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张治东 《辽宁化工》2012,41(3):302-303,307
近几年,由于探索侧向低产油井的重复压裂改造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从2000年开始,人们大量研究试验了暂堵压裂技术,现场应用增产效果明显.目前这一技术己经在安塞油田开始推广,成为老井改造的主要手段.本文针对安塞油田长6油层天然微裂缝发育、油层非均质严重、部分油井注水见效程度低、常规压裂效果差的状况,研究试验了暂堵压裂技术及配套的压裂液体系,现场应用增产效果明显,为长6油藏低产油井的重复改造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储层堵塞范围逐渐加深,堵塞形式也愈加复杂,解堵难度逐渐加大。本文提出一种深穿透解堵新工艺,利用深部造缝与化学解堵相组合,在污染带内形成高渗透性渗流通道,实现储层的深部解堵及潜力层挖潜。并通过理论分析及模拟计算相结合,进一步验证了其增产的可行性,增产效果受造缝长度、解堵液效率、解堵液滤失范围的影响,且存在最优造缝长度;通过实验研究及机理分析提出了弱交联造缝体系,并配套形成了高效解堵液体系,对渤海疑难杂症井此工艺现场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酸化是油井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油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酸化的发展、历史、酸的处理方法、酸的类型及其化学反应,并结合油田目前常用的酸处理方法,详细介绍了压裂酸化原理及影响压裂酸化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利用热重-红外光谱联用(TG-FTIR)、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一种有机防火封堵材料热解后产生的烟气进行分析。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分析表明在有氧和限氧条件下,热解产生的烟气都以二氧化碳为主要组分,原因可能是因为CO2主要来源于部分无机成分的分解和有机成分的脱羧反应,所以CO2的产生受氧气含量的影响较小。利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质谱联用(GC-MS)技术,在对700℃有氧条件下产生的烟气进行全面的成分和含量分析后,测定出了21种气体组分,并对其中可能对火灾救援工作和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气体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用以表明这种有机防火堵料的使用在火灾中可能会暴露的一些潜在危害,为以后有机防火封堵材料的研发和改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安塞油田采用注采同步开发,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部分区块微裂缝发育或地层堵塞,存在地层压力上升,老井低液面、低流压、采液和采油指数下降,常规重复压裂效果不理想。为提高单井产量,保持油田长期稳产,通过多年的不断试验与探索、发展与完善、总结与认识,工艺逐步突破,研究出了适合安塞油田地质特征的裂缝暂堵复压工艺及选井选层标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特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大量的污水进入地下,地下油田水井堵塞问题逐渐凸显,直接影响了油田的正常开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油田都相继开展了酸化技术的研究工作,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酸化解堵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生产制度以及油藏条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得酸化效果不尽相同。基于此,本文对油田酸化解堵工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提高油田采收量提供良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深层油气藏具有埋藏深、高温高压、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等特点,提出采用暂堵分层分段与转向的改造工艺提高储集层动用程度,实现高效改造,但是对于高温裂缝暂堵的研究还很少,无法满足高温高压深井超深井暂堵转向改造需求。本次研究针对高温储层,研究了150℃条件下的裂缝暂堵规律,通过实验发现温度、注液速度和携带液粘度对裂缝暂堵实验的材料用量及达到相同封堵压力所用时间都有影响,其中不同因素对材料用量的影响程度:携带液粘度>温度>注液速度≈小颗粒浓度>大颗粒浓度。  相似文献   

8.
李祥 《辽宁化工》2014,(8):987-988
水溶性压裂暂堵剂用于压裂封堵老裂缝,造新缝,改善油流通道;该剂在1%的水溶液及压裂液破胶液中在50℃、80℃、120℃均可溶解,溶解速度随温度增加而加快;室温20℃下,在压裂液中可分散并稳定;与压裂液及添加剂配伍;暂堵剂粒径对暂堵效果有影响,不同粒径组合比单一粒径暂堵压力高。  相似文献   

9.
油气井用小型气体压裂技术是利用复合固体火箭推进剂在油井中爆燃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对井筒周围地层产生脉冲载荷,在地层中形成多条径向裂缝,使井筒与周围地层沟通,即不会损伤井筒,又可达到增产目的。本文针对复合固体火箭推进剂在油气井中应用的情况进行总结梳理,探讨以复合固体火箭推进做功方式为主的小型气体压裂技术在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张笑言 《化学工程与装备》2022,(12):123-124+138
为了使低产油气井的产量得到显著提升,使压裂后产量递减速度得到明显减缓,本文从重复压裂技术原理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与此同时,对于强制裂缝转向压裂技术相关内容也进行的讨论。实际研究表明,重复压裂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使低产油气井产量得到显著提升,进而为后续相关工作打下基础,推动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佳声 《当代化工》2013,(3):290-293
稠油水平井吞吐开发中边底水锥进导致油井出水,因筛管完井方式、井段长、出水点压力高等因素影响,已有的水平井堵水措施效果不理想,为此,在对比目前各种堵水技术的优缺点基础上,进行改进完善,将机械堵水、化学堵水有机组合应用,在现场试验中见到明显效果,为稠油边底水油藏水平井水侵治理提供了技术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姜芳  葛汉林  吴明 《当代化工》2015,(2):389-391,396
折叠封堵头是油气管道折叠封堵技术的关键设备。文章概述了油气管道不停输封堵换管的一般原理,阐述了折叠封堵技术的优势和主要应用领域,详细介绍了折叠封堵头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对720管径、529管径的现场封堵试验,验证了折叠封堵头的可行性,测定了封堵压力。  相似文献   

13.
酸化解堵是油田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但酸化后的液体直接进入系统后影响三项分离器脱水。通过对p H值、土酸浓度、残酸浓度影响系统脱水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并对碱和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筛选,确定实验方案并进行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返排液加入表面活性剂和碱的方法可以使酸化残液直接进系统,对系统生产不产生影响,确保原油脱水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用低萘洗油洗萘工艺取代轻柴油洗萘工艺以深脱煤气中的萘,净化后煤气萘含量不高于50mg/m3,符合有关标准,该工艺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内大部分油田注水主力区块陆续进入高含水和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潜难度大等问题。以油田现场高含水非均质储层为模拟对象,以注入压力、含水率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稠化油堵水室内岩心模拟验。结果表明,堵水剂进入储层高渗透的渗透层后,一方面可以对高渗透层的无效循环通道进行封堵,另一方面从后续水驱渗流阻力和吸液启动压力以及采收率的增加,判断出后续水进入岩心的中低渗透的层,起到扩大波及体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宝君 《广州化工》2012,40(16):39-40,61
我国焦化蜡油具有碱性氮化物含量高的显著特点,作为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的掺兑原料时,极易造成催化剂中毒,对装置的正常运行与产品分布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介绍了我国焦化蜡油的主要性质以及所含碱性氮化物对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并对焦化蜡油加氢精制、酸处理脱氮、溶剂精制、吸附精制、络合精制等脱碱氮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尹虎琛  陈奋华  雍钊 《辽宁化工》2012,41(9):963-964
采用常规排水采气方法不仅在产出水的举升、处理和注入过程中需要耗费很多能量,而且增添设备所附加的资金投入也增加了采气成本,缩短了气井的经济可采寿命,同时产出水还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研究气井积液机理,以便利用气井自身能量无积液连续生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榆林某气田注水井堵塞且盐酸解堵效率随施工次数的增加而降低,通过对回注罐罐底沉积物的组成分析,采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酸液在不同溶解时间下,对回注罐罐底沉积物溶解实验来研究其原因和提出有效的解堵方案。结果表明:在地层温度(75℃)下,20%盐酸最大可溶解53.93%的回注罐罐底沉积物;土酸(12%HCl+12%HF)最大可溶解经盐酸溶解后的沉积物57.22%;2%ClO2最大可溶解18.95%。可见,后期近井地带堵塞物为长期累积的有机物和泥土,采用“先ClO2,后土酸”的联合解堵可有效解堵。  相似文献   

19.
曙光采油厂火驱开发进程中,受平面动用不均影响,部分生产井单向突进形成气窜,影响了整个井组的开发效果。火驱生产井高强度封窜技术采用了多段塞复合封堵,即污油泥调剖剂、凝胶颗粒堵剂、耐高温封口剂三段式调剖封窜技术,实现耐高温、高强度封堵。在曙采杜66块的矿场应用表明该技术可有效防止火线单向突进,封堵气窜。  相似文献   

20.
刘玉博  李江山 《辽宁化工》2011,40(4):424-426
某气田近年来采用水平井开采方式,钻井中,在钻遇刘家沟地层经常发生渗漏性漏失及大型漏失问题,严重的影响了钻井速度,增加了钻井费用。根据某气田的钻井井漏现状,结合岩心资料,确定了井漏原因,总结了一套预防和处理井漏的SS型桥塞堵漏剂泥浆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为今后在该区块刘家沟地层防漏钻进提供了科学可信的配方与安全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