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DPN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0例。A组病人给予硫辛酸注射液600mg,每日1次静脉输注;B组病人给予胰激肽原酶片120IU,每日3次口服;C组病人给予硫辛酸+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用法用量同A组与B组。比较3组病人治疗前后总症状评分系统(TSS)评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病人治疗前TSS、MNCV、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治疗后TSS降低,MNCV和SNCV显著提高,C组指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胰激肽原酶和硫辛酸可有效改善DPN病人的神经功能,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胰激肽原酶与依帕司他联合用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单县中心医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00例,依据用药方法分为联合用药组(联合胰激肽原酶与依帕司他治疗)、单独用药组(单独应用胰激肽原酶治疗),各100例。统计分析两组肌电图指标、神经功能、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氧化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用药组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感觉功能、神经症状、神经反射评分均低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氧化应激反应均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N治疗中胰激肽原酶与依帕司他联合用药的效果较胰激肽原酶单独用药更优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西洛他唑与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对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4例DPN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降糖、降脂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胰激肽原酶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α-硫辛酸治疗。观察两组神经病变症状、临床疗效,检测血清MDA、SOD水平,同时测量病人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传导速度(MNCV)。结果治疗后,两组感觉异常、疼痛、麻木、灼热感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23%与77.19%,P0.05)。治疗后,两组MD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OD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SNCV和MNCV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西洛他唑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治疗DPN,可有效改善病人血清MDA、SOD水平和神经电生理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安诺治疗仪联合α-硫辛酸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DPN的老年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予α-硫辛酸,B组予安诺治疗仪,C组予安诺治疗仪及α-硫辛酸联合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3组临床疗效,"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变化。结果 C组总有效率达80%,明显高于A组或B组的40%(P<0.05);3组患者的TSS评分明显改善(P<0.05);C组NCV较A组或B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临床使用安诺治疗仪联合α-硫辛酸治疗DP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与分析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腺苷钴胺同时治疗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接收的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调查对象,依据该次治疗方案分配成参照组(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及治疗组(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腺苷钴胺),各56例,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SS评分、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临床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症状、神经反射等TCSS指标评分与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则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等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与治疗前无差异,但明显较参照组呈不同程度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54(96.43)%,显著高于参照组临床有效率46(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佳,可作为首选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6.
将84例DPN患者随机平分为A组接受甲钴胺治疗,B组接受甲钴胺+α-硫辛酸治疗。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DPN症状积分低于A组(P 0. 05);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运动传导速度均高于A组(P 0. 05);总有效率(95. 24%)高于A组(76. 19%)(P 0. 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DPN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264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丹参酮-ⅡA、甲钴胺联合治疗,对照组仅予甲钴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感觉传导速度、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腱反射、麻木、趾(指)端疼痛、感觉减退情况、病变边界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39%(P<0.05)。治疗15 d后,观察组中、晚期患者感觉疼痛减退范围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9 d后,观察组所有患者疼痛范围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29 d后的疼痛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P<0.01)。经治疗后,观察组传导速度、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丹参酮-ⅡA+甲钴胺配以良好的护理对策治疗DPN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40例.A组给予前列地尔10 μg+生理盐水20 ml静脉推注,B组给予注射用水1.5 ml+注射用胰激肽原酶40 IU肌肉注射,C组予前列地尔10 μg和胰激肽原酶40 IU联合应用,3组治疗均为1次/d,连续给药4周后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并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及足背动脉流速数据.结果 治疗后C组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A组(77.5%)和B组(75%)(x2=6.580,P<0.05),且踝肱指数和足背动脉流速亦高于A组和B组(x2=24.59,95.99,P均<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足较为理想的配伍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α-硫辛酸(ALA)治疗糖尿病周边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9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在常规口服降糖药、控制饮食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甲钴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ALA联合甲钴胺静脉滴注,连续治疗21 d,观察两组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症状评分以及IGF-1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运动传导速度(MNCV)、感觉传导速度(SNCV)、神经病变自觉症状问卷(TSS)评分及IGF-1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MNCV、SNCV及IGF-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T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LA治疗DPN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IGF-1水平,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脉管复康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系统(TCSS)的影响。方法 1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脉管复康治疗(A)组、脉管复康联合甲钴胺联合治疗(B)组、甲钴胺(C)组各60例。A组口服脉管复康胶囊1.8 g/次,3次/d;B组口服脉管复康胶囊(1.8 g/次,3次/d)联合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C组口服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3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采用TCSS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及肌电图检测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3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正中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B组较其余两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3组用药前TCSS基线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A组与C组比较TCSS评分明显下降(P0.05),B组与A组比较TCSS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脉管复康能够明显改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与体征,联合甲钴胺片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电子温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为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电子温针治疗组,B组为单纯甲钴胺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改善情况、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的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B组5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MNCV、SNCV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电子温针治疗DPN变疗效确切,是治疗DPN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经通络法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控制血糖治疗。治疗组40例,予温经通络中药浴足联合甲钴胺。对照组38例,予甲钴胺治疗。两组均半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监测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8.4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经治疗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等与治疗前比较降低较明显(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温阳通络法联合甲钴胺可以明显改善DPN麻疼、怕冷的症状,从而对DPN起到更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DPN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鼠NGF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鼠NGF治疗。检测两组左侧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应用运动传导速度(MNCV)、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TCSS)评分、神经病变主观症状问卷(TSS)进行评分,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MNCV、SNCV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TCSS评分及T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0%与80.0%,P 0.05)。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鼠NGF治疗DPN,可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维生素B12和叶酸对降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设计。研究对象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叶酸+维生素B12)和对照组(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总观察时间为12周。疗效评价指标为尿白蛋白/肌酐(A/C)比值、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结果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尿A/C比值(150.08±161.33比158.13±195.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12周后,试验组尿A/C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186.37±83.87比106.06±100.39)(P>0.05);血浆tHcy水平在对照组上升0.51mmol/L,试验组下降2.27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7.85±11.27比13.21±10.31,P=0.0478);治疗12周后,两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1%比4.35%,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12周后,可明显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尿A/C比值和血浆tHcy水平,且有较好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评价。方法将来该院的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次研究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按照入院顺序,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n=34例)与对照组(n=3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α-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α-硫辛酸治疗,治疗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血糖情况。结果治疗效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远远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情况: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α-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既能提高治疗效果,又能改善患者血糖情况,确保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甲钴胺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老年DPN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甲钴胺和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α-硫辛酸治疗。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11.78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正中神经MCV和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腓肠神经S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MCV和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腓肠神经SCV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甲钴胺治疗老年DPN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现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和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钴胺组(A组)和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甲钴胺组(B组).两组均予常规降糖、降压、降血脂等基础治疗,A组采用甲钴胺500μg/d肌肉注射,B组在给予甲钴胺500μg/d肌肉注射的同时联合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A组总有效率43.3%(13/30),B组总有效率76.7%(23/30),B组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神经传导速度较A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优于单用甲钴胺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92例老年DNP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α-硫辛酸治疗。对比综合疗效、治疗前后正中、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并观察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组间综合疗效等级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联合组总有效率(89.13%)显著高于常规组(63.04%,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MCV、SCV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神经传导速度数据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α-硫辛酸治疗老年DNP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能显著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推测与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静滴联合中药泡足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静滴PGE1,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泡足,疗程均为3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结果两组治疗后腓总神经的SCV、MCV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的SCV、MCV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GE1静滴联合中药泡足可增加DPN患者腓总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联合运用前列地尔、腺苷钴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腺苷钴胺肌肉注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静脉推注,两组患者均治疗3 w。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水平变化,评价患者临床改善情况,记录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总有效率为70.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神经病变情况(TCS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较轻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腺苷钴胺能够显著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