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地研究了Cr元素对FeNiCrSi热磁合金的磁化曲线,工作磁感应强度,磁滞损耗,热磁曲线,居里温度等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r含量的增加,Fe61-xNi38CrxSi1合金的工作磁感应强度与居里温度明显降低,磁滞损耗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2.
磁浮轴承轴向解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磁浮轴承机械 ,由于径向位移传感器与电磁轴承之间轴向偏置一定距离,径向位移传感器信号不能直接与与反馈控制,因此本文提出磁浮主 一径向两位移传器信号间具有耦合关系。论文通过磁浮系统仿真及回转精度实验,分析了径向位移传感器售间轴向解耦对主稳态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50m/s超高速磨床主轴磁浮轴承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磁浮轴承的优点,并针对一台250m/s超高速磨床主轴系统,首次进行了磁浮轴承设计,其结果对我国发展高速主轴技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速切削机床中的磁轴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顾锋  汪通悦 《机床与液压》2002,29(5):151-153,70
高效化是机械制造的永恒主题之一。本文简介了高速切削的理论依据及其优点,分析了磁悬浮轴承的原理、特点以及磁浮轴承在高速切削机床上的应用情况,从而说明了磁浮轴是高速切削机床最理想的轴承之一。  相似文献   

5.
非晶合金可饱和铁芯可饱和铁芯用的非晶金属落带,可用熔体快淬法以104~106c/s的冷速制成厚15~20μm的薄带。这样的非晶薄带作为磁性材料,因为没有磁晶各向异性,容易磁化,磁滞损失小;因为原子排列无序,电阻增大,由固有电阻引起的涡流损失减小,同时...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传统磁浮轴承控制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基于ARM的磁浮轴承控制器。该控制器能够控制5个维度使转子悬浮,同时能够及时调整10组电流驱动器。该控制器选用32位ARM STM32F407VE作为核心处理芯片,具有可靠性高,速度快的优点,精度能够达到0.02 mm,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7.
铁磁性物体在地磁场中的自发"运动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维畅 《无损探伤》2004,28(5):9-10,14
依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铁磁性物质在磁化—退磁过程中的能量差异,阐明了铁磁性物体在地磁扬中的摆动、振动和周期性往复平动都会引起该物体的自发磁化。虽然每次磁化一退磁过程之后物体上的剩磁增量非常微小,但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该物体最终必然被强烈的自发磁化。从而推知:地磁场的矢量特性和纬度效应对金属磁记忆检测与诊断技术适用性和可靠性的影响都不大。  相似文献   

8.
巴克豪森信号与300M钢表层应力的响应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克兵  王泓  张越 《无损检测》2006,28(5):252-255
采用四点弯曲加载,研究300M钢表层应力与巴克豪森信号值的关系,并用磁滞伸缩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力方向与磁化方向平行时,巴克豪森信号值随拉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减小。但同时也发现随着磁化方向与应力方向的偏离,或是随着磁化强度的变化,这种相关性会发生变化,在特定条件下甚至出现相反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铁磁性物体在地磁场中的自发运动磁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仲维畅 《无损检测》2005,27(12):626-627,654
依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铁磁性物质在磁化一退磁过程中的能量差异,阐明了铁磁性物体在地磁场中的摆动、振动和周期性往复平动都会引起该物体的自发磁化。虽然每次磁化一退磁过程之后物体上的剩磁增量非常微小,但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该物体最终必然被强烈地自发磁化。从而推知:地磁场的矢量特性和纬度效应对金属磁记忆检测与诊断技术适用性和可靠性的影响都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磁悬浮电主轴的稳定悬浮运行并满足加工精度要求,通过对某型号主动磁悬浮电主轴的结构和控制原理进行研究,在忽略主轴转子磁化和磁漏等非线性因素影响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对主轴转子在磁悬浮轴承中的受力分析,建立了磁悬浮轴承的电磁支承力与轴承气隙偏移量及控制电流的表达式,对基于不完全微分PID控制的磁悬浮电主轴系统的临界转速与磁悬浮轴承的电磁刚度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到不同PID控制参数下,磁悬浮轴承支承刚度随涡动频率的变化曲线及固有频率随PID控制参数的变化曲线图。研究结果为磁悬浮电主轴控制系统进一步设计使用和分析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超磁致伸缩驱动器具有响应速度快、输出力大、磁机耦合系数高等诸多优点,但因其磁致伸缩模型具有磁滞非线性特性,在设计超磁致伸缩驱动器过程中,主要是建立准确描述其磁滞非线性的数学模型。为有效提高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设计效率,以磁致伸缩产生机制为基础,将Jiles-Atherton磁滞模型和压磁方程结合,建立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非线性本构模型,并推导超磁致伸缩驱动器机械应力场弱解形式的控制方程。最后,基于有限元方法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耦合软件平台中实现其磁致伸缩模型的仿真,得出了一种高效率的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速超高速磨削工艺及其实现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高速超高速磨削加工是先进制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粗精加工与一身,达到可与车、铣和刨削等切削加工方法相媲美的金属磨除率,而且能实现对难磨材料的高性能加工。本文主要论述了高速超高速磨削工艺技术的特点;分析了电主轴是高速超高速磨削主轴系统的理想结构,介绍了陶瓷滚动轴承、磁浮轴承、空气静压轴承和液体动静压轴承在主轴单元中的应用;超高速砂轮主要用电镀或涂层超硬磨料(CBN、金刚石)制成,介绍了超硬磨粒的特点和砂轮的修整,分析了在高速及超高速磨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的德国Hofinann公司生产的砂轮液体式自动平衡装置;介绍了高压喷射法,空气挡板辅助截断气流法,气体内冷却法,径向射流冲击强化换热法磨削液供给系统的特点;最后介绍了直线电机进给系统和声发射智能监测系统等实现高速超高速磨削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传统磁浮轴承控制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基于ARM的磁浮轴承控制器。该控制器能够控制5个维度使转子悬浮,同时能够及时调整10组电流驱动器。该控制器选用32位ARM STM32F407VE作为核心处理芯片,具有可靠性高,速度快的优点,精度能够达到0. 02 mm,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4.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外加磁场与输出位移存在着显著的磁滞现象,导致致动器的输出位移存在滞回性强、非线性严重等缺点,这严重限制了致动器的应用.针对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磁滞,论文采用Jiles-Atherton磁滞模型并结合致动器结构动力学原理,建立了磁滞非线性动态模型;设计了基于RBF神经网络整定的PID控制器,以削弱致动器的磁滞,使整个系统的输出无偏差的地跟踪参考输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致动器的磁滞,能够兼顾跟踪能力和抑制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通过低温实验,描述Nb-Ti超导线在全周期磁场连续均匀扫描下的磁化状况。并且验证了在磁场变化率较低的情况下,磁化曲线所围“面积”(即磁滞损耗)在近似与H_m~3成正比时同超导线芯数平方根成反比。最后,对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现象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内扩散法Nb3Sn多芯线材随温度和磁场变化的磁化曲线及磁化率,绘出了磁化量-磁场-温度(M-H-T)的三维临界曲面,归一化后的磁化曲线基本符合Kramer拟和方程。计算得到的Nb3Sn多芯线材有效直径比芯线的原始几何尺寸要大,其原因在于微观结构中存在着“桥梁”,分析表明,多余的磁滞损耗来自于“桥梁”。交流磁化率和X’和X″在给定频率和背景磁场下,随交流振幅的变化很小,在给定交流振幅下,随交流  相似文献   

17.
祁欣  郑兴业 《无损探伤》2008,32(6):9-11
介绍了铁磁构件自身通入稳恒电流,外部存在稳恒干扰磁场以及当铁磁构件被交流磁化这三种非常规情况对铁磁构件金属磁记忆检测的影响。实验发现,1A以下稳恒电流的存在对于管道的金属磁记忆检测几乎没有影响,稳恒外磁场的存在对金属磁记忆检测影响是很大的,可能造成金属磁记忆信号整体的改变,而交流磁化则会完全破坏构件的自有漏磁场信息。  相似文献   

18.
1.前言随着对机床性能提出了高速、高精度等更高的要求。人们对非接触式轴承进行了种种尝试。于是,基于如下的考虑就期望制成复合型轴承。以往的各种轴承,限于不同的目的而各有其优点,那么就有可能将不同类型的轴承组合起来,使之各尽所长,从而就能扩大应用范围。机床上的轴承,有滚动轴承,油动压轴承,油静压轴承,空气静压轴承,磁浮轴承,等等。将它们组合起来就叫做复合型轴承。再加之上述各种轴承又各有转动形式和直线运动形  相似文献   

19.
活性金属冷坩埚浮熔法日本NRIM化学部近年来一直在开发研究活性金属的冷坩埚浮熔法。其目的是发展活性金属和难熔金属的电磁浮熔法,。它是用冷坩埚非接触感应炉来进行其研究的。因为,直到今天,由于坩埚材料对熔融金属的污染。使得用坩埚进行难熔金属或活性金属的提...  相似文献   

20.
偏斜状态下动静压轴承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良宝 《磨床与磨削》1997,(1):57-62,44
本文分析了动静压轴承的偏斜情况及相应的偏斜量,应用有限差分法求妥雷诺方程,得到了动静压轴承在不同偏斜量下的静,动特性,从而找出了偏斜对动静压轴承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