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房颤患者脑卒中预防。方法对我院就诊的老年慢性房颤患者资料进行随访调查,对比服用华法林和阿斯匹林药物后,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同阿司匹林组比较显著下降;华法林组与阿司匹林组并发非致死性出血机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老年慢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华法林比阿司匹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周志堂 《现代保健》2014,(15):81-83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心肌梗死后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他汀组和非他汀组各40例。他汀组入院前已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非他汀组入院前未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电监测,观察心梗后房颤的发生率及阵发性房颤再发生率。结果:他汀组的房颤发生率10.0%明显低于非他汀组的22.5%,且阵发性房颤再发生率33.3%明显低于非他汀组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MI后房颤的发生率,且有利于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生,有效预防阵发性房颤发展为永久性房颤。  相似文献   

3.
林治湖 《家庭医学》2005,(11):62-62
浙江淳安读者唐某来信说:今年69岁.是一位退休教师。50余岁时感觉心脏有异常现象.逐渐发展到阵发性房颤.近几年来阵发性房颤不太感觉到了.但做心电图的结论的是心房颤动.心室率每分钟100次左右.医生说是持续性房颤。服用过半年多的“步长稳心颗粒”.但心室率仍是如此。请问我该如何治疗.怎样预防房颤引起的其他事件?  相似文献   

4.
刘岩 《中国医师杂志》2000,2(7):442-442
“迷走”依赖的房颤是由于迷走神经占优势 ,导致心率下降后 ,而发作房颤。此时房颤的发作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如果及时纠正迷走神经过度兴奋 ,可以达到预防或治疗此类房颤发作的效果。相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迷走神经兴奋 ,可以诱发此类病人的房颤发作。我们收治的 2例阵发性房颤 ,均是因为误用氨酰心安而诱发房颤的 ,经过逐渐停用 ,使阵发性房颤得以控制。1 临床资料病例 1:男 ,4 5岁 ,干部。 1996年 2月因为高血压给予心痛定 10mg ,3次 /d、氨酰心安 6 2 5mg 1次 /d治疗。自 1997年 2月始出现阵发性房颤 ,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对冠心病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对本院1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依那普利组、厄贝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4组,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变化,明确房颤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依那普利组、厄贝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均明显下降(P<0.05),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厄贝沙坦组与依那普利组比较,阵发性房颤发生率、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治疗可使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加重原有基础性心脏病的临床症状。笔者自2008年1月~2009年1月应用小剂量阿替洛尔治疗房颤46例,有效的控制心室率,缓解病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6例患者按慢性房颤的发作持续状况分3类,其中阵发性房颤10例,持续性房颤28例,永久性房颤8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43~72岁,平均57.5岁。入院后经心电图诊断为房颤,心室率在110—160次/分。  相似文献   

7.
林德仿 《现代医院》2014,(12):47-48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晚期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09年7月2012年6月间就诊我院的10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复发心房颤动的情况,对复发和未复发病例对比二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有无高血压、有无房扑、CRP增高、左房内径、左室大小、LVEF、术后48 h内房颤复发率、术中电复律、破碎电位消融及术后应用ARB的情况进行比较,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项目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共有39例术后48 h内复发房颤;随访中发现共有38例患者在3个月后出现房颤,其中男性26例。组间分析发现年龄大小、左房内径和术后48 h内复发房颤等三个因素与房颤3个月后复发可能存在一定联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发现术后48 h复发房颤术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出现晚期复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预测指标(p<0.05),而年龄及左房内径与房颤复发并无直接关系(p>0.05)。结论 48 h内复发房颤是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晚期复发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24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统计,两组患者的转复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与用普罗帕酮无明显差异,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胺碘酮,可以广泛用于急诊转复阵发性房颤治疗。  相似文献   

9.
柳荫 《现代保健》2013,(10):32-33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25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美托洛尔以及硝酸酯类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胺碘酮与缬沙坦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左心房内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左心房内径均比治疗前有明显缩小(P〈0.05),同时,治疗组的缩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可有效地改善左心房内径,维持窦性心律,减少房颤的复发,疗效显著,值得引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与评估。方法择取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并在手术12个月内复发的40例患者,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但未在手术12个月内复发的40例患者,设其为对照组。为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2个月两个时间点进行Hcy水平检测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Hcy水平高低与患者术后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Hcy水平较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研究组的Hcy水平有了明显的升高,而对照组的Hcy水平则无明显变化,就Hcy水平而言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cy水平高低与阵发性房颤的术后复发之间呈正相关联系,即Hcy水平较高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更高。结论在射频消融术术后复发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具有比未复发患者更高的Hcy水平,临床可以通过这种关联性来预测和防治阵发性房颤的术后复发,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定市军队干休所老年人群中心房纤颤(房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治疗现状,为提高其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驻保定市各干休所≥70岁老年人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以了解房颤的发生与诊疗情况。结果554名老人中,房颤发生率7.9%。房颤的主要病因为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阵发性房颤占63.6%,持续性房颤占13.6%,永久性房颤占22.7%;80~90岁者发生率明显高于70~79岁和≥90岁者(P<0.05);男女性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所有房颤患者均采用抗凝治疗,主要药物为阿斯匹林,治疗后患者均未发生血栓栓塞。结论保定市军队干休所老年人房颤发生率与国内报道接近,采用以阿斯匹林为主的抗凝疗法可有效地预防老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在非瓣膜性房颤病症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接受治疗的14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依照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对照、观察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胺碘酮及其华法林药物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令其服用达比加群酯+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对照、观察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45%和94.52%,差异显著,同时,两组治疗前后各抗凝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而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抗凝指标提高更为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30.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27%,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各抗凝指标,而且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阵发性房颤(PAF)的心电触发因素并了解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房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某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对1 189例病人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诊断房颤(AF)及PAF.分析房颤的心电始动因素和房颤的起源部位.结果 阵发性房颤的心电触发因素以房性早搏最多见,占46.87%.短阵房速触发阵发性房颤房早的起源部位以左房上最多见.结论 动态心电图可准确显示房性早搏,确定阵发性房颤的心电始动因素及其部位,可作为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参考,且具有安全、无创的优点,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和研究厄贝沙坦与稳心颗粒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们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糖尿病合并有阵发性房颤患者104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时使用药物厄贝沙坦,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时使用药物厄贝沙坦与稳心颗粒联合应用.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厄贝沙坦与稳心颗粒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效果比较明显,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阵发性房颤症状,并且患者在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用样本熵的方法分析已验证具有阵发性房颤的25例对象,分别分析他们阵发性房颤前期以及远离发病期的两段10min心电数据的心率变异性。结果发现这25例对象在这两段时期内的样本熵值有明显的差异,发病前期的两种熵测度明显小于远离发病期时的值。这个熵的减小趋势,蕴藏着一个重要的信息,可能能预测阵发性房颤的偶发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敏C 反应蛋白与房颤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本院住院确诊为房颤的患者120 例,其中阵发性房颤组48 例,持续性房颤组72 例;对照组为非房颤的住院窦性心律患者52 例.比较三组高敏C 反应蛋白水平,以及不同合并症之间高敏C 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对照组高敏C 反应蛋白平均水平为(1.29±0.85)mg/L ;阵发性房颤组为(4.78±1.19)mg/L ;持续性房颤组为(7.91±1.21)mg/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合并症之间高敏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敏C 反应蛋白的升高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复发和维持,对房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5,(10):1281-128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Lp-PIA2)、左房内径(LAD)、P波离散度(Pd)的变化及与高血压患者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将119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设为试验组,194例单纯高血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Lp-PLA2含量,并分析患者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CRP、LDLC、Lp-PLA2、LAD、P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PLA2与CRP、LDL-C、SBP、DBP、LAD、Pd呈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血清Lp-PLA2、LAD和Pd水平显著增高,提示血清Lp-PLA2可作为房颤发生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70例老年房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各组均常规给予病因治疗,合理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心室率等,对照组常规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日。治疗组化验凝血四项后开始口服华法林,2.5mg/日,定期监测INR调整华法林用量,调整INR在2.0-2.5。对比两组患者服用华法林和阿斯匹林等抗血栓药物后,3年内脑栓塞、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55例中脑栓塞11例(31.4%),脑出血2例(5.7%),治疗组55例中脑栓塞1例(2.9%),脑出血2例(5.7%)。脑栓塞发病率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脑出血发病率治疗组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距(P〉0.05)。结论口服华法林对房颤病人发生脑栓塞的预防疗效明显,不增加脑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很多患者最先出现早搏,继而出现阵发性房颤,此时房颤可自行或者经过药物治疗而转复为正常的心律。但此病一旦发生,如不及时治疗,将持续进展,发作频率将越来越高,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逐渐失去作用,最后甚至变成永久性房颤,终身不能摆脱。  相似文献   

20.
房颤已经成为一类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目前,国内房颤患者约1000万,其中阵发性和孤立性房颤所占的比例高达1/3以上,也就是说,阵发性和孤立性房颤患者有300余万。随着时间的推移,房颤的发作频率会逐渐频繁,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会越来越长,致使患者心脏功能减低、中风发病率上升、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