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药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和荧光特征三个方面对地骨皮及其伪品香加皮、黑果枸杞根皮进行鉴别,可达到品种定性的目的,以利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地骨皮及其伪品———荃皮的鉴别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马惠芳蔡云芝谷长秀(150036)本品是常用中药,最近发现有将本樨科植物荃皮伪充地骨皮使用,今将二者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别分述如下。品名地骨皮荃皮科名茄科本樨科来源枸杞Lycinensimil或宁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吴茱萸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方法采用性状、显微、理化等方法进行系统鉴别。结果吴茱萸及其混伪品虽然在外形上有些相似,但仔细鉴别,其在性状、显微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臭辣树果、巴氏茱萸等作品吴茱萸的混伪品,不可充当吴茱萸供临床药用,应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地骨皮及4种伪品香加皮、鹅绒藤根皮、荃皮、黑果枸杞根皮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结果:通过较简便的操作,总结出地骨皮及4种易混品的鉴别特征。结论:经过综合的鉴别比较,可达到品种定性的目的,以确保临床用药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5.
熊丽  谢诲  肖英华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1):667-668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 L 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 ycium barbarum L .的干燥根皮 ,具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的功效。最近 ,笔者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一种混伪品 ,与正品相似。由于其产地、来源不详 ,无法定种。本文从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作了比较鉴别。1 性状鉴别地骨皮及其伪品的主要特征比较见表 1。表 1 地骨皮及其伪品的主要性状特征比较特征项正  品伪  品形状呈筒状或槽状 ,长 3~ 1 0cm,宽 0 .5~ 1 .5 cm,厚 0 .1~ 0 .3 cm呈筒状或槽状 ,长 3~ 1 0cm,宽 0 .5~ 1 .5 cm,厚 0 .3cm表面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 ,粗糙 ,有…  相似文献   

6.
张朝民 《光明中医》2016,(8):1183-1184
目的探讨厚朴及其常见伪品的鉴别检验方法,为厚朴的鉴别检验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文章对厚朴及其常见伪品的性状、显微及理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厚朴及其常见伪品的性状、显微特征有明显区别。另外,由于厚朴含有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等特征性成分,而伪品不含这些成分,因此厚朴有特征性成分的理化反应,而伪品没有。结论可以利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厚朴特征性成分的理化反应对正品厚朴及伪品厚朴进行鉴别检验。  相似文献   

7.
茯苓真伪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鉴别茯苓与混伪品。方法:对茯苓及其混伪品的外观性状、显微鉴别、紫外吸收等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茯苓与混伪品的外观性状、显微鉴别、紫外吸收均有明显区别。结论:混伪品不能充茯苓入药,应予以鉴别。  相似文献   

8.
青天葵及其伪品细辛的性状显微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秀明  徐志东  赖秀珍  李薇 《中药材》2007,30(6):649-651
目的:对中药青天葵及其伪品进行鉴别。方法: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结果:青天葵伪品与马兜铃科植物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Miq.地上部分的性状、显微特征相一致,可以鉴定为华细辛。  相似文献   

9.
潘淑平 《新中医》2015,47(3):237-238
目的:通过常规的鉴别实验对牡丹皮及其伪品进行鉴别,为控制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中牡丹皮鉴别标准,分别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鉴别对牡丹及其伪品进行鉴定。结果:牡丹皮在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图等方面较牡丹皮伪品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为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不能将牡丹皮伪品充当牡丹皮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蒲公英及其掺伪品莱菔叶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蒲公英及其掺伪品莱菔叶进行鉴别。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法对蒲公英及其掺伪品莱菔叶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蒲公英与莱菔叶在功能主治、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别。结论;可作为二者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山茱萸药材的常见伪品及其鉴别检验方法,为山茱萸药材提供可靠的鉴别检验手段。方法文章针对山茱萸正品与多种伪品的性状、显微和理化等鉴别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山茱萸正品与多种伪品在性状、显微和理化特征之间有显著差别,药理作用完全不同,不能混用。结论应加强对山茱萸药材的真伪鉴别,这些鉴别检验方法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用于山茱萸常见伪品的鉴别检验,避免因误用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2.
李淑玲  冯建明 《陕西中医》2010,31(1):103-104
目的:对太子参及其伪品进行鉴别。方法:采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方法。结论:可用于太子参及其伪品白花紫萼女蒌菜根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中药饮片茯苓与其混伪品进行鉴别.方法 通过性状、显微、薄层色谱法等方法进行综合鉴别.结果 薄层色谱法:正品茯苓与对照药材薄层鉴别分别显2个相同颜色的荧光宽点,混伪品显4个荧光斑点,且有2个荧光斑点位置不一致.结论 中药饮片茯苓及其混伪品的鉴别,可通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与薄层色谱法进行检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目前种植地、野外及市售山药正伪品及其习用品进行鉴别,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为山药药材及其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种植地、野外的山药正伪品及习用品原植物以及市售原药材及饮片,采用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薄层鉴定进行鉴别。结果性状鉴定方法基本可以鉴别山药正伪品及其习用品的原药材,但其中药饮片却难以区分;而显微鉴定方法则可通过观察淀粉粒、针晶束及石细胞的有无和形态特征准确鉴别出山药正伪品及其习用品;薄层鉴定达不到理想鉴别结果。结论准确快速且简便经济的显微鉴定方法是鉴别山药正伪品及其习用品原药材和饮片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15.
对桂枝及其伪品阴香枝进行性状、显微及理化鉴男别。方法简单,结果可靠,可作为定性鉴别桂枝及其伪品阴香枝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三七的真伪鉴别方法。方法:从三七及其伪品的性状、显微特征及其物化特征入手,对中药三七进行真伪鉴别。结果:三七及其伪品的性状、显微特征、物化特征存在较大区别,可以对真假三七进行有效鉴别。结论:三七应用广泛,但是价格昂贵,常出现假冒药物,真假三七的鉴别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杨晓日  王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0):1933-1933
目的:为地骨皮及4种易混品香加皮、大青根皮、荃皮、黑果枸杞根皮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结果:通过较简便的操作,总结出地骨皮及4种易混品的鉴别特征。结论:经过综合的鉴别比较,可达到品种定性的目的,以确保临床用药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覆盆子及其混伪品绵果悬钩子进行鉴别。方法根据二者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等特征进行鉴别比较。结果覆盆子与其混伪品绵果悬钩子的来源不同;性状、显微、理化等特征上也有差别,二者不可混用。结论此方法简便、易操作,可供同行在验货,调配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郭万周  姬诚 《光明中医》2016,(10):1495-1496
目的分析黄柏药材的常见伪品及其鉴别方法,为黄柏药材提供可靠的真伪鉴别手段,以利安全用药。方法文章针对黄柏正品与多种伪品的性状、显微和理化等鉴别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黄柏正品与多种伪品在性状、显微及理化特征之间有显著差别,药理作用完全不同,不能混用。结论应加强对黄柏药材的真伪鉴别,这些鉴别方法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用于黄柏常见伪品的鉴别检验,避免因误用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西红花掺伪品鉴别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与理化鉴别等手段对西红花及该掺伪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该掺伪品为西红花的花柱部分,再经过染色制成。结论:结合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与理化鉴别等多种方法,能有效地鉴别这种新的西红花掺伪品,该掺伪品采用了新的掺伪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