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体外复位器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0月—2017年12月,采用PKP结合体外复位器治疗Kümmell病患者40例(共40个椎体)。记录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伤椎容积、矢状面Cobb角、术中骨水泥注射量、术后骨水泥渗漏率,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术中死亡,无神经根及脊髓损伤,无肺栓塞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反应。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术后VAS评分、伤椎容积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骨水泥注射量5.5~7.5(6.5±0.8)mL,术后11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率27.5%,均为椎间隙内渗漏,椎弓根、椎管结构完整。结论对于Kümmell病患者,PKP结合体外复位器能有效止痛,并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复位性能,可有效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和力学强度,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克服了单纯球囊扩张椎体高度恢复不足的缺陷,提高了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弯角装置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濮阳市油田总医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采用弯角装置单侧穿刺PVP治疗的25例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手术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手术前后腰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计算伤椎术前术后相对高度,并观察局部后凸Cobb角恢复情况;观察术中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7±1.5)个月,术中透视(14.7±4.3)次,骨水泥用量(6.2±1.0)mL。术后2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相对高度及局部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患者术中出现椎体周围骨水泥渗漏,未出现静脉渗漏、椎管内渗漏、肺栓塞及其他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率为20.0%。结论采用弯角装置单侧穿刺PVP治疗Kümmell病安全、有效,且操作简单,学习曲线平缓。  相似文献   

3.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疗效。方法5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平均年龄65.3(50-74)岁,外伤性骨折4例,病理性骨折1例。并发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各1例。均予PKP治疗。结果手术顺利,术中发生骨水泥漏2例,无神经损伤表现。手术前后X线片比较,椎体高度平均恢复86%(50%-95%)。疗效评价:优3例,良2例。术后除1例仍有疼痛外,4例疼痛消失。出院后平均随访2.3月,椎体高度无丢失,骨水泥形态无改变。结论对于老年人胸腰椎骨折而言,PKP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能够迅速改善临床症状,重建脊柱稳定性,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改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传统PKP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7例单节段行PKP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改良PKP组(36例)和传统PKP组(21例)。改良PKP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73.9±9.4)岁;病程(2.2±1.5)个月;损伤部位:胸椎20例,腰椎16例。传统PKP组:男15例,女6例;年龄(72.6±11.9)岁;病程(1.8±1.1)个月;损伤部位:胸椎10例,腰椎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中线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与术后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伤口感染、肺栓塞、骨水泥中毒反应、死亡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PKP组的骨水泥渗漏率[33.3%(9/27)]低于PKP组[52.4%(1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1个月两组间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缘、中线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较术前好转;但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PKP组各项指标优于传统PK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PKP,改良PKP治疗Kümmell病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于过伸体位下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ummell 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2年6月手术治疗18例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患者,男6例,女12例;年龄62~86岁,平均69.5岁;背部疼痛病史1个月~3年,平均3.5个月。测量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侧位X线片上受累节段矢状面Cobb角,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估乎术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15.8个月。 Cobb角由术前的32.60°±3.82°改善至术后7.60°±1.68°,VAS评分及ODI由术前平均8.7分、88.6%改善至术后平均2.6分、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Cobb角9.60°±2.06°,VAS评分和ODI分别为2.2分和26.4%,与术后2 d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过伸体位下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 Kummell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有后凸畸形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并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比较其对后凸畸形的矫正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采用PVP治疗的100例OVCF患者及采用PKP治疗的90例OVCF患者临床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采用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20例,对比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局部矢状位Cobb角度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0例患者术后X线片复查时椎体高度由术前(16.74±4.52)mm恢复至(21.24±3.62)mm,Cobb角由术前的16°~25°(22.0±0.5)°改善至5°~15°(9.1±0.6)°,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前VAS评分5~8分,平均(7.0±0.5)分,术后VAS评分1~4分,平均(3.0±0.5)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ODI从术前的平均(63.0±2.5)改善至末次随访的平均(30.0±1.5)。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者4例,1例术后出现骨水泥块松动移位,采用前后联合入路行切开复位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恢复良好;随访中未出现相邻椎体骨折者。[结论]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创伤小,是治疗Kümmell病较好的手术方式,但需注意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止痛效果。方法对24例(30个椎体)OVCF进行PVP治疗;对24例(33个椎体)OVCF进行PKP治疗。结果PVP与PKP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JO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组间各时间点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VP与PKP治疗OVCF均对止痛及功能障碍的恢复有明确的效果,且二者短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2013年12月, 采用小剂量骨水泥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6例(58个椎体),测量术前、术后X线片椎体高度变化,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椎体后缘和椎管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疼痛感明显缓解或消失, 42例患者术后生活可自理,3例患者1~3个月逐渐恢复正常生活,1例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但疼痛症状改善。术后随访1年,椎体前缘、椎体中部高度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小剂量骨水泥PKP治疗老年OVCF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且骨水泥渗漏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行PKP治疗的59例(70个椎体)椎体后壁完整的重度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49例;年龄63~87岁,平均73.1岁;患椎压缩比66.7%~74.8%,平均70.6%;采用低压渐进式球囊扩张复位法行PKP。对比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SF-36健康调查评分、患椎平均高度及局部Cobb角,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5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发生骨水泥椎旁渗漏5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8~3.4年,平均2.6年。VAS评分术前为(8.3±2.2)分,术后3 d为(2.1±0.7)分,末次随访时为(2.1±0.7)分;SF-36健康调查评分术前(32.7±6.9)分,术后3 d为(43.2±7.1)分,末次随访时为(47.1±6.5)分;患椎高度术前为(8.2±1.4)mm,术后3 d为(12.7±2.3)mm,末次随访时为(11.8±1.6)mm;局部Cobb角术前27.8°±5.3°,术后3 d为18.7°±4.1°,末次随访时为19.6°±4.5°。各组数据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压渐进式球囊扩张复位法行PKP治疗老年重度OVC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空腔样骨折与无空腔样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5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KP治疗。其中27例伤椎呈空腔样骨折(A组),27例伤椎无空腔样骨折(B组)。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善情况。根据手术前后x线片及CT,比较分析2组伤椎高度、局部Cobb角、骨水泥的注入量及渗漏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均得到明显改善,2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椎体高度的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注入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1.1%和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2种类型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空腔样骨折,PKP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角的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患者基数逐渐增大,因骨脆性增加及骨量流失,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是OVCF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穿刺后置入球囊,在骨折椎体内扩张,使椎体高度部分恢复,同时在椎体内形成一个空腔,在相对低压力下进行骨水泥灌注,恢复椎体高度与强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自体骨移植与骨形成蛋白治疗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相关指标,为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发表的对于自体骨移植与骨形成蛋白治疗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3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Jadad评价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方法的感染发生率、成功愈合率、二次手术率、住院时间及术中失血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652例患者,自体骨移植组有410例,骨形成蛋白组有2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体骨移植组与骨形成蛋白组在感染发生率[RR=1.32,95%CI(0.90,1.93),P=0.16],成功愈合率[RR=0.95,95%CI(0.84,1.08),P=0.43],二次手术率[RR=1.16,95%CI(0.43,3.12),P=0.76]及住院时间[MD=0.69,95%CI(-0.38,1.75),P=0.21]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体骨移植组术中失血量明显高于骨形成蛋白组[MD=223.00,95%CI(32.72,413.28),P=0.02]。结论:对于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骨形成蛋白可以获得和自体骨移植一样的骨折愈合率,同时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骨形成蛋白可能更适合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采用PKP治疗OVCF患者80例,其中40例行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观察组),40例行单球囊单侧扩张(对照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系数;术前、术后7 d、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拍摄X线片并测量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评价患者畸形矫正及椎体高度恢复效果;观察2组患者椎体再塌陷、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超过2年.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对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和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下降,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Cobb角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椎体再塌陷、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PKP治疗OVCF能够提升骨水泥注入量和弥散效果,减轻术后矫正效果的丢失,且不增加骨水泥渗漏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密度正常、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1月采用PKP治疗的7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患者腰椎平均骨密度T值,将患者分为骨密度正常组(T值-1,A组),骨密度下降组(-1≥T值≥-2.5,B组)和骨质疏松组(T值-2.5,C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各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程度。以正侧位X线片为基础,以压缩椎体的楔形角表示椎体的几何学形状;以包含伤椎上下2个椎体的三节段后凸角评价脊柱后凸畸形程度。记录并比较各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楔形角和后凸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VAS评分及楔形角改善程度显著优于A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A、B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间后凸角改变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和C组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2.5%(2/16)、7.4%(2/27)和17.2%(5/29),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不同骨密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均能显著缓解其腰背痛,并能不同程度地纠正压缩椎体的几何学畸形,且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来探讨其适应证的选择,并对其并发症进行评估。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3月,7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PKP治疗。所选患者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其中T1111例,T1229例,L124例,L28例。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测量X线片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及Cobb角;术后X线及CT扫描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5.8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比值由术前(45.8±9.8)%恢复至术后(21.5±5.4)%,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为(24.2±5.5)%,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28.1°±2.8°恢复至术后19.2°±3.2°,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为21.2°±2.7°,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及ODI术前分别为8.9±0.8、37.4±4.9,术后3 d分别为2.3±0.6、28.2±4.1,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分别为2.2±0.6、27.4±4.2,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适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适应证主要以骨密度值及椎体压缩形态判定,注射剂量及再骨折风险为并发症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Zheng ZM  Kuang GM  Dong ZY  Li FB  Wan Y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4):1667-1671
目的比较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Sky骨扩张器PKP的临床应用结果及优缺点。方法2004年10月至2006年2月分别应用球囊骨扩张器(球囊组)与Sky骨扩张器(Sky组),对49例患者86个椎体行PKP,其中Sky组24例29个椎体,球囊组25例57个椎体。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以及病椎的高度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以平均每个椎体计算,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器械材料费用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平均每侧注入PMMA骨水泥的量较Sky组多(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减少(P〈0.05)。X线片观察:球囊组单侧穿刺的32个椎体有24个见骨水泥越过中线到达椎体对侧;Sky组单侧穿刺的28个椎体见骨水泥主要局限在穿刺侧,有6个椎体见少量骨水泥越过中线到达椎体对侧。两组病椎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球囊组椎体前缘和中线高度恢复较明显,Sky组以椎体中线高度恢复较明显。球囊组有4例5个椎体出现椎间隙少量渗漏。Sky组中出现椎间隙骨水泥少量渗漏5例7个椎体,椎体后缘渗漏3例3个椎体,椎旁少量渗漏1例1个椎体。Sky骨扩张器5例退出困难,1例断裂。1例球囊在扩张第3个椎体时破裂。结论球囊扩张PKP与Sky骨扩张器PKP治疗疼痛性压缩骨折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Sky骨扩张器PKP在单节段椎体中选用较好,球囊扩张PKP对多节段椎体骨折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