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则木河断裂全新世以来的新活动与地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研究了则木河断裂的发育特征以及全新世以来的活动历史。根据作者在该断裂带首次发现的地震裂缝以及它们的力学性质和组合型式,提出则木河断裂系属一条南北向拉张性质的左旋走滑型地震断裂。强震主要发生在全新世以来断裂的最新和最强烈的活动段上。断裂活动方式,北段是以粘滑破裂运动为主;南段则以蠕滑运动为主。  相似文献   

2.
昌马断裂带断层岩研究及其粘滑,蠕滑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断层岩的分布、内部结构、宏观变形及断层泥中石英颗粒形态、表面特征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昌马断裂带粘滑、蠕滑特征。同时指出,昌马断裂带虽以粘滑运动为主,但仍伴有一定量的蠕滑活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在地震活动中等或较弱、而又没有发现古地震遗迹的地区(辽东半岛属于这类地区),如何利用断层活动性资料评价该区的地震危险性和确定潜在震源区的问题,并取得以下结果:1.该区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基本与晚更新世有过活动的断层有关;2.研究区活断层据其运动特性划分为以粘滑为主、蠕滑为主和粘滑、蠕滑兼有三类。6级地震发生在粘滑断层段;3.利用晚更新世活断层长度和个别断层的位移量估算了一些断层可能的最大震级  相似文献   

4.
则木河断裂的现今活动方式及其地形变鉴别标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崇立  任金卫 《地震地质》1995,17(4):427-431
根据地壳形变测量资料,探讨了则木河断裂的现今活动方式及其定性的地形变鉴别标志问题。结果表明:则木河断裂的现今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特征,即以大箐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以粘滑活动为主,南段以蠕滑活动为主;沿则木河断裂带垂直位移速率空间分布特征的显著差异,可以作为鉴别断裂现今活动方式的标志之一,其位移速率的相对大小,可作为鉴别断裂现今活动方式的一种参考标志  相似文献   

5.
首都圈跨断层形变反映的断层活动方式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建玲  张晶  王辉  方颖 《地震》2011,31(4):77-85
本文深入分析了首都圈10个跨断层形变场地的流动观测资料, 计算了断层水平滑动量。 结果表明, 首都圈断层形变反映的断层活动非常复杂。 其中: NW走向的施庄断裂左旋滑动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 在观测期内左旋滑动速率约为0.08 mm/a; NW走向的墙子路断裂观测期内以左旋滑动为主, 但水平滑动量较施庄断裂小; NE走向的断层在观测期内的活动方式多以左旋滑动为主, 水平滑动量随时间无明显变化规律。 在对断层活动观测结果详细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平面弹性有限元模型对首都圈的断层活动进行了模拟研究, 认为该地区主要受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左旋剪切的控制, 且不同走向活动断层以左旋走滑为主。  相似文献   

6.
安徽肥东桥头集南西第四纪断层活动习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肥东桥头集一带分布有北西走向第四纪断层,由于露头罕见,对其第四纪以来活动性所知甚少,为了探索其新活动性,作者近期对这一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工作。在肥东桥头集南西上白垩统中发现了断层露头,通过现场详细调查编录、断层物质测龄和定向微观分析,对断层的活动期次、活动时代、活动性质和滑移特性等断层的活动习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晚更新世以来,所在地区曾发生过3次构造变动事件,活动时代分别距今(11.02±0.55)万年、(9.53±0.57)万年和(7.72±0.46)万年。活动性质以走滑为主,兼有张裂或挤压;滑移特性以粘滑为主,兼有蠕滑。  相似文献   

7.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东段断层泥的粒度分布和显微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采集的天然断层泥样品,对西秦岭北缘活动断裂带东段的断层泥首次进行了粒度分布和显微构造特征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带以粘滑运动为主,兼有蠕滑活动,并具张性扭动特征。  相似文献   

8.
郯庐断裂带池河段的新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大全  刘加灿 《地震学报》2004,26(6):616-622
对郯庐断裂带池河段进行了遥感影像判读,地震地质实地调查,钻孔探测资料分析,样品采集测试,以及结合地震活动特征分析和微观构造解析. 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池河段晚第四纪期间仍具有粘蠕滑交替的变形活动,最新活动方式以蠕滑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9.
郯庐断裂带南段新活动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郯庐断裂带南段的第四纪地层不发育,尽管断裂构造岩松散而未固结成岩,也难以应用地层变位法来确定它的最新活动时代和活动方式。笔者在发育断层泥的断裂露头剖面上,采集断层泥样品9个,通过扫描电镜——石英碎砾刻蚀形貌法来确定它的新动活性。根据石英碎砾的刻蚀形貌类型判定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和活动方式;蠕滑?粘滑?从而确定郯庐断裂带南段的最新活动时代在N_2—Q_1或Q_2,活动方式以粘滑为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郯庐断裂带龙泉山西麓剖面的精细观测,样品微观和超微观测试,断层物质活动时代测定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断裂带在第四纪曾有过多次活动(其中晚更新世以来也曾有过活动),并呈现粘蠕滑交替的变形特征,其最新活动方式以蠕滑活动为主,这些结论修正了前人对郯庐断裂带南段的基本认识,丰富和深化了该断裂新活动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1.
欧亚地震带现代构造应力场及其分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目录中的2818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分析了欧亚地震带及其5个分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给出了5个分区的震源机制主压应力方向分布图。结果表明:①欧亚地震带以逆断型和走滑型断层活动为主;②地中海地震区以走滑断层活动为主,主压应力方向为SSW向;③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地震区以逆断型断层活动为主,主压应力优势方向为NNE—NS向;④喜马拉雅地震以逆断型为主,主压应力优势方向为NS和NE向;⑤川—滇—缅地震区以走滑断层活动为主,主应力场方向为NNE向;⑥印度尼西亚地震区以逆断型断层活动为主,主压应力优势方向为NE—SSW向。各分区的主压应力方向明显受其所在区域板块运动的影响,由此推测板块运动可能是产生欧亚地震带构造应力的主要力源。  相似文献   

12.
沂沭活断层分段特征及地震趋势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一冲 《地震》1993,(1):45-48
沂沭活断层以莒南—汤头一线为界可分成南北两大段。其中,北段以蠕滑为主,南段则表现为强烈的粘滑错动。另外,在南段内还存在着一个次一级的段落。文中详细分析了各段的断层滑动方式及地震活动的特点,并对沂沭断裂带今后的地震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特点及地震构造带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震的构造成因角度出发,探讨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特点、发震构造特征及地震构造带的划分。认为本区自公元1059年以来地震活动明显地存在三个活动周期,目前正处于第三活动周期的地震活动高潮阶段中。本区发震构造以走滑、走滑一正倾滑、走滑一逆倾滑运动为主,发震构造的展布方向主要为NNE、NNW—NW,不同方向发震构造具不同运动特征。文中还具体讨论了本区主要地震构造带的划分。  相似文献   

14.
东北断块区的地壳垂直形变主要表现为下降,形变等速率线延伸方向北西占优势,北西向的泰来~双城地形变“背斜”几乎占据全区,显示出现代构造活动以北西向为主导;北西和近东西向活动断裂沿倾向滑动明显,北北东向活动断裂走滑较为突出。东北地区的垂直形变可能主要反映了中部和上部地壳的变化。东北断决区现代活动可能以蠕滑形式为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区及其邻域的原地应力状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钻孔崩落.应力解除和水压致裂等方法得出的137个应力数据以及部分油井压裂资料,分析了中国海区及其邻域的原地应力状态和构造应力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有关力源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海区的构造应力场有一定的分区特点,它是中国东部的华北和华南两大应力区向海域的延伸.其中渤海、黄海及其邻域受 NEE 向挤压应力场控制,区内的断层活动性质以走滑为主.而东海、台湾海峡及其南海则处于 NWW-NW-NNW 向挤压应力场的作用下,其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由内陆向东南沿海呈辐射状展布.主应力方向随深度增加更趋稳定一致.在华北地区及邻域断层活动以走滑为主,而华南地区及其邻域则大致以1700m 深为界,上部以逆冲为主,下部以走滑为主.另外,研究区构造应力场的力源主要来自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形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大量浅源地震机制解, 地面地震地质调查、资源卫星影像判读和其它地球物理资料、讨论了我国及其邻区现代构造形变的区域特征.它具体反映在我国东部地区, 现代构造形变是以剪切破裂为主, 断层活动多为北北东—北东向的右旋走滑性质, 也有与之共轭的北西西—北西向的左旋走滑性质的断层活动.西部地区则以压缩形变为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凸向东北的四重弧形构造带上, 在第一和第四弧形带的东北部以挤压引起的逆断层活动为主, 第二和第三弧形带是在挤压作用下, 由于物质的横向推移而引起的走滑断层活动.此外现代构造形变的区域特征还反映在地壳厚度的分布轮廓上.造成我国及邻区这样一种现代构造形变特征的原因是与周围几个板块运动有密切关系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从而确定出海原、六盘山断裂带至银川断陷的第四纪两期构造应力场 :早更新世末期以前 ,为北东—南西挤压型构造应力场 ,由此造成该地区断裂活动主要以逆断为主 ;早更新世末期至中更新世以后 ,构造应力场发生了调整 ,主压应力方向由早期的北东—南西改变为北东东—南西西 ,应力结构由挤压型转变为走滑型 ,并导致断裂活动由早期的逆断为主变为走滑为主 ,这种应力场格局一直持续至今。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可划分为 :海原断裂带走滑应力区、六盘山逆断 -走滑混合应力区和银川断陷拉张应力区  相似文献   

18.
安宁河断裂带北段晚更新世以来的分段活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唐荣昌  钱洪 《中国地震》1992,8(3):60-68
本文据断裂带的断层几何形态、组合型式、断错地貌及地震活动资料,讨论了安宁河断裂带北段(西昌-石棉田湾段)在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状。根据该段活动程度的差异,从南至北将其分为三个活动段,即西昌-冕宁段;冕宁-紫马垮段;紫马垮-田湾段。上述三个活动段除南段具备发生大震背景外,中段和北段分别具有发生强震和中强震的背景。根据断层泥中石英碎屑表面扪描电子显微(SEM)结构特征,讨论了安宁河断裂带北段的运动性质,指出西昌-紫马垮段具粘滑运动方式;紫马垮-麂子坪段具粘滑、蠕滑兼有的运动方式;麂子坪以北至田湾段具以蠕滑为主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19.
京西黄庄—高丽营断层西段晚更新世末的一次粘滑性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星  郑传贝 《地震》1994,(3):23-28
本文根据新近大比例尺地质图和探槽开控的结果,认为断层西段(仅在芦井至晓幼营间)晚更新世以来仍有明显活动,这种活动以正段倾滑运动为主,但兼具右旋走滑分量;并且在距今约2.4-2.1万年期间有过一次粘滑性活动,其垂直错距为0.91.0m;该段断层潜在有发生6-6.5级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张家口—渤海断裂带分段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颖  张晶 《地震》2009,29(3):136-140
利用GPS资料,用地壳运动强度和大空间尺度变形分析了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的活动性。 结果表明,燕山地块与华北平原的地壳运动强度以张—渤带为明显的分界线,张-渤带以左旋走滑为主。 通过最小二乘配置对GPS资料进行了空间去噪声处理,并建立球面位错模型,反演了张—渤带的11条断层,结果表明: NW向断层以左旋走滑为主; NE向断层中,活动性最强的是以倾滑为主的沧东断裂。 2001—2004年时段与1999—2001年时段相比,张—渤带中西段、西段断层的走滑量略有减小,而其中东段、东段的走滑量有较大程度增大。 这种现象可能与该区域构造应力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