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中不同类型的早年创伤、人格特质与临床症状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适应不良的人格特质在早年创伤与强迫症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147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使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测量被试的强迫症状严重度,早年创伤问卷-自评版(ETI-SF)测量其早年创伤经历,NEO大五人格量表(NEO-FFI)测量其人格特质。结果:ETI-SF中情感虐待分量表得分与Y-BOCS总分呈正相关(r=0.19,P0.05),NEO-FFI中神经质人格得分与Y-BOCS总分呈正相关(r=0.31,P0.001),宜人性人格得分与Y-BOCS总分呈负相关(r=-0.18,P0.05)。通径分析显示神经质人格在情感虐待与强迫症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大小为0.107(95%CI:0.04~0.19,P0.05)。结论:早年情感虐待可能与强迫症状呈正相关,而神经质人格在情感虐待与强迫症状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一般自我效能感、消极应对方式与军校大学生焦虑之间的关系,为维护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整群抽取的某军校450名军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焦虑高分组在儿童期创伤、情感虐待、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身体忽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上均高于低分组(t=-8.584,-7.331,-6.323,-5.721,-7.397,-8.102,-4.407;P0.01),而在积极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上则低于低分组(t=7.444,9.904;P0.01)。焦虑得分与儿童期创伤总分、情感虐待、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身体忽视、消极应对方式均呈正相关(r=0.266~0.540,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负相关(r=-0.320,-0.413;P0.01)。儿童期创伤总分、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消极应对方式可有效预测焦虑情况(β=0.416,-0.305,0.164;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消极应对方式在儿童期创伤与焦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儿童期创伤不仅对军校大学生的焦虑情绪有直接影响,还可以通过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改善消极应对方式对军校大学生的焦虑情绪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儿童期创伤史及孤独特质与执行功能失常的关系。方法:使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评估湖南两所高校2757例大学生的儿童期创伤情况,根据Bernstein等人定义中-重度虐待暴露的阈值定义有无儿童期创伤史,选出有、无创伤史的学生各63例和93例,使用孤独症谱系障碍问卷(AQ)、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执行功能失常问卷(DEX)测量孤独特质、抑郁水平和执行功能失常。最后,将问卷得分上下27%作为高低分组的界限定义不同类型的创伤组和孤独特质组。结果:高、低情感虐待组,高、低躯体虐待组,高、低性虐待组,高、低情感忽视组,高、低躯体忽视组以及高、低孤独特质组之间的执行功能失常问卷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高变量组的执行功能失常问卷得分均高于低变量组。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期创伤问卷的情感虐待、孤独症谱系障碍问卷得分、SDS得分对执行功能失常问卷得分均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7~0.32,均P0.05)。中介分析表明,SDS得分是情感虐待与DEX得分、孤独特质与DEX得分之间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95%的可信区间分别是0.05~0.32和0.07~0.55。结论:儿童期创伤史与孤独特质正向预测执行功能失常,且抑郁在情感虐待与执行功能失常、孤独特质与执行功能失常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期受虐待经历大学生的分裂型人格特质特征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湖南两所高校的学生2469人,根据儿童创伤问卷(CTQ)的中重度标准,从有儿童期受虐待史人群中随机抽取215人为受虐待组,从无受虐待史人群中随机抽取236人为对照组。采用Chapman分裂型人格倾向量表(CPPS)测量阳性分裂型人格特质和阴性分裂型人格特质。结果:受虐待组的阳性分裂型人格特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男性的阴性分裂型人格特质得分高于女性(P0.001)。回归分析显示,CTQ情感虐待正向预测阳性分裂特质(β=0.98);性别负向预测阴性分裂型人格特质(β=-4.63)。结论:儿童期受虐待经历大学生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阳性分裂特质。情感虐待与分裂型人格特质相关,男性表现出更多的阴性分裂型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留守经历的农村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情感虐待和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来自农村的大学生989人,其中有留守经历者327人,无留守经历者662人。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儿童期创伤问卷(CTQ)、简版心理韧性量表(SFRS)进行测试。选取CTQ的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2个维度合成情感虐待(EM)得分,EM得分 2分为遭受过儿童期情感虐待。结果: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IAS总分及EM得分均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均P 0. 0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EM得分与IAS总分呈正相关(r=0. 21),与SFRS总分呈负相关(r=-0. 24); SFRS总分与IAS总分呈负相关(r=-0. 33),均P 0. 00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在情感虐待与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5%。结论:儿童期留守和情感虐待经历与成年后的较高社交焦虑水平相关,增强心理韧性水平可能缓解有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的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亲子依恋在儿童期虐待经历与青少年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儿童期虐待问卷(CTQ)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完成了736名初中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男性青少年儿童期虐待分高于女性。儿童期虐待和青少年的抑郁呈正相关(r=0.408,P0.01),与父、母依恋呈负相关(分别r=-0.417,-0.544,P0.01);母亲依恋和父亲依恋之间呈正相关(r=0.604,P0.01),均与抑郁呈负相关(均r=-0.426,P0.01)。亲子依恋在男性和女性青少年儿童期虐待经历和抑郁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青少年男性受虐高于女性,亲子依恋在儿童期虐待经历和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心理资本与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300名护理本科生,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简化版(CTQ-SF)、青少年心理资本问卷(PCQA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及一般人口学问卷分别测量被试的儿童期创伤、心理资本、述情障碍和一般人口学变量。结果:CTQ-SF总分与TAS-20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0.16~0.24,P0.01,P0.001),PCQAS总分与TAS-20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之间均呈负相关(r=-0.25~-0.43,均P0.001),CTQ-SF总分与PCQAS总分之间呈负相关(r=-0.28,P0.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儿童期创伤负向预测心理资本(β=-0.35,P0.01);心理资本负向预测述情障碍(β=-0.45,P0.01),心理资本在儿童期创伤与述情障碍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且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值为0.16,占总效应的53.33%。结论:儿童期创伤既可以直接预测述情障碍,也可通过心理资本对其产生间接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童年创伤经历、应对方式与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简易应对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湖北、四川、广西三所大学660名在读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类型童年创伤得分与积极应对、幸福感指数得分均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得分与幸福感指数得分显著正相关。2相较于虐待类创伤,忽视类的创伤更为常见,且对于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3积极应对在情绪忽视、躯体忽视和主观幸福感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41.21%和24.47%。结论:积极应对方式在童年创伤经历与研究生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群体中儿童期心理虐待的发生情况,以及心理弹性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抑郁的影响中发挥的中介效应。方法:采取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问卷(CTQ-SF)、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对203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期心理虐待、心理弹性和抑郁的得分分别为(40.43±9.15)分,(68.63±14.43)分和(3.95±4.08)分。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r=-0.342,P0.01),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398,P0.01),心理弹性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451,P0.01)。心理弹性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0.31。结论:大学生群体中,儿童期虐待心理不仅直接影响抑郁,同时还通过心理弹性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抑郁,可从提升心理弹性方面调控改善经儿童期心理虐待的大学生的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儿童期创伤、心理资本与大学生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心理资本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36名在校生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被试的年龄区间17~23岁,平均年龄(19.22±1.62)岁。结果: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310,P0.01),与心理资本呈显著负相关(r=-0.311,P0.01),心理资本与大学生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450,P0.01)。心理资本在儿童期创伤和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儿童期创伤经历是大学生产生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儿童期创伤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可以通过心理资本间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通过加强积极的心理干预,提升心理资本水平,预防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学生大五人格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江苏省某3所高校2374名大学生,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R)和人口社会经济学资料调查问卷等进行现场测试。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大五人格特质与儿童期虐待、性别、年龄、民族、独生子女、宗教信仰、亲属精神病、躯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关系有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神经质与情感虐待、忽视、外人虐待、躯体健康、家庭关系呈正相关,与性别、独生子女呈负相关(Beta值=0.055~0.207,-0.051~-0.049;P<0.01);外向性与情感虐待、忽视、躯体健康、家庭关系、年龄和家庭经济呈负相关(Beta值=-0.040~-0.217,P<0.05);开放性与年龄和躯体健康呈负相关(Beta值=-0.052~-0.073,P<0.05);友善性与情感虐待、外人虐待、忽视、性别和躯体健康呈负相关(Beta值=-0.061~-0.141,P<0.05);谨慎性与情感虐待、忽视、躯体虐待、躯体健康和家庭关系呈负相关(Beta值=-0.052~-0.130,P<0.05)。结论儿童期受虐待经历对大学生大五人格特质具有明显影响,躯体健康状况和家庭特征也是影响其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VEGF和NGF、儿童期创伤、失眠与抑郁症的关系及儿童期创伤与抑郁严重程度间可能的中介作用。方法:(1)采用病例对照,将纳入的51名抑郁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中心的61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2)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28项简版儿童期创伤量表(CTQ-SF)、阿森斯睡眠量表(AIS)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睡眠及儿童创伤史进行评估;(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浆VEGF、NGF水平。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例组血浆VEGF水平显著升高(t=2.957,P0.05),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及躯体忽视得分、HAMD-24总分、AIS总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t=39.275,9.962,6.521,4.857,3.032;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情感虐待(OR=12.836,P0.01)、失眠(OR=10.637,P0.01)可能是抑郁症患病的危险因素;(3)中介分析显示,失眠在情感虐待与抑郁严重程度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情感虐待和失眠可能是抑郁症患病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学生抑郁症症状水平与儿童期创伤经历的关系。方法对抑郁症组39名大学生进行抑郁症症状的评定,同时发放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CTQ-SF);给正常组77名大学生发放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CTQ-SF)。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重度抑郁症组情感虐待、情感忽视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显著偏高(t=2.506,3.117;P均0.05),轻中度抑郁症组情感忽视的HAMD得分显著偏高(t=2.831,P0.05);情感虐待因子、性虐待因子分别进入抑郁症症状水平与焦虑症症状水平的回归方程(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342和0.372)。结论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症症状水平的重要因素,性虐待则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焦虑症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卑感在亲密恐惧和童年期创伤经历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廊坊师范学院大学生420名(男生72人,女生324人;年龄18~24岁),采用亲密恐惧量表(FIS)、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CTQ)和自卑感量表(FIS)进行测量。使用回归分析与Bootstrap程序对自卑感在亲密恐惧与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CTQ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均与亲密恐惧量表、自卑感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18~0.55,均P0.05);自卑感量表各维度得分与亲密恐惧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r=0.24~0.44,均P0.05)。儿童期创伤经历对亲密恐惧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1,P0.01);自卑感在亲密恐惧与儿童期创伤经历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4%。结论:自卑感在童年期创伤经历与亲密恐惧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的影响,并检验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社交网站成瘾倾向量表和自尊量表对128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儿童期创伤与社交网站成瘾呈显著正相关(r=0.161,P<0.01),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r=-0.306,P<0.01);自尊与社交网站成瘾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邻里凝聚与混乱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邻里凝聚与混乱问卷、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和攻击行为问卷对74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邻里凝聚与混乱和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攻击行为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和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在邻里凝聚与混乱和攻击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和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生活在低凝聚、高混乱邻里环境中的青少年在儿童期的心理虐待与忽视经历往往更多,行为更具攻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兵心理承受力在绝望感与童年虐待经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贝克绝望量表(BHS)、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和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对793名新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兵绝望感与儿童期虐待经历显著正相关(r=0.437,P0.001),与心理承受力存在显著负相关(r=-0.483,P0.001)。新兵心理承受力在绝望感和童年虐待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3.9%。结论:心理承受力在新兵童年虐待经历与绝望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心理承受力是有童年虐待经历的个体战胜绝望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良好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伴儿童受虐待史的大学生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发生状况和特征,及神经软体征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长沙市两所高校1120名大学生进行儿童创伤问卷(CTQ)调查,根据Bernstein等制定的CTQ中-重度创伤暴露阈值筛查出儿童期受虐待阳性大学生312人,并随机抽取120人作为受虐待组,从无儿童期虐待史的大学生中随机抽取90人作为对照组。使用剑桥神经科检查(CNI)软体征测验测试分量表评价神经系统软体征、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抑郁水平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焦虑水平,最终完成以上三项测验的有效人数分别为100人(受虐待组),83人(对照组)。结果:受虐待组的CTQ各种虐待因子分、SAS得分和SDS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软体征测验测试分量表的右镜像运动2和左皮肤书写觉测验中,受虐待组较对照组异常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神经系统软体征测验的总分与SAS得分呈正相关(r=0.16),神经软体征的感觉统合得分与SAS得分以及CTQ的性虐待、情感忽视得分呈正相关(r=0.16、0.18、0.18)。结论:儿童期虐待经历可能是大学生神经系统软体征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关系,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虐待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从哈尔滨市4所高校选取475名大学生,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的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CTQ)、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进行测查,其中CTQ采用回顾性调查。结果:躯体忽视和躯体虐待负向预测调节积极情绪效能感(POS)(β=-0.38、-0.52);情感忽视和性虐待负向预测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DES)(β=-0.35、-0.31);躯体忽视负向预测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ANG)(β=-0.23);躯体忽视和躯体虐待正向预测抑郁(β=0.78、3.20)。POS在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性虐待与抑郁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介于0.021~0.029);DES在情感忽视、躯体忽视、躯体虐待、性虐待与抑郁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介于0.017~0.040);ANG在情感忽视、躯体忽视与抑郁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介于0.016~0.019)。结论: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能与儿童期虐待经历有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虐待与抑郁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经验回避和拥有生命意义在青少年受父母情感虐待和忽视与其注意缺陷-多动症状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量表、接纳与行动量表中文版、生命意义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对724名初高中生进行测查。结果:①青少年受父母情感虐待和忽视与经验回避和注意缺陷-多动症状呈显著正相关,与拥有生命意义呈显著负相关;②经验回避和拥有生命意义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经验回避—拥有生命意义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结论:青少年受父母情感虐待和忽视既可以直接正向预测注意缺陷-多动症状,又可以通过经验回避、拥有生命意义的中介作用,以及经验回避—拥有生命意义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注意缺陷-多动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