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针对路基动力响应试验中,轻配重的惯性激振器在高频激振时出现"悬浮"引起的打击力损失问题,提出一种惯性激振器结构参数优化的方法。建立路基动力响应机械式惯性激振器动力学模型,详细分析激振频率、激振器自身配重与激振振幅、落地点相位、对路基打击力之间的关系,找到影响激振器工作性能的主要参数-激振器自身配重与偏心激振力的比值;分析正常激振时该参数的合适范围,及其与打击力之间的对应关系,调节此参数可降低配重的同时保留较大打击力。该结论对惯性激振器轻量化设计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惯性激振器的激振力在运动中也可以实现调节,满足特定的振动机械需求,设计了一种通过气压来调节偏心质量的惯性激振器。论文提出了设计思路,进行了结构设计,建立了分析计算模型。更进一步,论文建立了离心惯性力与转速、气压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下的相互关系,得出了分析方程和变化曲线。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对设计生产部门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双轴惯性激振器安装和制造精度,对偏心装置的安装相位差、偏心质量等因素进行研究,基于AMESim软件建立了双轴激振器模型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偏心装置的安装相位差决定了激振力的方向角,两轴偏心块质量决定了激振力形状,激振方向能够通过调整两轴偏心块的安装角度来确定,激振力形状能够通过调整两轴偏心质量进行调整,为激振器的设计和安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接上期) 7 振动时效工艺过程 振动时效处理过程是将激振器刚性夹持在被处理零件的适当位置,首先根据零件大小,形态和夹持情况来调节激振频率,最好使零件在其固有频率下进行共振,然后应根据零件所需动应力或振幅的大小来调节激振力。零件的振动状态和动应力,可用测量振动和应力的仪表来检测。通常将感受元件(加速度计或速度计)接于被振物体上,振动时,感受元件把接收到的振动信号送往测试仪表,经放大并指示出各种所需的参数值。振动状态的主要指示参数是振幅、频率和振型。振动状态和激振力的控制是通过激振器的控制装置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电液激振器作为疲劳试验机的关键部件,其发展趋势是向着高频率发展的同时,能保证其较大的激振力输出,以满足工程试验对激振器的高频率大激振力的需求,为此电液激振器的谐振特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电液激振器系统是由2D阀驱动单出杆液压缸活塞以某一振动中心位置作周期性往复运动。根据流体力学和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对该系统进行数学建模。通过实验研究与分析发现,随着电液激振器的激振频率的上升,激振力的输出会逐渐减小,但在中间的某个频率段激振力会突然增大,且输出波形更趋近于正弦波,因此可以确定在这一频率段激振器发生了谐振。  相似文献   

6.
电液激振器作为疲劳试验机的关键部件,其发展趋势是保证输出大激振力的同时,向着2000Hz以上工作频率段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振动环境试验的需求,为此对高频电液激振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高频电液激振器系统是由2D阀驱动液压缸活塞以某一振动中心位置作周期性往复运动。根据流体力学和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对该系统进行数学建模。通过实验研究与分析发现,在2000Hz至3000Hz高频电液激振器所采集的激振波形比较光滑,且波形失真度不大,趋近于正弦波。同时,实现了激振频率3000Hz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液压激振器的设计及应用。重点阐述了这种液压激振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各激振参数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8.
地面颤振模拟试验技术是一项利用激振器模拟飞行器非定常气动力,从而模拟颤振特性的全新试验技术.为了对地面颤振试验的精度进行分析和验证,本文研究了地面颤振模拟试验中的非定常气动力重构方法以及受结构动态特性影响的激振力实时反馈控制方法,并以风洞试验模型进行了颤振特性测试.为了解决激振器及顶杆装置对柔性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设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共振破碎机用高频惯性箱式激振器的结构设计和力学计算。激振器所用轴承为圆柱滚子轴承,可以承受较大的径向载荷和冲击载荷,轴承外圈与激振器箱体轴承座的配合采用具有较大过盈量的P级或N级配合,内圈和振动轴的配合采用n级配合。轴承润滑采用循环油润滑,密封采用骨架油封。激振力的大小通过改变惯性激振器的频率和偏心块结构实现。通过人字形同步齿轮实现激振器两根振动轴的同步。通过循环冷却水系统实现激振器的整体冷却,保证轴承、密封圈、振动轴等的工作温度。据此设计的激振器,使用在高频共振破碎机上,可以实现高频、大振幅、大激振力,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款可避免自振的激振器.其特点是采用预压可移偏心轮结构,当转速较低时,预压可移偏心轮保持结构对称,使低频阶段激振器无激振力输出并避免设备的自振;在高速转动时,轮上的可动偏心块移动从而输出规定的激振力.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后对可动偏心块的运动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并用MATLAB软件对其运动过程进行仿真,从理论上验证无自振偏心轮能够避免共振的性能,为将来设计系列激振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