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幽门管病变的内镜检查特点。方法 对2 0 0 3年1月~2 0 0 4年6月胃镜检查111例幽门管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幽门管溃疡38例,其中有2例病检为腺癌,1例为异型增生;5 9例为胃粘膜脱垂。结论 幽门管病变内镜检查具有其特殊性,内镜检查仔细观察,必要时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特殊类型溃疡包括幽门管及球后溃疡、多发溃疡、巨大溃疡等,其中以幽门管溃疡最常见。幽门管溃疡是指发生在幽门通向十二指肠球部一段长约0.5~1.0cm管腔的溃疡,属消化性溃疡的特殊类型。我们经胃镜检出206例,现将其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幽门管溃疡由于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的特殊性,目前已倾向于将其划归为消化性溃疡的一种特殊类型。本文作者对1980年1月~1996年7月经内镜确诊的幽门管溃疡45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内镜检查和临床表现的特点,以求提高对幽门管溃疡的认识。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8o年1月~1996年7月我院胃镜检查共473O3例,检出消化性溃疡6246例.其中幽门管溃疡455例,男性384例、女性71例,男女之比为54:1。年龄分布:>20岁5例问.1%),20~30岁68例(14.9%),31~40岁124例(273%).41一50岁103例(22.6%),sl~60岁IOI例(2.2…  相似文献   

4.
刘爱军  越飞  范锦芳 《当代医学》2011,17(21):64-65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3月广东深圳葵涌人民医院内镜诊断的幽门管溃疡45例的临床症状和内镜表现,探讨幽门管溃疡的临床诊治。方法对经内镜确诊的45例幽门管溃疡从临床诊治、内镜表现、病理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幽门管溃疡患者36例(80%)表现为腹痛,饥饿痛24例(53.3%),内镜下观察溃疡活动期38个(70.4%),部位多位于小弯侧(55.6%),病理学均为良性病变,45例患者中HP阳性42例(93.3%)。结论幽门管溃疡易于其他消化系溃疡相混淆,且并发症较多,临床诊断中需行内镜鉴别,其发病与HP感染有关,临床上经抑制胃酸、抗HP治疗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幽门管溃疡147例分析饶梅冰幽门管溃疡系指发生在幽门括约肌至幽门口区域的溃疡,其临床表现及内窥镜特征均较特殊。我院近年纤维胃镜检出消化性溃疡1560例,其中幽门管溃疡147例,占溃疡检出率的9.4%,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47例均为...  相似文献   

6.
148例幽门管溃疡的临床内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婉梅  刘一昭 《医学综述》1995,1(3):118-119
<正>幽门管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特殊类型.本文总结1991年1月~1993年12月经内镜确诊的幽门管溃疡148例,加以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以期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幽门管溃疡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内科治疗效果,提高对幽门管溃疡的认识。方法:对我院检出的56例幽门管溃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幽门管溃疡好发于男性,以单纯性溃疡多见,缺乏典型消化性溃疡疼痛的特点,合并不全梗阻较出血明显增多。结论:幽门管溃疡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溃疡病,它与胃、十二指肠溃疡一样,溃疡的发生与HP感染存在很大的关系,但经过系统的内科治疗后,绝大多数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1—2006年胃镜检查8300余人次中,发现幽门管溃疡89例,现作临床及内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杨孟华  梁后杰 《重庆医学》2000,29(2):115-116
幽门管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特殊类型。为提高对此病的认识,现将我院收治的经内镜和/或手术确诊的幽门管溃疡50例报告如下,并结合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对其发病率、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治疗等进行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同期因消化性溃疡住院者356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9例,男女比例为4.6:1。年龄最小18岁,最大74岁,平均44岁,其中31~50岁30例占60%。病程最短仅1小时,最长37年。1.2 临床表现中上腹痛44例(80%),其中饥饿痛22例(44%),餐后痛4例(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幽门管溃疡的认识,引起足够的临床重视.方法 对经内镜确诊的66例幽门管溃疡从其内镜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1例(47%)有饥饿痛或夜间痛,呕吐18例(27.3%),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0例(30.6%),幽门梗阻15例(22.7%).溃疡分布:幽前区小弯侧40例(60.6%),大弯侧19例(28.8%),幽门口周7例(10.6%).形态: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mm,单发或多发,浅凹状,全部病例均由胃镜检出.结论 幽门管溃疡症状不典型,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并发症多,X线钡餐不易证实,内镜检查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及幽门迷走神经的胃大部切除术(PPVPG)治疗幽门管溃疡穿孔的疗效。方法对28例幽门管溃疡穿孔采用修补术加PPVPG。结果BAO与术前比较平均下降76.8%,术后MAO平均为10.11mEq/h;胃排空时间5例较快,22例(81.5%)正常;无1例出现倾倒综合征和腹泻;3例有轻度肠胃返流,24例无返流。平均随访8.5年,除1例术前误诊为单纯溃疡穿孔于术后第4个月死亡外,27例均健在。无1例溃疡复发,Visick Ⅰ、Ⅱ级占96.4%。结论PPVPG治疗幽门管溃疡穿孔的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随机将内镜确诊的 2 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 ,同时并出血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 ,用洛赛克粉针剂及阿莫西林治疗 ,2周后复查内镜及幽门螺杆菌。 2d内止血显效率 95 % ,2周后球部溃疡愈合率 90 % ,幽门螺杆菌清除率 85 %。  相似文献   

13.
幽门管溃疡内镜及临床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素珍  丁锦秀 《浙江医学》1999,21(9):535-536
幽门管溃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由于幽门管长2cm,呈环形狭窄,因此X线检查很难发现。自纤维胃镜应用于临床,发现该病并不少见,但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目前有关幽门管溃疡的报道仍较少,笔者分析了我院1995年11月~1997年10月11316例胃镜检查结果,共检出消化性溃疡1503例,其中幽门管溃疡126例,占检出消化性溃疡的8.38%。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其内镜及临床诊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笔者总结了近一年来我院内镜室关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208例资料,分析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感染率与胆汁反流的关系。方法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剂,胆汁反流通过内镜诊断。结果 活动期,胆汁反流阴性者邯感染率为75.2%,阳性者Hp感染率为72.7%。非活动期,胆汁反流阴性其邯感染率为53.7%,阳性者Hp感染率为25.0%。结论 DU患者活动期,有否胆汁反流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无明显区别;非活动期,伴有胆汁反流者,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明显低于胆汁反流阴性者。  相似文献   

15.
1997年以来,急诊内镜下,给予立止血局部注射加凝血酶局部喷洒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共治疗病人12冽,其中男9例,女3例、男子之比3:1,年龄19-56岁,平均对.2岁。病程13-120天不等。单纯黑便者8例,黑便伴呕血者4冽。出血量ito-2000Inl不等。合并休克者2例,经紧急抗体克、输血,待病情稳定后行12-24/J‘时内急诊内镜检查。12例均经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胃角溃疡4冽,胃窦溃疡2例,幽门口溃疡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例。溃疡直径平均值小于1.ocm6例;1.0-2.scm4例;大于2.scm2例。…  相似文献   

16.
邝耀均 《广州医药》2002,33(3):29-30
为探讨“无症状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球疡)患者的状况,对70例患者行纤维内镜复查,并钳取胃窦,球部粘膜作病理学多项检查。结果显示:内镜下34.3%的患者球部仍有溃疡灶,82.4%有球部炎症;病理显示55.7%有慢性活动性炎症,80.0%有胃型上皮化生,幽门螺杆菌(HP)检出率为78.6%。因此可以认为所谓“无症状期”球疡,实际上大多数患者仍处于疾病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幽门管溃疡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内科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996 ̄1999年期间,纤维胃镜检出58例幽门管溃疡的临床资料。结果 幽门管溃疡好发男性,30 ̄59岁年龄段,以单发、单纯性溃疡多见,缺管典型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合并不全梗阻较出血明显增多。结论 幽门管溃疡为临床常见病。它与胃、十二指肠溃疡一样,绝大多数可经内科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幽门管溃疡52例均由胃镜检查确诊.均行尿素酶试纸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48例(92.31%)。采用8周治疗方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三联抗Hp,丽珠得乐抑酸、修复溃疡.强化治疗5周后.雷尼替丁、硫糖铝巩固治疗2周停用抑酸菌.单服硫糖铝1周。结果52例全部愈合,Hp转阴50例,均在1周内控制症状,幽门管溃疡首选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5%碳酸氢钠注射治疗胃结石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胃结石的临床特点及幽门螺杆菌在胃结石患者中的感染情况,观察内镜下结石内注射治疗 的效果。方法选择经内镜检查证实的食管、十二指肠结石患者各1 例,胃内结石患者33 例,调查所进的食物,分析结石和溃疡的部位、大小。对内镜下经套圈碎石、内镜下结石内注射5%碳酸氢钠治疗的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对结 石、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情况进行前后对比。结果上消化道结石的症状各异,秋季多发,与进食柿子、山楂等有关;内镜下结石内注射平均住院日少;伴发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在半数以上。结论食管结石、十二指肠结石以梗阻为首发症状;胃内结石有消化道出血,以腹痛、溃疡为主,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有关;内镜下结石内注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方法与意义。方法:19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均经内镜检查、组织学检查和幽门螺杆菌快速检测确诊。随机分为 3个治疗组即 AMCO组 68例、AMC组 64例和 O组 66例,3组疗程均为 14 d。结果:消化性溃疡愈合率无显著差异。O组对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18.1%,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3组治疗方案均能使溃疡愈合,抗生素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