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采取小骨窗微侵袭手术80例,常规开颅手术85例;超早期手术72例,非超早期手术93例。以近期病死率及术后6月ADL分级作为预后判断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如年龄、入院GCS评分、颅内血肿量、脑室积血程度、是否发生脑疝、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结果单因素分析:小骨窗微侵袭手术组近期病死率(17.0%)与常规手术组(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骨窗微侵袭手术组远期恢复良好率(60.0%)显著性高于常规手术组(42.4%);超早期手术组近期病死率(11.1%)显著性低于非超早期手术组(26.9%),远期恢复良好率(63.9%)显著性高于非超早期手术(40.9%)。多因素分析:入院GCS评分、是否发生脑疝及手术时机对近期病死率有显著性影响,是否发生脑疝、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对远期恢复效果有显著性影响。结论超早期微侵袭手术方式可能是降低病死率,改善病人预后的适宜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109例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09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探讨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方案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前、术后两周GC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同时对病人进行术后3月随访,疗效满意.结论早期手术有利于术后功能改善,应当根据不同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1对象与方法自2000年4月~2005年3月我院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病人68例,其中男46例,女22例;年龄42~80岁.均有明确高血压史.CT示内囊出血29例,壳核及外囊出血25例,血肿累及丘脑、基底核并破入脑室14例;出血量30~80 ml.单侧瞳孔散大10例,双侧瞳孔散大6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三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GCS在6~12分,原发出血部位均为基底节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分为三组,分别采取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神经内镜组)、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小骨窗开颅组)、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立体定向组)三种手术方式;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术后2 d内复查CT,计算残余血肿量和血肿清除率;术后6个月按GOS预后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以小骨窗开颅组最长,达(175.7±55.7)min(P<0.05);术中失血量以小骨窗开颅组较其他两组显著增多(P<0.05),达(296.5±158.6)mL;血肿清除率以神经内镜组最高,达84.5%±8.2%(P<0.05);GOS预后比较中神经内镜组的疗效显著高于立体定向组和小骨窗开颅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既有创伤小,又有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的优点,疗效确切,对不需行去大骨瓣减压的脑出血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1对象与方法 本科于2002年1月~2006年6月收治38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人,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0~79岁,平均55.6岁;均有明确高血压病史3~25年。规律服用降压药20例,不规律服药18例。其中8例在停药后3~4d发病。3例为第2次发病。发病到入院时间1~48h,平均3.5h。GCS4~7分5例,8~11分15例,12~15分18例。出血位于基底核区25例,左侧额颞叶6例,右侧颞叶7例,均破入脑室系统。血肿量28~100ml,平均35ml。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继发重型脑室内出血的微创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高血压脑出血继发重型脑室内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额角细锥钻孔置管引流及CT监控立体定向置管脑内血肿抽吸术。术后分别于脑室内及残余血肿腔内灌注尿激酶并定时引流.同时行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置换术。结果随访1年GOS Ⅰ级96例,Ⅱ级34例,Ⅲ级12例,Ⅳ级2例;死亡10例。失访15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继发重型脑室内出血早期行细锥钻孔置管引流及CT监控下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置管抽吸术,术后保护心肺功能,是提高生存质量和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翼点外侧裂入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象与方法 2004年2月~10月,我们对23例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采用经翼点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治疗,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49~70岁,平均59.1岁。高血压病史1~20年,平均10.2年。入院时血压均增高,平均收缩压183mmHg,平均舒张压119mmHg。出血至入院时间〈7h15例,7~12h7例,12~24h1例。急诊CT示左侧基底核区出血10例,右侧13例;其中内囊型15例,外囊型5例,混合型3例;同时破入脑室7例。按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30~59ml 4例,60~99ml17例,≥100ml2例。GCS评分8分以上6例,8分以下17例。不完全偏瘫4例,完全偏瘫19例;伴单侧瞳孔散大3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幕上中等量血肿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策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幕上中等量血肿(20-30 ml)病人的临床资料,均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其中行微创手术治疗46例(手术治疗组),行保守治疗40例(保守治疗组)。结果手术治疗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术后随访3-18个月,按GOS评分:手术治疗组恢复良好32例,轻度残疾14例;保守治疗组恢复良好16例,轻度残疾19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1例结论对幕上中等量血肿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微创钻孔、软通道穿刺血肿引流+尿激酶溶解术能明显减少病人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小骨窗微创术与传统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月~2006年3月,我们对20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了小骨窗开颅术或传统骨瓣开颅术,其中男126例,女80例;年龄55~85岁,平均66岁。高血压病史明确172例,在临床及术中排除其他脑血管骨窗直径2.5~3cm,切开脑皮质约1.5cm,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于术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合理的手术方法以及防治手术后并发症.因此,对具有适应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早期或超早期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缓解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防止一系列继发性改变引起的恶性循环[1,2],此为当前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趋势,并已经大最临床研究所、证实.  相似文献   

11.
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附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高血压脑基底核区出血病人的内镜手术临床资料。均采用自制透明内镜导管、固定装置,行单纯神经内镜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结果术后24h行头颅CT复查.显示血肿清除率为92%-96%,平均93.6%;术后无颅内感染、脑积水及死亡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GOS评分:5分12例,4分16例,3分3例,2分1例。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清除基底核区出血具有微创、直视等优点;采用自制透明内镜导管及固定装置,使内镜清除血肿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神经内镜治疗经验。方法采用神经内镜及微创脑手术套管对15例高血压小脑出血病人行微创手术治疗,观察、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失血量30~40 ml,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2.9±4.3)%。术后家属放弃治疗死亡1例。术后随访14例,时间3个月,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7例,4分(轻度残疾)4例,3分(重度残疾)2例,2分(植物状态)1例。结论神经内镜高血压小脑出血微创手术是一种具有安全、微创、高效、快速、出血少等特点的高血压小脑出血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目的 比较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将 1995年1月至2003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引流组、内科治疗组和开颅手术 组,根据配对条件对278例患者按照1:1配对研究,分别行微创引流和内科治疗,微创引流组中10例患者同时另与10例开颅手术患者对比。微创引流组根据脑CT显示血肿的不同情况进行穿刺抽吸引流,壳核、脑室出血选择额部入路,保留引流至CT显示血肿消失。内科治疗组以药物治疗为主。开颅手术组则于全麻下进行手术清除血肿。结果微创引流组与内科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9.91±13.55与34.55±10.93,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微创引流组和开颅手术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3.60±11.93与31.20±17.0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随访存活患者微创引流组ADL1-2级与内科治疗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随访病死率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临床观察和随访表明,微创引流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内科治疗及开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导航辅助早期微侵袭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早期微创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导航组)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行经额部单孔穿刺血肿,吸除大部分血肿后留置引流.并与同期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1例(开颅组)进行比较.结果 导航组: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60±21)min;平均住院时间(14±6)d;出院时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7例,无变化2例,死亡1例.开颅组:手术时间110~270 min,平均(161±42)min;平均住院时间(38±31)d;出院时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11例,无变化1例,恶化1例,死亡6例.导航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颅组(P<0.01);导航组术后病人病死率明显低于开颅组(P<0.01),而基本痊愈率明显高于开颅组(P<0.01).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下早期微创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可明显改善病人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术治疗92例高血压脑出血,经CT定位,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血肿进行抽吸,液化和引流。结果92例患者中治愈37例,好转43例,死亡1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颅内血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性脑干出血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干出血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期及进行生存分析。以随访GOS评分为预后的判断指标,使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作多冈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GCS评分、脑干血量及并发症是影响脑干出血预后的因素(P〈0.05);其中人院时GCS评分13~15分,腑十出血量≤5ml及无并发症的病人预后较好。多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和行发症是高血压性脑十出血预后相关的独立凶素(P〈0.05)。GCS评分越低,病人生存时间越短;有并发症者明显较无行发症者预后差。结论发病时GCS评分、出血量和并发症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瓣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瓣开颅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神经内镜辅助组与常规大骨瓣开颅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医疗费及其预后ADL评分的差别,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方面,神经内镜辅助组明显短于常规开颅组;血肿清除率方面,神经内镜辅助组明显高于常规开颅组;住院医疗费方面,神经内镜辅助组明显低于常规开颅组;在预后ADL方面,神经内镜辅助组优于常规开颅组,神经内镜辅助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开颅组。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手术具有较短的手术时间、较高清除率、较低住院医疗费及较好的ADL预后评分等优点,比常规开颅手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透明神经内镜鞘下双吸引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基底核区脑出血19例,脑室出血7例。设计可固定透明神经内镜鞘、固定装置和内镜吸引器,均采用可固定透明神经内镜鞘下双吸引技术。结果 26例病人头皮平均切口长度3.5 cm(3~4 cm),骨窗直径1.8 cm(1.5~2.5 cm),术中平均失血量55 ml(30~100 ml),平均手术时间60 min(40~150 min)。术后1 d头部CT复查显示平均血肿清除率90%(70%~95%)。术后6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3例,轻度残疾14例,重度残疾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透明神经内镜鞘及固定装置可为内镜提供一个清晰、稳定的空气环境,采用双吸引技术使血肿清除、止血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