者的吸引力比非吸烟者差(OR=0.281,95%CI:0.165~0.478)、过去30 d在媒体上接触到控烟信息(OR=0.606,95%CI:0.393~0.934)是烟草易感性的保护因素。【结论】建议综合考虑个体认知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学校为基础探讨适宜的干预方法,降低从未使用烟草的青少年未来使用烟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医院医务人员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选取北京市三甲医院北京医院的所有在岗临床医生和护士1 411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员工吸烟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烟情况、戒烟意愿、饮酒情况、吸烟或二手烟对本人健康影响的认知等。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χ~2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获得1 359份有效问卷,总体吸烟率为3.38%。男性吸烟率(17.54%)显著高于女性(0.53%);随着年龄和文化程度升高,吸烟率呈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99.236,95%CI:21.374~460.735)、高年龄(OR=1.663,95%CI:1.131~2.445)和高饮酒频率(OR=1.392,95%CI:1.042~1.862)均是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医务人员中现在吸烟者对吸烟和二手烟危害性的认知水平均显著低于戒烟者和非吸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33个现在吸烟者中,仅有10人(30.30%)认为戒烟很重要,23人(69.70%)近期无戒烟打算,诊断为烟草依赖性综合征者仅5人,占15.15%。结论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吸烟率较低,医院控烟工作效果较好。但还需加强对男性、年龄较大者和经常饮酒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促进其戒烟,从而进一步降低医务人员吸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福建省成人戒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全省≥15岁成人6 001人,用入户方式问卷调查。按2010年第六次普查人口进行加权计算,用戒烟率描述戒烟行为,用复杂抽样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吸烟者戒烟的影响因素。结果福建省成人吸烟者戒烟率为15.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吸烟者戒烟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家中室内有无禁烟规定。家中室内有禁烟规定者戒烟率更高(OR=2.21);44~65岁组比15~24岁组戒烟率更高(OR=7.10)。结论福建省吸烟成人戒烟率较低,应提高戒烟服务的可及性和专业性,制定有效的控烟策略,以促进吸烟者戒烟。  相似文献   

14.
了解童年期虐待经历对中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为中学生吸烟行为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深圳、郑州、南昌和贵阳4个地区14 500名在校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自我报告吸烟行为.结果 中学生吸烟行为报告率为3.6%,男生(5.8%)高于女生(1.4%),高中生(5.0%)高于初中生(2.3%),农村学生(6.0%)高于城市学生(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高水平各种类型童年期虐待经历中学生吸烟行为报告率均高于虐待低水平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情感虐待(OR=1.69,95%CI=1.38~2.07)、躯体虐待(OR=2.17,95%CI=1.78~2.64)、性虐待(OR=2.56,95%CI=2.10~ 3.12)、情感忽视(OR=2.27,95%CI=1.89~2.74)、躯体忽视(OR=2.21,95%CI=1.83~2.67)、童年期虐待经历(OR=2.66,95%CI=2.21~3.21)与中学生吸烟行为均呈正性相关(P值均<0.01).结论 童年期虐待与中学生吸烟行为呈正相关,加强对童年期虐待的重视和干预有益于中学生吸烟行为的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男性饮酒与吸烟行为及戒烟意愿之间的关系。方法按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苏省14个慢病监测点,抽取≥18岁男性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饮酒与吸烟、戒烟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男性成人现在吸烟率和饮酒率分别为56.90%、60.16%。饮酒者现在吸烟率为66.54%,饮酒者现在吸烟的比例高于不饮酒者(OR=2.77,95%CI:2.40~3.19),且随饮酒频率和饮酒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现在吸烟者中,打算戒烟比例为26.56%,饮酒频率越高者打算戒烟的比例越低(P=0.023)。结论饮酒会促进吸烟行为的发生,并降低吸烟者的戒烟意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学生吸烟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分布,并对特定人群进行分类,为针对性开展中学生吸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深圳市光明新区学校544名中学生进行吸烟状况,烟草有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周围环境控烟情况等调查,SAS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学生尝试吸烟率为15.1 %,吸烟率为3.1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OR=0.50, 95%CI:0.26~0.96)为尝试吸烟的保护性因素(P<0.001),好朋友吸烟(OR=1.88, 95%CI:1.08~3.27),具有好朋友给烟肯定会吸意愿(OR=3.11, 95%CI:2.12~4.54),年龄增加(OR=1.33, 95%CI:1.04~1.69)均增加了尝试吸烟的危险因素,CHAID法决策树分析显示,好朋友给烟肯定会吸和男性分别能对50.0%(41/82) 和36.6%( 30 /82) 的尝试吸烟者进行准确分类.尝试吸烟人群中,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好朋友给烟肯定会吸(OR=8.38, 95%CI:2.27~30.93),父母未告诫不要吸烟(OR=12.29, 95%CI:1.21~34.73)是吸烟的危险因素,而认为吸烟会减少体重(OR=0.25, 95%CI:0.07~0.87)是保护因素;类平均法聚类分析显示,好朋友给烟是否会吸和父母是否告诫不要吸烟将吸烟者分为三类,其中为父母告诫不要吸烟但好朋友给烟会吸者占64.71%(11/17).结论:新区中学生吸烟状况比较严重,对影响尝试吸烟,吸烟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分析以确定特定因素及特定人群,而进行相应干预将更有助于提高新区中学生控烟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甘肃省自愿戒烟者既往戒烟尝试和未来戒烟计划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采取戒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甘肃省自主致电12320卫生热线咨询吸烟问题的420名≥18周岁自愿戒烟者进行电话调查,分析其既往戒烟尝试和未来戒烟计划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甘肃省420名自愿戒烟者中,过去1年内有戒烟尝试者198人,戒烟尝试者比例为47.14%;未来1个月内有戒烟计划者152人,戒烟计划者比例为36.1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家庭室内绝对禁止吸烟的自愿戒烟者既往戒烟尝试的比例为家庭室内吸烟无限制自愿戒烟者的3.501倍(OR=3.501,95%CI=1.868~6.561);甘肃省年龄18~40岁自愿戒烟者未来有戒烟计划的比例为年龄 40岁自愿戒烟者的1.887倍(OR=1.887,95%CI=1.068~3.335),家庭室内绝对禁止吸烟的自愿戒烟者未来有戒烟计划的比例为家庭室内吸烟无限制自愿戒烟者的3.553倍(OR=3.553,95%CI=1.695~7.444),每日吸烟数量 10支自愿戒烟者未来有戒烟计划的比例为每日吸烟数量≤10支自愿戒烟者的3.300倍(OR=3.300, 95%CI=1.902~5.726),既往有戒烟尝试自愿戒烟者未来有戒烟计划的比例为既往无戒烟尝试自愿戒烟者的8.986倍(OR=8.986,95%CI=5.376~15.021)。结论家庭吸烟限制是甘肃省自愿戒烟者既往戒烟尝试和未来戒烟计划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12320卫生热线搭建或加强家庭戒烟支持网络,同时严格公共环境戒烟政策的实施,可有效促进人群戒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戒烟服务情况,为今后医院开展戒烟服务及制定相关控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辽宁省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一线医护人员(包括医生和护士)1021人,填写《医护人员戒烟服务调查问卷》。结果医护人员吸烟者比例占30.3%;主动劝告患者戒烟的仅占50.1%。医护人员劝告患者戒烟的影响因素有职称(初级:OR=3.179,95%CI:1.701~4.952;中级:OR=0.229,95%CI:0.138~0.405;高级:OR=0.357,95%CI:0.254~0.486)、科室(外科:OR=0.897,95%CI:0.767~0.906;其他:OR=0.912,95%CI:0.877~0.998)、知识得分(OR=0.776,95%CI:0.556~0.813)、医护人员(OR=3.198,95%CI:1.901~5.032)和是否吸烟(OR=0.906,95%CI:0.856~0.978)。结论医护人员吸烟比例较高,劝告患者戒烟率低;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增加控烟知识、控烟技能和控烟政策培训;降低医护人员自身的吸烟比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西藏青少年烟草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 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控烟干预提供技术依据。  方法  于2019年8—10月, 采用与人口数量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藏4 98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西藏青少年现在吸烟率的相关因素。  结果  2019年西藏青少年现在吸烟率为11.3%(563/4 983), 尝试吸烟率为21.8%(1 086/4 983), 二手烟暴露率为62.4%(3 111/4 983)。82.9%的吸烟者表示想要戒烟, 79.9%的吸烟者在过去12个月内有过尝试戒烟行为, 仅有11.7%的吸烟者表示受到过专业人员的戒烟帮助或建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城市(OR=2.38)、三年级(OR=1.51)、学校类型为普通高中(OR=2.90)或职业高中(OR=3.53)、男生(OR=16.93)、每周零花钱≥50元(OR=1.93)、暴露于二手烟(OR=16.12)、认为二手烟可能会(OR=1.40)或可能不会(OR=4.89)产生危害、暴露于烟草广告(OR=1.83)、朋友吸烟(OR=7.47)、几乎每天能看到教师吸烟(OR=1.79)与青少年现在吸烟行为均呈正相关; 认为吸烟行为能减少吸引力(OR=0.54)与青少年现在吸烟行为呈负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2019年西藏青少年吸烟及尝试吸烟行为较普遍, 二手烟暴露问题较严重, 职业高中学生是开展控烟干预的重点人群, 学校为控烟干预的重点场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都市城市吸烟者尝试戒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1—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6个主城区≥15岁人群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共调查成都市城市居民1 920名,现在吸烟者414名,现在吸烟率为21.6%,过去12个月内有过尝试戒烟行为的人数为90人,占2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过去12个月内被医生建议戒烟者比没有接受到戒烟建议的吸烟者更有可能尝试戒烟(OR=0.262,95%CI=0.093~0.737)。结论成都市城市居民现在吸烟者尝试戒烟率较低。医生建议戒烟能促使吸烟者去尝试戒烟,建议提高医务人员干预戒烟服务能力,提高戒烟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