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静  谭勇  郭洪涛  蔡峰  郑光  姜淼  吕爱平 《中医药研究》2011,(11):1281-1283
目的使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采集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分析中药、中成药、西药及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检索到文献64 039篇,丹参、黄芪、人参、葛根等依次为治疗冠心病的高频中药;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复方丹参片、麝香保心丸等依次为治疗冠心病的高频中成药;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辛伐他汀、氯吡格雷等依次为治疗冠心病的高频西药;丹参注射液和硝酸甘油分别是中西药联用时最常用的中成药和西药。结论使用文本挖掘方法能够找到治疗冠心病高频使用的中药、中成药及西药,以及联用的中成药与西药,并为分析中成药和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使用规律提供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成药及西药治疗IgA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采集治疗IgA肾病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分析中成药及西药治疗IgA肾病的用药规律。结果雷公藤多苷片、黄葵胶囊、止血片、百令胶囊等依次为治疗IgA肾病的高频中成药;免疫抑制剂、ACEI、糖皮质激素、ARB等依次为治疗IgA肾病的高频西药;雷公藤多苷片、黄葵胶囊和ACEI、ARB、糖皮质激素分别是联用时常用的中成药和西药。结论文本挖掘能够分析中成药及西药治疗IgA肾病的用药规律,获得的结果不仅反映了临床用药实际,而且拓展了临床用药的范畴与思路,为科学合理地使用中成药及西药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成药及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采集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分析中成药及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结果:野菊花栓、消痔灵注射液、普乐安片、三金片、桂枝茯苓丸、男康片等依次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高频中成药;氧氟沙星、红霉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哌唑嗪、环丙沙星等依次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高频西药;三金片和左氧氟沙星分别是联用时常用的中成药和西药。结论:文本挖掘能够分析中成药及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获得的结果不仅反映了临床用药实际,而且拓展了临床用药的范畴与思路,为科学合理地使用中成药及西药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赵宁  郑光  谭勇  郭洪涛  姜淼  吕爱平 《中医杂志》2012,53(6):513-515
目的 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总结中成药和西药及其联合用药治疗脑梗死的基本用药规律. 方法 收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治疗脑梗死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结构化查询语言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运用数据分层算法分析中成药和西药及其联合用药治疗脑梗死的基本用药规律.结果 共检索出相关文献50 286篇,其中治疗脑梗死所用西药频数最高的是尿激酶(1241),其次是低分子肝素(980)、依达拉奉(867);所用中成药频数最高的是丹参注射液(1063),其次是川芎嗪(431)、葛根素(294);西药和中成药联合应用频数最高的是奥扎格雷联合丹参注射液(84),其次是阿司匹林联合丹参注射液(57)、依达拉奉联合丹参注射液(55).结论 利用文本挖掘的方法,可从文献报告频数方面分析中成药、西药及其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用药规律,并为研究疾病用药规律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慢性盆腔炎的用药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西药、中成药对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ion,CP1)的治疗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收集治疗CPI的相关文献,运用大型数据库(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分析西药、中成药对CPI的治疗用药规律.结果:甲硝唑、替硝唑、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西药依次为治疗CPI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妇科千金片、康妇消炎栓、桂枝茯苓丸、千金散等依次为治疗CPI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同时也发现西药、中成药联合治疗CPI的一些规律.结论:利用文本挖掘的方法,从文献报告频数方面呈现了西药、中成药治疗CPI的用药规律,尤其是西药、中成药联合应用很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高血压病中成药与西药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高血压病中成药、西药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中检索高血压相关文献,利用专有的文本工具进行信息提取,通过反复清洗,去除噪音,分析治疗高血压病的常用中药、中成药、西药及中成药、西药配伍使用情况。结果:治疗高血压病最常用的中药是天麻、钩藤,最常用的中成药是丹参注射液和珍菊降压片,最常用的西药是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最常用的中成药、西药配伍是卡托普利和珍菊降压片、硝苯地平和珍菊降压片。结论:使用文本挖掘技术能够得到符合临床实际的治疗高血压病的常用中药、中成药、西药、中成药与西药配伍,为探索中成药、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用药规律提供文献学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治疗COPD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分析西药、中成药治疗COPD的用药规律。结果茶碱、沙丁胺醇、氨溴索、头孢哌酮、地塞米松等西药为治疗COPD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中成药为治疗COPD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结论利用文本挖掘方法,从文献报告频数方面呈现了西药、中成药治疗COPD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8.
张舸  孙丽娜 《中医药导报》2005,11(11):17-19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血清RANTES表达水平变化.方法:采用正清风痛宁、甲氨蝶呤、雷公藤多甙3组共治疗180例RA,每组各60例。结果:正清风痛宁、甲氨蝶呤、雷公藤多甙片均可改善RA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清RANTES水平,正清风痛宁治疗组总有效率94.25%;甲氨蝶呤治疗组总有效率89.67%;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总有效率75.8%。正清风痛宁治疗组与甲氨蝶呤治疗组较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为优(P<0.05),且这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正清风痛宁毒性和不良反应少而轻。结论:正清风痛宁治疗RA疗效好、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血清RANTES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成药、西药对慢性胃炎的治疗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收集治疗慢性胃炎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分析中成药、西药对再障的治疗用药规律。结果:四逆散、理中丸等为中成药治疗慢性胃炎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等为西药治疗慢性胃炎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在药物联合应用方面,中药四逆散、西药雪尼替丁和奥美拉唑出现频率较高。结论: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可以从海量的中成药文献中发现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协助规范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成药、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以及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情况。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收集治疗2型糖尿病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分析中成药、西药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用药规律。结果:消渴丸、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六味地黄丸、玉泉丸等中成药为治疗2型糖尿病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滋肾养阴是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法则。二甲双胍、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罗格列酮、瑞格列奈、格列齐特、格列吡嗪、阿卡波糖、吡格列酮等药物或治疗方式,为治疗2型糖尿病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西药或治疗方式。玉泉丸与二甲双胍联用,六味地黄丸与格列齐特联用是最常用的中西药联用组合。结论:利用文本挖掘的方法,从文献报道频数方面提供中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选药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中西药联合应用在药物作用机制、适应症等方面,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用药规律,以及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情况。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收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建立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SQL Server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分析中西医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用药规律。结果:左归丸、六味地黄丸、骨松宝颗粒、右归丸、肾骨胶囊等为治疗骨质疏松文献中出现的高频中成药。中草药淫羊藿、熟地黄、黄芪、骨碎补、丹参、补骨脂、葛根、当归、杜仲等是治疗骨质疏松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淫羊藿、熟地黄为中药配伍的核心药物,具有补肾健脾、活血养血的功效,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主要药物。雌激素、维生素D、钙剂、降钙素等西药是治疗骨质疏松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雌激素与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联用是最常用的中西药组合。结论:从文献报告频数方面提示了中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实践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opathy,CR)中成药应用规律。方法:从 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利用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采集CR临床数据,研究对象为中国中医科 学院望京医院就诊的628例CR住院与门诊患者。以使用中成药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复杂网络liquorice软件 计算中成药与西药、中成药与外用中药制剂应用的关联频度和互信息值,并绘制复杂网络图。结果:中成药使 用例数分析,排在前两位的中成药为瘀血痹胶囊、颈舒颗粒。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频次分析,颈舒颗粒与注 射用腺苷钴胺联用频次最高,关联频度为822,互信息值为268.07。中成药与外用药物联合应用频次分析,痹祺 胶囊与代温灸膏临床联用频次最高,关联频度为384,互信息值为1754.76。结论:进一步证实中成药治疗CR患 者是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基本治法。中西药联用、中药制剂内服外用联合在实践中应用广泛,联合用药的 疗效、作用特点及安全性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与甲氨蝶呤相比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CBM、CNKI和MEDLINE数据库,收集中药与甲氨蝶呤为对照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或半随机的对照试验,应用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7个研究,采用Jadad记分法,均在3分以下,无一篇为高质量试验;对其中3个研究资料合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甲氨蝶呤相比,中药正清风痛宁缓释片在减少RA患者的关节肿胀数、缩短晨僵时间、降低RF滴度方面均显著优于甲氨蝶呤,但在关节压痛数减少、血沉降低方面与甲氨蝶呤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因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试验措施大多不一致,可合并进行Meta分析的文献资料少,且由于纳入评价的文献方法学质量较低以及可能有发表性偏倚的存在,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于严格设计的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探索中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心药物及其组合关系。方法:采集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挖掘中西药系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结果:丹参、黄芪、柴胡、虎杖、甘草、苦参、天冬、茵陈、栀子是中医复方配伍治疗乙肝的核心药物;干扰素和丹参注射液分别是治疗乙肝的最常用西药和中成药;干扰素、拉米夫定、胸腺肽、谷胱甘肽、维生素C等常与丹参注射液联合使用,黄芪注射液、益肝灵、护肝片、肝苏颗粒等常与拉米夫定联合使用。结论:文本挖掘获得的中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不仅反映了临床用药实际,而且拓展了临床用药的范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在临床实践中常联合使用中成药和西药,该研究选择来源于14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的27 678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14 d内针对中风治疗的中西药物构建复杂网络,发现该网络具有无尺度现象,采用层次结构核心算法分别对急、危、一般3类入院病情患者入院1 d内,2~3,4~7,8~14 d 4个时间段的中西药物使用进行分析,发现3类入院病情患者核心中成药使用主要为活血化瘀和化痰醒脑药物,化痰醒脑药随时间变化在各类患者中使用逐渐减少。核心西药主要为抗血小板药、改善循环药物、神经保护药、抗凝药和脱水药,脱水药在入院病情为危的患者入院14 d内均为核心药物,而入院病情为一般的患者在入院3 d内作为核心药物使用,神经保护药的使用在患者入院7 d后逐渐下降。中西药物组合主要为神经保护药+活血化瘀药、抗血小板药+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药+活血化瘀药;化痰醒脑药在入院病情急和一般的患者中主要与神经保护药联合使用,而入院病情为危的患者多与脱水药联合使用。该研究以大数据分析和复杂网络建模发现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急性期中西药物使用的动态特征和药物联合应用特点,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中成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SinoMed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2月。按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3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RCTs进行质量评价。采用WinBUG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STATA软件进行绘图。最终纳入46个中成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涉及4种中成药,3306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律失常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共产生7个直接比较和3个间接比较,其中,参仙升脉口服液、参松养心胶囊、心宝丸、宁心宝胶囊联合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纯常规治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成药疗效排序依次为:参仙升脉口服液>参松养心胶囊>心宝丸>宁心宝胶囊。平均心率监测共产生7个直接比较和3个间接比较,参仙升脉口服液、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常规治疗的疗效均优于单纯常规治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成药疗效排序依次为:参仙升脉口服液>参松养心胶囊>心宝丸>宁心宝胶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中成药可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不同的中成药由于纳入的研究数量及质量存在差异,中成药排序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药用药规律.方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可视化,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结合文献回溯、人工阅读降噪,挖掘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药治疗规律.规律通过一维频次及二维的网络图进行显示.结果: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使用频数排在前五的西药依次为柳氮磺吡啶、甲硝唑、地塞米松、泼尼松和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最常与其他西药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使用频数排在前五的中成药依次为云南白药、乌梅丸、补脾益肠丸、理中丸和西瓜霜,中草药依次为黄连、白术、白头翁、黄芪和乌梅.补中益气丸和补脾益肠丸常与其他中成药联用,黄芪、黄连、白术常与其他中草药联用,补脾益肠丸、云南白药和乌梅丸常与地塞米松、甲硝唑、柳氮磺吡啶联用.结论:文本挖掘技术能较客观地总结溃疡性结肠炎中西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经验总结提供有益的探索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