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80年代全球气候突然变暖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衣育红 《科学通报》1992,37(6):528-528
由于气候变化对经济及社会有重大影响,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过去10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气候变化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许多学者认为20世纪全球变暖,特别是80年代的全球变暖,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如CO_2等)增加使温室效应加剧造成的。我们根据全球及中国的温度资料,对80年代气候的突然变暖进行专门的分析,这种分析将有助于对温室效应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温室与阳伞     
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在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热量,并部分返还地面,因而使地球温度升高。这称为大气温室效应。因为温室气体使地球增温的作用很像玻璃使  相似文献   

3.
钱志春 《世界科学》1991,13(7):28-31
从前二年开始,国内外学术界围绕全球变暖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争议的问题涉及全球气候是否在变暖?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的人为排放是否会使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否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目前用什么手段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如何?  相似文献   

4.
峻岭 《科学24小时》2006,(12):15-16
尽管科学界几乎一致认为,人类的发展正在扰乱地球的气候,加快全球变暖的趋势,但是一些科学家表示,要确定造成地球气温升高的确切原因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大多数气象学家认为,人类的活动,尤其是燃烧矿物燃料,增加了诸如二氧化碳这类温室气体在地球大气层排放的水平,而温室气体能捕捉住太阳的能量,造成地球气温升高。科学家的纪录表明,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大约1摄氏度。很多科学家估计,如果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持续上升,本世纪全球气温可能会升高多达6摄氏度。全球变暖趋势的怀疑者争辩说,没有办法衡量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造成…  相似文献   

5.
CO2作为产生温室效应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所带来的全球变暖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我国区域本底站稀少,观测时间较短,因此目前的分析只能局限于表观,尚无法完整描述我国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状况及地区间的差异,也难以测算不同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吸收汇的动态变  相似文献   

6.
地球气候正在悄悄地变暖,这是已为科学家断定的事实。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地球是否会变得不能居住?80年代末期以来,全世界的气象学家、生态学家、环境学家乃至政界人士都在为此奔走呼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7.
正甲烷捕获的热量是二氧化碳的80倍,因此先消除它可以为我们赢得更多时间用于减少其他排放。在人类对抗气候变化的战斗中,二氧化碳得到了比其他任何温室气体都更多的关注。这并不奇怪,它是全球变暖的最大驱动因素,现在排放的每一克二氧化碳都将存在几个世纪。不过减少甲烷排放对于解决气候问题同样至关重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近的报告也阐述了这一点。甲烷反射红外光的能力远强于二氧化碳,其温室效应自然也更强,但它在大气中存留的时间不长;现在任何大幅减少甲烷排放的行动都可以帮助正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我们多争取一点时间。  相似文献   

8.
正人类的经济活动和能源消费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能源发展史。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碳基能源(煤、油、气)的发现和利用,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碳基能源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地球温室气体效应使大气变暖,导致了地球平均气温在上升。  相似文献   

9.
周原冰 《科学通报》2019,64(19):1985-1994
<正>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正日益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工业革命以来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供应体系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且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也呈现爆发式增长.当前能源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资源、环境和气候三个方面.首先是资源不可持续,按照目前开采强度,煤油气资源仅  相似文献   

10.
<正>到2040年,全世界人口总数可能会增加到90亿。当石油耗竭、气候变化日益恶化之时,人类遇到的挑战不仅仅是生产出足够的粮食来养活如此多的人口,同时,还要避免给地球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就全球气候变暖而言,农业耕作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要超过全世界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减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效应是涉及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的重大问题.在<京都议定书>所约定的六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中,CO2约占总量的64%,且其降解时间长,对温室效应"贡献"最大.因此,控制CO2的排放被认为是解决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排放到大气层中的CO2等温室气体迅速增加,导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在过去100年中上升了大约0.6℃.目前温室气体的释放速率仍然在继续增加,导致全球地表温度在过去1000年中以前所未有的速率上升,特别是近30年,每10年大约上升0.2℃.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全球变暖对生物圈的巨大影响已受到了科学界密切关注,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全球变暖的许多严重后果,但是暖化对陆地及海洋生态系统更为深远的影响还有待揭示.本文主要关注全球变暖带来的海洋物理及化学变化,以及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对它们进行概述,为进一步更准确预测全球变暖对未来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大气的科学家早已指出,由于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增加而加剧的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日本气象厅预测,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按现在的速度增加下去,50年后,地面平均温度将升高1.2℃,70年后将升高1.6℃。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成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有人相信地球拥有从“全球变暖”伤害中“自愈”的能力,有人则相信全球变暖将给人类带来一系列难以想象的自然灾难。英国伦敦大学环境科学家比尔&#183;麦克古尔更是宣称,如果人类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地球将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  相似文献   

15.
纵观全球气候变暖,水泥制造业是温室气体的一个主要排放源头。然而,要减少该产业的碳排放,则意味着在掌控水泥这一极其复杂材料的同时,重在提升水泥的"绿色"含量。地球的不幸假设将今年全球预期产出的水泥以某种方式全部倾倒入曼哈顿岛,这34亿吨的水泥将会固化  相似文献   

16.
解决全球变暖的预测难题 早在20世纪上半叶,人们就意识到全球平均气温在逐步升高,也即全球变暖问题.后来,科学家发现,这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引发的.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如何证明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真锅淑郎和他的同事理查德·韦瑟尔德利用物理学的方法,证明了这个难题.他们建立了辐射对流平衡模...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气候变暖是温室气体排放加剧结果的新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数十年间青藏高原气候变暖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实, 但迄今为止还缺少能将其与人类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证据. 通过对历史观测资料的分析, 本文发现高原气候变暖的同时伴随有显著的气温日较差的减小. 另外, 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高空再分析资料还表明高原上空对流层顶附近也有明显的气温上升趋势, 而平流层低层则是变冷的趋势. 这些特征在两个参与国际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的耦合气候模式的20世纪CO2浓度情景试验中成功再现, 而两个模式的工业化前情景试验中都没有这样的特征. 这意味着最近数十年青藏高原的气候变暖很可能主要是由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所引起, 并且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比全球其他地区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20年前美国气象学家汉森(J.Hansen)首次发出了"人类面临全球变暖威胁"的警告.全球变暖这个曾经的专业词汇成了21世纪几乎妇孺皆知的名词,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更成了世界的焦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了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近几十年来,中国区域气候经历了以变暖和东部降水呈现"南涝北旱"分布特征为主的变化.这里基于一个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0)历史模拟和归因试验的对比,探讨了温室气体排放和自然变率分别对上述特征形成及各大水文流域气候变化成因的可能贡献.试验中Reg CM4.0的分辨率取为50 km,积分时间为1961~2005年,两个试验的驱动场分别来自于BCC_CSM1.1全球气候模式的历史试验和归因试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1961~2005年观测中出现的气候变暖现象,在所有流域均主要是由于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在大部分流域自然变率亦有所贡献,中国区域平均的变暖中,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所产生的作用达到80%.中国东部降水的"南涝北旱"分布变化,则可能主要是自然变率起了主导作用,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这种变化的强度;中国西北地区的降水增加,可能主要源于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自然变率的作用与其相反,是导致降水减少的.同时指出,分析结果中关于气温的结论相对可靠性较高,降水的结论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未来需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润 《世界科学》2008,(6):16-17
一场关于如何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争论越来越复杂.过去几年,大部分争论的重点集中在强制规定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上限、促使能源使用者埋存温室效应气体或者将其转化为不会形成污染的技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