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梅  李晓玲  林新 《抗感染药学》2021,18(1):114-116
目的:分析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对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650例资料,分析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不良反应发生的症状对患者年龄段的影响。结果:650例出现ADRs的患者中,经分析发现年龄段在50~75岁之间患者抗菌药物ADRs发生率为最高;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和头孢西丁为引发ADRs的主要抗菌药物;恶心、瘙痒和皮疹为抗菌药物致相关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结论:抗菌药物引发的相关不良反应症状,大多为不合理使用所致,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患者ADRs发生的症状,合理配伍,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并提出合理用药的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发生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居于首位,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大环内酯、青霉素、四环素,差异显著(P<0.05).抗菌药物累及系统主要包括皮肤与软组织、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等,其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荨麻疹、红疹与瘙痒,与其他临床症状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显著(P<0.05).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减少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故临床医护人员今后应依据患者的病情与个人情况对抗菌药物进行选择,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于使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解决方法。方法选取40例使用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分析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预防、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在对40例使用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解决以后,多数患者的不良反应消失、减轻。结论对于使用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要予以重视,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合理、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科临床常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儿科接收接受药物治疗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应探讨儿科常见药物合理用药措施。结果所有患儿中共13例患儿出现用药后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1例,肝功能损害3例,皮疹6例,肾脏损伤患儿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其中造成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主要因素与患儿用药途径不同、用药剂量过高以及抗菌药物使用不良具有较大联系。结论临床儿科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途径不同、用药剂量过高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有关,针对性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用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本院2014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本院1年来的7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照年龄、种类、ADR在临床的表现、用药方法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79例抗菌药物的ADR的报告中涉及的种类有6大类,喹诺酮类排第二,β-内酰胺类居榜首。最主要的不良反应症状表现在皮肤、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ADR患者较快治愈69例,较慢好转10例,无一例无好转者。结论为了患者的健康安全,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使用严加管理,并作ADR分析,减少 ADR的发生,让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产科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概况,以此作为制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规则的有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12月~2013年8月本院妇科门诊收治的有使用药物治疗的1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200例使用药物治疗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总计740例,占61.7%。药物使用方向主要是以预防性用药为主,740例患者中,预防性用药645例,占87.2%。用药方式主要以单一用药(36.5%)和二联用药为主(53.9%)。结论妇产科应该加大疾病在围手术期间的抗菌药物管理力度尽可能使妇产科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更加合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放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选取内科门诊处方进行用药情况调查分析,提出抗菌药物的用药临床效果,所得理论为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本院选取2013年4~8月的内科门诊处方600张,通过对临床药理学知识和药物说明书,对这600张处方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并做出系统的分类记录。结果在内科院部治疗中,使用针剂处方有237例,占39.5%,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363例,占60.5%。结论在内科门诊中,使用抗菌药物用药仍有不合理用药现象,很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身体伤害,内科门诊在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时要严格遵循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和临床药理学知识进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我院8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所得资料进行合理性分析,以提高社会获得性肺炎的治愈率,改善医院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增强医院临床医师的合理安全用药意识。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2年5月我院共收治8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对所有患者的抗菌药使用情况、给药途径、药物联用使用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在采用抗菌药物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静脉注射是其主要的给药途径,运用较为广泛的药物种类为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部分患者需采用药物联用的方式进行治疗,12.5%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结论我院社会获得性肺炎患者在进行抗菌药物的治疗过程中,其抗菌药物的运用是基本合理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不良反应涉及共涉及9类抗菌药物46个品种,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103例,占81%;涉及部位以皮肤及附件最多,占71%;结论抗菌药物导致临床不良反应较多,应严格按照药物使用标准用药,积极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发生的因素,促进用药安全。方法:采用SPSS软件, 利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589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可能存在的因素进行深度分析。结果:头孢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最多;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天数、剂量、过敏史、合并用药等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加强用药监测, 以预防和减少ADR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探讨药物安全使用的对策,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200例患者,收治时间为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对所有患者应用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再应用青霉素以及喹诺酮类药物进行联合治疗,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临床反应。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过敏史的关系。结果 200例患者中,因为药物联用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3例,发生概率为6.5%,有过敏史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无过敏史患者(P<0.05)。临床操作失误导致的不良反应概率为1%。结论临床工作中,要对患者的过敏史进行筛选,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以及工作意义进行不断强化,提高用药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我院2009年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106例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在我院上报不良反应中居首位,其中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李俊芳 《北方药学》2013,(1):105-106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因素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7月~2012年7月上报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66例,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6例(ADR)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药物种类分析中,抗菌药物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占46.98%,中药合剂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占16.26%,静脉途径用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为主要用药途径占80.72%;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及附件占48.19%,消化系统损害占15.67%。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管理,及早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可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为药物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邹燕 《海峡药学》2016,(11):256-258
目的 对临床上输注抗菌药物进行疾病治疗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分析其出现的可能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输注抗菌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这26例不良反应患者中,男11例(42.31%),女15例(57.69%),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6~40岁之间,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发生部位上心血管不良发应最多,有10例(38.46%),皮肤及附件其次,有8(30.77%)例.2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缓解,2例患者留院观察.结论 临床上对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有利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能够加强抗菌药物的细节管理,最终达到提高医疗水平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017年我院180例住院患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观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现象与临床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180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当中,过敏反应患者有20例,光毒性患者有10例,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30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有50例,循环系统反应有20例,软骨毒性反应10例,跟腱损伤30例,其他类型不良反应有10例。结论临床在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时,需要掌握患者适应证,避免出现药物滥用现象,治疗时间不能够过长,对患者药物使用后的情况要进行观察等,提高药物使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及其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间诊治的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70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患者不同年龄段头孢菌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种类、用药剂量、给药途径以及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各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患者使用头孢菌素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不同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同用药方式导致的不良反应与类型等。结果:70例服用头孢菌素患者中,年龄>45~55岁、>55~70岁以及≤1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率最高的药物为头孢他啶,用药途径发生率最高为静脉滴注,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过敏反应。结论:服用头孢菌素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常为小孩及中老年人群,静脉滴注给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应根据头孢菌素的作用特点给药,才能有效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贝伐珠单抗导致高血压等重要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3月 ~ 2022年3月使用贝伐珠单抗的17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用药期间发生贝伐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患者,分析年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用药方案、临床表现、治疗手段和转归情况。结果:发生贝伐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患者共52例,男女各26例;年龄42 ~ 86岁,其中50 ~ 79岁较多(44例,84.62%);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为1 ~ 22个疗程,93.55%的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10个疗程内。高血压、蛋白尿和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8.60%、13.95%和3.49%,其中同时出现累及多个系统的不良反应患者10例。ADR中3级以上不良反应18例(29.03%),包括3 ~ 4级高血压17例,3级消化道出血1例,所有患者预后良好。22例高血压ADR患者继续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17例再次出现高血压;20例蛋白尿ADR患者继续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10例再次出现蛋白尿。结论:临床使用贝伐珠单抗需关注其特有的不良反应,尤其是50岁以上中老年和用药10个疗程内患者。发生高血压和消化道出血时需及时药物治疗,继续使用贝伐珠单抗需做好全程用药监护,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药敏试验对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方法 抽取本院收治的11105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首先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使用抗菌药物的一般干预措施,半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经过不同的干预措施后,实验组患者在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药剂量、给药频次等方面的合理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74.36%)明显高于实验组(2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首先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可以有效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军队属“三级甲等”医院273例住院病人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73例1999年--2001年肺部感染病历进行用药频度、药物费用、合理用药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临床不合理用药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4.47%,其中以超代使用头孢菌素为主,共108例,占39.56%;由不合理用药而导致的不良反应28例,占不合理用药例数的15.82%,仅配伍不合理导致的不良反应就有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93%;使用1种抗感染药物临床有效率为91.43%,合并使用2—4种抗感染药物临床有效率均为88%,合并使用5种抗感染药物的有效率为79.12%,而6种药物以上联合使用,其临床有效率仅为71.69%。结论:抗感染药物应用中,存在着严重的配伍不合理、超代、超剂量等不合理用药情况,合并用药品种数越多,费用成本越大,但有效率未必就好;广大医务人员应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水平,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邓卫燕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161-162
目的:统计分析本院2008~2011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收集的2008年1月~2011年9月发生的4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41例不良反应集中在喹诺酮类、大环内脂类、头孢菌素类,其次为克林霉素类,口服药物不良反应仅2例,且不良反应每年发生的数量呈递增趋势。患者不良反应强度分别为Ⅰ级1例、Ⅱ级25例、Ⅲ级11例、Ⅳ级4例,经过处理和治疗,消除36例、好转5例,无一例死亡。结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多且以注射药物为主,临床用药中要注意增加口服药物的应用,减少注射用药以及非必要性预防性用药,增加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