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究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对肺结节胸腔镜手术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肺结节胸腔镜手术的22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再行电视胸腔镜下肺结节部位楔形切除术,切除标本送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分析。统计结节定位的准确率、切除准确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①CT引导下Hook-wire肺结节定位的准确率为100%。肺结节胸腔镜切除术成功率为100%,结节平均直径为(15.07±3.16)mm,平均定位时间为(15.88±1.25)min;②有1例患者出现了轻微气胸(4.5%),但无需进行额外治疗;未出现中等量气胸、对侧气胸、血胸等并发症,且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未发生定位针脱落和移位。结论 CT引导下Hook-wire肺结节定位在胸腔镜切除术中具有定位准确率高、切除准确率高、定位时间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值得在肺结节胸腔镜手术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亚甲蓝与Hookwire联合定位在胸腔镜下孤立性肺小结节(SPN)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患者的60枚SPN术前行CT引导下亚甲蓝与Hookwire联合定位后行胸腔镜(VATS)肺楔形切除术.全组患者男19例,女37例;年龄35~81岁,平均(61.1±8.9)岁.结果 56例60枚SPN直径为(6.80±4.12) mm,距壁层胸膜(15.38±4.63) mm.CT引导下定位成功率100%,定位时间(10.76±8.17) min.定位后5例(8.9%)发生局部少量气胸,4例(7.1%)发生肺出血,均无需治疗.60枚肺小结节病灶均准确定位,VATS楔形切除术成功率100%.术后病理显示,肺泡细胞癌(BAC)33枚(55.0%),肺泡细胞癌伴腺癌(BAC+ AC) 11枚(18.3%),肺泡细胞不典型增生(AAH)7枚(ll.8%),炎性肉芽肿4枚(6.7%),错构瘤3枚(5.0%),结核性肉芽肿2枚(3.3%).结论 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亚甲蓝与Hookwire联合定位准确率高,对胸腔镜手术(VATS)楔形切除病灶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内小结节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术前采用CT引导下Hook-wire或亚甲蓝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90例肺内小结节手术患者共94枚小结节,VATS术前均行CT引导下Hook-wire或亚甲蓝定位。评价术前定位的成功率、并发症、转开胸手术发生率、术后病理类型等。结果 Hookwire钢丝定位72枚,成功率91.7%;亚甲蓝注射定位22枚,成功率86.4%。穿刺后发现并发少量血胸6例(6.4%),并发少量气胸8例(8.5%)。转开胸手术4例,占4.4%。术后经病理证实良性病灶36枚,占38.3%,恶性病灶58枚,占61.7%。结论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或亚甲蓝定位肺内小结节方法准确率高,并发症少,能提高VATS手术成功率,对肺内小结节的胸腔镜手术诊治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在胸腔镜孤立性肺小结节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4月,对21例单发肺部小结节病灶经术前定位后行胸腔镜手术切除。结节直径7~21(10.3±8.0)mm,距离脏层胸膜深度5~23(10.2±4.3)mm。术前1日在CT引导下行"拖尾法"微弹簧圈术前定位,胸腔镜下行病灶楔形切除术,送冰冻病理,如为恶性继续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21例肺小结节均成功经皮肺穿刺置入微弹簧圈。定位并发症为无症状气胸3例,均无需处理。胸腔镜术中发现微弹簧圈脱位3例,定位成功率85.7%(18/21)。21例均行胸腔镜手术切除。病理确诊原位癌5例,腺癌11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1例,炎症2例,炎性假瘤1例,肺内转移瘤1例。结论 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用于肺内小结节术前定位是一种简单、直观、有效、精确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一次性使用肺结节记忆合金定位针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为40例单发肺小结节患者经术前定位后行胸腔镜切除术。结节直径5~19 mm,平均(11.0±4.1)mm;距脏层胸膜深度5~23 mm,平均(10.2±4.3)mm。胸腔镜术前在CT引导下采用一次性使用肺结节记忆合金定位针定位。结果:全组40例肺小结节均成功经皮肺穿刺置入记忆合金定位针,“宝塔形弹簧圈”前端均锚定在肺结节附近。定位并发症为无症状气胸3例,少量肺内出血3例,均无需处理。术中发现定位成功率100%,无“宝塔形弹簧圈”脱位。手术时间平均(31.7±10.4)min,术中出血(8.7±4.5)mL,术后平均住院(3.0±1.5)d。结论:CT引导下一次性使用肺结节记忆合金定位针用于肺小结节术前定位是安全、有效、简单的定位方法,尤其对于体积小、实性成分少的磨玻璃结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低剂量CT(low-dose CT,LD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炎型肺癌(pneumonic type carcinoma of lung,PTCL)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8月13例首诊为肺部感染性病变,后经病理证实为PTC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DCT引导肺活检均取得较理想的组织标本,操作时间14 ~ 29 min,平均21.5 min.9例(69.2%)发生并发症:6例(46.2%)气胸,3例(23.1%)咯血.肺活检病理:13例均为腺癌.7例胸腔镜术后病理:微浸润性腺癌2例,浸润性腺癌5例.结论 LD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PTCL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联合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结节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39例行VATS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5例,平均年龄(51.33±11.17)岁。术前应用Mimics Medical 20.0重建肺部解剖结构,并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小结节,术中根据Hookwire的位置、三维重建图像及预先模拟的手术方式,行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结果 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8.97±28.5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7.95±17.57)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95±1.68)d,平均胸腔引流时间(4.21±1.95)d。术后并发症5例(12.82%),其中心房颤动1例、肺部感染1例、乳糜胸1例、胸腔内出血1例、气胸1例。实际切缘宽度均3.0 cm。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术前CT三维重建联合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结节有助于进行精准的解剖性肺段切除,使手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单关节器械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初步总结其手术方法。 方法2015年10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利用单关节器械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胸部肿瘤切除术7例(男性4例,女性3例;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3例,纵隔肿瘤切除2例,双侧肺楔形切除2例),均采用单关节器械单孔胸腔镜完成手术。 结果7例均无中转开胸及改多孔胸腔镜手术,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98~142 min(平均126 min),纵隔肿瘤切除48~74 min(平均62 min),双侧肺楔形切除术42 min;术中出血量30~350 ml(平均120 ml)。术后病理:肺腺癌3例,纵隔畸胎瘤及胸腺瘤各1例,双肺结核瘤1,肺鳞状细胞癌合并肺软骨瘤错构瘤1例。 结论利用单关节器械开展单孔胸腔镜肿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适合在缺乏双关节胸腔镜器械的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机器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小儿肺疾病的安全性。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们对5例小儿肺疾病采用三臂四孔法,在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解剖并处理肺段级动脉、静脉及支气管,精准切除病变。结果 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连机时间平均17.8 min(12~23 min),机器人手术时间平均134.0 min(60~18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0 ml(5~50 ml),胸管保留时间平均2.0 d(1~3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8 d(5~9 d)。1例无症状性气胸,无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病灶残留等并发症。5例随访时间9~19个月,平均13个月,无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病灶残留等并发症。结论 机器人应用于10 kg以上体重的小儿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医用胶与Hook-wire在肺小结节(最大径≤30mm)胸腔镜下肺组织切除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接受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的肺小结节患者的资料。按术前定位方法分为医用胶组(88例,共90个结节)及Hook-wire组(19例,共19个结节),比较2组病灶位置、结节大小、结节与胸膜的距离、结节良恶性、胸腔镜手术方式及并发症(包括气胸、肺出血、局部疼痛、咳嗽)的差异,并对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病灶位置、结节大小、结节与胸膜的距离、结节良恶性及胸腔镜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定位成功率均为100%。医用胶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肺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Hook-wire组(P均0.01)。定位方法为总体并发症、肺出血、局部疼痛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节到胸膜的距离为肺出血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医用胶可用于肺小结节胸腔镜下肺组织切除术前定位,且相对于Hook-wire定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胸部良性病变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8月,施行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下单孔胸腔镜手术18例。于腋前线与腋中线间第4或第5肋间做切口长2~3cm,置入5mm 30°胸腔镜和器械,行肺大疱切除、胸膜固定术12例,胸腔止血、肺大疱切除、胸膜固定术1例,肺楔形切除术3例,胸腺囊肿切除术1例,纵隔肿瘤切除术1例。结果无中转开胸或增加辅助切口。自发性气胸12例,自发性血气胸1例,肺结核球3例,胸腺囊肿1例,纵隔神经鞘瘤1例。手术时间30~82min,平均55min,出血量10~100ml,平均50ml。胸腔闭式引流时间2~5d,平均3.5d。术后随访2~12个月,平均5.2月,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良性病变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肺气肿自发性气胸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1994年9月~2011年12月,胸腔镜手术治疗43例老年肺气肿自发性气胸。单发或成簇大疱者行完全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 opiesurgery,VATS),多发肺大疱和经济较困难者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中重度肺气肿肺大疱切除或肺减容者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管状奈维垫片手术(VAMT+Neoveil)。结果VATS组16例,VAMT组15例,VAMT+Neoveil组12例。术后持续漏气超过15天8例,无其他并发症,均治愈出院,无死亡。随访1年5例,2~4年38例,复发2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愈。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是治疗老年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有效的治疗方法,直线切割缝合器加管状奈维垫片切除肺气肿肺大疱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安全确切,扩大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电视胸腔镜治疗全肺不张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全肺不张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PSP)的价值。方法 2002年4月~2008年5月,对38例全肺不张型PSP均行VATS。用内镜切割缝合器(Endo-GIA)切除肺大疱(6例)或丝线结扎(32例)。结果 37例手术顺利,因胸腔粘连呈蔓状中转小切口手术1例。手术时间45~256min,(115±31)min。术中出血量30~300ml,(110±95)ml。术后并发症2例(1例术后锁骨下动脉分支小血管出血,1例脓胸,均再次VATS手术),无围术期死亡。38例术后随访2~85个月,(43.2±16.1)月,气胸无复发。结论全肺不张型PSP应积极行VATS治疗。  相似文献   

14.
胸腔镜下圈套器结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9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圈套器(Endo-loop)肺大疱结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价值。方法2004年4月~2006年12月,对90例肺大疱基底宽度〈4cm的自发性气胸行VATS下圈套器肺大疱结扎术。以圈套器对肺大疱行双重结扎。结果90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手术时间35~64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30~65ml,平均46ml;术后胸腔引流管引流量210~350ml,平均285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5d,平均4d;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5d;手术费用3980~4780元,平均4120元;总住院费用9800~12500元,平均11200元。90例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2例术后1、3个月复发。结论恰当选择病例,应用VATS下圈套器肺大疱结扎术治疗肺大疱破裂引起的气胸,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复发率低、费用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肺结核空洞内继发曲菌球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09年4月~2013年12月全胸腔镜下以肺叶切除为主手术治疗26例肺结核空洞内继发曲菌球。采取3个切口:观察孔在腋中线第7或8肋间;主操作孔在腋前线第4或5肋间,应用切口保护器,不使用肋骨牵开器;辅助操作孔在与观察孔同一肋间的肩胛下角线(即第7或8肋间)。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用内镜切割缝合器处理血管和支气管,术中遇到特殊情况则中转开胸。结果2例中转开胸:1例因胸膜粘连致密,1例因出血。余24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包括右肺上叶6例,右肺上叶+下叶背段2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4例,左肺上叶4例,左肺下叶5例,左肺下叶+上叶舌段2例。手术时间(152.3±57.2)min;术中出血量(336.3±106.5)mI,术后引流液总量(820.5±570.8)ml;术后带管时间(7.3±3.5)d;术后住院时间(9.4±3.7)d。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并发症4例:肺漏气3例,其中2例持续引流12~15d后愈合拔管,1例重新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接负压吸引,术后19d后愈合拔管;切口延迟愈合1例,给予清创缝合,10d后切口愈合良好拆线。26例随访5—60个月,平均27.6月,无复发、死亡。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肺结核空洞内继发曲菌球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手术54例.一般置3个trocar,首先于腋中线第6~8肋间置第1个trocar(1.0 cm),置入30°10 mm硬质胸腔镜探查,明确病变部位及其毗邻关系后,按照倒三角形决定另外2个trocar(1.5 ~ 2.0 cm)的部位,术中根据情况可将操作孔与镜孔互换.若肿瘤较大,或与周围粘连不易显露,或与大血管关系紧密,考虑出血后不易止血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沿trocar延长小切口5~8 cm直视下操作.结果 41例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12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1例因肿瘤侵犯左无名静脉中转开胸手术.1例胸腺增生伴重症肌无力,术中损伤膈神经,术后胸片提示患侧膈肌抬高,术后6个月复查胸片恢复.2例术后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均未出现术中及术后近期(30 d内)死亡.术后病理:胸腺瘤18例,胸腺增生12例,胸腺癌1例,支气管囊肿8例,胸腺囊肿1例,淋巴细胞增生2例,畸胎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胸膜脂肪瘤1例,胸腺孤立性纤维瘤1例.54例随访8 ~ 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所有良性肿瘤均无复发,侵袭性胸腺瘤复发1例.结论 电视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是可行和安全的,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电视胸腔镜下二孔法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二孔法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电视胸腔镜下二孔法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98例,其中双侧同期手术3例。取腋中线第6肋间为电视胸腔镜观察孔,于腋前线第4肋间做2cm切口经肋间进入胸腔为操作孔,肺大疱用内镜缝合切割器切除或结扎,纱布摩擦胸膜固定术。结果 98例无中转开胸,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1例合并陈旧性肺结核病人因胸腔内粘连重,肺大疱多,延长第4肋间切口3~4cm,行胸腔镜辅助手术。95例单侧手术时间30~75min,平均50min;3例双侧手术时间分别为120、150、180min。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13d,平均4d。术后住院时间4~14d,平均7d。术后复张性肺水肿、肺不张、包裹性胸腔积液各1例,漏气时间延长2例。98例随访4~24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75例1年,无气胸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下二孔法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可行,疗效确切,疼痛轻,简单,对切口美观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6月~2013年2月,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00例,均为解剖性肺叶切除,其中左肺上叶33例、下叶39例,右肺上叶53例、中叶25例、下叶45例,右中上叶1例,右中下叶4例。肿瘤大小1~10cm,平均4cm。结果中转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29例,余均在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60~25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50~900ml,平均140ml。术后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4~19d,平均7.1d;术后住院时间4~20d,平均9.2d。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微创、安全、可行、有效,特别适用于周围型的肺部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9.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996年9月~2009年2月共施行电视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49例。手术通过3~4个胸壁小切口完成,镜下剥离摘除食管平滑肌瘤操作与开胸手术基本相同。结果42例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7例中转开胸(2例因胸膜腔致密粘连,3例因肿瘤〈1.0cm,胸腔镜下无法定位,2例因肿瘤较大并与食管黏膜粘连紧密)。手术时间平均90min(50~210min),肿瘤长径平均3.7cm(0.5~10.0cm),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43例随访1~73个月,平均27.1月,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安全可靠,可替代大部分常规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