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榕  林秀铭  穆艳  林亚洲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61-1963
心源性猝死大多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引起。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h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是一种能自动识别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并能在数秒内使之终止并转复为正常心律的体内除颤起搏装置,成为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手段。我院2006年12月~2009年3月共为20例患者植入ICD,均达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又称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英文简称ICD。ICD是一种能终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多功能、多程控参数的电子装置。它体积小 ,能够植入体内。其基本作用为监测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并能通过抗心动过速起搏或电除颤来终止这类恶性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植入ICD是临床上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方法。1 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ICD在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治疗中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对具有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 ,但未发生过这类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的预…  相似文献   

3.
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起搏器(以下简称ICD)是80年代由自动除颤外尚有心律转复功能的心脏转复除颤器,1988年发展为具有程控功能,即可起搏缓慢心律,亦可抗快速心律失常进行复律和除颤的作用。我院于2000年7月1日对1例心肌梗塞、室壁瘤形成,反复发生室速的病人安置ICD,使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薛晶  朱慧 《现代护理》2005,11(3):246-246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是目前预防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措施。在植入ICD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而双心室同步起搏可使这一部分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并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减少ICD的放电次数,改善生活质量。我科2003年11月对1例高龄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起搏器(以下简称ICD)是80年代由自动除颤外尚有心律转复功能的心脏转复除颤器,1988年发展为具有程控功能,即可起搏缓慢心律,亦可抗快速心律失常进行复律和除颤的作用.我院于2000年7月1日对1例心肌梗塞、室壁瘤形成,反复发生室速的病人安置ICD,使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 印某,男,71岁,10年前因劳累后出现胸闷、心前区隐痛,呈压榨样,伴全身大汗,意识丧失,小便失禁,四肢抽搐人院.  相似文献   

6.
<正>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目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SCD最常见的诱因。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是目前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防止SCD的有效方法。ICD具有同步电复律、非同步除颤、抗心动过速起搏及支持心动过缓起搏等多种功能,可及时监控患者心率及心律变化,识别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采用复律、除颤、起搏等方法纠正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7.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源性猝死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心电监测技术显示其主要原因是心室颤动。由Mirowski最早设计的埋藏式自动除颤器,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可以在心律失常发生10~20 s内释放电能除颤,防止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目前,ICD技术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具有诊断和多种治疗功能的的新一代ICD开始在临床应用,其临床适应证不断拓展。1990年以来的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认为ICD对…  相似文献   

8.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是目前预防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措施[1].在植入ICD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而双心室同步起搏可使这一部分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并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减少ICD的放电次数,改善生活质量.我科2003年11月对1例高龄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心脏再同步心律转复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ous therapy with defibrillator,CRT-D)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其中ICD应用于临床已有20多年的历史.ICD/CRT-D能明显降低心律失常患者死亡率,已成为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最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ICD/CRT-D的植入数量增加,植入术后患者的随访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双腔ICD在我国应用较少,现将本院成功应用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由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脏性猝死是医疗保健上一个棘手的重要问题。1980年Mirowski医师等为一位反复发作室速/室颤和晕厥的女患者植入的第1台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为恶性心律失常提供了一个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治疗领域。ICD是1种能在10-20S内自动识别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并能使之终止并转复成正常心律的植入型器械。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于2002年12月和2004年7月对2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安装了ICD,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裘文娟 《天津护理》2004,12(1):22-23
心源性猝死(SCD)乃是人类的重要威胁。而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是SCD的主要原因。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具有抗心动过速起搏,同步电复律、非同步除颤及支持心动过缓起搏等多种功能。它能持续监测和分析患者心率及心律的变化,在10-20 S内感知并识别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分别采用复律、除颤、起搏的方法,纠正各种心律失常,防止SCD的发生。我院自2000年开始ICD治疗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illator,ICD)的应用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它能通过连续监测患者心率变化,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被确认时,它自动发出脉冲刺激心脏转复心律,使心脏恢复正常心跳。现将我院2003年5月~2009年12月植入ICD治疗11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陈春芳  宋剑平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1013-1014
报告了1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行心脏巨大脂肪瘤切除术后的护理。患者术后发生数次心室颤动,除颤器未能感知复律,经胸外心脏按压成功复律。护理重点为:加强心律失常的观察、抢救,确保除颤器的有效运行;维持最佳血钾、血镁浓度,纠正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防止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心脏压塞;实施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患者术后在ICU经严密监护、治疗和护理,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具有自动识别室性心律失常,并在数秒钟内将室性心律转复为正常心律的能力.ICD被推荐为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并被证明是心脏性猝死的有效预防手段[1].高龄患者病情复杂、合并症多,我院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成功为1例高龄冠心病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ICD,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相波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电除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救治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电除颤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相波组104例患者,双相波组136例患者。单相波组电除颤采用能量递进提升;双相波组电除颤采用能量非递进提升。记录电除颤成功所需的电击次数、第一次电击后心律转复率、电除颤前及复律成功后6 h血肌钙蛋白(cTnI)、心肌型肌酸激酶(CK)水平,比较两组各项指标,评价低能量双相波在恶性心律失常复律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单相波组三次电除颤成功率为44.23%,双相波组为66.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相波组一次电除颤后心率转复率为60.57%,双相波组为8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电除颤成功后6 h测定心肌损伤指标,单相波组cTnI、CK-MB为(6.9±0.3)、(124.7±23.5)μg/L ,双相波组为(2.1±0.4)、(65.3±15.2)μg/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双相波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电除颤中的转复成功率高于单相波,心肌损伤程度比单相波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总结Brugada综合征伴发热电风暴病人的护理,提高Brugada综合征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在住院期间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加强护理,及时处置恶性心律失常,预防心律失常,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通过治疗及护理,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史婷婷 《全科护理》2016,(9):933-934
正心源性猝死大多因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引起。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明显降低因恶性心律失常而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ICD是目前治疗恶性心律失常最可靠、最有效的手段。2013年1月—2015年10月本科已成功为14例恶性心律失常病人植入了ICD,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本科  相似文献   

19.
总结12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的护理,重视患者术前宣教准备,术中积极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是ICD手术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可以在心律失常发生10~20s内释放电击除颤,能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从而减少心律失常性猝死的发生。传统的做法是开胸植入。我科自2008年以来采用介入法成功为8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ICD,因其无需开胸、损伤小、出血少、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