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Menadione (VK3), a quinone that undergoes redox cycles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superoxide radicals, was found to induce cell death in suspension culture of carrot cells. The effect of menadione wa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100-800 mumol/L menadione caused 10-33 percent cell death. When concentration of menadione reached 1 mmol/L, 100 percent of cell death was observed. DNA cleavage, a hallmark of apoptosis was further studied. DNA ladders were observed in cells treated with 600 and 800 mumol/L menadione but not with lower concentration treatments where only very low percentage of cell death was found. There was no DNA ladders in the cells treated with 1 mmol/L menadion indicating that necrosis may occur. In situ detection of nuclear DNA fragmentation by TUNEL reaction revealed fragmented nuclear DNA in cells treated with 100-800 mumol/L menadion but not in cells treated with 1 mmol/L menadione.  相似文献   

2.
细胞凋亡与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细胞凋亡与程序性死亡是多细胞动物生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正常过程,它与细胞增殖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细胞凋亡与程序性死亡失控不仅扰乱发育,还导致病变。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受到生命科学研究者的广泛重视,进展很快。本文从凋亡的定义、形态学特点、诱导、生物化学背景、基因调控等5个方面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乙烯诱导胡萝卜原生质体凋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乙烯是一种参与多种重要生理学过程的植物激素。用乙烯利在密闭条件下处理胡萝卜(DaucuscarotaL.)原生质体(在pH>4.1时释放乙烯),发现随着乙烯利浓度增加,细胞死亡率逐渐增高。经乙烯利处理的胡萝卜原生质体出现核内染色质固缩,形成凋亡小体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用中性法彗星电泳观测到彗星状的核DNA片段的迁移。DNA电泳分析观察到细胞凋亡时产生的典型的核小体间DNA断裂所形成的梯状条带。结果表明,乙烯能诱导悬浮培养的胡萝卜原生质体凋亡  相似文献   

4.
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programmed cell death,PDCD)是一类与肿瘤发展相关并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质。PDCD家族由多个成员构成。其中,研究较为深入的包括PDCD1、PDCD2、PDCD4、PDCD5、PDCD6、PDCD7、PDCD8及PDCD10。PDCD在人类的各组织及细胞中广泛分布,其主要功能是对细胞凋亡的调控。目前研究发现,PDCD家族成员可通过不同信号通路实现对肿瘤细胞活力的调控,且某些家族成员的缺失或过表达都会引起机体发生病变,证明其在多种疾病当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汇总了PDCD1、PDCD2、PDCD4、PDCD5、PDCD6、PDCD7、PDCD8、PDCD9、PDCD10、PDCD11、PDCD12的基因结构与蛋白质结构,介绍了各家族成员在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的关系,并总结目前所报道的PDCD家族成员在肿瘤,以及多种疾病中所发挥的调控作用,以期帮助科研工作者了解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及为肿瘤和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程序性细胞死亡及细胞凋亡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6.
CD3单抗诱导幼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抗小鼠CD3单抗刺激幼龄小鼠胸腺细胞,培养不同时间后,检测小鼠胸腺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胸腺细胞呈现了凋亡的典型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凋亡细胞特有的AP峰,CD3单抗刺激未成熟胸腺细胞可以通过内源性的凋亡途径引起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7.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自然生理过程。是由一个主动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PCD,programmed cell death)。植物在正常发育时也会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  相似文献   

8.
在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f.vasinfectum(Atkinson)Snyder et Hansen)寡聚糖诱导悬浮培养南方红豆衫(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var.mairei(Lemee et Levl.)Cheng et L.K.Fu)细胞生产紫杉醇的体系中发现细胞出现凋亡,次生代谢增强,电镜观察到细胞核质和原生质出现凝集现象,液泡内出现大量的高电子致密林。核DNA器发达,但紫杉醇合成速率很低,加入寡聚糖后,细胞防御系统开启,细胞生长停止,次生代谢物酚类物质大量积累且次生壁加厚,多酚氧化酶活性迅速提高,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在1h后急速提高,目的产物紫杉醇在诱导后72h达到峰值,比对照组提高了6倍,且细胞凋亡的出现与紫杉醇合成的峰值具有时间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重金属诱导的细胞凋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同种类的重金属以及同类重金属离子的不同价态所诱导的凋亡效应及其分子机制不尽相同。目前的研究表明,重金属与DNA形成加合物而导致DNA损伤可能是引发细胞凋亡的重要步骤:多种重金属能通过激活内质网、线粒体钙通道,使Ca^2 释放进入细胞质而引发凋亡;重金属还能使细胞中ROS升高,在直接导致DNA损伤的同时,启动与线粒体相关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此外,ROS还能通过MAPKs增强JNK介导的:FasL和Fas表达,最终使caspase-3和caspase-7激活,从而促进凋亡的发生。重金属诱导细胞凋亡还涉及一系列重要基因和蛋白质的参与,包括促进凋亡的Src家族酪氨酸激酶、bax、fas和p53等基因及相关蛋白,抑制凋亡的Sp1锌指转录因子、bcl-2和myc等基因及相关蛋白。部分重金属如镉、锌等对细胞凋亡具有诱导和拮抗双重效应,其中拮抗效应主要是通过与自由钙离子协同进行的,而诱导效应则可能是通过调节caspase-3活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浓度抗小鼠CD3 复合物单抗刺激幼龄小鼠胸腺细胞,培养后分别在不同时间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在CD3 单抗诱导幼龄小鼠胸腺细胞4 小时后,流式细胞仪即可测出凋亡细胞特有的AP峰。本项研究提示,用CD3 单抗刺激未成熟胸腺细胞可以通过内源性的凋亡途径引起细胞死亡。未成熟T 细胞通过TCR-CD3 复合物与自身抗原接合激活上述过程可能与克隆清除的形成机制及自我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11.
棉花胚性悬浮细胞在MS 0.1mg/L2,4-D 0.1mg/LKT培养基中培养生长良好,但在不继代的情况下会自然衰老。培养至第17天,细胞生活力开始下降;至第21天可检测到核小体大小倍增的DNA梯(DNALadder)存在。42±3℃热激、10μmol/L喜树碱、20μmol/L串珠镰孢菌毒素和50mmol/L放线菌酮等胁迫诱导可分别引起MS 0.1mg/L2,4-D 0.1mg/LKT培养基中的棉花悬浮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在MS 0.1mg/L2,4-D 0.1mg/LKT和MS 0.1mg/LIBA 0.1mg/LKT培养基中悬浮培养的棉花胚性细胞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两种不同状态的棉花悬浮细胞对热激、喜树碱、串珠镰孢菌毒素等胁迫因子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2.
植物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对于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非常重要,目前已成为植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综合评述了近年来植物PCD研究的某些进展,包括植物PCD的特征,植物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以及与环境互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PCD及其证据,植物PCD发生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等等。对植物PCD研究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可能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植物细胞的编程性死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植物细胞受基因调控死亡,这种编程性定位的细胞死亡具有积极的生理功能,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结构。基因调控细胞内的酶活动,细胞器产生变化,导致细胞死亡。外部因素可调节植物基因及基因调控产物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非洲狼尾草珠心细胞程序死亡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非洲狼尾草珠心细胞衰亡过程,比较明显的结果是,染色质凝集,核周腔膨大呈袋状,内有包裹着核物质的内膜突起;有些内质网槽库膨大成囊泡,能吞噬细胞质;线粒体结构简化,内嵴消失.  相似文献   

15.
水稻淀粉胚乳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去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品种中籼8836淀粉胚乳细胞的去核化发育阶段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和同期籽粒灌浆速率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开花受精后约在第3天胚乳完成细胞化,花后第5天少数淀粉胚乳细胞启动去核发育过程。核消亡是淀粉胚乳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第一步。同一籽粒淀粉胚乳细胞的去核进程是不同步的。花后第13天所有淀粉胚乳细胞都已完成去核过程。在去核过程中,胚乳核的形态变化特征既有动植物PCD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伴随核降解过程,一部分线粒体解体,表明去核化与线粒体解体有一定联系。在去核化发育阶段,与PCD有关的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非常高;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类,如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酶)、淀粉分支酶(或Q酶)也表现出很高的活性。去核化发育阶段籽粒灌浆速率最高,籽粒增重亦最快。淀粉胚乳细胞去核之后,细胞并未立即死亡,这些无核的细胞仍维持正常有序的代谢活动,继续进行淀粉和贮藏蛋白的合成与积累,但上述酶类的活性明显降低,灌浆速率也明显趋缓。淀粉胚乳细胞最终被贮藏物质充满时成为死细胞,完成其程序性死亡过程。Evan’s blue染色鉴定表明淀粉胚乳细胞死亡不同步,细胞死亡在淀粉胚乳组织中是随机发生的。  相似文献   

16.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一种受基冈调控的、主动的、连续的程序化反应一般发生程序性死亡的细胞具有较为典型的形态及生化特征:细胞收缩、核染色质浓缩、趋边化;DNA 在一定位点被核酸内切酶降解成以180bp 为  相似文献   

17.
小麦(Triticum aesetivum)品种洛夫林10和叶锈菌(Puccinia recondita f.sp tritici)小种162、165分别组成不亲和组合与亲和组合。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在小麦与叶锈菌的不亲和组合中,接种后12h,侵染点周围叶肉细胞核变形;接种后24h,核内染色质开始凝聚,并趋于细胞核边缘,同时叶绿体膨胀;接种后48h,核内染色质凝聚加剧,叶绿体开始解体;最终在接种后72h,细胞核、叶绿体完全解体,线粒体开始退化。此外,内质网和液泡共同行使溶酶体功能,吞噬各种细胞器残体及原生质降解组分。以上结果表明:在小麦与叶锈菌不亲和组合的互作过程中,寄主细胞呈现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典型特征。而在亲和组合中,叶肉细胞间隙中可见有大量菌丝蔓延,菌丝与寄主细胞壁接触后分化产生吸器母细胞。菌丝的存在对寄主细胞的超微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从接种后24h开始,与菌接触的细胞出现质膜下陷,叶绿体稍显膨胀;在接种后48h、72h,大部分叶绿体膨胀,而其它细胞器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19.
胡萝卜(Daucus carota L.)胚性细胞蛋白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IEF/SDS-PAGE双向电泳技术,比较了胡萝卜胚性细胞、非胚性细胞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胚状体中可溶性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结果发现在胚性细胞中特异存在的胚性细胞蛋白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胚状体中也存在,但在非胚性细胞中不存在。因此,推测体细胞胚胎发生所需的一些基因在胚性细胞中就早已表达了。我们还成功地分离和测定了ECP 45-2 N-末端和中央部分氨基酸序列。与已知氨基酸序列相比,ECP 45-2部分氨基酸序列与ECP 45-1 部分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比例的同源性。因此, ECP 45-1和45-2可能属于同一因基家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