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应用一维变密度气-液两相流动量于喷嘴和水平圆管的气水两相流动,建立了喷嘴进口压力及流速之间的关系,将动量方程在有限管道长度内积分,从而可由试验得的压力差计算通过水平圆管的气-液两相流阻力系数,并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截面含气率的喷嘴动量修正系数的相关关系式和水平圆管中大气两相流阻力系数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垂直上升管气-液两相流截面含气率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提出了二维二速度气—液两相流含气率模型,模型考虑了两相间的滑移及含气率和流速沿流通截面的分布,对绝热流动情况下推导出了截面含气率与容积含气率之间的关系式,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喷嘴与水平圆管的气-液两相流动阻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一维变密度气-液两相流动量方程于喷嘴和水平圆管的气水两相流动,建立了喷嘴进出口压力及流速之间的关系,将动量方程在有限管道长度内积分,从而可由试验测得的压力差计算通过水平回管的气-液两相流阻力系数,并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截面含气率的喷嘴动量修正系数的相关关系式和水平因管中气水两相流阻力系数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标准状态下的水(连续相)和空气(离散相)作为流动介质,基于Eulerian-Eulerian非均相流模型,在不同进口含气率工况下对离心式深海多相混输泵内部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离心式深海多相流混输泵的内部流动特性。通过获得叶轮和扩压器内部相态分布情况以及液相速度流线图,探索气液两相流在混输泵内部的流动规律。结果显示:气液两相工况下,混输泵从首级到末级的增压能力变化趋势相同,不同含气率下,末级混输泵的增压能力变化更大,含气率越高对增压能力影响越大;在低含气率下整个流道内的气相分布很均匀,气相更多聚集在叶片吸力面及出口边附近且有沿着叶片吸力面向叶轮出口运动的趋势,当进口含气率大于10%后,叶轮流道内叶片吸力面处出现较为明显的相态分离现象;不同含气率下叶轮和扩压器内压力脉动幅值变化趋势相似,幅值随着含气率的增加不断上升,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所采用的计算模型和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限容积法,综合考虑了由剪切引起的紊流和由气泡引起的紊流关系式,基于RNGk-ε紊流模型对气液两相绕圆柱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发现:对于气一液两相绕圆柱流动而言,旋涡脱落频率随含气率的增大而增大;脉动升力系数先随含气率的增大而缓慢增加,在含气率增大到0.1后增大得较快。并通过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较吻合,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垂直上升气液两相流中三角形柱体两相斯托拉赫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验研究了两种规格三角形柱体,在垂直上升气液两相流中,发生气液两相涡街时,气液两相斯托拉赫数的变化规律。在测得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得出了发生气液两相涡街时,气液两相斯托拉赫数的通用关系式,研究表明,气液两相斯托拉赫数在两相工况下为一变数,与来流截面含气率、涡街发生体形状和特征尺寸、来流方向等因素有关,应用此关系式,根据测得的两相涡街频率可钎涡街发展体作为测量两相流流量与组分的测量元件。  相似文献   

7.
通过系列试验量测了不同安装高度、不同水位差时虹吸管水平管段的压降、含气率及过流量,探讨和分析了虹吸管气液两相流压降的变化规律及气液两相流流型不同时影响管道压降的因素。结果表明,气液两相流管道压降与液相满流时压降规律相同,即压降值随管道水头的增大而增大;但是,与液相有压管流不同,水位差一定时压降值随安装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当虹吸管内为气泡流时,气泡存在对沿程阻力系数λ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管道实测压降小于计算值的原因是气液两相压降减小率等于流速减小率。当虹吸管内为过渡流和气团流时,气液两相压降减小率与流速减小率相差较大,实测压降的减小不仅与流速减小有关,含气率的大小对气液两相压降的影响也不可忽略,含气率的增大使气液两相流动阻力增大,即压降增大。  相似文献   

8.
以气液混输离心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N-S方程和欧拉-欧拉模型,对进口含气率为1%到10%时的气液两相流工质条件下进行全流道数值模拟,计算求解时采用混合网格对流体域进行离散,分析不同含气率下的外特性变化情况和叶轮流道的气相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进口含气量的增加,泵的扬程和效率都有所降低,并且含气率越大,性能下降越快,气...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进口含气率对气液两相流离心泵外特性以及内部流场特性的影响,该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方法对某一气液两相流离心泵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扬程随着进口含气率的增加而降低,特别地,当进口含气率由3%增加到5%时,泵的扬程相对于纯水设计工况降低了37%;气液两相流工况叶轮流道会出现气体聚集区域,随着进口含气率的增加气体聚集区域面积也会增大;气体主要聚集在叶轮流道的上盖板附近,且随着进口含气率的增加气体聚集区向叶轮出口扩散。通过该研究得到以下结论:进口含气率的增加会导致泵的扬程降低;进口含气率会影响叶轮内部气体分布规律,进而影响内部流场,导致泵的性能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圆形弯管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流体模型建立了基于贴体坐标和有限体积法的气液两相湍流全三维计算模型,模拟了180度圆形弯管内气液两相流动。模型中连续相(水)采用了考虑分散相(气泡)分布影响的κ-ε两方程的湍流模型;分散相采用代数湍流模型。模型将分散相按气泡分组,可以考虑不同尺寸气泡对流动的影响,提高了计算精度。在两种来流条件下,对180度圆弯管内部三维两相湍流进行了模拟,计算中将气泡按大小分为两组,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弯管内部三维两相湍流的压力、速度和气泡体积率分布等数据。气泡体积率分布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1.
管流与明渠流同属流体力学中的内流,其总流机械能方程在水力学中称为总流能量方程。现有水力学中的总流能量方程是以理想不可压缩液体的伯努利方程为基础得到的,无法得到总流机械能损失的表达式。该文作者曾直接从黏性不可压缩流体运动的控制方程出发分别得到了管流及明渠流的总流机械能方程,解决了以上问题。考虑到层流条件下明渠流自由表面的变形特点,该文在前述工作基础上,将管流及明渠流在层流条件下的总流机械能方程进行了统一,同时还分别计算了管流(圆管、不同长短半轴比的椭圆管、不同宽高比的矩形管和不同内外径比圆环管)及明渠流(不同宽深比的矩形明渠)在层流条件下的总流机械能损失系数。结果表明:在同一雷诺数条件下,圆管层流的总流机械能损失系数比椭圆管层流、矩形管层流、圆环管层流及较大宽深比的矩形明渠层流的机械能损失系数要小。  相似文献   

12.
Flow distribution headers play a major role in heat exchangers. The selection of header diameter, branch pipe diameter, branch pipe spacing etc. is based on the designer's experience and general guide lines. The proper selection of the header dimensions will yield uniform flow distribution in heat exchangers, which in turn will enhance the heat exchanger efficiency. In this work, the flow distribution in branch pipes and the pressure variation across the branch pipes in laminar and low turbulence region is studied with two models of the inlet dividing headers. When the numerical analysis has been applied, its inability to predict the no flow condition through the branch pipes is revealed.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flow rate ratio through branch pipes and nondimensional coefficients across branch pipes which are useful to apply the existing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the present experimental setup.  相似文献   

13.
A MODEL FOR PREDICTING PHASE INVERSION IN OIL-WATER TWO-PHASE PIPE FLOW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1. INTRODUCTION Flows consisting of mixtures of two immisciblefluids such as oil and water are encountered frequentlyin many areas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in thepetrochemical industry. The phase inversion refers toa phenomenon where, with a small chan…  相似文献   

14.
The flow patterns of the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in a Moving-Bed Biofilm Reactor (MBBR) have a critical effect upon the mass transfer by the convection.Bubble plumes promote unsteadily fluctuating two-phase flows during the aeration.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unsteady structure of bubble plumes through experiments.The time-serial bubble plume images in various cases of the tank are analyzed.The Recursive Cross Correlation-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RCC-PIV)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velocities in those cases, and then the time-serial vortex, the total turbulence intensity, the time-serial streamline are obtained.It is shown that the aspect ratio and the void fraction are the domin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unsteady structure of bubble plumes.When the aspect ratio is unity and the void fraction is high, the bubble plumes see a symmetrical vortex structure with a long residence time,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optimizing the aeration system and enhancing the applied range of bubble plumes.  相似文献   

15.
斜管沉淀池布水均匀性模拟计算与工艺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量负荷的增大和水质标准的提高,迫使许多水厂不得不将平流沉淀池改造为斜管沉淀池,然而改造过程中所遇到的斜管布水均匀性问题一直没从理论上得以解决。通过建立包括长宽比、斜管管径、布水区高度等多个影响布水均匀性因素的水力学方程,定量分析了各种因素的影响规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沉淀池长宽比(L/B)对均匀布水性影响最大,当L/B接近6时,布水渠末端的斜管流量极小,布水极不均匀;增大布水渠高度和沿池长方向上减小斜管管径有利于提高布水均匀性。据此在L/B较大的平流沉淀池改造工程中可采取由沿宽度方向布水改为沿长度方向,将沉淀池分格改造为多个斜管沉淀池以及斜管管径沿布水方向由小变大等技术措施提高布水均匀性。  相似文献   

16.
桥墩壅水的计算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桥墩壅水的确定在输水渠道的桥梁设计中至关重要。渠道几何尺寸和糙率、桥墩阻水比、水流Froude数、桥墩形状及布置形式等都会对最大水位壅高和桥墩阻力产乍影响。结合水工模型试验资料,对比检验了不同桥墩壅水高度计算公式。在大流量、缓流情况下,对于阻水比较小的桥墩,Yamell公式比较符合试验资料,可以用于计算壅水高度。  相似文献   

17.
水平井筒变质量分散泡状流压降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水平井筒和常规水平管道中气液两相流动的相似和差别,可以预知常规水平管流的压降计算方法对于井筒流动来说就需要进行修正或扩展。本文对气、液两相分别应用质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考虑管壁存在人流或出流对于分层流流型压降的影响,得到水平井筒气液两相变质量流动分散泡状流流型的压降计算方法。同时,设计并建立了水平井筒流体流动模拟实验装置,在轴向为气液两相流动的前提下分别进行了上管壁单孔眼注入和下管壁单孔眼注入的压降实验研究,获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结果吻合很好,这表明该计算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水电站机组容量不断增大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数值模拟手段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深入分析水轮机性能的要求,因此更贴近实际、结果更准确的基于气液两相流模型的数值模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介绍了气液两相流动的主要计算模型,概述近年来国内外水轮机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进展,重点阐述在其应用于水轮机空化性能、尾水管压力脉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并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及研究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对线性空隙率波动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由于多相流动的复杂性,线性波动理论在描述气液两相流空隙率波动及其不稳定性方面存在着的局限性。通过空隙率波的测量和非线性分析说明,泡状流“失稳”时是一个混沌动力系统。利用Grassberg的计算方法,计算了泡状流失稳前后空隙率波时域信号的关联维数D2和关联熵K2,泡状流失稳时关联维数D2=2.39,关联熵为0.207。采用了Wolf的方法得到了时间序列最大Lyapunov指数,泡状流失稳时得到的最大Lyapunov指数为0.395。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前人有关稠密固液两相流管道絮凝过程的研究回顾与分析,基于管道中流体运动处于紊动状态这一事实,推导出了新的管道中稠密两相流体紊乱的平均流速梯度G(即絮凝强度)的计算公式,克服了以往有关教科书存在的物理概念和数学推导方面的缺陷。利用该公式并结合试验对管道絮凝过程的最佳GT值进行了研究,得出当GT=60-120时,稠密固液两相流管道絮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