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状况与疾病负担,为控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提供依据。方法以2009~2013年蓬莱市人民医院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蓬莱市人民医院住院肺炎患儿8387例,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2148例,占同期肺炎25.61%,发病高峰年龄3~7岁,2013年蓬莱市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最高,肺炎支原体肺炎四季均有发生,夏秋季高发,具有季节差异。城镇比农村高发。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平均住院天数11.6天,人均住院费用3198.82元,人均药费1958.64元,药占比61.23%,总耗资6871065.36元。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292例。结论蓬莱市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率高、住院人数多、病情重、病程长、耗资大,防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已成为基层儿科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疗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2010年7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8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伴咳嗽,咳嗽为其突出症状,大多表现为阵发刺激性咳嗽,影像学表现各不相同,主要为云雾状、斑片状浸润样阴影,单侧多于双侧,且肺下野多见.实验室检查肺炎支原体-IgM在起病7~10 d后产生,并用双份血清比较(间隔1~2周),在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或减低)时,可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结论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近年来发病增多,其在临床表现上与普通肺炎鉴别困难,掌握该病的临床特点是正确诊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4例晚期肺炎型肺癌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过程。结果肺炎型肺癌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胸闷;胸部CT表现为大片状模糊阴影;抗感染治疗效果差;血象不高,伴有大量白色粘痰;EGFR-TKI显著延长晚期肺炎型肺癌生存时间。结论肺炎型肺癌极易误诊为肺炎,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及预后以加深对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的了解。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的甲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68例、乙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6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 结果高热、乏力、干咳为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最主要的首发症状,乙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患者既往患有糖尿病、支气管扩张病史的比例高于甲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最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及曲霉菌。9例(13.2%)甲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和5例(7.6%)乙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累及左肺,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甲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和乙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在累及部位上无明显统计学意义。9例(13.2%)甲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和10例(15.2%)乙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合并胸腔积液;8例(11.8%)甲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和11例(16.6%)乙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11例仅表现为片状磨玻璃影;49例(72.0%)甲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和7例(10.2%)乙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7例(10.2%)表现为片状磨玻璃影和实变同存。7例(10.2%)甲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和11例(16.7%)乙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11例死亡。甲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和乙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在治疗、预后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流感高发季,如老年人出现高热、干咳、乏力等症状,生化提示乳酸脱氢酶升高,肺CT提示双肺弥漫性间质渗出、实变,应高度警惕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的发生,早期进行治疗干预,乙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死亡率不低于甲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  相似文献   

5.
彭东信 《山东医药》1995,35(11):42-43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一种比病毒大,较立克次氏体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tmoniae,MP)引起的肺部炎症。本病在1962年前称为病毒性肺炎、非典型性肺炎、非典型性支气管肺炎、Eafon氏因子肺炎,Eafon氏类胸膜肺炎等,直至Chnock及Heyflick在人工培养基分离出肺炎原浆菌(后称MP)后,1967年正式命名为肺炎支原体肺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院肺结核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情况和耐药性。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为肺结核伴有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数据,并对其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7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24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41.1%,这三年的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是逐年增高的,依次为36.9%,43.1%,43.3%。检出人群中以≤20岁和≥60岁年龄段所占的比例最高,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要高于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一代、二代、三代耐药,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高度敏感。结论应加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监测,以指导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的发生和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内科》2020,(4)
儿童腺病毒肺炎是一种由腺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患儿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嗜睡、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病情重、进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本文就儿童腺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发病高危因素、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7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的l沲床特点,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支原体肺炎表现为发热,顽固性剧烈咳嗽,肺部体征少,x线表现多为单侧病变,下肺多于上肺,右肺多于左肺,不完全节段或大叶实变及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可同时伴肺外脏器受损表现。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及x线较重,体征轻微,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可靠且副作用少,可做为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9.
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炎支原体肺炎30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炎支原体的诊断。方法分析30例误诊病例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治疗疗效等临床资料。结果30例误诊病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用红霉素治疗有效。结论MP—IgM抗体检测有利于以肺外症状为首发症状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0.
周薇  冯俐 《实用老年医学》2009,23(4):286-287,291
目的 探讨老年肺炎合并谵妄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老年医院资料完整的101例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其中老年肺炎合并谵妄患者22例,老年肺炎非谵妄患者79例.结果 老年肺炎合并谵妄发生率为21.8%.老年肺炎合并谵妄组患者与老年肺炎非谵妄组比较,咳嗽、咳痰、发热、中性粒细胞增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影像学表现为多叶段病变发生率增高(P<0.05),病死率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老年肺炎患者谵妄发生率高,病情较重,肺部病变常涉及多叶段,低氧血症发生率、电解质紊乱发生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曲宁  赵英杰  罗娅红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746-1748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征象,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对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炎性假瘤患者的CT征象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性假瘤较典型的CT表现为:病变多位于肺外周部分,平直征、桃尖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毛刺与棘突征、均匀强化是其常见征象。肺炎性假瘤容易误诊为肺癌。结论全面分析CT征象能提高肺炎性假瘤的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老年人肺炎临床特征的分布.方法 检索CNKI(1994~2007.6)和CBM(1995~2007.6)所收录的相关文献,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以及RevMan 4.2.10软件对提取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374个研究(34 795例),其中有28个研究进行了老年人肺炎与非老年人肺炎临床特征的比较,计老年人肺炎患者2 982例,非老年人肺炎患者2 683例.结果 显示:①合并基础疾病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频数最高,为24.1%;临床症状和体征中以咳嗽的频数最高,为66.7%,其次为咯痰(58.3%)与发热(48.7%);胸部影像中以支气管肺炎的频数最高,为11.3%;外周血象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升高者的频数分别为38.8%和35.2%;多器官损害的频数为13.1%.②合并后效应量与非老年组进行比较,老年组明显升高的效应量有:合并慢支、合并COPD、合并冠心病、合并脑卒中、中低热、胸闷、气急、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精神改变、肺湿啰音、多器官损害、胸部影像中多叶肺炎、双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P<0.05),而发热、胸痛、白细胞总数则降低(P<0.05),咳嗽、咯痰、肺部啰音、中性比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老年人肺炎多合并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胸部影像以支气管肺炎、双侧肺炎和多叶肺炎为主;易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内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125例医院内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将患者痰培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气管插管与切开、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长是医院内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37.6%,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非产ESBLs菌株明显升高(P〈0.05)。结论严格无菌操作,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株产生及降低医院内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肺炎旁胸腔积液系指因肺炎、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引起的胸腔积液,是肺炎常见的并发症,约40%的住院肺炎患者可并发肺炎旁胸腔积液[1].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了许多感染性疾病的预后,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艾滋病患者的增多、创伤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等,细菌性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较高,老年患者尤其显著,且发生肺炎旁胸腔积液更加常见[2-3].因大多数为胸膜反应性渗出,且液量较少,随肺炎好转而吸收,故临床上重视不够.我们对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细菌性肺炎合并肺炎旁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非典型肺炎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施毅 《山东医药》2000,40(19):51-52
非典型肺炎 (Atypical pneumonias)是指一组具有类似肺炎临床表现、胸部 X线特征和对抗生素治疗有反应的肺炎。其临床特点为隐匿性起病 ,多为干性咳嗽 ,偶见咯血 ,肺部听诊较少阳性体征 ;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间质性浸润 ;其疾病过程通常较轻 ,患者很少因此而死亡。非典型肺炎的名称起源于1930年末 ,与典型肺炎相对应 ,后者主要为由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 6 0年代 ,将当时发现的肺炎支原体作为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体 ,但随后又发现了其它病原体 ,尤其是肺炎衣原体。目前认为 ,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主要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原体分布。方法收集2005年6月-2008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128例老年CAP患者,留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检测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血清抗体。结果 128例CAP患者60例(46.9%)病原学检查阳性,病原菌45株,其中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14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2株,肺炎链球菌10株。非典型病原阳性18例,主要为肺炎支原体13例,肺炎衣原体4例,3例为混合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4.3%;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率为30%,对阿齐霉素耐药率为60%;肺炎克雷伯菌产酶率16.7%,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抗生素制剂和亚胺培南敏感。结论老年患者肺炎以革兰阴性菌为优势菌株,对喹诺酮类和第3代头孢菌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革兰阴性菌选用含有酶抑制剂的复方抗生素制剂或亚胺培南,非典型病原体的感染也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非典型病原菌感染在成人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重要地位,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来自国内多中心的153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和急性期痰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衣原体IgG抗体及嗜肺军团菌IgG、IgA及IgM混合抗体滴度,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G、IgA及IgM混合抗体滴度,同时对153份急性期痰标本进行普通细菌培养.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了解非典型病原菌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中的地位.结果 153例血清学检测结果中符合非典型病原菌致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的52例(34.0%),其中47例为单一非典型病原菌感染,其中肺炎衣原体38例,肺炎支原体4例,嗜肺军团菌5例;5例为2种非典型病原菌混合感染,其中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2例,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3例;52例中合并细菌感染者11例.结论 非典型病原菌(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及嗜肺军团菌)为成人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以肺炎衣原体为主,同时不能忽视合并细菌感染情况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9月~2005年4月收治的56例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情况,了解其临床症状、X线表现、Mp-IgM抗体检查及其治疗药物。结果儿童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肺X线阴影及心肌损害。治疗以阿奇霉素或红霉素为主,全部患儿均治愈。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率在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进行支原体抗体检查,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sB7-H3)、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58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为观察组22例和恢复期为对照组36例。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因素。 结果观察组sB7-H3(152.39±19.02)(ng/L)、IFN-γ(63.57±9.82)(ng/L),较对照组sB7-H3(136.82±17.43)(ng/L)、IFN-γ(39.08±6.74)(ng/L),比较P<0.05。急性期组患儿呼吸衰竭、呼吸道反复感染构成比与恢复期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道反复感染、sB7-H3、IFN-γ均是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的危险因素(OR=3.347,2.986,2.593,P<0.05);ROC分析显示,肺泡灌洗液中sB7-H3、IFN-γ表达水平预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47.50 ng/L和52.17 ng/L,灵敏度分别为82.14%和71.43%,特异度分别为76.56%和95.3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1和0.828。 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sB7-H3、IFN-γ表达均异常升高,二者均是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的危险因素,二者为预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肺心病合并院内肺炎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院内肺炎的临床特点、细菌耐药性及治疗转归。方法对1285例肺心病患者中的102例院内肺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心病患者院内肺炎感染率为7.9%,病死率为28.4%,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67.9%),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大肠埃希菌等,所有病原菌均有较严重的耐药性。结论肺心病患者院内肺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主要靠胸部X线检查和深部痰培养,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对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