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2.
3.
4.
不同品种兔眼越橘花粉超微结构与营养成分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越橘花粉稔性与超微结构及营养成分的关系,以灿烂、园蓝、粉蓝、杰兔和顶峰5个兔眼越橘品种的花粉为试材,运用透射电镜观察花粉结构及测定了花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越橘花粉结构中,内膜系统清晰可见,发育程度因品种而异。花前的花粉细胞核仁较大,蛋白质合成旺盛。通过花粉超微结构与营养成分间关系的分析比较表明,花粉壁的厚度、花粉细胞的蛋白质含量与花粉的萌发率没有相关性。花粉细胞的全糖和脯氨酸含量与花粉发芽率有正相关趋势。内质网发育程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果树》2019,(3)
以生长在不同地域皀4个大果沙枣品种皀果实为试材,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及不同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之间皀差异和相兲性。结果表明:4个大果沙枣品种ABTS·+自由基皀清除活性、DPPH自由基皀清除活性、铁氧化还原能力(FRAP)具有显著性差异,‘八卦沙枣’和‘牛奶头沙枣’皀抗氧化活性最高;4个大果沙枣品种之间鞣质、总酚、游离酚、结合酚、黄酮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大白沙枣’皀总酚、结合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八卦沙枣’皀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DPPH、ABTS、FRAP 3个抗氧化测定方法测定4个大果沙枣品种皀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兲性;黄酮含量可作为判断大果沙枣抗氧化活性强弱皀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枣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以酸枣、过渡(中间)类型和栽培枣共3类种质5个品种为试材,对不同品种不同器官(果实、果皮、果肉、叶片、花、种仁)总黄酮含量及果实黄酮提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3类种质的5个品种脆熟期果实的总黄酮含量(以鲜重计)为0.89~3.55 mg/g,平均值为1.94 mg/g;果皮总黄酮含量为4.13~8.21 mg/g,平均值为5.73 mg/g;果肉总黄酮含量为0.17~1.07 mg/g,平均值为0.66 mg/g;花总黄酮含量为3.47~6.90 mg/g,平均值为5.50 mg/g;成熟叶片总黄酮含量为7.01~9.02 mg/g,平均值为7.98 mg/g;种仁总黄酮含量为6.48~14.39 mg/g,平均值为11.43 mg/g。5个品种各器官总黄酮含量的大小顺序为:种仁>叶片>果皮>花>果实>果肉;果实、果肉和叶片中总黄酮含量都是酸枣>中间类型>栽培枣;3类种质脆熟期果实黄酮提取液与·OH清除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8.
为分析不同李种质果肉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进一步提高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以21份李种质为试材,测定其果肉中总酚含量,采用DPPH法、FRAP法和ABTs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李果肉中总酚含量丰富且不同种质间差异明显,不同李种质果肉中总酚含量为81.8~1104.9mg/kg,平均含量549.1mg/kg。‘密山大紫李’和03297含量较高,‘玉皇李’含量最低;不同李种质间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介于25.19~270.61μmol/g,FRAP抗氧化能力介于80.85~1 096.47μmol/g,ABTs抗氧化能力介于74.84~635.59μmol/g。果肉中总酚含量与DPPH、FRAP、ABTs均呈极显著正相关。3种抗氧化评价方法的相关性分析表明,DPPH与FRAP、DPPH与ABTs、FRAP与ABTs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缺锌胁迫对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和小金海棠(M. xiaojinensis Cheng et Jiang)两种苹果砧木幼苗SOD、POD和CAT的活性,膜质过氧化水平及内源激素IAA、GA3、ZR和AB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锌胁迫下,两品种叶片和根系中SOD活性显著下降,POD和CAT活性、MDA含量不同程度增加,但小金海棠SOD活性下降幅度较平邑甜茶小,POD和CAT活性增加比例大,且MDA积累量低。缺锌使两种砧木幼苗不同器官中IAA、GA3含量显著降低,ZR、ABA含量增加;小金海棠缺锌植株IAA、GA3、ZR含量较平邑甜茶高,ABA含量低。平邑甜茶缺锌植株膜质过氧化水平高,对缺锌胁迫较敏感,小金海棠在缺锌胁迫下抗氧化能力强,促进生长的激素含量高,对缺锌胁迫有较强的抵御和耐受能力;平邑甜茶缺锌植株膜质过氧化水平高,对缺锌胁迫较敏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以田间2年生金矮生苹果为试材研究表明。覆草、覆膜、清耕植株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势相似,上午7~9时达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覆草、覆膜对光合速率日变化影响较小,但显著提高子叶片CO_2日同化量。 相似文献
15.
16.
17.
越桔菌根真菌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越桔菌根真菌的研究历史、菌根菌种类、影响其发育的因素及菌根真菌对越桔生长、结果、养分吸收的生理作用,并提出了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为探讨采前铺设反光膜对桃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及着色机制,以容易着色的晚熟桃品种‘霞晖8 号’为试材,采收前12 d 除去外黄内黑双层袋,研究了不套袋不铺反光膜、除袋不铺反光膜和除袋铺反光膜对果皮色泽、色素含量以及与果实着色相关的酶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袋不铺反光膜和除袋铺反光膜均能显著提高果实红绿色差值(a*)、红绿色差/黄蓝色差值(a*/b*)、色饱和度(C)和果皮花色素苷含量,降低色调角(h),除袋铺反光膜较除袋不铺反光膜处理花色素苷含量更高(P < 0.05);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UFGT 和CHS 在试验之初即上调表达,而DFR、LDOX 和F3H 则随试验的进行而上调表达。此外,不套袋不铺反光膜处理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逐渐降低,而其他两个处理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采前除袋铺反光膜较除袋不铺反光膜的处理活性更高。据此推测,除袋不铺反光膜和除袋铺反光膜条件下果皮花色素苷的合成是多个基因协同调控作用的结果,尤以除袋铺反光膜处理促进花色素苷积累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