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辨证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50例,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推拿治疗基础上,加用辨证推拿手法。结果:150例入选患者有146例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均有所改善(P<0.01,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改善患者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点穴推拿疗法对高黏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高黏血症患者共61例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7例);前者施针刺配合点穴推拿疗法,后者施针刺疗法,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和症状体征积分变化。结果:针刺配合点穴推拿疗法对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显著(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积分改善显著(P<0.05)。结论:针刺配合点穴推拿疗法能有效治疗高黏血症,且疗效优于单纯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药罐疗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推拿治疗;研究组于上述基础上联合药罐疗法,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9.5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VAS评分、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罐疗法联合手法推拿在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治疗中疗效确切,能够缓解颈椎疼痛,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流变学,利于减轻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6例,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推拿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流速度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有更为显著的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右侧、左侧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较对照组也有更为显著的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恶心、头痛耳鸣、颈部疼痛情况亦较对照组有更为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干预的同时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流速度指标,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舒颗粒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恩施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3例给予单纯推拿治疗,观察组77例采用颈舒颗粒联合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治疗8周后疼痛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并统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8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PPI评分及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度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92.2%(71/77)、36.4%(28/77),对照组分别为76.7%(56/73)、31.5%(23/73),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颈舒颗粒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效果佳,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穴位深刺合整脊手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牵引+依托考昔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穴位深刺合整脊手法推拿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疼痛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试验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证候积分、VAS评分、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深刺合整脊手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有效减轻颈部症状体征,提高局部活动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有助于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并探究其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牵引疗法。对照组配合单纯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麻木评分、颈部残障指数(NDI)、简化Mc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PQ、NDI、麻木3个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突出,可改善患者颈部麻木、疼痛等症状,同时改善颈部功能障碍状态,降低血黏度,下调血清IL-6、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俞壮武 《新中医》2015,47(3):222-22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刺治疗,评估2组患者功能改善状况,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为7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日常生活和工作、心理适应能力、颈肩痛、头痛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不仅能够改善眩晕、疼痛症状,还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PLD)的疗效及对外周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50例PL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以推拿治疗,对照组20例予以三维立体牵引,两组均以30d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及外周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牵引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大多数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LD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状态,推拿可有效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其疗效优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法(以益气升阳,活血通窍法为治疗原则);对照组30例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在判断其疗效的基础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CD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对TCD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理想的疗效,这可能与针刺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灵合剂配合推拿整复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50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200例服用颈灵合剂配合推拿整复;对照组(1)150例仅服用颈灵合剂治疗。对照组(2)150例仅以推拿整复治疗,3组均以10天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主要观察3组临床疗效、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变化(TCD、CDFI)、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及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值)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颈灵合剂配合推拿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69.5%),显著高于对照组(1)(颈灵合剂组)的90%(治愈率38.7%)及对照组(2)(推拿整复组)的78.8%(治愈率30.7%)(P<0.01)。结论:颈灵合剂配合推拿整复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地缓解血管痉挛,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梁娜  牛文民  张超 《河南中医》2016,(5):904-906
目的:观察颈排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及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统计到的经门诊及住院确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治疗组给予颈排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31%,对照组有效率80.7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排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方联合疏经通督推拿对颈椎病患者颈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推拿科门诊的颈椎病患者2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温经通络方联合常规推拿法治疗,治疗组给予温经通络方联合疏经通督推拿法治疗,应用等速肌力测速仪和表面肌电图测量患者治疗前后颈脊旁肌、斜方肌以及胸锁乳突肌的中位频率值(MF)和颈部的前屈和后伸50%的最大主动收缩力量值(MVC)。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前屈运动和后伸运动50%MVC值均显著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脊旁肌、斜方肌以及胸锁乳突肌的MF值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通络方联合输经通督推拿治疗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颈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许羚 《新中医》2021,53(3):191-194
目的:观察米字型颈椎保健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米字型颈椎保健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9%、74.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NDI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VAS评分、NDI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米字型颈椎保健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颈肩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铍针配合中医导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颈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铍针治疗,每5天治疗1次,一般治疗1~3次,同时每天配合中医导引治疗3次,连续2周。对照组采用针刺双侧风池、C4~C6颈夹脊穴及肩井穴,配合颈部一指禅推、捏拿、(?)揉、点按、拍打等常规推拿治疗,隔日1次,每次40 min。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JOA)评分、颈项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治疗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铍针配合中医导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4号方配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椎病4号方配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颈椎病4号方配合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降低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皮下血肿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 与电针配合推拿治疗相比,颈椎病4号方配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6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使用单纯的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实验组32例,使用推拿配合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愈11例,好转17例,无效3例,实验组治疗后治愈21例,好转10例,无效1例,实验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学上这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很好的疗效,是1种安全有效的理想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对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颈椎病患者270例,随机均分为针灸推拿配合组、单纯针灸组与单纯推拿组,给予相应的治疗,将三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针推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100%,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灸组(81.1%)与单纯推拿组(85.6%)。结论: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见效迅速,是当前治疗颈椎病的较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颈夹脊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3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针刺颈夹脊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接受推拿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特殊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在观察期内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43.76%(28/64),对照组为36.67%(22/60),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贺氏三通法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缓解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7%,观察组总有效率93.3%.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评分均显著增加,观察组治疗后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性眩晕及功能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对照组随访半年后复发率20%;观察组随访半年后复发率6.7%.两组复发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贺氏三通针灸法联合推拿治疗疗效优于仅用贺氏针灸法治疗.观察组眩晕及功能评估状况优于对照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随访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该方法操作方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