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干旱综合应变防御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华北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干旱特点 ,于 1 996~ 1 998年进行了农业干旱监测预测、秸秆覆盖、底墒科学利用、有限水胁迫效应、深松、多功能防旱剂和有限灌溉等单项农业干旱防御技术试验研究 .在它们的防旱机理、功能和操作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 ,在干旱严重的 1 998~ 1 999年冬小麦生育期内 ,在河南郑州郊区、山东泰安郊区和河北固城 ,根据各地条件因地制宜地对上述技术进行组装配套集成示范试验 .结果表明 ,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具有较显著的抗旱增产效能 ,小麦增产 1 0 .1 %~ 36.0 % ,耗水量减少 1 .0 %~ 1 9.0 %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1 0 .6%~ 60 .0 % .  相似文献   

2.
农业干旱综合应变防御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庚山  安顺清等 《气象科技》2001,29(1):F003-F003
干旱缺水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最大的绊脚石,特别是近年来的连续大旱不仅对农业生产,而且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的不利影响。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迫切需要有效的农业干旱防御技术。然而农业干旱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它涉及到土壤、作物、大气和人工措施等方面,因此它的准确监测、预报以及有效防御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无论提到什麽高度都不过分。“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中的“农业干旱综合应变防御技术研究”专题(960200101)通过5年的攻关研究,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3.
该项目属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第一批资助的项目。项目的关键技术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96—020)的研究成果。申请转化的内容为推广冬小麦干旱综合应变防御集成技术和低温冷害综合防御技术等。项目的创新点是农业干旱综合应变集成防御技术(软硬件相结合)和低温冷害综合防御技术可明显提高防御严重干旱的能力和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5.
受科技部委托,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2005年7月1日组织专家组对“农业气象灾害(干旱和冷害)综合应变防御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超额完成了合同书规定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效益。该项目用定量化、信息化、综合应变技术代替原来传统的单一、经验、半经验性的措施,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地改变传统的灌溉制度和方式。该项成果在初步的业务化和生产实践应用中取得了显成效,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受科技部委托,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2005年7月1日组织专家组对"农业气象灾害(干旱和冷害)综合应变防御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超额完成了合同书规定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效益.该项目用定量化、信息化、综合应变技术代替原来传统的单一、经验、半经验性的措施,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地改变传统的灌溉制度和方式.该项成果在初步的业务化和生产实践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该项目属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第一批资助的项目。项目的关键技术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96-020)的研究成果。申请转化的内容为推广冬小麦干旱综合应变防御集成技术和低温冷害综合防御技术等。项目的创新点是农业干旱综合应变集成防御技术(软硬件相结合)和低温冷害综合防御技术可明显提高防御严重干旱的能力和科学水平,有利于高  相似文献   

8.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我国是世界上农业气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始终受到各类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严重制约与困扰。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对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技术研究,以实现农业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地发挥气象、水文...  相似文献   

9.
本项目经过1998年的中期评估、专题内容的调整和后两年合同的续签,1999年进入了新的实施阶段。其工作重点是加强集成和示范应用、突出综合效益、及时总结分析、最终使我国农业气象防灾能力和应用效益有较明显的提高。在前3年的攻关研究基础上,各专题进一步明确了后两年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农业干旱综合防御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黄淮平原农业干旱监测预警与综合防御技术,通过示范,将深耕、秸秆翻压还田、药剂拌种、秸秆覆盖、有限灌溉、喷施防旱剂和防御小麦干热风制剂等技术在濮阳市进行综合推广。2006-2007年4个农作物种植季节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水、防旱和增产效果,能使小麦增产6.4%-7.2%,玉米增产6.7%~11.6%,同时还可减少灌溉1~2次,经济效益显著,适宜在黄淮平原及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足墒深耕、适时播种、配方施肥、指标灌溉、喷抗旱剂等多项小麦抗旱管理措施 ,使麦田浇水次数减少 1~ 2水 ,耗水量平均减少 2 0 4mm ,产量提高 1 4 8%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2 0 6% ,经济效益提高 1 8 0 %。实践证明 ,这是一套简便易行 ,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干旱综合防御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研制开发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各种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涝渍、低温冷害、霜冻、雹灾和森林火灾等六个灾种)的防灾抗灾技术,逐步形成并建立综合应变减灾技术体系,为增强我国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对策措施、技术方法和科学依据。项目的技术成果,将使我国农业的防灾减灾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产生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可靠有效的保障。从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和农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面临川世纪人口的增长和当前生态环境恶化、旱涝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严峻态势来看…  相似文献   

13.
国家科技部在“九五”期间设立了“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项目,并于1996年10月正式批准立项实施,项目主持人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祥德研究员和王馥棠研究员。本项目由中国气象局、水利部、林业局、农业部、中国科学院联合主持。项目从1996年10月启动以来,通过2~3年的野外试验,分工协作,在防旱抗旱技术、涝渍防御技术、灭火与防火技术、人工增雨与防雹技术、低温冷害与霜冻防御技术等5方面均取得了具有应用前景的重要成果。项目共取得新技术27项、研究论文及报告361篇,出版编著9本,获国家专利3项…  相似文献   

14.
祁宦 《气象》2004,30(6):52-55
使用覆盖麦秸、多功能防旱剂拌种以及在夏玉米拔节期、开花期喷多功能防旱剂等干旱综合防御措施,进行田间集成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出:覆盖麦秸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10%~20%,主要集中在0~30cm耕作层,尤以0~10cm保墒效果最好,配合多功能防旱剂的拌种和喷施,可以有效缓解土壤水分的不足,起到合理利用土壤水分,减轻干旱危害的作用,利于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特别在小苗期,这种保墒效果对全苗、壮苗非常重要。一般伏旱年份,采用综合防旱技术,可以提高夏玉米产量10%以上,净收益达到500元/hm^2以上,而且该项技术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将黄淮平原农业干旱监测预警与综合防御技术在泰安进行推广,综合运用深耕、秸秆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药剂拌种、有限灌溉、喷施防旱剂和小麦干热风制剂等技术,并进行了应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明显的抗旱增产效果,每亩麦田可增收节支27元左右,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1农业气象灾害的内涵 农业气象灾害是不利气象条件给农业造成的灾害。由温度因子引起的有热害、冻害、霜冻、热带作物寒害和低温冷害;由水分因子引起的有旱灾、洪涝灾害、雪害和雹害;由风引起的有风害;由气象因子综合作用引起的有干热风、冷雨和冻涝害等。与气象灾害的概念不同,农业气象灾害是结合农业生产遭受灾害而言的。例如寒潮、倒春寒等,在气象上是一种天气气候现象或过程,不一定造成灾害。但当它们危及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时,即造成冻害、霜冻、春季低温冷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象灾害具有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科学防御农业气象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讨贵州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结合贵州生产实际,提出科学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措施,供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参考。  相似文献   

18.
辽宁农业气象干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指在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土壤的水分条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从而使作物产量下降的现象。我省地处东亚太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自然环境和大气环流等原因,每年的降水量在时空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按时间分可形成春旱、伏旱和秋吊,这些旱灾成为影响本省粮食产量的较大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 干旱是指在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土壤的水分条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从而使作物产量下降的现象。我省地处东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自然环境和大气环流等原因,每年的降水量在时空分布上存在较大差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综合气象干旱阈值修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贵州省32个代表站的逐日综合干旱指数CI,利用累积频率的方法,进行干旱等级阈值修订,并根据订正前后的阈值对干旱的日、月、季、年等不同时间尺度变化以及干旱强度的空间分布、典型个例的持续性差异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订正后的阈值与CI阈值等级范围上有细微的差别;订正后的指标在不同时间尺度以及干旱过程强度的分布范围等都比原指标偏大,且判断出来的干旱过程次数更多、连续性更强,能较好的反映贵州省干旱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