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PNPLA3 rs738409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计算机在万方数据库、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Embase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PNPLA3 rs738409基因多态性与NAFLD发生的相关文献,并应用RevMan 5.0软件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偏倚评估。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相关文献11篇,共计NAFLD组1 069例,对照组2 127例。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相应的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结果PNPLA3 rs738409位点GC、CC、GC+CC基因型与NAFLD的合并OR值(95%CI)分别为0.63(0.361.12)、0.22(0.111.12)、0.22(0.110.43)、0.50(0.150.43)、0.50(0.151.66),Z=1.57、4.43、1.13,P>0.05、<0.05、>0.05。各研究的敏感性分析较稳定且无发表偏倚。结论 PNPLA3 rs738409 CC基因型与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饶伟 《保健医苑》2023,(1):34-37
<正>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估计大家都会大眼瞪小眼,觉得比较陌生,但如果问:什么是脂肪肝?大家肯定会恍然大悟道:哦,脂肪肝啊,知道,不就是因为大鱼大肉吃多了,又不活动,人变胖了,肝里脂肪变多的情况嘛。其实呢,脂肪肝就是初期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只不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还包括了其他不同时期的脂肪肝。随着现在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节奏日益变快,人群中的脂肪肝现象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了。所以,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关系密切,尽管甲、戊型肝炎与NAFLD可同时存在,但因为甲、戊型肝炎是急性肝炎,很快可以治愈,故对NAFLD影响较小。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可导致肝细胞脂肪变(肝脂肪变),其中以丙型肝炎病毒基因3a型感染最为明显,肝脂肪变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征之一,然而病毒性肝炎伴随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IR)与脂肪肝的关系可能比病毒本身更为重要。肝脂肪变可能直接或与其他因子协同作用导致病毒性肝炎进展并影响干扰素治疗的效果,有的专家报道了病毒性肝炎肝脂…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关系密切,尽管甲、戊型肝炎与NAFLD可同时存在,但因为甲、戊型肝炎是急性肝炎,很快可以治愈,故对NAFLD影响较小。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可导致肝细胞脂肪变(肝脂肪变),其中以丙型肝炎病毒基因3a型感染最为明显,肝脂肪变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征之一,然而病毒性肝炎伴随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IR)与脂肪肝的关系可能比病毒本身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直肠息肉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二者有相类似的发病因素,比较全结肠镜检出结直肠息肉的患者中NAFLD与非NAFLD患者之间的差异,研究二者间的关系,可有助于结直肠肿瘤的早期诊治。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10月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后行全结肠镜检查、符合条件的结直肠息肉患者425例,按是否合并NAFLD分为AFLD组和对照组(非NAFLD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多发性息肉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息肉分布位置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依据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NAFLD组的息肉多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的分布方面,与性别或年龄均无相关性(P0.05)。NAFLD组患者腺瘤的总体发病率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女性和老年患者中(P0.05)。结论 NAFLD对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存在一定影响,特别是合并NAFLD的老年和女性患者,更易检出结直肠腺瘤,因此临床上应重视NAFLD患者的结肠镜筛查。  相似文献   

6.
高亚维  林跃强  金翘 《中国卫生产业》2013,(34):119-119,121
目的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方法搜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门诊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20例,(通过肝脏彩超诊断,并除外病毒性肝炎,除外平均每日饮酒超过20g,除外长期或近期用药),并搜集正常体检人员10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以上两组人员的ALT、AST、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肝脏彩超,血清总胆红素,乙肝六项及免疫全项。结果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人群。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免疫球蛋白G(U-IgG)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2 121例无症状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腹部超声诊断结果分为NAFLD组721例,非NAFLD组1 400例。测定U-IgG水平及其他实验室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NAFLD组的U-IgG水平显著高于非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U-IgG水平的增加NAFLD患病率逐步上升。用单元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U-IgG与NAFLD的相关性,发现U-IgG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07,95%CI:1.532~1.685,P0.01)。结论 U-IgG水平与NAFLD的患病率以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NAFLD的独立风险因素;U-IgG水平的检测对NAFLD的早期预防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酒精摄入史,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持续进展则会出现严重肝损害,是我国愈来愈重视的慢性肝病问题。本文对NAFLD近年的研究新进展进行总结,主要包括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以期为下一步研究和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咖啡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饮料之一,研究表明,患慢性肝病同时又饮用咖啡的人患肝硬化及肝癌的风险更低。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全球患病率日益增加,咖啡摄入对NAFLD的影响受到了新的关注。本文对咖啡摄入减轻NAFLD严重程度的流行病学、临床证据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咖啡尤其是咖啡因之外的其它成分可以减少NAFLD的患病率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 Steatohepatitis,NASH)的炎症反应。咖啡对NAFLD的护肝作用与抗氧化、抗炎及抗纤维化等机制有关。目前支持这些作用的数据仍十分有限,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磷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了解NAFLD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特点。方法采用酶法测定血清磷脂(PL),并以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空腹血糖(FPG)及肝酶等作为其他观察指标。结果NAFLD组血清磷脂值为(250.23±55.24)mg/dl,对照组为(229.23±39.03)mg/dl,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12,P<0.01)。NAFLD组TC、TG、VLDL-C、FBS、ALT、AST、GCT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FLD组AKP高于对照组(P<0.05)。而NAFLD组HDL-C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AFLD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磷脂的代谢障碍造成血清磷脂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2008-2018年北京市城区年龄≥18岁人群的体检资料,探究睡眠时长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之间的关联。方法  利用北京美兆体检中心2008-2018年体检资料,采取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睡眠时长与NAFLD患病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分析不同亚人群中睡眠时长与NAFLD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77 697名体检对象,年龄为(40.7±11.7)岁,短睡眠时长(< 6 h)与长睡眠时长(≥8 h)分别占12.7%与7.0%,NAFLD的超声检出率为37.6%。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短睡眠时长和长睡眠时长与正常睡眠时长的体检对象相比患有NAFLD的OR值分别为1.08(95% CI: 1.03~1.14,P=0.003)和0.88(95% CI: 0.82~0.95,P < 0.001),且短睡眠时长与NAFLD的关联在男性(P交互 < 0.05)及18~ < 30岁、30~ < 40岁的人群中(P交互 < 0.001)更为显著;进一步调整BMI后,发现睡眠时长与NAFLD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睡眠时长与NAFLD风险有关,尤其在男性和年轻人中;BMI在睡眠时长与NAFLD的关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膳食摄入水平及生化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10年至2012年在济南市某医院健康体检的1284名女性进行膳食调查、身体测量及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济南市女性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相比,膳食中油类的摄入量高于推荐摄入量;约一半人群谷类、蔬菜类、蛋类、畜禽肉类、水果类、大豆类及坚果的摄入量能满足推荐量;70%以上人群鱼虾类、奶类及其制品摄入量低于推荐量。脂肪肝组平均每日摄入的谷类、畜禽肉类、蛋类、豆类及坚果类和食用油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脂肪肝组水果的摄入量显著低于非脂肪肝组(175.8 vs.205.4 g/d,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在4150和5150和5165岁者、摄入超过推荐量的鱼虾类、食用油,超重、肥胖、腰臀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水平可使脂肪肝患病的危险性增加,优势比分别为2.716、3.066、4.164、2.256、2.524、4.698、2.658、1.674、2.280、3.286。结论年龄、膳食摄入水平、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有密切关联;摄入超过推荐量的鱼虾类和食用油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正常体质指数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4至9月接受年度健康体检的血尿酸水平正常的2 193名正常体质指数体检者(男性1 106人,女性1 087人)。脂肪肝根据B超检查确定,代谢异常的判定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方案第3次报告的中国人修订标准。按照血尿酸水平分布把男性和女性体检者的尿酸分别分为四分位水平[Q1~Q4,Q1为最低水平]。危险因素分析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校正混杂因素,选取血尿酸Q1水平为参考标准,分析血尿酸与脂肪肝的关系。结果男性和女性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相比,血尿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339.0±47.6)μmol/L比(309.3±53.5)μmol/L ,t=3.296,P〈0.01;女性(273.6±41.6)μmol/L比(243.9±47.6)μmol/L,t=3.178,P〈0.01]。在校正年龄、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肌酐、尿素氮,吸烟和代谢综合征后,男性和女性的血尿酸在Q3和Q4水平患脂肪肝的风险均高于Q1水平[男性,OR (95%CI)分别为2.058 (1.255~ 3.374)和3.383 (2.085~5.490);女性,OR (95%CI)分别为2.186 (1.090~4.384)和2.420 (1.214~4.821)] (P〈0.05 )。 结论正常体质指数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脂肪肝独立相关,在正常范围内的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是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人群膳食铁摄入情况,并探讨其与NAFLD患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对哈尔滨市NAFLD患者及对照人群各215人采用食物频率调查表(FFQ)进行膳食调查,统计数据并计算膳食铁摄入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铁对NAFLD患病危险性的影响。结果 NAFLD患者铁摄入量[(30.76±17.11)mg/d]、血红素铁摄入量[(5.03±5.99)mg/d]和非血红素铁摄入量[(25.73±12.99)mg/d]明显高于对照人群[分别为(22.33±10.96)、(2.63±3.52)和(19.70±9.08)mg/d,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膳食铁和血红素铁摄入量为最高四分位者发生NAFLD的OR值分别为5.5(95%CI 2.061~14.45,P=0.001)和6.1(95%CI2.562~14.63,P<0.001),而非血红素铁对NAFLD的患病危险性没有影响。结论高膳食铁及血红素铁摄入水平是NAFLD患病的危险因素,因此NAFLD患者铁的摄入应适量,尤其是血红素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基因rs12778366位点和载脂蛋白C3(APOC3)基因rs285411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数据源于2015年苏州市相城区医院体检人群,共收集病例560人,根据B超结果,筛选纳入NAFLD病例132例,随机选取正常对照人群252例,采集血液样本,分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尿酸的血生化指标,及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一般指标,全血中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Mass ARRAY时间飞行质谱技术分析SIRT1 rs12778366和APOC3rs2854116位点基因型。结果 SIRT1 rs12778366位点TC+CC基因型携带者相对于TT基因型携带者,发生NAFLD的OR=1.126(95%CI 0.673~1.886),P0.05。与APOC3 rs2854116位点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较,TC+TT基因型携带者发生NAFLD的OR=1.044(95%CI 0.601~1.814),P0.05。校正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的混杂因素后OR均无明显改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酯、体质指数、空腹血糖、腰围和尿酸是NAFLD发病可能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SIRT1 rs12778366和APOC3 rs285411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NAFLD的发病风险无明显关联。结论 SIRT1 rs12778366和APOC3 rs285411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NAFLD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均不会影响NAFLD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正肝脏是人体内参与糖、蛋白和脂类代谢的重要器官,其中代谢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引起脂肪在肝细胞堆积,而导致肝脏受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正是基于这一过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又称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以脂肪在肝脏内沉积超过肝脏重量的5%~10%,弥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和急性胆管炎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导致多种并发症和危及生命的疾病发生,包括肝硬化、肝细胞癌等。近年的研究发现,NAFLD与急性胆管炎之间存在关联,其中一方可能会促进另一方的发生和发展。现对NAFLD与急性胆管炎的发生和发展、可能的危险因素及严重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可能的联系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探究NAFLD和急性胆管炎的发病机制,更好地预防和治疗NAFLD和急性胆管炎,以期通过实施生活方式改变、减肥和NAFLD靶向药物早期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NAFLD发病率和降低急性胆管炎的死亡率。希望通过此研究,为今后急性胆管炎严重程度分级提供临床流行病学依据,为今后早期干预NAFLD进程来改善急性胆管炎的发病程度及预后提供理论基础。以期将NAFLD作为急性胆管炎严重程度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合并NAFLD的急性胆管炎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预防其重症化。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国家,酒精性肝病(A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最近30年,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改善,酒精消费量快速增加,肥胖人群迅速扩大,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肝病正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既肥胖又饮酒的人群出现肝损伤,无法判断肝损伤的病因是来白酒精还是肥胖。近来,国外学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诊断模型来鉴别酒精性肝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脂肪肝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根据起病方式及病程,脂肪肝有急性与慢性之分,前者多为小泡性脂肪肝,后者则为大泡性或以大泡为主的混合性脂肪肝。通常所述的脂肪肝主要指慢性脂肪肝,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三种病理类型,临床上则分为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大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鸡蛋摄入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 以2014—2015年开滦队列6734名非NAFLD人群为研究对象,男性5500名,女性1234名,年龄为(45±14)岁,通过半定量食物频率表法收集过去一年中包括鸡蛋摄入在内的饮食情况,并计算终止高血压饮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评分;采用B超诊断脂肪肝。应用Kaplan-Meier法估计每周不同鸡蛋摄入频率人群(0~4个、5~7个、>7个)NAFLD发病率,并基于不同校正因素的Cox回归估计上述三组人群NAFLD发病风险差异。结果 6734名非NAFLD人群经中位45个月的随访,1484名发展为NAFLD。每周摄入0~4个、5~7个、>7个鸡蛋的人群4年累计发病率分别为27.1%、19.9%和29.6%(P<0.05)。每周摄入5~7个鸡蛋的人群DASH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人群(P<0.001)。在校正了包括DASH评分、膳食胆固醇在内的多个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