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鸡Ⅰ类抗原递呈分子亚单位和鸡恒定链的细胞定位及相互关系。方法:RT-PCR获得鸡MHCⅠ类分子α、β2m亚单位,并进一步构建了能表达红色和绿色荧光蛋白的α、β2m亚单位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法与能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的Ii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COS-7细胞,荧光显微镜检测Ii与MHCⅠ亚单位的细胞定位,并通过免疫共沉淀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GFP-Ii与MHCⅠα-RFP、MHCⅠβ2m-RFP在细胞中共表达后出现共定位现象,且共定位于细胞的内膜系统;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只有当GFP-Ii链与MHCⅠα-GFP、MHCⅠβ2m-GFP三者共转染后,才可以检测到MHCⅠα-GFP、MHCⅠβ2m-GFP的表达。结论:鸡Ii与单个的MHCⅠα、MHCⅠβ2m亚单位不能有效结合,Ii只有与完整的Ⅰ类抗原递呈分子才能够形成复合体,且共定位于细胞的内膜系统。  相似文献   

2.
微管与微丝被称为细胞的骨架系统。它们与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细胞及细胞器的运动,以及细胞分泌及分裂等功能活动有关。 一、微管的分子特点: 微管是微小的中空柱状硬质结构。典型的微管外径约250,壁厚50,长可达数微米。用萤光、酶标、负染色等法在电镜下研究其超微结构可见微管大多由13根称为原丝的亚单位组成。(原丝的数目在不同动物细胞内,甚至同一动物不同细胞间可以不同,但大多  相似文献   

3.
角蛋白在喉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医学信息》2000,13(11):622-623
所有哺乳动物细胞的骨架都由三种基本的结构蛋白和相关蛋白组成 ,它们是微丝、中间丝和微管。中间丝是构成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 ,其直径为 7~ 10 nm,分子量为 40~ 70 μ。而组成中间丝的多肽亚单位有 :角蛋白、神经微丝、波形蛋白、结合蛋白、神经胶质蛋白。其中角蛋白家族是最大和变化最多的一类。角蛋白是上皮及上皮源性细胞主要的分化产物 ,不仅具有维持细胞稳定性和运输功能 ,而且在细胞内外信息传导、基因调控和细胞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 ,对角蛋白的结构功能、表达调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同…  相似文献   

4.
中间丝(细胞生长因子、Vimentin、besmin、GFAP、营养素)是以一组蛋白形式存在的,由一些化学组成不同的亚单位构成,其性质不同于微丝微管。在不同的细胞中其蛋白组成  相似文献   

5.
HCG是一种分子量为39000的糖蛋白,由胎盘滋养层细胞合成和分泌,其分子结构包括α、β两个亚单位.由于其α亚单位与LH、FSH和TSH的α亚单位相似,存在免疫交叉反应,而其β亚单位与LH等不同,故测定β亚单位意义更大.β-HCG的测定,在早期妊娠、先兆流产、流产不全、绒毛膜癌和恶性葡萄胎的诊断、监测及疗效观察方面有重要意义.目前实验室测定血清β-HCG的方法有RIA、EI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等.本文应用CLIA和RIA同时对β-HCG不同浓度混合血清及50份标本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扫描电镜观察下,不同细胞的形态及表面结构各有其特点,这种表面结构与细胞内部细胞器有序排列的高度结构性有关。近年来,细胞学家对于悬浮在细胞质中的各种细胞器的位置与细胞表面结构特征之间的功能状态相关已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细胞内有一种由α及β管蛋白二聚体聚合成外径为25nm大小的管状结构的微管。这种微管在细胞内一端与细胞核相连,另一端附在细胞膜上。另外还有一种由肌动蛋白聚合成直径为6~8nm的双螺旋丝,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型微管蛋白ε-tubulin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中的蛋白表达、亚细胞定位及其与纺锤体的相关性。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ε-tubulin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分析ε-tubulin在减数分裂进程中的亚细胞定位模式及其与纺锤体的相关性。结果ε-tubulin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各个时期均有稳定的蛋白表达,在减数分裂前期均匀分布在细胞核中,在生发泡破裂后直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始终保持与纺锤体微管的共定位特性,并持续存在于染色体上。ε-tubulin对纺锤体毒性药物Taxol和Nocodazole敏感并呈现出与微管一致的反应性。结论小鼠卵母细胞内新型微管蛋白ε-tubulin稳定表达并与纺锤体的组装和维持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在动态力学微应变范围内细胞膜表面整合素α5、α6、β1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装置对体外培养的HPDLF进行加载,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不同动态力学应变对HPDLF膜表面整合素α5、α6、β1表达的影响。结果:未加力条件下体外培养的HPDLF膜表面同时有整合素α5、α6、β1亚单位的表达;且β1的表达量最高,α5次之,α6较低;不同大小应变组和不同作用时间组的细胞膜表面整合素α5、α6、β1表达量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动态力学应变引起了HPDLF膜表面整合素α5、α6、β1表达的上调,此影响与应变的大小和作用时间密切相关;在不同亚单位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论:动态力学应变作用下整合素α5、α6、β1亚单位表达的上调,提示整合素β1亚族(特别是αβ亚单位结合体-α5β1和α6β1)可能在HP-DLF的力学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G蛋白 (G protein)是质膜蛋白的一种 ,位于胞浆膜面 ,是广泛存在的一类信号转导蛋白。机体内有多种G蛋白存在 ,其中异源三聚体G蛋白 (heterotrimericG protein)与具有 7个跨膜结构的细胞膜受体偶联 ,介导复杂的细胞信号转导作用。三聚体G蛋白由α、β、γ三类亚单位组成 ,目前已发现有 2 1种α亚单位( 4 5~ 52kD) ,5种β亚单位 ( 35~ 37kD)和 1 1种γ亚单位 ( 8~ 1 0kD)。β和γ亚单位一般以βγ聚合体形式存在 ,长期被认为是无功能性的亚基。近来的研究发现 ,βγ亚单位同样作为一个功能单位参…  相似文献   

10.
整合素(integrins)家族是一组细胞表面跨膜异源双体(Heterodimer)的糖蛋白受体,是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通过非共价键连接构成的异二聚体结构。α、  相似文献   

11.
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是细胞毒性蛋白,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为了进一步研究TNF-β的结构和功能,探讨TNF-β同TNF-α在生物学功能方面的相互关联,并且为纯化应用于临床的rHTNF-β提供技术手段。本实验应用脾内免疫杂交瘤技术制备了一株抗rHTNF-β单克隆抗体B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B5特异地识别分子量为22kDa的TNF-β。B5和rHIL-1、rHIL-2、rHIL-6、rHIFN-γ、rHIFN-α、GM-CSF及E.Coli菌裂解液无交叉反应,B5培养上清与rHTNF-α有弱交叉,腹水在高浓度时有交叉反应。B5具有中和rHTNF-β细胞毒能力,亚类测定为小鼠IgG_1。  相似文献   

12.
β-TSH IRMA与TSH RIA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甲状腺素(TSH)是一种由一种由垂体前叶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它由两条肽腱即α和β亚单位,经非共价腱结合组成的。TSH的α亚单位与FSH、LH、HCG结构极其相似,只有β亚单位-TSH才具有生物活性和免疫活性,因此测定β-TSH有较真实反映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本文通过β-TSH-IRMA,  相似文献   

13.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机体免疫功能和肿瘤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horionic Gon-adotrapin,在人类简称为HCG)是妊娠期间由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类激素。近年来发现HCG不仅对正常妊娠生理过程有影响而且对免疫系统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HCG是一种精蛋白,分子量为45000道尔顿,由α和β两个不同亚单位组成,其特异的生物学活性主要决定于β亚单位。在正常情况下滋养层细胞的肿瘤或非滋养层细胞肿瘤均可分泌HCG。  相似文献   

14.
G蛋白信号通路是细胞跨膜信号转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转导信号的功能涉及广泛的细胞生物学活动。G蛋白的信号转导特性与结合GTP的α亚单位和 βγ亚单位异二聚体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βγ亚单位在维持信号转导的保真度和信号转导途径交联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15.
电压门控钠通道是可兴奋细胞产生电兴奋的基础结构,其α亚单位为基本功能单位,可单独发挥作用。在人类已有9个α亚单位被成功克隆。对钠通道α亚单位的基本结构与分类、选择性剪切、基因克隆与突变、钠通道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以及神经母细胞瘤钠通道的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高表达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SH-SY5Y(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转基因细胞模型,观察GSK3β高表达对宿主细胞tau蛋白磷酸化、微管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构建GSK3β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H-SY5Y细胞,使GSK3β在SH-SY5Y细胞中得到高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观察tau蛋白磷酸化、总tau蛋白、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GSK3β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H-SY5Y细胞36 h后,GSK3β在SH-SY5Y细胞中的表达达到高峰,tau蛋白Ser199/202、Thr231、Thr205等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在转染后48 h达到高峰; tau蛋白总量未有明显变化。转染后60 h,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明显减低。 结论:高表达GSK3β的SH-SY5Y细胞可使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高,从而降低tau蛋白结合和稳定微管蛋白的能力,导致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SEPT7基因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MG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腺病毒为载体转导SEPT7(rAd5-SEFF7)入U251人脑胶质瘤细胞系;Transwell法和3-D Matrigel法观察U251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划痕实验和2-D Matrigel法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应用蛋白印记检测MMP2,MMP9,MT1-MMP,TIMP1和TIMP2的表达变化,蛋白印记和免疫荧光检测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以及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蛋白tubulin-α结构的变化.结果 转染SEPT7后U251MG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细胞MMP2、MMP9、MT1-MMP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下调、TIMP1和TIMP2的表达则上调;肿瘤细胞的微管蛋白tubulin-α结构出现了重新分布,发生了扭曲及聚集现象,接近于正常的非肿瘤细胞的tubulin-α结构.结论 SEPT7基因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通过逆转MMPs/TIMPs的失衡状态,降低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以及改变细胞骨架tubulin-α的结构而实现的.SEPT7可作为基因治疗胶质瘤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高表达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SH—SY5Y(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转基因细胞模型,观察GSK3β高表达对宿主细胞tau蛋白磷酸化、微管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构建GSK3β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H—SY5Y细胞,使GSK3β在SH—SY5Y细胞中得到高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观察tau蛋白磷酸化、总tau蛋白、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GSK3β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H—SY5Y细胞36h后,GSK3β在SH—SY5Y细胞中的表达达到高峰,tau蛋白Ser^199/202、Thr^231、Thr^205等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在转染后48h达到高峰;tau蛋白总量未有明显变化。转染后60h,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明显减低。结论:高表达GSK313的SH—SY5Y细胞可使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高,从而降低tau蛋白结合和稳定微管蛋白的能力,导致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19.
哺乳动物的骨骼系统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丝,其中中间丝是细胞骨骼的主要成分,它们呈管状结构,常与其它细胞结构如微管、膜、多聚核蛋白体及某些特殊的蛋白质有关。在生理状态下不易溶解,生化上又可分为相互关联的数种类型:细胞角蛋白、Vimentin、Desmin、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及神经丝等。各种中间丝的组织特异性见表。近年来,人们为制作各种中间丝的单  相似文献   

20.
G蛋白βγ亚单位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蛋白(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s)是由α、β、γ亚单位组成的杂三聚体,除了能够转导多种信息,如光子、激素、神经递质、气味分子、蛋白酶以及离子进入细胞内之外,还在细胞骨架形成与维持、信号转导反馈环的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在这些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G_α亚单位;G_(βγ)亚单位的作用是将G_α锚固于细胞膜上并通过与之结合或脱离来调节其活性,而缺乏重要的直接功能。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G_(βγ)亚单位在多方面有着广泛的作用。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