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麟 《西北煤炭》2005,3(1):52-54
介绍了灵新煤矿开采14#、15#、16#层煤时地表移动观测结果,分析了地表移动变形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求得适于概率积分法进行预计的各种参数。  相似文献   

2.
王家寨煤矿位于新泰市翟镇镜内,目前主采煤层为2煤层和4煤层。其中,三、五采区的2煤层已经开采,现主开采4煤层。由于该区域回采涉及到石灰峪、赵家庄、马家峪等村庄房屋保护煤柱,开采后产生的地表移动变形将影响到区域上方村庄房屋建筑,决定采用全部垮落法开采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翟镇煤矿一采西翼二、四层煤开采后的地表移动变形的观测和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求得了适用于概率积分法进行预计的各种参数。  相似文献   

4.
翟镇煤矿井田西翼上组煤及十一层煤已全部开采结束,工作面开采前在地表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和斑裂线监测站,收集到了大量观测资料。通过对地表观测资料和巡查记录的整理与分析,求取出了重复开采后部分地表移动变形参数,并对断层、褶曲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对比,完善了井田变形规律,既丰富了本矿岩移成果,又为今后工作面开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于其它类似矿井也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依据南屯煤矿地表移动观测成果,通过控制条带工作面的宽度控制地表变形,分析了采用条带开采方法进行北屯村庄煤柱放顶煤开采的可行性,并通过地表移动变形的计算,确定了保护地面房屋安全条件下实现村庄不搬迁放顶煤开采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6.
凌志达矿双层煤重复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云森  李楠 《煤炭技术》2015,34(1):122-124
为研究凌志达矿下层煤(15#煤)开采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基于地表观测站的实测数据,分析得出了15#煤层开采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参数。通过MSDFVS与FLAC3D对地表移动变形进行预测和模拟,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通过与上层煤(3#煤)开采时地表实测资料的分析对比,确定了15#煤与3#煤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综采放顶煤表土层移动监测成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侃  黄振修 《煤炭学报》1999,24(1):21-24
为了有效的研究兖州矿区综采放顶煤开采情况下的表土层内的移动变形机理,建立动态力学预测模型和研究地表沉陷控制方法,在南屯煤矿开采工作面上方建立一个岩体内部移动变形监测钻孔.监测采用钻孔测斜仪和钻孔伸长仪组成的三维测量系统,通过监测获得了丰富的成果:综采放顶煤地表移动活跃期很短,具有突变性;表土体内部存在短暂的离层现象;在特殊层面位置有明显的相对滑移以及表土层移动角取决于粘土层的性质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翟镇煤矿七采区7201首采面开采后地表观测站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7201面开采后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求出了部分地表移动变形参数,并总结分析出了断层对地表的影响规律,丰富了翟镇煤矿岩移观测成果,安全开采出村庄下压煤70万t,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其它采区的开采和相似地质条件的矿井开采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地表移动变形计算参数进行实测,分析建筑物下压煤开采地质条件、范围、岩层移动变形破坏规律,及井下煤层开采后覆岩移动变形破坏观测,全面论述了泉上煤矿建筑物下特殊条件开采的技术和方案,达到了合理、安全、经济开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同煤集团永定庄煤矿的14层和15层煤是上下层位关系,两层煤对应的地表为村庄建筑物,煤层开采后对地表产生一定影响。为了解两层煤采后地表盆地运动情况,设计了产生地表变形最大的预计方案,采用概率积分法对开采后的地表变形进行预计。预计结果显示最大地表下沉值为950 mm,下沉盆地没有达到充分采动,地表下沉盆地的影响范围是采空区范围的8.9倍,由于采深较大,开采面积较小,地表变形属于正常波动范围,不影响煤矿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甘霖煤矿建筑物压煤地质采矿条件和开采后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损害程度的预测,分析论证了开采方案,选择条带开采方法,达到了建筑物压煤安全经济开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崩落法开采急倾斜矿床地表变形预计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崩落法开采急倾斜矿床地表移动不同于煤矿地表移动的宏观破坏特征、机制与规律、变形预计方法 ,指出了关键在于前者属构造应力型矿山开挖卸载 ,后者属自重应力型矿山开挖卸载。此构造应力型矿山地表移动规律与变形预计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某矿山开采设计 ;其变形预计工程处理方法与原则 ,可广泛用于水平向构造应力显著的崩落法开采急倾斜赋存的金属、煤矿床 ;它成为有别于煤矿地表移动的一大新类别。  相似文献   

13.
杨福军 《煤矿开采》2014,(2):95-97,41
覆岩及地表移动规律研究是合理留设保护煤柱,进行压煤开采合理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地表钻孔冲洗液漏失量实测及设置地表移动观测站,研究了下沟煤矿巨厚白垩系砂岩含水层下综放开采的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及地表移动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下沟煤矿导水裂缝带高度介于111.8~125.8m;同时由于洛河砂岩、宜君砾岩的存在,对地表岩层移动变形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而且开采充分度的影响使得地表移动变形值呈现较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该文根据翟镇煤矿七采区村庄下二、四层煤开采后,通过对地表观测资料和巡查记录的整理与分析,分不同阶段求取出了地表移动变形参数及总结出了断层对地表的影响规律,完善了井田东翼地表变形规律,既丰富了本矿岩移成果,又为今后工作面开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于其它类似矿井也具有宝贵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煤炭技术》2017,(6):25-26
为研究隆德煤矿浅埋煤层大采高综采条件下地表沉陷规律,针对该区2-2煤层的开采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并进行了实测。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确定了隆德煤矿的地表沉陷规律及移动变形参数,为该矿井及陕北地区其他矿井的建(构)筑物下采煤、保护煤柱留设等工作提供基础技术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索浩珏 《煤》2018,(10)
文章以常村煤矿井田范围内矿区铁路压煤开采为背景,采用基于概率积分法的地表沉陷预测软件对压煤开采期间的地表沉陷进行预测,获得了地表沉陷区域内地表移动变形的预测值。通过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铁路专用线处于地表沉陷区域内的范围以及受影响区段的地表变形值,预测结果为铁路压煤开采期间选取适合的沉陷灾害控制技术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煤矿开采》2015,(5):53-56
通过在平顶山矿区某矿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获得了非充分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实测数据,对该条件下的地表沉陷规律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该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角量参数和地表移动计算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非充分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影响范围和沉陷变形值均明显减小,岩层移动各角量参数大于充分开采条件下的角量参数,地表沉陷变形趋于平缓。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非充分开采在类似地质采矿条件下的煤矿开采,为解放"三下"压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郭文彬 《煤炭技术》2014,(9):169-171
为有效地控制地表移动变形以保护地表建筑物安全,最大限度地在山区丘陵地带开采建筑物群下压煤,基于协调开采的原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采用条带开采的方式,通过压力拱、威尔逊和关键层理论分析,得出了合理的条带开采参数。  相似文献   

19.
急倾斜煤层深部开采的相似模拟试验和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实验室相似模拟试验和FLAC程序,对南桐矿务局东林煤矿的二一区4#和6#层煤的开采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二一区开采的岩移基本规律和地表移动与变形特征,绘出了二一区垂直剖面的位移场、应力场和速度场,对现场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移动与变形规律及相关参数,指导村庄保护煤柱的留设与压煤开采规划,对嵩山煤矿相关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及现场勘察,设立岩移观测站,对偃龙煤田滑动构造地质密集建筑群条件下采动岩移技术开展研究,进行观测,得出地表移动与变形参数实测数据,安全解放嵩山煤矿潜部开采区域压煤200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