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晶晶 《四川中医》2020,38(8):214-217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中医护理方案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出血后偏瘫患者80例,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药熏蒸联合中医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P0.05);观察组干预后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肢体痉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步幅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步速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中医康复护理方案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干预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步行能力及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联合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试验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患者给予早期高压氧联合整体康复护理,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结果干预前2组ADL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干预后,2组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均0. 05),且试验组NIHSS评分降低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2组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均0. 05),且试验组ADL评分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整体康复护理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临床治疗及护理均有较高指导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术后7~10 d加用高压氧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各观察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NIH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临床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远距离照护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居家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试验组在常规出院指导与随访的基础上给予远距离照护。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2周、24周评价2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干预后12周、24周,试验组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肢体运动功能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2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运动功能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远距离照护模式能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介入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老年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实施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康复干预,8周后观察2组临床有效率、肢体活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干预后2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以上2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能够显著提高老年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功能显著提高,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6.
郭现军 《新中医》2020,52(10):37-3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缺血型脑中风(气虚血瘀证)偏瘫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脑活素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肢体功能状况、生活质量水平、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4.87%,对照组为79.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FAC、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LD)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SS-QOL、ALD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运动治疗缺血型脑中风(气虚血瘀证)偏瘫患者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位肢体系统康复训练模式对高血压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制定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控制血压、药物指导以及生活能力训练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予以体位肢体系统康复训练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健康调查表(SF-36)分别评估2组患者神经功能、活动能力、肢体功能、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患者上肢与下肢的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SF-36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体位肢体系统康复训练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规律性康复运动指导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脑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康复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康复训练及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规律性康复运动指导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测评患者情绪,脑功能的评估指标包括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清瘦素(Ghrelin)水平,采用Fugl-Meyer量表与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Ghrelin水平,采用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17评分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干预后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SS-QOL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Ghrelin水平明显上调,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规律性康复运动指导模式能够明显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上调血清Ghrelin水平,并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而促进患者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7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院内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GQOL-74评分、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以及GQOL-74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康复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恢复期住院患者252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CNS)评分均明显降低,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2组患者生存质量(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患者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和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对脑出血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快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干预结束后,比较2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Fugl-Meyer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ADL和Fugl-Meyer评分干预后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0%(30/30),对照组为90.00%(27/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0.00%(3/30),对照组为23.33%(7/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配合中医护理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3,(2):163-165
目的:分析丹参针剂对脑出血后半身不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75例患者使用抗凝、降血脂、降血糖、调整血压及预防并发症等常规临床脑出血半身不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针剂治疗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功能、负面情绪评分等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负面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丹参针剂可以有效提高脑出血半身不遂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功能,减轻患者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续性体位护理干预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延续性体位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巴氏指数(BI)评分、Fugl-Meyer平衡评估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延续性体位护理,能有效提高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目标任务导向联合认知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病情稳定后行常规性肢体运动训练,观察组病情稳定后行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2组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日常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目标任务导向联合认知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基于正性激励模式护理的特点并总结对直肠癌术后患者情绪与自护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及研究拟制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共64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2例予以相关专业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试验组32例给予基于正性激励模式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自护能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试验组患者以上评分相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各项目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且试验组各项目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正性激励模式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直肠癌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积极面对治疗与恢复,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进而提升服务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金楹  陈晓慧 《新中医》2016,48(5):257-259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效果。方法:将68例早期中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神经内科常规护理)与干预组(于对照组护理方案上实施中医康复干预)各34例。比较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HAMD评分、HAMA评分、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及HAMD评分、HAMA评分均改善,且干预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干预组91.2%(31/34)高于对照组61.8%(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中医康复综合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在术后应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在术后进行常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四肢功能评分以及脑组织的氧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个月,2组上肢评分、下肢评分、Fugl-Meyer总分及血清BDNF、NSE、S100β、GFAP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pbr(O2)、Sjv(O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pbr(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脑组织氧代谢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以及肢体功能,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辨证施护。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出院时以及出院6月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BI)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情况。结果:FMA、BI评分组间比较显示:试验组出院时、出院6月末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BI评分组内比较显示:两组出院时、出院6月末的评分均高于入院时,出院6月末的评分均高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护能促进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其ADL,且效果随时间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78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时间范围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Fugl-Meyer评测法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护理后均显著上升,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引流量较低(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心理状况比较无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况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运动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基于循证化个体护理对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后遗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接收的60例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实行基于循证化的个体护理,对照组30例实行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评分以及收缩压、舒张压、住院时间、后遗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NIHSS评分和Fugl-Meyer量表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护理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失语、构音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实施基于循证化的个体护理能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助于血压控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