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测定并比较60例心力衰竭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浆BNP、左室舒张末横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 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LVED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NP水平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并且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687,P<0.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639,P<0.001). 结论:血浆BNP水平对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老年非心脏手术后呼吸困难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患者96例,根据心电图及胸片等诊断结果分为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非心源性组,n=60)和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心源性组,n=36)。检测患者血浆中BNP水平及肺功能、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另外术后随访半年,统计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BNP水平与肺功能、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对血浆BNP及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源性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组(t=-8.688,P=0.000);与非心源性组相比,心源性组血氧分压(PaO_2)、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及6 min步行试验(6MWT)明显下降(P<0.05),而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值(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FEV1/FVC)、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血浆BNP水平与PaCO_2、FEV1、FEV1/FVC、6MWT、LVEDD、cTnI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而与Pa O2、SV及LVEF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中BNP水平异常升高,BNP水平与呼吸功能及心功能相关指标联系密切,临床上对于诊断不同类型的呼吸困难具有重要作用,并为治疗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并比较60例心力衰竭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浆BNP、左室舒张末横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LVED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NP水平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并且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687,P<0.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639,P<0.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对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在鉴别老年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6例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作为观察组,86例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检测2组NT-pro 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分析,并对观察组中不同LVEF水平、不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患,NT-pro BNP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NT-pro BNP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NT-pro BNP浓度不同,各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LVEF值越低者NT-pro BNP浓度越高,不同LVEF分组NT-pro 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LVEF与NT-pro BNP呈负相关(r=-0.977,P0.01)。结论 NT-pro BNP是鉴别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的一种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3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NYHA)标准分为Ⅰ级30例,Ⅱ级22例,Ⅲ级18例,Ⅳ级10例。检测患者血清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析血清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大,血清BNP水平升高(P0.05),二者呈正相关(r=0.673,P0.05)。LVEF≤0.5患者血清BNP水平高于LVEF0.5患者(P0.05),二者呈负相关(r=-0.824,P0.01)。LVEDD55 mm患者血清BNP水平高于LVEDD≤55 mm患者(P0.05),二者呈正相关(r=0.513,P=0.04)。心源性死亡、心源性再入院患者血清BNP水平均高于无再发事件患者(P0.05)。结论血清BNP水平可准确反映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对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评价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含量对急诊呼吸困难病人鉴别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急诊科自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194例受检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110例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84例。对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进行检测并检查心脏超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对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含量显著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t=21.093,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的LVEF水平显著低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t=18.093,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F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59,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在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各80例,在入院时检测血浆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的BNP、PaO2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PaCO2水平明显低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明显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压力(MPAP)明显低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可作为鉴别心源呼吸困难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左心衰竭患者B型利钠肽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左心衰竭患者的B型利钠肽(BNP)与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荧光免疫的方法测定243例左心衰竭患者(左心衰竭组)和111例对照组的血BNP值,测值与临床NYHA分级、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左心衰竭组的LAD和LVEDD均显著增大(P均<0.001),LVEF显著降低(P<0.001),血BNP显著升高达16倍(P<0.001),且随NYHA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而呈逐级显著升高(P均<0.001)。对照组LogBNP与年龄(r=0.328,P<0.001)和性别(r=0.221,P<0.05)呈正相关。左心衰竭组的LogBNP与NYHA分级(r=0.820,P <0.001)、LAD(r=0.263,P=0.001)和LVEDD(r=0.531,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LVEF(r=-0.596,P< 0.001)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ogBNP仅与NYHA分级[B(SE):0.435(0.028),P<0.001]和LVEF[B (SE):0.007(0.002),P<0.001]独立相关,且与前者的相关性最强。结论:左心衰竭患者BNP水平随NYHA分级增加,呈逐级显著升高,且与NYHA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诊室快速血B型利钠肽(BNP)检测并同时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呼吸困难患者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5月至2008年1月354例因呼吸困难就诊患者,使用无创超声心排量监测仪进行心输出量(CO)测定,同时测定血BNP浓度,以是否为心源性呼吸困难进行分组,分别对CO以及BNP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确诊127例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检测CO以及BNP具有负相关性(r=-0.645,P=0.000);在确诊227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CO及BNP两者阴性检出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2例比11例,P=0.000),CO和BNP无相关性.结论 急诊室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浓度判定心源性呼吸困难具有局限性,应用无创超声心排量监测仪监测CO血流动力学对鉴别呼吸困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任海舟  马龙乐 《山东医药》2009,49(41):50-5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梗死部位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96例AMI患者(AMI组)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浆BNP、左室舒张末期横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分析BNP与AMI不同梗死部位相关性。结果AMI组血浆BNP、LVED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前壁梗死者较非前壁梗死者BNP、LVEDD显著升高而LVEF显著降低(P均〈0.05);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687,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639,P〈0.01)。结论BNP水平与AMI患者不同梗死部位密切相关,对AMI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围手术期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72例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患者,术前按NYHA心功能标准分级,超声心动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分别于术前,术后5h、24h、72h及7d静脉取血测定血浆BNP水平,分析围手术期BNP的变化趋势,并与心功能分级、LVEF、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及激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等多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2例患者术前血浆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829,P=0.00);与术前心肌梗死呈正相关(r=0.47,P=0.00);与LVEF呈负相关(r=-0.61,P=0.00)。血浆BNP术后5h开始上升,24h显著升高,72h达峰并开始下降,至7d时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术前及术后血浆BNP水平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均呈正相关(r=0.394,P=0.001,r=0.26,P=0.031);而术后BNP水平与CK-MB、TnI等未发现相关关系。结论血浆BNP水平能反映CABG患者心功能状态。术后早期血浆BNP升高,一周时开始下降。BNP可以作为CABG围手术期心功能的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对急诊患者呼吸困难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呼吸困难患者,检测血浆BNP含量,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差异。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BNP分别为613.1±116.4 pg/mL和45.8±31.6 pg/mL(P0.01);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BNP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4,P0.05)。结论血浆BNP对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脑钠肽(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HF)的临床意义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郑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患者。完善血清CA125、BNP及心脏彩色超声等检查。冠状动脉灌注治疗后1周内评估患者心功能。分析血清CA125、BNP水平及心脏彩色超声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对比HF患者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分组间CA125、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共有124例AMI患者入组,其中41例(33.1%)患者出现符合诊断标准的HF。血清CA125、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227,P=0.011; r=-0.569,P0.001),CA125与BNP呈正相关(r=0.270,P=0.002)。ROC曲线显示,CA125预测AMI后HF发生的AUC为0.772(95%CI 0.679~0.864,P0.01),BNP的AUC为0.938(95%CI 0.888~0.988,P0.01)。41例AMI后HF患者不同NYHA分级组之间,随着NYHA分级的升高,血清CA125、BNP水平随之升高,LVEF随之下降,且组间CA125、BNP、LV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CA125、BNP水平对AMI后HF的发生有预测价值,并与HF的临床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和心肌收缩力储备(MCR)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长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将64例合乎研究条件的患者进行血浆BNP浓度、MCR、静息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检测及NYHA心功能评估;根据上述参数的中位数进行分组,每2个月随访患者1次,观察终点为心源性死亡,随访期为54个月。结果随访期末,数据显示BNP与MCR和心源性死亡的关系紧密(r分别为0.421和-0.443;P分别为0.001和0.000);而静息LVEF和NYHA心功能与死亡没有相关性(r分别为-0.057和0.110;P分别为0.652和0.384)。高于BNP中位数组的死亡例数比低于BNP中位数组的死亡例数明显多(11/22和8/41,P=0.020),两组死亡相对危险比为2.56(95%CI);相反,高于MCR中位数组的死亡例数比低于MCR中位数组的死亡例数明显少(4/30和14/26,P=0.002),死亡相对危险比为1.88(95%CI);两者之间BNP的死亡危险比高于MCR。高于静息LVEF中位数组的死亡例数和低于静息LVEF中位数组的死亡例数差别很小(11/38和8/27,P=1.000),死亡相对危险比为1.01(95%CI);同样,高于NYHA心功能分级中位数组的死亡例数和低于NYHA心功能分级中位数组的死亡例数差别也很小(3/15和13/45,P=0.738),死亡相对危险比为1.13(95%CI)。还可以看到A组(MCR<24,BNP>189)和B组(MCR>24,BNP<189)之间死亡相对危险比竟高达12.8(95%CI)。结论BNP和MCR在评价CHF长期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BNP甚至优于MCR;如果联合使用MCR和BNP可以更有力预示CHF的远期死亡;而静息LVEF和NYHA心功能分级与CHF的长期预后无关,不能够用来评估CHF的长期预后。容易获取又完全客观的BNP应该成为CHF患者常规检查;有条件的医院应该把MCR检测作为评估CHF远期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21例老年健康人(对照组)、69例老年CHF患者(CHF组,NYHAⅡ级22例,Ⅲ级27例,Ⅳ级20例)血浆CT-1、脑钠素(BNP)水平,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定患者心功能.结果:CHF组血浆CT-1、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 824,P<0.01;t=6 062,P<0.01).CHF组组间比较,各组CT-1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52 607,P<0.01),NYHA Ⅳ级组CT-1水平明显高于NYHA Ⅲ级组、NYHAⅡ级( P<0.05或P<0.01),NYHA Ⅲ级组明显高于NYHA Ⅱ级( 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HF组血浆CT-1与BNP、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753,P<0.01 或r=0 523,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581,P<0.01).通过绘制CT-1的ROC曲线,CT-1在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92,95%的可信区间为0.864~0.976,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CHF患者血浆CT-1水平明显升高,且与BNP、NYHA分级、LVEF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联合检测老年CHF患者血浆CT-1、BNP水平有助于CHF诊断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血浆脑钠肽结合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值结合超声心动图(UCG)相关参数对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测定147例住院心脏病患者血浆BNP值,同时测定UCG各相关参数。分析患者静息心率、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值)、左室收缩末径(LVEDs)、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房内径(LA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等因素与BNP的相关性。结果:血浆BNP水平随NYHA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r=0.645,P<0.001)。BNP与LVEF呈负相关(r=-0.451,P<0.001)。BNP与LVEDs、LVEDd的Pearson系数分别为0.473、0.401(P<0.01)。结论: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高度相关,可预测LVEF的下降,能较好地反映心脏病患者左室功能状态;BNP结合UCG相关参数,是一种无创、简便、敏感的评价心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动态多点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顺序前瞻性选择选取94例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老年CHF住院患者,测定入院时血浆BNP水平(BNPI)、出院时BNP水平(BNP2)及出院后2 w门诊随访时测定BNP水平(BNP3),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随访.主要观察终点为心源性死亡和心衰恶化再入院.统计学分析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及COX回归分析.结果 引入变量:年龄、LVEDD、LVEF、BNP1、BNP2、BNP3,双变量相关分析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仅BNP1与心源性死亡时间及心衰再入院时间独立相关,COX回归分析同样只有BNP1(偏回归系数=0.005;P=0.000)是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结论 对老年CHF患者BNP1可作为预测心衰预后的重要、可靠指标,是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在判定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以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为主诉的患者127例,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同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住院期间及发病30、90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采用直线相关及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血浆BNP水平与LV、LVEF及MACE的相关性。结果血浆BNP水平与患者年龄、LV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均〈0.05);BNP水平是独立于年龄、LVEF等危险因素之外的心功能不全预后因素,其与30d和90d的MACE发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r=0.674、0.787,P〈0.01)。结论根据血浆BNP水平可对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利钠肽(BNP)浓度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NYHA心功能分级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及超声心功图于入院即刻、治疗2周分别进行BNP水平检测,测定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血浆BNP浓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542,P<0.05),随心功能好转,BNP下降,BNP与LVEDd呈正相关(r=0.701,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25,P<0.05)。结论:血浆BNP浓度反映心衰严重程度,可作为判断心功能不全,预测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素浓度变化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素 (BNP)浓度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 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 ,分为A组 (心功能Ⅱ级 )、B组 (心功能Ⅲ级 )及C组 (心功能Ⅳ级 ) ,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及超声心动图 ,于入院后即刻、治疗 7~ 1 0天后、出院前进行血浆脑钠素水平检测 ,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并和 3 6例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1、BNP水平与心功能 (NYHA分级 )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r=0 85 2、P <0 0 0 1 ) ,随着心功能的好转 ,BNP明显下降 ,治疗前后BNP浓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2、与LVEDD呈正相关 (r=0 65 1、P <0 0 1 ) ,当LVEDD≥ 60mm时 ,BNP ,浓度迅速升高 ,与LVEDD <60mm时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3、与LVEF呈负相关 ,当LVEF <40 %时 ,BNP浓度迅速升高 ,与LVEF≥ 40 %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结论 BNP浓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YHA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均有较好的相关性 ,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预示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