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贾冀川 《重庆医学》2006,35(6):549-549
目的探讨并分析导致农村儿童细菌性志贺菌属的分型及其耐药性,从而指导临床医师正确使用抗生素。方法对2000年5月-2005年8月门诊及住院患儿大便培养分离的71株志贺菌,用志贺菌属诊断血清进行分型及其抗生素药敏实验。结果农村儿童肠道细菌性痢疾感染以福氏志贺菌占绝对优势为95.8%,宋内氏为4.2%,总耐药率75.5%,其中福氏为方便用户43.3%,采内氏为13.3%。药敏结果呈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甚至呈多重耐药。结论农村儿童肠道感染志贺菌以福氏为主,治疗刖应结合临床,并根据药敏结果高效、低毒、价康的原则正确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志贺菌在本地区的流行趋势及其对不同类别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临床转归。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志贺菌61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8株为福氏志贺菌,其中福氏2a是最主要的亚型(91.38%);3株为宋内氏志贺菌;未见其他血清型菌株。另外宋氏志贺菌组临床预后好,治愈率100%,细菌阴转率100%。宋内氏菌对常规抗菌药物仍有高度敏感性,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无明显耐药性。但是,福氏志贺菌组治愈率86.21%,细菌阴转率93.10%,且福氏志贺菌对常规抗菌药物有高度耐药性,其中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分别达到75.86%、58.62%、43.10%、50.00%。对诺氟沙星也有一定耐药性,耐药率为22.41%。福氏志贺菌还显示出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菌(MDR)发生率55.17%。结论:要地区志贺菌主要流行趋势仍是福氏2a型,且有高度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尤其对诺氟沙星的耐药性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陈丽琼 《中外医疗》2009,32(10):159-159
目的调查本地区婴幼儿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本院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细菌性腹泻住院患儿198球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7例急性腹泻患者共捡出病原菌198株,分离率29.2%。志贺菌78株39.4%,气单胞菌56株28.3%,孤菌属60株30.3%,其它4株2%。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60.6%、41.6%、53.1%,高于其它病原菌。结论本地区婴幼儿细菌性腹泻以福氏志贺菌感染为主,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志贺菌属对诺氟沙星的耐药性及耐药机理。方法:共分离收集志贺菌105株(其中福氏志贺菌98株,宋内氏志贺菌6株,痢疾志贺菌1株),用Kirby-Bart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994/1996志贺菌对诺氟沙星的逐年耐药性率分别为60.4%,69.2%,74.2%。结论:志贺菌对诺氟沙星已有较高的耐药性,在滥用抗生素情况下gyrA基因突变与志贺菌对诺氟沙星的耐药性密切相关,提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大理地区志贺氏菌的血清学分型及药敏,采用常规鉴定及药敏试验法,对62株志贺氏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药敏测定。结果:62株志贺氏菌中福氏2型占96.8%(60/62),志贺氏2型占3.2%(2/62);药敏结果以氟哌酸敏感率最高(90.3%)。提示该地区菌痢主要流行株为福氏2型,建议治疗菌痢首选氟哌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志贺氏菌属菌群分类及耐药性之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1999年8年间经粪便培养分离出的90株志贺氏菌属的菌群分类及药敏情况。结果:90株细菌中,福氏76株(84.4%),宋内氏12株(13.3%),志贺氏2株(2.2%)。对头孢哌酮、头孢唑啉、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氟哌酸、痢特灵、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5.8%、25.6%、28.4%、38.0%、21.3%、25.0%、82.5%、89.7%。结论:福氏菌仍为志贺氏菌属的优势菌株。其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产生快而迅猛,已出现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昆明市儿童医院感染性腹泻沙门菌和志贺菌的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和志贺菌培养,病原菌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VITEK COMPACT培养鉴定及药敏,并进行血清凝集分型,最后用WHONET 5.6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在检测的29674 份标本中,分离出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共 226株,志贺菌属 75株(33.2%),福氏志贺菌33株(14.6%),宋内志贺菌42株(18.6%),未检出痢疾志贺菌和鲍氏志贺菌。分离出沙门菌属 151株(66.8%),共检测出5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 106株(46.9%),伤寒沙门菌25株(11.1%)。腹泻患儿主要分布在4~10月,聚集分布在5~10月。2岁以下是沙门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占72.8%(110/151)。沙门菌属感染引起的腹泻呈逐年上升趋势,沙门菌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志贺菌在2017年、2018年以福氏志贺菌为主,而2019年以后转变为宋内志贺菌为主。另外,药敏结果显示沙门菌儿童感染性腹泻临床首选药物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82%),而宋内志贺菌首选药物为头孢他啶(敏感率97.6%)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92.8%),福氏志贺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敏感率仅为60%和40%,提示志贺菌属各血清群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均为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菌株。  结论  沙门菌和志贺菌引起的儿童感染性腹泻以沙门菌为主,呈逐年上升趋势,以2岁以下高发,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经验性用药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各血清型志贺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所不同。需加强腹泻儿童粪便的病原菌和耐药监测,以便临床医生根据药敏结果给予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了解目前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根据NCCl5推荐使用的常用抗生素,采用Kirby—Bauer法检测819株病原菌对7—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假单胞茵、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分别对试验所用的15种、12种、9种、8种、7种抗生素耐药2一11种、1—9种、0—6种、1—8种、1—4种;多重耐药率依次为100%、84.4%、74%、86.6%、63.4%。结论:目前从医院感染材料中分离的常见病原菌耐药性严重,多重耐药性普遍,提示临床应高度重视病原菌的耐药现状,根据药敏结果,适当选用抗生素以提高抗感染疗效。  相似文献   

9.
144株志贺菌的流行病学分型及药物敏感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了解本地区志贺菌的流行株及药物敏感性状况。②方法 应用普通培养基、生化鉴定及血清凝集试验确定其群、型、亚型;药敏试验应用K—B法。③结果 144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111株(77.1%),宋内志贺菌27株(18.8%),鲍氏志贺菌6株(4.1%);对福氏志贺菌的血清分型结果表明,流行株主要以Ⅱa亚型为主(59.4%),其次为Ⅰa亚型(10.8%)、Ⅳ型(9.0%)。全年各月份中志贺菌检出率以8月份(24.8%)最高,其次为10月份(19.8%)及9月份(19.4%);最低为1、2月份(为0%);福氏、宋内、鲍氏志贺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高速92.1%、81.8%及84.4%,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4.4%、71.2%及73.5%;对三代头孢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④结论 根据本地区志贺菌的流行株及其药敏谱状况,指导临床明确诊断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肠道致病菌分离鉴定及其部分细菌的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伟  周佩 《世界感染杂志》2004,4(6):553-555
目的 探讨闸北区2003年肠道致病菌菌群分布情况及细菌药敏特点,为疾病控制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粪便病原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由细菌室按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为K-B纸片法。结果 118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病原菌阳性63例,其中志贺氏菌所占比例最高,为44.44%。28株志贺氏菌中福氏志贺菌群占67.86%,宋内氏志贺菌占32.14%。志贺菌对复方新诺明和氨苄青霉素耐药,耐药率分别为96.43%和71.43%。宋内氏志贺菌和福氏志贺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无显著性差异,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性有显著差异。儿童标本志贺菌和成人标本志贺氏菌的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003年本区肠道传染病以福氏和宋内氏志贺菌感染为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药物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