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壳聚糖-胶原偶联生物膜为载体,联合移植雪旺细胞(SCs)与神经干细胞(NSCs)在治疗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并评价该方法的疗效。方法大鼠孕鼠体内取出胎鼠分离获得原代NSCs进行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坐骨神经中分离获得原代SCs进行体外培养,分别传代4代获得大量细胞。40只Wistar大鼠建立大鼠脊髓半横断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SCs移植组,NSCs移植组,NSCs联合SCs移植组。将胎鼠NSCs和乳鼠SCs共同种植于胶原-壳聚糖偶联的神经生物膜上,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模型的脊髓损伤部位,对动物进行BBB脊髓功能评分,BDA神经示踪标记,标记2周后处死动物取出动物脊髓组织进行Cy3荧光素染色,p75免疫荧光染色及脊髓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4组实验动物BBB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OVA,P〈0.05),p75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物面积比较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OVA,P〈0.05)。结论NSCs和SCs能够在胶原-壳聚糖偶联的神经生物膜上共同生长分化,并且SCs能够诱导NSCs产生轴突定向生长。壳聚糖-胶原生物膜介导的SCs联和N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可使神经部分再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雪旺细胞(SCs)和人胚神经干细胞(NSCs)共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猴模型的疗效。方法 采用恒河猴自体SCs和人胚NSCs共同移植治疗PD猴,3只成年恒河猴偏侧部分损伤性PD模型采用3种不同的移植物,对照猴移植磷酸缓冲液(PBS),干细胞猴移植人胚NSCs,共移植猴移植SCs+NSCs。结果 猴行为学评分:在移植术后1个月,共移植猴中的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而干细胞猴及对照猴无明显变化;2个月后,干细胞猴及共移植猴,恢复程度都在2分以上,术后4个月,共移植猴和干细胞猴已接近正常。PET示DAT的显像剂18F—FP—β—CIT在移植后2个月,共移植猴在正常侧(左侧)纹状体区呈明显的放射性浓聚,而在毁损侧(右侧)纹状体区放射性摄取也出现明显浓聚,干细胞猴毁损侧(右侧)纹状体区放射性摄取仍不明显;在移植后6个月,共移植猴和干细胞猴,DAT的显像剂在毁损侧(右侧)纹状体区放射性摄取都出现明显的浓聚,而对照猴仍无明显变化。移植区脑组织TH染色显示,对照猴中未见到TH阳性细胞,干细胞可见到有TH染色阳性细胞从移植区向周围迁移;而共移植猴可见到TH染色阳性细胞从移植区向周围迁移的数量明显增多,且细胞体积也较饱满。结论 SCs和NSCs共移植能有效的治疗PD猴模型,SCs可来源于患者自体的周围神经,能避免排异反应及伦理问题,可望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大鼠神经干细胞与小鼠雪旺细胞混合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外培目的观察小鼠雪旺细胞体养时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存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获取Wistar鼠坐骨神经并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和纯化雪旺细胞;体外分离新生乳鼠脑神经干细胞,将雪旺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分别培养扩增后进行共培养。共分5组进行:实验组1(NSC悬浮+SC悬浮+DMEM/F12);实验组2(NSC悬浮+SC贴壁+DMEM/F12);试验对照组1(SC培养基+NSC+DMEM/F12);试验对照组2(EGF/bFGF+NSC+DMEM/F12);试验对照组3(NSC+DMEM/F12)。倒置相差显微镜对各组培养细胞每天观察形态和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混合培养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SC采用P0和S100,NS采用nestin标记,神经干细胞分化神经元分别采用GFAP、GalC、Tubulin-β染色。结果共培养组NF染色阳性神经元样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干其他各组;实验组1克隆球直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其平均直径为8μm;实验组神经元样细胞突起的长度比对照组的长,3周长度差为26.5-67.3μm。结论大鼠神经干细胞与小鼠雪旺细胞共培养使两者不仅能够共生,而且雪旺细胞能显著促进体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神经干细胞分化神经元突起增长并且有序排列成轴索样结构。  相似文献   

4.
骨髓源神经干细胞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用于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 每组12只。A组: 将骨髓源神经干细胞与ECM凝胶混合, 种植于几丁糖神经导管中修复10mm坐骨神经缺损; B组: 仅将ECM凝胶种植于神经导管中; C组: 坐骨神经切下10mm, 翻转180°后缝合。16周后, 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腓肠肌湿重测定、组织学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和轴突计数等检查。结果: A组的各项检测指标与C组相近, 明显优于B组, 差异显著(P<0. 05)。结论: 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可作为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激活态雪旺细胞( ASCs)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对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神经方向分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酶消化组织块法结合机械分离法分离培养ASCs;Ficoll法分离得到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CMNCs)并经贴壁培养、分离后获得HUCBMSCs.采用全反式微甲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对照组)、ASCs培养基半量换液法(实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迹法( Western blot)半定量、荧光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PCR)[神经纤维200 (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磷脂碱性蛋白(MBP)]定量分析等方法在诱导培养后1、2、3、4周进行综合评价HUCBMSCs诱导分化,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证实HUCBMSCs在ASCs和全反式微甲酸及bFGF、EGF的作用下向神经源性细胞分化.不同诱导时间细胞阳性率、Western blot半定量、Real-time PCR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时间内两种诱导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Cs可以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并促进HUCBMSCs向神经源性细胞分化,与传统全反式微甲酸诱导方法比较更简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以壳聚糖复合Ⅰ型胶原蛋白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新型人工神经支架材料.方法 将壳聚糖与Ⅰ型胶原蛋白分别溶于0.05 mol/L的醋酸溶液中,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新型人工神经支架材料,并以紫外线照射的方法使其交联.经扫描电镜观察内部结构的排列规律及走行,比较其与周围神经的异同,测量其孔径大小、计算孔隙率等指标.观察在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30 d体外降解率.并对材料进行力学及细胞毒性实验.结果 构建的材料为均匀圆柱状,内部为孔径均匀且平行排列的微观结构,其微孔直径为60-130μm,孔隙率为83.30%,体外降解率为16.95%,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与周阡司组织无毒性反应.结论 使用壳聚糖复合Ⅰ型胶原蛋白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出具有良好三维空间构型的新型人工神经支架材料,其牛物相容性良好,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课题。自体神经移植虽是较有效的方法,但供区有限,长度和直径难以与受区相符,可遗留供区感觉障碍等缺点。因此,不少学者试图寻找非神经材料修复神经缺损。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一、发展过程 非神经材料桥接周围神经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Gluck(1880)和Vanlair(1882)最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壳聚糖与神经干细胞复合物修复成年SD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制作大鼠脊髓完全缺损模型 ,在形成的缺损中植入壳聚糖与神经干细胞复合物 (实验组 ) ,或只植入壳聚糖 (对照组 ) ,或不加任何材料 (空白组 ) ,术后 2、4、8周灌注取材 ,观察结果。结果 壳聚糖与神经干细胞复合物在植入SD大鼠脊髓完全缺损模型后 ,能桥接缺损两端脊髓 ;其内的神经干细胞能存活、迁移并分化成多种形态的神经组织细胞 ,并诱导神经轴突向复合材料内生长。结论 壳聚糖与神经干细胞复合物有可能桥接并修复大鼠脊髓完全缺损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翻转静脉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寻静脉翻转后对引导神经再生的影响,为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静脉段取出后,先将其内外翻转成一外膜在内,内膜在外的翻转静脉。然后再用此翻转静脉段桥接修复大鼠自体坐骨神经10mm缺损(IOVG)并与常规静脉桥接修复方法(CVG)进行对比研究。术后5个月,进行神经电生理及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与CVG相比,IOVG组再生神经纤维的数目、髓鞘厚度、纤维直径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提高。结论:翻转静脉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是一简单而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非神经移植材料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近年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尚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是其长度问题,我们采用中国本兔21只,随机分三组,每组7只14条神经,实验组采用静脉内填入两段0.3cm神经段桥接腓总神经4cm缺损。对照组用静脉直接桥接腓总神经4cm缺损。自体神经移植组将腓总神经切取4cm倒置后回植,术后经25周的观察发现实验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二者在肢体运动恢复,肌肉动作电位,神经传导速度及组织切片上的神经纤维及轴索的再生均极为相似。而用静脉直接桥接腓总神经缺损对照组失败。本实验初步表明长段静脉内填入神经段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和SD大鼠许旺细胞(Schwann cells)利用Transwell非接触式共培养时生长增殖特性和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规律.方法 取1月龄SD大鼠腹股沟处脂肪组织,按酶原消化法获取脂肪来源干细胞,同时取大鼠坐骨神经按改良植块法获取许旺细胞.取P3代脂肪来源干细胞分三组:A组使用ADSCs和许旺细胞构建Transwell非接触式共培养体系,B组利用β-巯基乙醇(BME)、丁酸酯羟基茴香醚(BHA)作为脂肪来源干细胞诱导因子使其向神经方向诱导,C组脂肪干细胞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细胞形态,观察脂肪来源干细胞代谢、轴突生长、免疫荧光染色情况,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脂肪来源干细胞部分分化为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B组诱导培养后,大多数存活的细胞也同样转变为类似于神经元的形态,A组突起长度(11.64±1.64)μm,B组突起长度 (13.03±1.3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生长代谢旺盛.A组B组诱导分化后的细胞N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16±9.35)%和(62.25±8.9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GFAP染色阴性.在细胞数量上,A组为(4.08±0.68)×107/L,C组(4.20±0.79)×107/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B组(3.23±0.37)×107/L(P<0.05).结论 许旺细胞能促进脂肪来源干细胞向神经方向分化,效果与使用β-BME加BHA试剂诱导的结果相近,并能有效防止脂肪来源干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雪旺细胞和组织工程材料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共移植后对大鼠损伤脊髓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数字法分为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移植组、神经干细胞/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绀和神经干细胞+雪旺细胞/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组.体外培养、鉴定胚胎脊髓源神经干细胞和雪旺细胞,制备和构建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细胞复合体并移植到大鼠脊髓T9半横断损伤部位,应用BBB行为评分和电生理技术在术后4、12周评价大鼠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应用透射电镜、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形态结构上观察轴突和髓鞘再生情况,以及神经干细胞在脊髓内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结果术后4、12周,细胞移植组的BBB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细胞移植组的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波幅较对照组都有所好转.术后12周移植材料正中横断面透射电镜可见新生的无髓及有髓神经纤维;脊髓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的神经十细胞呵以在宿主脊髓内存活、迁移并分化成神经元和少枝胶质细胞,未分化成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神经干细胞、雪旺细胞和组织工程材料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共移植可以促进半横断损伤的大鼠脊髓轴突再生,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雪旺细胞(SCs)在体外对脊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NSCs)生长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从胎鼠脊髓和出生24 h内的SD大鼠坐骨神经分离培养NSCs及SCs并鉴定.实验分成对照组:NSCs单独培养组;A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黼)与NSCs共培养组;B组:SCs与NSCs共培养组;C组:BDNF+SCs与NSC共培养组.观察NSCs的形态学变化,计数并测量细胞团的数量及直径.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样细胞的表达并计算其百分率及阳性细胞突起的平均长度.结果 来源于新生大鼠脊髓组织的NSCs能够表达NSCs的标志物神经巢蛋白(Nestin),NSCs可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72 h,A、B、C组细胞团的数量及细胞团的平均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传代培养3 d、7 d、14 d的NAP-2染色阳性神经元样细胞所占的百分率及阳性细胞突起平均长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鼠SCs在体外能够促进脊髓来源的NSCs生长并诱导其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cellline derivesneurotrophicfactor ,GDNF)基因对周围神经断伤后促进轴突再生及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体外获取的GDNF修饰的雪旺细胞结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管 (polyCDL lactide co glycolide ,PLGA)构建的神经移植复合体 ,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的缺损。 2 0只成年Wistar大鼠按桥接物的不同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5只。A组 :细胞外基质凝胶 PLGA管桥接组 ;B组 :雪旺细胞 细胞外基质凝胶 PLGA管桥接组 ;C组 :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 细胞外基质凝胶 PLGA管桥接组 ;D组 :自体神经桥接组。术后 12周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并进行再生神经的组织形态学观察以及计量学分析。结果 术后 12周 ,坐骨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轴突数、髓鞘的厚度、神经纤维的直径、神经组织面积的百分比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等 ,C组均优于A、B组 (P <0 .0 1) ,而与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雪旺细胞的转基因处理可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 ,而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NT-3-SCs)与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移植对大鼠因脊髓全横断而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的作用。方法将NT-3-SCs及LacZ报告基因修饰SCs(LacZ-SCs)与NSCs联合移植到全横断性脊髓损伤处,60d后在脊髓横断处尾侧注射荧光金(FG)进行逆行标记。第67天,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测大脑皮质体感区、红核及脊髓横断处头侧FG标记神经元;大脑皮质体感区、红核和脊髓背核内存活的神经元以及脊髓损伤处再生的轴突。结果大脑皮质体感区、红核及脊髓L1背核内存活的神经元由多到少依次为NT-3-SCs与NSCs联合组、LacZ—SCs与NSCs联合组和实验对照组。NT-3-SCs与NSCs联合组和LacZ—SCs与NSCs联合组的大脑皮质体感区、红核和脊髓横断处头侧有FG标记神经元;脊髓横断处及其附近组织有5-HT、CGRP和SP阳性神经纤维。结论NT-3-SCs与NSCs联合移植能够促进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神经元的存活以及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16.
雪旺氏细胞移植至大鼠中脑损伤区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雪旺氏细胞移植对电针损伤的大鼠中脑网状结构的修复作用。方法 新生大鼠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体外培养 ,5溴 脱氧尿嘧啶 (BrdU)标记后移植至电针损伤的大鼠中脑网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时间BrdU、生长相关蛋白 43 (GAP 43 )的表达及髓鞘染色观察新生的髓鞘。结果 雪旺氏细胞移植后 8个月仍可见BrdU阳性细胞 ,且细胞数增加 2 3 % ,并主要向损伤侧大脑皮层迁移 ;与对照组相比 ,移植后 1个月损伤的中脑神经元GAP 43的表达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在损伤的脑干区域可见新生的髓鞘。结论 雪旺氏细胞对损伤的中脑网状结构有促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FK506-壳聚糖膜片与培养的雪旺细胞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生长状况和纯度较好的第3代雪旺细胞,分别传代接种于含有FK506-壳聚糖膜片、单纯壳聚糖膜片的培养皿中培养,以盖玻片作为对照组.计算3组雪旺细胞倍增时间、雪旺细胞纯度;用MTT法比较不同膜片上雪旺细胞的生长活力,绘制生长曲线;S-100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雪旺细胞倍增时间对照组为5.9 d,单纯壳聚糖膜片及FK506-壳聚糖膜片组均为4.0 d;雪旺细胞纯度分别为80%、89%,93%;雪旺细胞增殖情况以FK506-壳聚糖组最佳,单纯壳聚糖组次之,对照组最差;各组雪旺细胞均呈S-100阳性,FK506-壳聚糖组与单纯壳聚糖组雪旺细胞排列呈典型的漩涡状或栅栏状.结论 FK506-壳聚糖膜片具有更显著的组织相容性与生物功能性,并保持了雪旺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