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水田农业典型区——湖南鼎城为研究区域,采用人户问卷调查的形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农户农业旱灾后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发现:被调查的各乡镇农业旱灾后恢复力存在较大差异.农户农业旱灾后恢复力随着人均粮食产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随着人均家庭收入增加出现了“M”型趋势;不同地貌类型的农户农业旱灾后恢复力排序为东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1949—2016年中国干旱灾害长时间序列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为我国农业干旱灾害预警体系和保障粮食产量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Python语言获取1949年以来中国各省、市农业自然灾害和粮食生产数据,然后利用Pearson相关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自然断点分级法、GIS平台和R语言定性和定量地探讨干旱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阐述我国农业旱灾变化规律和粮食安全态势,探讨农业旱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 ①农业干旱灾害呈现明显周期性波动,干旱轻重灾情交替出现,1949—1970年为波动阶段,1971—2000年为波动上升阶段,2001—2016年为波动下降阶段,发生特大干旱和严重干旱的年份所占比重较大;②农业干旱在空间上呈“北重南轻、中东部重西部轻”的格局。山东受灾最重,灾损高达208.2万hm2,西藏最轻,灾损为2163.53 hm2;③粮食产量和粮食单产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波动幅度较平缓,二者受旱灾影响程度较大,粮食产量和粮食单产的年变化率均与干旱受灾率、成灾率、灾害强度指数、受灾率异常指数和成灾率异常指数等指标显著负相关,其中以受灾率异常指数和成灾率异常指数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受灾率异常指数的影响最为显著;④粮食产量的多少和受灾面积的大小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粮食单产与干旱受灾面积呈负相关。结论 干旱灾害制约我国粮食生产,各农业干旱灾害指标对粮食灾损的解释力较强,对粮食产量估测具有参考作用。建立和完善农业灾害预警体系,可以提高应对农业干旱灾害的能力,进一步为粮食进出口提供指导意见。此外,干旱灾害仅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一个方面,农业科技水平、社会经济制度、农业政策等也对其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霞  汪磊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2):181-186
农业旱灾脆弱性是涉及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以及承灾体3方面的复杂系统,其脆弱性程度决定了干旱灾害的生成和强度.科学评价农业旱灾脆弱性对防旱抗旱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构建了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德尔菲法的改进TOPSIS模型,对2006-2012年期间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贵州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湖南鼎城区农业旱灾恢复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水田农业区农业旱灾恢复力变化的内外驱动力、影响恢复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以水田农业典型区湖南鼎城为研究区,对其乡镇农业旱灾恢复力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两类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优质水田面积扩大、作物种植结构改变和农民收入增加是农业旱灾恢复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汪霞  汪磊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0):165-169
农业旱灾脆弱性刻画了农业系统应对旱灾过程中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载体易损性的叠加效应,从系统的角度揭示了农业干旱灾害的生成机制和受灾程度.构建了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指标体系,结合贵州农业旱灾的时序特征,运用时序因子分析成功提取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载体3个公共因子,并对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演化趋势(2006-2012年)进行实证分析,所得结论与贵州农业旱灾的实际情况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功能,利用降水数据、DEM高程图,从天气因素和下垫面因素两方面考虑,建立四川省干旱灾害孕灾环境敏感性评估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划分权重,使用Arc GIS叠加分析功能及自然断点法得到孕灾环境敏感性区划结果。结果表明:四川省干旱灾害孕灾环境敏感性由东向西呈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分析1980-2006年松山区自然降水量与全区粮食产量的关系,确定松山区干旱灾害发生的农业气象指标,并提出干旱灾害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节水灌溉评价指标与灌溉用水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玲玉 《北京农业》2011,(15):214-21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的1/4贫水条件下,做好节水灌溉是确保粮食产量的关键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影响节水灌溉的因素、节水灌溉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灌溉用水优化配置进行了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灾是河北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灾害脆弱性程度影响着灾情,因此农业旱灾脆弱性的研究对河北省减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导致和影响农业旱灾脆弱性的主要因素,选择降水量、土地质量、人均纯收入等9个指标综合评价了68个县市的旱灾脆弱性。结果表明,全省1/3以上的县市属于强度旱灾脆弱区,脆弱度的高值区集中在冀北高原地区。  相似文献   

10.
影响兴安盟农牧业生产的自然灾害较多,按照气象灾害的分类,主要分为旱灾、水灾、雹灾、冻灾、风灾、)灾以及其它灾害等。在这些灾害中,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最大。据1998~2004年的7年全盟因灾农业直接经济损失统计总计高达75.4亿元,平均每年的损失达10.77亿元,占全盟GDP的六分之一。虽然旱灾的形成有多种因素,有降水量的多少、有效降水的时间分布、持续无降水的时间、降水强度、上一个年度的降水情况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因素是降水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我国五大粮食主产区对抗旱能力影响较显著的敏感性因素,对主产区农业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从指标选取、指标权重及指标合成方法3个方面对评价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五大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抗旱能力由强到弱排序为黄淮海平原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四川盆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同一指标对不同区域的农业抗旱能力评价结果影响程度不同,耕地有效灌溉率、农机动力系数和人均GDP中的任何一个指标都会引起黄淮海平原区、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农业抗旱能力排名发生变动,而对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的排名却无影响。同时,不同区域影响农业抗旱能力的敏感性因素有所差异,除农业干旱程度、耕地有效灌溉率是各粮食主产区农业抗旱能力均最为敏感的影响因素之外,不同区域对人均GDP、农机动力系数等指标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相比于加法合成,本研究结果显示乘法合成对指标水平的差异反映更为敏感,区分各评价对象的灵敏度相对加法合成更高些。  相似文献   

12.
都俊杰  何先平  乔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464-9465,9481
基于2002 ~2010年湖北省消费需求影响因素的时序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出影响湖北省消费需求的主成分,然后运用最小二乘法与湖北省人均消费支出进行回归,得到主成分回归方程,并对其展开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少年儿童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人均储蓄余额对人均消费支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指标每上升1%,人均消费支出将分别增加1.33%、1.30%和0.73%;而就业率、城乡收入差距、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产总值、一年期存款利率等对人均消费支出具有反向抑制作用,其值每上升1%,人均消费支出将下降0.29%、0.28%、0.29%、0.22%、0.13%.  相似文献   

13.
田艳  谭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106-4108
为进一步探讨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选取1996~2010年四川省的相关数据,采用总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建立基本模型,利用Eviews分析软件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增加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农产品出口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而农民收入的增加会提高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机械总动力和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向效应,且这种关系是长期均衡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以1995-2013年重庆市财政支农资金和农民人均总收入的数据为支撑,运用协整模型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财政支农规模与农民人均总收入之间的关系不确定,财政支农的投入对农民转移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影响显著,总体上看,财政支农直接作用于农民增长的效应偏弱,重庆市财政支农需要在增加量的基础上,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性支出,对农民家庭经营提供全方位的帮助,支持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5.
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分析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构成情况,找出影响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为研究者与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广西统计年鉴数据,从性质、来源、农户人均家庭经营收入3个角度来分析2001-2011年广西农民纯收入现状及特点,从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财政支农支出、农村金融、农民文化程度来分析影响广西农民纯收入的因素,并提出增加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对策。【结果】2001-2011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呈上升态势,农民纯收入主要来源于生产性纯收入,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生产性纯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经济发展、工业化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城镇化、地方财政、农民文化程度对农民收入提高有正向推动作用,农村金融体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产出和农民收入增长。【建议】通过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与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劳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家庭收入,发挥政策作用来提高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16.
为指导贵州冬作马铃薯合理防寒、抗旱,以早熟品种"中薯3号"为材料,研究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冬作马铃薯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后覆膜的栽培方式影响出苗时间,但不影响出苗率;起垄后覆黑膜栽培方式增产效果最显著,商品薯率最高,产值为2 759.6元/667 m2,纯收入为992.1元/667 m2,比对照增收538元,增收118.5%。说明起垄后覆黑膜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防寒抗旱栽培方式在冬作马铃薯中进行适当面积验证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詹锦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479-15481,15484
根据1990~2010年福建省农村各产业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统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协整检验和Granger检验,实证分析了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单元,选择反映湖南省农业发展现状的人均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单位面积机械动力、农业劳动力比重、化肥使用量、劳均产值、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8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并借助DPS数据处理系统,提取出代表各市州农业发展现状的3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得到各地州市的综合得分,据此将各地州市分为农业核心区、农业优势发展区、农业综合发展区和农业生态发展区,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影响山西省农机化水平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定量分析农机化发展影响因素困难的问题,依据2002年山西省115个县(市)影响农机化水平的10个指标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影响因素逐步回归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农机化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按程度高低依次为:每hm^2农业机械总动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丘陵山地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每hm^2农业机械原值、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和无霜期7个因素。提升综合农机化作业水平的关键在于在加强农机动力配备的同时还有赖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和适合丘陵山地作业的小型农业机械的研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幸绣程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251-7256
退耕还林政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对农户的影响不容小视。该研究以贵州省织金县为例,通过比较2000~2013年该县农民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并且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对织金县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转移性收入对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作用不显著的结论,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