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温州市区成年人超重及肥胖流行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温州市区成年居民10 449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并分析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现况及危险因素。结果温州市区居民超重和肥胖粗患病率分别为32.60%和7.70%,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7.50%和6.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1,95%CI:1.01~1.02)和饮酒(OR=1.14,95%CI:1.02~1.27)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OR=0.87,95%CI:0.84~0.91)和参加体育锻炼(OR=0.75,95%CI:0.57~0.98)是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超重和肥胖人群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结论温州市区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率较高,应积极开展防控措施,降低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8年郑州市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及与常见慢性病的关系,为制定相关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郑州市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于2018年6—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6 809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基本信息、行为危险因素、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等;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测定。采用SAS 9.1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 693份。2018年郑州市成年居民的超重率为37.10%(标化率为36.54%),肥胖率为18.62%(标化率为18.49%)。男性的超重率和肥胖率(41.49%、21.09%)均高于女性(34.03%、16.89%);城市居民的肥胖率(16.09%)低于农村居民(21.26%);饮酒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41.15%、20.87%)均高于非饮酒居民(35.54%、1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体重正常者相比,超重人群高血压(OR=2.11,95%CI:1.83~2.43)、糖尿病(OR=1.72,95%CI:1.45~2.05)和血脂异常(OR=2.12,95%CI:1.86~2.41)的患病风险较高;肥胖人群高血压(OR=4.33,95%CI:3.68~5.11)、糖尿病(OR=2.39,95%CI:1.97~2.91)和血脂异常(OR=3.48,95%CI:2.99~4.05)的患病风险更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郑州市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应积极开展防控措施,降低居民超重和肥胖率,进而减少相关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贵州省5个监测地区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并分析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贵州省云岩区、白云区、德江县、黔西县及三穗县5个监测地区3682名18岁及以上常住人群进行身高、体重、血压测量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的测定。分析超重、肥胖及中心型肥胖在人群的分布及与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关系。结果贵州省5个监测地区成人超重率为27.0%,肥胖率为7.5%,中心型肥胖率为16.9%。男性和女性的中心型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且中心型肥胖率以老年人(≥60岁)最高(χ~2=32.03,P<0.001),女性中心型肥胖率高于男性(χ~2=4.2,P=0.04)。在控制年龄、性别、地区因素的情况下,超重者患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风险分别为非超重者的1.4倍、1.4倍和2.0倍(95%CI 1.0~2.0、1.2~1.7、1.6~2.5,P<0.05);肥胖者患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风险则是非肥胖者的2.6倍(95%CI 1.7~4.1,P<0.001)、1.5倍(95%CI 1.1~1.9,P<0.001)和3.7倍(95%CI 2.7~5.1,P<0.001);中心型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OR=2.18,95%CI 1.58~3.01,P<0.001)及高血压(OR=2.2,95%CI 1.74~2.57,P<0.001)的风险。结论成人超重与肥胖是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中心型肥胖则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保山市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血脂异常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2年8-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保山市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8 500人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人口学因素、自然地理特征、吸烟、饮酒、身体活动、静态行为和饮食习惯等,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并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测定。采用SPSS 16.0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保山市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4.9%,男性(36.5%)高于女性(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海拔降低及交通便利程度提升、年龄的增加和文化程度的提升,血脂异常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果摄入充足者、畜肉类摄入充足和过量者的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摄入不足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着身体活动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患病率逐渐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态行为时间≥6 h、睡眠时间7 h、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病患病人群的患病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着BMI水平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45~60岁(OR=1.238)、畜肉类摄入充足和过量(OR值分别为1.223、1.248)、超重和肥胖(OR值分别为2.842、3.448)、糖尿病(OR=2.094)和慢性病患病(OR=1.949)是血脂异常患病的危险因素,而居住在半山区和山区(OR值分别为0.828、0.835)、女性(OR=0.824)和中高等水平身体活动(OR值分别为0.797、0.703)是保护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保山市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建议重点加强坝区居民、男性、45~60岁、畜肉摄入过量、超重和肥胖、糖尿病和慢性病患病等人群的血脂异常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查南京市部分社区居民,分析居民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的患病情况,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某区18周岁以上居民812名进行体格和实验室检查,根据体质指数及腰围身高比,计算超重及肥胖率与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关系。结果共调查居民812名,超重率为39.4%,肥胖率为17.6%,中心肥胖率为62.9%,高血压患病率为36.8%,血脂异常患病率为28.3%,糖尿病患病率为13.6%。高年龄组超重肥胖率、中心肥胖率、血脂异常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低年龄组。超重肥胖组(或中心肥胖组)高血压、糖尿病、甘油三酯异常及高密度脂蛋白异常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显示南京市某区超重肥胖率和糖尿病患病率有所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丽水市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684名18岁以上居民进行现况调查.研究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和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 结果丽水市区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33.1%,标化率为22.14%.男性高血压粗患病率为35.2%,标化率为26.10%;女性高血压粗患病率为31.6%,标化率为19.7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包括血脂异常(OR=1.5, 95%CI 1.23~1.83),中心型肥胖(OR=1.29, 95%CI 1.01~1.66),超重和肥胖(OR=1.71, 95%CI 1.43~2.05),高血压家族史(OR=6.53, 95%CI 5.22~8.18),民族(OR=1.82, 95%CI 1.30~2.57),糖尿病(OR=1.31, 95%CI 1.00~1.71),年龄(OR=1.36, 95%CI 1.31~1.41). 结论丽水市市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主要与血脂异常,糖尿病,中心型肥胖,超重和肥胖,遗传等因素有关.在老龄化社会的客观形势下,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中应在加强中老年人高血压三级预防的基础上,针对行为影响因素加强宣传教育与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成人超重、肥胖及肥胖相关糖尿病流行病特征,探讨超重、肥胖对糖尿病患病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结合体格及实验室检查方式,最终获得5 239人有效数据。测定身高、体重及血糖水平,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比较沈阳地区不同特征和性别年龄成人超重和肥胖情况,不同BMI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成人超重肥胖影响因素。采用复杂样本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BMI分组超重肥胖成人糖尿病患病风险,计算调整混杂因素后OR值。结果沈阳地区总体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42.05%、21.80%;性别、地区、职业、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以及每日睡眠时间与超重(χ~2=437.299,χ~2=399.536,χ~2=447.144,χ~2=77.529,χ~2=38.984,χ~2=297.900,χ~2=1 188.323,P0.001)和肥胖有关(χ~2=225.169,χ~2=47.296,χ~2=241.920,χ~2=129.770,χ~2=23.197,χ~2=98.145,χ~2=146.05,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不同年龄组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比较,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地区、吸烟、饮酒、饮食习惯、每日睡眠时间是成人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P0.05);随着BMI增加,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升高(P0.05);调整年龄、地区等混杂因素后,BMI为(24.0~27.9)kg/m~2、≥28.0kg/m~2成年男性和女性以及总体糖尿病患病风险仍高于BMI为(18.5~23.9)kg/m~2者(男性:OR=2.034,OR=2.365,P0.01;女性:OR=1.658,OR=1.763,P0.01;总体:OR=1.763,OR=1.811)。结论沈阳地区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较高,且随着BMI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做好健康宣教及干预,以控制体重和预防糖尿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北京市农村居民体质指数(BMI)的分布,不同BMI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其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 对随机抽取的20 655名18~76岁农村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北京市农村居民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的年龄别标化率分别为68.1%,24.2%和7.7%.正常体重、超重、肥胖1~3级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4.4%,27.5%,34.8%,44.3%和50.7%,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9%,5.0%,6.4%,8.1%和11.2%.正常体重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最低(13.8%),肥胖2级最高(35.1%).正常体重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最低(5.6%),肥胖3级居民最高(15.1%).超重和肥胖1~3级分别是正常体重患高血压危险的2.6、3.1、3.8和4.7倍,肥胖3级糖尿病(OR=4.5)和代谢综合征(OR=3.2)患病危险最高,肥胖2级血脂异常(OR=3.4)患病危险最高.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超重和肥胖级别增加而升高,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天津市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状况,并分析与其他慢性病的关系.方法 于2006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天津市城区、农村、滨海新区居民1 327人、1 077人、482人,共计2 886人,对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分析超重、肥胖及中心型肥胖在人群的分布及与其他慢性病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天津市居民超重率为30.4%,肥胖率为15.5%,中心型肥胖率为48.6%;超重率、肥胖率及中心型肥胖率均以老年人(60岁~)最高(χ2值分别为38.95,48.23,84.91,均P<0.05).城市、农村、滨海新区超重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χ2值分别为14.15,5.32,22.54,均P<0.05),而中心型肥胖率相反(χ2值分别为15.52,34.46,29.54,均P<0.05),肥胖率在城市为男性高于女性(χ2=5.41,P<0.05),而在农村及滨海新区为男性低于女性(χ2值分别为15.90,8.49,均P<0.05).超重可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的风险(OR值分别为2.54,1.17,1.32,1.49),中心型肥胖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的风险(OR值分别为4.63,1.94,1.62.2.61).结论 天津市居民超重、肥胖及中心型肥胖率均较高,且是主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西城区超重和肥胖患病动态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状况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为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西城区抽取社区居民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问卷调查。结果2004年收回有效问卷1974份,2007年收回有效问卷1766份。2004年男女超重率分别为39.8%和30.6%,肥胖率为12.4%和14.3%,2007年男女超重率分别为43.8%和32.1%,肥胖率为10.5%和13.4%,不同性别人群超重、肥胖率均无统计学差异;2004年、2007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群超重肥胖率是逐渐上升的,有统计学差异(P0.01)。2004年,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人群的超重率分别为40.9%、39.0%和42.5%,肥胖率分别为28.9%、22.1%和24.1%,2007年,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人群的超重率分别为48.6%、40.4%和47.6%,肥胖率分别为19.8%、20.8%和21.2%,两年纵向对比,高血压患病人群的超重率、肥胖率(P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4年锻炼人群与不锻炼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无统计学差异,2007年锻炼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低于不锻炼人群,超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重肥胖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控制体重、降低肥胖及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为防控慢性病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6—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10个社区≥18岁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基本人口学信息,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和腰围,实验室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等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肥胖与4种慢性病的关联。结果共调查宝安区常住居民2 004人,有效问卷1 994份,有效率为99.50%。宝安区成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2.90%、9.03%和26.28%;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分别为21.97%、5.97%、36.76%和13.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均与高血压(OR:1.824~2.745,95%CI:1.350~4.338)、糖尿病(OR:1.725~3.267,95%CI:1.117~5.675)、血脂异常(OR:1.536~1.844,95%CI:1.201~2.796)和高尿酸血症(OR:2.089~2.773,95%CI:1.468~4.563)存在统计学关联;体重过轻与血脂异常(OR=0.418,95%CI:0.221~0.791)存在统计学关联;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OR=1.651,95%CI:1.212~2.249)、糖尿病(OR=2.754,95%CI:1.863~4.070)、血脂异常(OR=1.884,95%CI:1.427~2.487)和高尿酸血症(OR=1.868,95%CI:1.325~2.633)均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宝安区居民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情况不容乐观,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均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陕西省城市4类职业人群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职业人群体重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陕西省18~45岁1210名职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测量,描述其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人群分布特征,并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超重率22.1%,肥胖率9.1%;超重肥胖比2.4∶1;中心型肥胖率22.2%,超重肥胖率男性45.1%,女性16.3%(P0.05);各职业超重肥胖率企业管理人员44.2%,事业单位人员37.5%,公务员34.1%,学生10.9%(P0.05);文化程度越高,超重肥胖率越低(P0.05)。Logistic结果显示,女性(OR=0.212)、大学本科及以上(OR=0.592)和月平均收入为2000~2999元(OR=0.546)是陕西省职业人群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36~40岁"(OR=1.686)和"41~45岁"年龄组(OR=1.864),公务员(OR=4.544)、企业管理人员(OR=7.128)和事业单位人员(OR=6.020)3类职业为危险因素。结论陕西省城市职业人群超重肥胖率高,男性为高危人群,应对其加强健康教育,进而预防慢性病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肥胖与相关慢性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8—10月对北戴河区20~92岁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抽取3 569人,用询问调查法获得个人基本情况和相关因素,测量身高、体重。结果超重、全身性肥胖和腹型肥胖总患病率分别为36.79%、13.28%和54.08%;不同性别的人群超重率、全身性肥胖率和腹型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31,P0.01;χ2=63.85,P0.01;χ2=14.91,P0.01);不同年龄人群超重率、全身性肥胖率和腹型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5,P0.01;χ2=6.002,P=0.01;χ2=24.70,P0.01);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超重率、全身性肥胖率和腹型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P0.01;χ2=126.31,P0.01;χ2=13.11,P0.01);与体重正常人群比较,超重和肥胖人群高血压、血糖异常和甘油三酯升高危险性较高,其OR值分别为2.86,2.94,3.52和5.06,4.19,6.37)。结论肥胖者易患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肥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文成县社区居民血脂异常患病情况的现状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3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文成县4 003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一般情况、吸烟、饮酒、体力活动、膳食及精神因素等)、体格检查(体重、身高和血压的测量)及血生化检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和血糖的检测),采用χ2检验分析血脂异常的人群分布,采用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结果 文成县18岁及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5.32%,男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0.12%、48.86%。以2000年中国人口构成进行标化后血脂异常标化患病率为44.21%:男为39.43%,女为46.40%。女性显著高于男性(χ2=29.76,P=0.000),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χ2趋势=29.25,P=0.000)。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2.2%、14.9%、12.4%、8.9%。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脂异常与性别(OR=1.317,95%CI:1.115~1.554, P=0.001)、年龄(OR=1.010,95%CI:1.005~1.016, P=0.000)、职业(OR=1.053,95%CI:1.021~1.086, P=0.001)、文化程度(OR=1.146,95%CI:1.055~1.246, P=0.001)、高血压(OR=13.094,95%CI:11.053~15.512, P=0.000)、超重(OR=1.220,95%CI:1.022~1.457, P=0.028)、肥胖(OR=2.376,95%CI:1.524~3.704, P=0.000)有关。 结论 文成县社区居民18 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血脂异常与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高血压、超重和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与体质指数或腰围的相关性,为制定区域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4-9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罗湖区和南山区41个社区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5 276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测定空腹血糖和血脂。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深圳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51.86%、17.85%和40.16%,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者占30.48%。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7.43%、10.75%和37.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年龄和现在吸烟情况后,超重(OR=1.624,95%CI:1.433~1.840)、肥胖(OR=2.353,95%CI:1.919~2.886)和中心性肥胖(OR=1.166,95%CI:1.029~1.322)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肥胖(OR=1.488,95%CI:1.176~1.883)和中心性肥胖(OR=1.260,95%CI:1.076~1.475)是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超重(OR=1.251,95%CI:1.103~1.418)和中心性肥胖(OR=1.228,95%CI:1.083~1.393)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深圳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患病与体质指数或腰围存在相关性,应采取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降低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厨师从业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为制定这一人群的慢性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北京市昌平区厨师758人(男性579人,女性184人),其中糖尿病患病率为4.09%,高血压患病率为18.1%,超重率为36.15%,肥胖率为20.71%,血脂异常患病率为50.3%。不同性别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超重肥胖、血脂异常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超重肥胖=9.252,P<0.05;χ2血脂异常=7.224,P<0.01),不同年龄、性别超重、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男=53.79,P<0.01;χ2女=25.59,P<0.01)。结论 厨师这一职业人群,超重、肥胖率、慢性病患病率和血脂普遍偏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株洲市芦淞区城区居民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为制定和评价慢性病防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12个监测村(社区)随机抽取600户,用户用KISH表法随机抽取1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问卷调查,身体测量与实验室检测的方法。结果调查居民600人,男性242人,女性358人,监测人群中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COPD、心肌梗死、脑卒中、哮喘、恶性肿瘤、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34.7%、34.3%、22.3%、6.3%、3.5%、2.7%、2.2%、2.0%、28.1%和14.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职业(OR=1.122)、活动(OR=1.778)、水果摄入(OR=2.295)、腹型肥胖(OR=1.987)、体质指数(OR=1.633),95%CI分别为1.066~1.180、1.120~2.822、1.082~4.866、1.145~3.449、1.166~2.287;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有吸烟(OR=2.168)、水果摄入(OR=2.637)、体质指数(OR=1.628),95%CI分别为1.449~3.246、1.236~5.626、1.179~2.247;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体质指数(OR=1.749)、职业(OR=1.119)、婚姻状况(OR=1.339)、文化程度(OR=0.818),95%CI分别为1.198~2.554、1.055~1.188、1.060~1.693、0.696~0.960。结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病及其危险行为因素严重影响着该城区居民的健康,应积极开展健康行为教育,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江苏省老年人体质指数(BMI)、腰围(WC)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关系。方法利用江苏省2010年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中≥60岁老年常住居民的数据,运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BMI、WC与血压、血脂和血糖及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常见主要慢性病的关系。结果江苏省老年人肥胖、中心性肥胖和慢性病粗患病率分别为13.5%、54.3%和82.6%,患病率居于前3位的慢性病为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BMI、WC均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C、LDL-C、TG和FPG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5)。肥胖、中心性肥胖、BMI和WC均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显著相关,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患病风险随着BMI和WC的增加而不断升高(P0.05)。BMI每增加1个标准差(SD),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患病风险分别升高79%(OR=1.79,95%CI:1.61~2.00)、67%(OR=1.67,95%CI:1.52~1.84)和56%(OR=1.56,95%CI:1.38~1.76);WC每增加1个SD,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患病风险分别升高63%(OR=1.63,95%CI:1.47~1.80)、74%(OR=1.74,95%CI:1.58~1.91)和66%(OR=1.66,95%CI:1.46~1.89)。结论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是江苏省老年人常见主要慢性病。BMI、WC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江苏省35~75岁居民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2017年在江苏省6个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县(市、区)选择83 530名35~75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活行为方式、疾病史、身高、体重和腰围等;采用二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调查83 393人,有效率为99.84%。江苏省35~75岁人群超重率为43.35%,标化率为35.90%;肥胖率为20.02%,标化率为19.48%;中心性肥胖率为59.93%,标化率为57.03%。二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822,95%CI:0.786~0.859;OR=0.900,95%CI:0.851~0.952;OR=1.130,95%CI:1.083~1.179)、年龄45~75岁(OR:1.120~1.731, 95%CI:1.102~1.881)、高中及以上学历(OR:0.767~0.902, 95%CI:0.721~0.943)、城市居民(OR:1.530~2.077, 95%CI:1.284~3.007)、吸烟(OR:0.724~0.855,95%CI:0.678~0.898)、饮酒(OR:1.125~1.179,95%CI:1.076~1.235)、高血压(OR:1.884~3.461,95%CI:1.821~3.613)、糖尿病(OR:1.363~1.758,95%CI:1.305~1.851)、血脂异常(OR:1.478~1.870,95%CI:1.429~1.851)均与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存在统计关联。结论江苏省35~75岁居民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标化率分别为35.90%,19.48%和57.03%,性别、年龄、学历、居住地、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均与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北京市顺义区人群中心型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其聚集性的关系,为探讨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顺义区常住居民3840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及体检,获取血压、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数值,所得资料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顺义区人群中心型肥胖率为64.8%,男性高于女性(P0.05);不同腰围组之间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HDL-C和LDL-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随着腰围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和危险因素聚集率均呈上升趋势(P0.01);轻、重度中心型肥胖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组的1.942倍(OR=1.942,95%CI:1.581~2.387)和4.265倍(OR=4.265,95%CI:3.462~5.254),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组的2.128倍(OR=2.128,95%CI:1.557~2.908)和4.095倍(OR=4.095,95%CI:3.023~5.547),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是正常组的2.806倍(OR=2.806,95%CI:2.316~3.399)和4.391倍(OR=4.391,95%CI:3.593~5.367);发生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是正常组的3.282倍(OR=3.282,95%CI:2.495~4.316)和7.531倍(OR=7.531,95%CI:5.745~9.873)。结论北京市顺义区人群中心型肥胖率较高,且随着中心型肥胖程度增加,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