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以2001年6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583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动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 86.5%(1369/1583)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1087/1266,85.9%)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198/317,62.5%)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以斑块居多(1286/1583,81.2%),而中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214/1583,13.5%);颈动脉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665/1286,51.7%)。斑块发生率及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佛山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以斑块居多,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外加底物法测定10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和36例健康人的血浆LCAT活性和脂蛋白含量,病人组包括脑动脉硬化40例,脑血栓形成63例,后者按病程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按梗塞部位分为皮层动脉脑梗塞组和穿通动脉脑梗塞组。比较病人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并分析病人组血浆LCAT活性与脂蛋白指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脂蛋白(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1例皮层动脉梗塞(CACI),54例穿通动脉梗塞(PACI)与50例健康人对照的血清脂蛋白(a)[LP(a)]的测定,结果提示CACI患者LP(a)浓度明显高于PACI患者(P<0.01)和健康对照组(P<0.01),而PACI患者轻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60岁以下患者LP(a)浓度明显高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P<0.05),尤以45岁以下年青患者增高明显。LP(a)浓度与传统危险因素无相关性。提示LP(a)在CACI患者及年青患者的发病机理探讨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测定了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并与14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发现: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浆内皮素升高(P<0.01),而且其浓度与梗塞灶体积大小呈正相关;脑动脉硬化症组血浆内皮素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浆内皮素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P<0.05),说明内皮素可能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并可能作为病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应用外加底物法测定10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和36例健康人的血浆LCAT活性和脂蛋白含量,病人组包括脑动脉硬化症患者4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63例。研究结果表明:ICVA患者血浆LCAT活性下降,脑血栓形成急性期下降尤著;LCAT活性与HDL-C,HDL2-C及apoA-I呈正相关,与LDL-C/HDL-C呈负相关,其中与HDL-C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红细胞免疫状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红细胞免疫状态分析周盛年刘黎青迟兆富刘峰郭洪志李义召郭斌王淑贞李明欣麻琳朱慧敏刘道兰红细胞免疫系统这一概念是1981年Siegel首先提出的。经过10余年的研究,现已公认红细胞具有与巨噬细胞相似的八大免疫功能;况且血循环中红细...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弥散成像(DWI)、血流灌注成像(PWI)磁共振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DWI、PWI诊断急性脑缺血,并与常规MRI结果比较。结果经MRI检查证实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22例。其中发病后90分钟至6小时检查者11例,其CT及常规MRI未见异常,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DWI、PWI正常;其余8例脑梗死患者经DWI、PWI检查,均发现相对应的病灶,且6例灌注减低体积(PWIv)>弥散异常体积(DWIv),2例PWIv=DWIv。起病在6-12小时5例,4例行PWI检查,3例PWIv>DWIv,1例PWIv=DWIv。起病在12-48小时6例,2例行PWI检查,PWIv=DWIv。8例陈旧病灶在DWI上表现为低信号,所有新病灶在DWI上均为高信号。结论DWI、PWI可超早期诊断脑梗死,并可帮助了解缺血半暗带。T2加权像和DWI结合可以鉴别新旧梗死灶。  相似文献   

9.
细胞粘附分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细胞粘附分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郝延磊蒲传强细胞粘附分子(celadhesionmolecules,CADMs)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受体型跨膜糖蛋白,在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抗移植物排斥反应等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粘附分...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白细胞流变学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白细胞流变学异常苏克江综述刘上云审校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发病机理中,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改变一直是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一部分.而针对白细胞(WBC)和白细胞流变学(Leukocyterheology,LR)异常的研究,则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胱硫醚β合酶(CBS)基因T833C多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FD法和扩增阻滞突变体系法(ARMS)检测360例ICVD患者和21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浆Hcy水平和CBS T833C基因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CVD组和对照组空腹血浆Hcy浓度分别为(17.6±4.8)μmol/L和(13.3±4.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16,P<0.05).ICVD组CBS基因第833位点T/T、T/C、C/C和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o.785,P>0.05),C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941,P>0.05).ICVD组各亚组CBS基因第833位点T/T和T/C+C/C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91,P>0.05),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1.617,P>0.05).CBS T833C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浆Hcy水平不同(F=6.56,P<0.05),TC、CC基因型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TT基因型组,TC、CC基因型组间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为ICVD的危险因素,CBS T833C基因多态可能不是ICVD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及各危险因素对CAS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选择ICVD患者840例,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及分叉处内-中膜厚度(IMT).评定标准:IMT≤0.9 mm为正常,0.9 mm1.5 mm为斑块形成,管腔狭窄≥30%为狭窄.同时检测血浆Fg及其他生化指标,记录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疾病史,测量血压,运用逻辑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CAS的作用大小.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Fg水平最高[(3.91 ±1.05)g/L],与TIA组[(3.45±0.81)g/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812,P<0.01),其CAS发生率(77.0%)也最高,与TIA组(61.8%)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00,P<0.01).按Fg四分位数分等级(<3.16 g/L、3.16~3.72 g/L、3.73~4.39 g/L和>4.39 g/L),Ordinal逻辑回归分析显示随着Fg值的升高,发生CAS的危险度逐渐加大(4个等级内OR值分别为1.00、1.80、3.36和3.38).颈动脉正常组与不同CAS组间的年龄、Fg、收缩压、血糖、性别、糖尿病史及高血压病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仅年龄、收缩压和Fg对CA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中Fg对CAS的作用最强.结论 Fg升高与ICVD患者CAS的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其作用可能强于其他传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TCD和倾斜试验评价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流自身调节.方法 脑血管狭窄患者32例(A组),无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患者28例(B组),健康对照26名.通过呼吸试验计算呼吸抑制指数(BHI)及血管运动反应性(VMR)评价脑小血管CO2反应性;头高位70°倾斜试验改变体位,记录卧立位脑血流速度(CBFV)及血压、心率,评价脑小血管的血压-自动调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VMR(分别为0.18±0.02和0.26±0.04,对照组为0.43±0.06)、BHI(分别为0.76±0.15和1.05±0.15,对照组为1.52±0.19)显著降低(P<0.05).A组患侧与对侧VMR(分别为0.10±0.01、0.22±0.02)及BHI(分别为0.51±0.14、0.94±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侧BHI值小于0.6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HI下降与脑梗死相关(B=2.234,P=0.016).直立位时血压、心率增加,CBFV下降.3例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直立位血压和CBFV均显著下降,二者之间相关(r=0.430,P=0.004).结论 脑梗死及脑血管狭窄患者脑小血管CO2反应性受损.自身调节能力受损,卒中风险可能增加.直立位时,机体通过提高周围血压和心率,参与颅内自动调节.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卒中病因与早期弥散加权成像表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早期的影像学检查是否有助于判断病因。方法回顾性调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26例,探讨早期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学表现与病因的相关性。结果早期的DWI表现与病因有关(rs=-0.245,P=0.000)。其中,10例单发的皮质皮质下梗死(χ2=16.591,P=0.000)、17例多发的分水岭梗死(χ2=7.156,P=0.007)、39例散发性梗死(χ2=20.846,P=0.000)和17例位于前循环的多发性梗死(χ2=7.156,P=0.007),病因多为大血管病变;71例小的穿通支梗死病因多为小血管病变(χ2=174.308,P=0.000)。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小穿通支梗死(12/71,16.90%)具有其他原因(χ2=7.112,P=0.008);大部分(13/18)皮质梗死病因不明(χ2=19.650,P=0.000)。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DWI检查可帮助确定病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国家一类新药dl 3 正丁基苯酞胶囊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在使用复方丹参静脉点滴的基础上,对201例首次发作的72h以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研究。神经系统功能评分采用的是全国第四届脑卒中会议制定的标准。结果 总有效率(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为70 3% (64 /91),对照组为40 4% (40 /99) (P<0 01);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在治疗后第11天和第21天分别为12 62±7 73和8 98±7 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 63±7 25和12 42±7 35 (P<0 01);生活能力状态量表的评分在治疗后第11天和第21天分别为3 42±1 46和2 51±1 65,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 83±1 29和3 20±1 48(P<0 01)。dl 3 正丁基苯酞胶囊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肝功能异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和中度升高为主,两者的异常率分别为17 5%和6 2%。1例受试者ALT升高持续最长时间为40d;其他少见的副作用是消化道症状等,以上副作用均随停药而消失。结论 dl 3 正丁基苯酞胶囊对中度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是有效的,副作用是可逆的,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5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进行评估,比较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和程度。结果5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135例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23.8%);在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110例中,有49例(44.5%)发展为进展性卒中;在重度颈动脉狭窄95例中,有48例(50.5%)发展为进展性卒中;在病理表现为溃疡斑86例中,有47例(54.7%)发展为进展性卒中: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或伴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仅9%~10%发生进展性卒中。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狭窄程度以及溃疡斑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成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灯盏生脉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二、三级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灯盏生脉胶囊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效果.方法 本研究是以社区医院为单位的随机对照开盲临床试验.在北京市城区选择5家二级医院,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单位按照统一的入选和排除标准登记试验者.在完成基线评估后,试验组患者服用试验药物灯盏生脉胶囊3个月,对照组患者维持原治疗.试验开始后3个月和12个月时复查,对于脑卒中复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监测到第18个月.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入选495例和504例脑卒中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试验组平均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和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相比分别下降了1.7%、4.3%和8.2%(t值分别为4.13、6.65和8.50,均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HDL-C/TC比值分别上升了7.6%(t=2.15,P=0.033)和11.6%(t=3.67,P<0.01);而对照组TC、HDL-C、HDL-C/TC比值均显著下降.试验组脑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也有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没有变化.试验组脑卒中复发率、心血管事件率和全死因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是仅有死亡率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灯盏生脉胶囊可以有效地调节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降低血糖和纤维蛋白原浓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全死因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国中年人群TC/HDL C比值对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中美心血管病和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4组队列人群(北京、广州两地工人和农民)中选择基线年龄35~59岁、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病史且资料完整者10121名为研究对象(男性4921名,女性5200名),平均随访15.9年。结果随访期间共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77例,出血性脑卒中125例。将TC/HDL C比值分为<3.0、3.0~、3.5~、4.0~和≥4.5五组,缺血性脑卒中年龄调整发病率(1/10万人年)依次为144.1、169.4、166.7、226.9和282.2,比值≥4.0增高明显;Cox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地区以及舒张压、血糖、吸烟和饮酒等变量后,TC/HDL- C比值4.0~及≥4.5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对危险性显著高于参照组(TC/HDL-C<3.0),RR分别为1.59(1.06~2.38)和1.87(1.30~2.68);TC/HDL-C比值、TC、LDL-C对缺血性脑卒中均有独立预测作用,TC/HDL-C比值五分位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对危险性关联曲线呈线性,而TC和LDL C五分位相应关联曲线呈“J”形。TC/HDL-C水平与出血性脑卒中未见明显关联趋势。结论血清TC/HDL-C比值对我国中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有独立的预测作用,且预测能力可能优于TC或LDL-C。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病变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和病例-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全国12家医院2004年5月至12月连续就诊的1~6个月内脑梗死患者720例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头MRI显示的脑梗死部位、大小、血管分布、血管类型做出判断,用年龄相关性白质改变评分法(Age-Related White Matter Changes Scales,ARWMC)测量脑白质病变,阅片者不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检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MRI图像质量完好700例[平均年龄(59.93±9.86)岁,男/女为481/219],WML患病率77.4%,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和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额叶病变最多,程度最重.Logistic回归显示高龄(OR 1.09,95% CI 1.067~1.114)、舒张压升高(OR 1.039,95% CI 1.018~1.06)、基底节梗死(OR2.244,95% CI 1.609~3.708)与WML存在独立相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WML普遍存在.病变以额叶最明显.高龄、舒张压升高、基底节梗死是发生WML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