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上对瘢痕的治疗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应用美皮护硅酮敷料(瑞典墨尼克公司生产)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瘢痕,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合中草药成分的硅酮喷雾剂对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增生性瘢痕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复合中草药成分的硅酮喷雾剂,对照组采用单纯硅酮喷雾剂。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12周观察瘢痕增生及局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问温哥华瘢痕量表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疼痛及瘙痒感明显改善。治疗后4周及12周,两组间温哥华瘢痕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中草药成分的硅酮喷雾剂对瘢痕的增生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曲尼司特联合硅酮凝胶超声导入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0月治疗的烧伤及外伤所致增生性瘢痕患者136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用医用硅酮凝胶超声导入治疗,观察组68例采用曲尼司特联合医用硅酮凝胶超声导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学效果、胶原纤维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略高于对照组的86.8%,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V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V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Ⅰ、Ⅲ型胶原纤维含量及Ⅰ/Ⅲ型胶原纤维含量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以上各项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Ⅰ型胶原纤维含量及Ⅰ/Ⅲ型胶原纤维含量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Ⅲ型胶原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给予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和嘉氏堂自制的不含壳聚糖季铵盐的单纯硅凝胶进行治疗,观察1个疗程,通过对治疗前后的皮损颜色、皮损隆起的高度、皮损硬度、瘙痒、触痛这五个方面分别进行评分,综合评定其疗效及安全性。同时随访患者治疗结束后的副作用,随访至6个月。结果: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有效率可达100%,单纯硅凝胶有效率为82%,均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结论: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显著,且安全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是创伤愈合的异常结局,瘢痕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局部增厚变硬,表面呈红色、潮红或紫红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严重者可影响人体表美观并导致功能障碍。临床上儿童创伤、烧烫伤及一些外科手术后形成增生性瘢痕的病例很多。近两年来,我们采用二联法,  相似文献   

6.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除痒痛不适外 ,且明显影响外观及功能。笔者从 1 997年 7月至 2 0 0 0年 9月 ,针对不同类型的瘢痕分别采用局部注射、手术切除、综合治疗等方法 ,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 1 7例 ,其中女性 87例 ,男性 30例。年龄 8岁~ 39岁。瘢痕部位 :面部 36例 ,颈部 7例 ,前胸部 1 8例 ,后背部 1 5例 ,腹部 2 1例 ,会阴部 1例 ,前臂部 1 3例 ,膝部 6例。瘢痕病因 :外伤后瘢痕 49例 ,烫伤性瘢痕 31例 ,激光治疗后瘢痕 37例。2 治疗方法及结果2 .1 注射治疗 本组 43例。耳垂 1 4例 ,眉部 1 8…  相似文献   

7.
王燕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4):551-551
2008年2月~2009年11月,我们使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皮损内注射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付昱  魏义花  孙洁 《中国美容医学》2013,(24):2377-2379
增生性瘢痕(hyperplasticscar)是一种继发于创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的皮肤病。本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容易复发,彻底治愈比较困难。2010年4月-2012年12月,笔者科室采用瘢痕止痒软化乳膏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585nm脉冲染料激光(PDL)联合外用硅凝胶治疗早期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增生性瘢痕(6个月以内的瘢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585nm脉冲染料激光局部照射并联合外涂硅凝胶;对照组:单纯外用硅凝胶。疗程6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其中基本痊愈20例(66.7%),显著改善8例(26.6%),无效2例(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其中基本痊愈5例(16.67%),显著改善7例(23.33%),无效18例(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外用硅凝胶早期治疗增生性瘢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增生性瘢痕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结合放射疗法、皮质类固醇药物注射、硅胶膜贴敷.结果:手术切除结合其它治疗方法为75例患者治疗,随访51例6个月-2年,6例复发,其余无瘢痕增生.结论:综合性治疗增生性瘢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果酸换肤、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优创硅酮敷料在痤疮瘢痕中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2月在笔者医院接诊的痤疮瘢痕患者148例,数字表法分为优创组49例、双药组49例、多药组50例,优创组给予优创硅酮敷料单药治疗,双药组给予果酸换肤+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多药组给予果酸换肤+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优创硅酮敷料联合治疗。对比各组患者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生活质量评分,检测炎症因子水平(IL-10、IL-17、TNF-α)、皮肤屏障功能,记录三组痤疮瘢痕改善时间,结痂持续时间,痂皮脱落时间,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优创组、双药组相比,多药组红斑持续时间、结痂持续时间及痂皮脱落时间较短,ECCA权重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IL-10、IL-17、TNF-α水平、角质层蛋白质、乳酸刺激实验、TEWL水平均有所降低,角质层含水量、Acne-QOL量表评分升高(P<0.05);且多药组血清IL-10、IL-17、TNF-α水平、角质层蛋白质、乳酸刺激实验、TEWL水平低于优创组、双药组,角质层含水量、Acne-QOL量表评分高...  相似文献   

14.
局部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γ治疗瘢痕增生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近年研究表明,重组人干扰素γ(rhIFN γ)有抑制胶原纤维合成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瘢痕增生[1] 。1999年10月~2 0 0 2年3月,笔者单位对深Ⅱ度烧伤愈合创面局部注射rhIFN γ以防治瘢痕增生,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 8例,其中男33例、女15例,年龄16~4 2岁。增生性瘢痕均为深Ⅱ度烧伤创面自然愈合后形成,其中创面愈合后1个月内的瘢痕32例,1~5个月9例,6个月以上7例。瘢痕部位:面、颈部及双手。2 .治疗:根据瘢痕的大小,将10 0万UrhIFN γ(上海克隆公司)溶于2 .5~5 .0ml 2 %利多卡因溶液中,随后用高压注射器将…  相似文献   

15.
耳垂增生性瘢痕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5年5月至2009年1月,笔者采用手术切除、同位素照射、5-FU+去炎松A混合液注射对耳垂增生性瘢痕患者行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08例.女性98例,男性10例;年龄16~54岁.单侧耳垂瘢痕者23例,双侧者85例.瘢痕体积:0.5 cm×0.3 cm×0.3 cm~3.5 cm ×3.0 cm×2.0cm.  相似文献   

16.
增生性瘢痕常见于累及真皮层的皮肤烧创伤后,会导致疼痛、瘙痒、红斑和干燥等,靠近关节的瘢痕挛缩可导致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外形、肢体功能和心理。压力治疗是增生性瘢痕非手术治疗的一线方案,具有安全、简单、费用低廉、疗效肯定、复发率低等特点。本文对增生性瘢痕压力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刘剑毅  李世荣  毋巨龙  林卫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1):1246-1247,I0008
目的:观察充填式加强型疤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共7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采用同体自身对照方法,设立平板式疤痕贴对照组,应用时间4个月,观察增生性瘢痕性状和症状的变化。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充填式加强型疤痕贴组增生性疤痕性状和症状减轻较快,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充填式加强型疤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优于平板式疤痕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单纯皮肤磨削以及磨削术后联合外用硅凝胶或积雪苷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皮肤磨削术后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将101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B组和C组为治疗组,分别于术后5天起外用硅凝胶和0.25%积雪苷霜至术后8周结束。均观察治疗结束时红斑及色素沉着发生率,治疗前后瘢痕严重程度的积分评价。结果:与对照组A比较,治疗C组红斑发生率及色素沉着发生率均降低,C组的色素沉着发生率低于B组;B组和C组的瘢痕疗效明显优于A组,而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皮肤磨削术后联合外用硅凝胶或者积雪苷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效果可靠,后者还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肤色。  相似文献   

19.
增生性瘢痕表面温度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