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运用透穴针法治疗疾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医学文献均有记载.早在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有:"救卒死尸厥方,爪切人中良久,又针人中至齿立起".此为针刺人中透龈交治疗卒中症的急救针法.又如元·王国瑞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所记载的玉龙歌曰:"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津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这是针刺丝竹空透率谷治疗偏头痛的针法.同时在<玉龙歌>中还记载了口眼歪斜和鹤膝风的透穴针法.曰:"口眼歪斜最可嗟,地仓妙穴透颊车;""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阴陵针透尤收效,红肿全消见异功."明·吴昆在<针方六集>中也有不少记载用透穴针法治病.这都说明透穴针法在临床应用上确有卓越的疗效.笔者据此,便注意这方面的研究,通过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对某些病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举四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药剂型改革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中药剂型生产的历史与现状 中药剂型历史渊源悠久,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中就有"汤剂始于伊尹"的记载;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较系统地记载了汤剂、栓剂、浸出制剂、丸剂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收载的药物制剂多达40余种,除现代的片剂、注射剂等一些新剂型外,其他剂型几乎齐备.  相似文献   

3.
急症,症势急暴,变化于瞬息之间,应争分夺秒救治。针灸治疗急症,历史悠久,早在标幽赋中记载:“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针灸大成》说:中风中暑不省人事,针“人中、百会、中冲、合谷”。这都说明针灸在治疗急症方面,颇为推崇,所以,急症针灸已经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表明,运用针灸治疗急症,疗效颇  相似文献   

4.
庄鼎 《中国针灸》2004,24(12):877-878
疼痛是各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情变化、预后、转归等都有密切关系.疼痛广泛存在于各种疾病过程中,历来就有"十病九痛"的说法.针灸治疗各种痛证是中医的一大优势,无论在古典医籍还是在现代著作中,都有许多关于针灸治疗各种疼痛的记载.在<内经>中所记载的180多个病证,大多数为各种痛证,其治疗方法又绝大多数是通过针灸治疗.后世医著中,针灸治病及针灸镇痛的内容,更是比比皆是.针灸治疗痛证具有快速、高效、经济、易行等特点,有丰富多彩的施治方法,为广大患者的医疗保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峰 《中医杂志》2005,46(3):174-175
盛燮荪(1934~),男,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擅长应用传统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肝病、胃病、妇科杂病和风湿病,在针刺手法、灸法和辨证取穴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和创新.善于运用毫针透穴、飞经走气等古典针法,取穴简要,补泻分明,疗效卓著.长期从事中医经典理论和针灸文献研究,先后完成"浙江古代针灸学术源流研究""浙江近代针灸学术研究"等省级课题.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王孟英医著精华>、<标幽赋浅释>、<校注经穴会宗>、<宋明浙江针灸>、<手穴疗法>、<浙江近代针灸学术经验集成>等专著.现任浙江省针灸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嘉兴市针灸学会会长,嘉兴市中医学会副会长,<浙江中医杂志>特约编委,<嘉兴医学>编委.  相似文献   

6.
针灸救治急症是中医最早应用于急救的疗法之一,在古代有很多的记载,早在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时期名医扁鹊用针刺及熨法取“百会”成功抢救了虢太子的“尸厥”。如此之类记载,不可胜数。因此挖掘和发展针灸在急症方面的应用,于当今有着更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新  朱雪琦  刘清泉 《北京中医药》2006,25(12):758-761
中药直肠给药属中医学外治法中导法的范畴,早在汉晋时代就用于临床.<伤寒论>中即有用蜜煎方、土瓜根方、大猪胆汁方灌肠治疗便秘的记载.其后历代医家亦有沿用和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医急诊学研究的深入,中药汤剂口服由于种种局限已不能满足急症治疗的需要,而中药直肠给药常作为一种简便实用的给药途径日益受到广泛重视.现就近年来中药直肠给药治疗内科危重症的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孙永明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1099-1100
本文论述<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运用大剂量单味中药治疗急危重症.书中载有山茱萸肉、山药、黄芪、桂枝等单味中药的急症应用,对将中医中药运用于急症急救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学的起源来看,中药外治远早于内治,我国现存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熏浴法、疮口清洗法的记载,用药有"谷酒"、"沃"、"娓"法,疮口外敷法有"傅"、"涂"、"封安",药物辅助疗法有灸熨等多种方法.<黄帝内经>中较详细地论述了中药外治的方法和内容,对中药外治法的治则等理论作了论述.我国第一部辨证论治专著<伤寒杂病论>记述了临床各科的外治法.后及各代,多有发挥,使中药外治这一分支学科体系更加成熟与完善.现在,中药外治法因为简、便、廉、效、易学易用,容易推广,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而乐于被患者接受.目前中药外治法治疗的急症、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科疾病多达500余种[1],同时中药外治的机制探讨也引起了业界人士的重视.现就影响中药外治疗效的因素作一初浅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近年来,针灸先后进入美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型医院急诊体系中,而作为针灸发源地,国内无论是中医院或是西医院的急诊科,都鲜有针灸的身影。本文整理并总结以针灸为主治疗急症的文献记载,以此了解针灸疗法在急诊科室治疗急症的应用情况。方法本文从针灸治疗急症的起源、发展和适应证探讨在中国急诊科应用针灸的可行性,并提出针灸进入急诊科的困难及应对措施。结论针灸治疗急症其疗效经过数千年临床考验,在急诊科运用针灸治疗急症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腧穴中经穴、经外奇穴均有相应的名称,每个名称包含有特定的意义,其中有些是一穴多名,这时规定除一个作为正名外,其余则为该穴的别名.根据文献记载,从<黄帝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开始形成腧穴别名的概念,它在遇到一穴多名时,则谓"××(穴),一名××",以示区分.统计表明,书中记载的349个经穴中,114个有腧穴别名.后来的针灸文献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地补充了腧穴别名.以近年出版、收集腧穴别名较全的<针灸腧穴学>为例,在361个经穴中,223个带别名,含别名的腧穴数及腧穴别名总数均远远超过<甲乙>(其中有些经穴,<甲乙>本有别名,后又补充一些别名;有些经穴,<甲乙>本无别名,系后来增加),这给针灸的学习、交流带来诸多不便.那么这些增加的腧穴别名是否合理、有意义,笔者持怀疑态度,并尝试着做这方面的整理、研究,限于篇幅,本文略择其一,仅从文字校勘角度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冲气上逆证"是冲脉之气上逆引起的一类病症,在临床较为常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一些关于本证的散在记载,此后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挥,尤其是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详细论证了"冲气上逆证"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使"冲气上逆证"理论趋于完善.但是其治疗仅限于药物,并未涉及针灸治疗.考虑到本证属于冲脉为病,因此,笔者近年来在临床采用经络辨证的思路,选取公孙、气冲等穴位,运用针灸来治疗本病,收到了显著的疗效.本文就冲气上逆证的病因、病机、辨证、针灸治疗等方面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和探讨,祈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3.
阿是穴是针灸学科中一类特殊的腧穴.早在<内经>时代即记载有该类穴位的性质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1)痛点.<灵枢·经筋>:"以痛为腧".临床以痛点为穴进行治疗.2)舒适感.<灵枢·癫狂>:"取之下胸二胁咳而动手者,与背俞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临床以可以减缓症状的点为穴进行治疗.3)热感.<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背俞之脉……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临床以出现特殊热感的点为穴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窦默医著内容与版本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据<元史@窦默传>、<针经指南>朱良能序、<针灸四书>窦桂芳序、<针灸指南>中"流注八穴"、"流注指要赋"序、罗天益撰<卫生宝鉴>卷二十"针经门"及<普济方>、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记载知,窦默(1196~1280),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广平肥乡(今河北肥乡)人.  相似文献   

15.
潘星星  何扬子 《陕西中医》2010,31(3):361-362
针灸治疗急症,在我国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针灸在急症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春秋战国到清代时期的医籍和针灸专著中都有相关记载,且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如《灵枢》:“厥心痛,痛如锥刺其心……取之然谷,太溪。”《伤寒杂病论》也有针灸治疗急症的记载,如“阳明疾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刺期门”。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内科急症.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先例。扁鹊用石针治愈虢国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治愈曹操的头风病。这都在我国医史中传为佳话。建国以来,据资料报告在针灸临床治疗的388种适应症中有60余种是急症。针灸治疗急症的良好效果,已成为我国急救医学的突出特色之一。笔者在临床应用针灸治疗急症每每收效良好,兹介绍二种急症的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7.
在现存医籍中,<针灸甲乙经>最早记载了禁针穴,禁针穴的提出是有形态学依据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针灸甲乙经>记载的绝大多数禁针穴,其周围有重要脏器、血管、神经,若针刺损伤它们会致意外事故的发生.由于禁针穴与局部解剖结构关系密切,故针灸工作者只要熟悉禁针穴局部解剖结构,正确掌握针刺深度、方向和角度,绝大多数禁针穴是可针刺的.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基因有关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西医治疗糖尿病虽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但停药后易出现反复.因此应用中药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世界医学史上对糖尿病的记载,以我国为最早.内经<灵枢·五变篇>曰: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瘴,"<素问·奇病论篇>曰: "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篇>又称: "怒则气逆,胸中蓄积,气血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瘴."<古今录验方>:"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消渴病也."  相似文献   

19.
针灸作为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治疗范围广、收效快,而且简便验廉,尤其对急症的抢救远非药物所能比。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急症针灸最佳腧穴的选用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对其选穴规律、治疗机理等作以探析。一、清神甦厥督脉取,人中素髎百会奇;急症针灸最佳穴,生命危难莫迟疑。人中、素髎、百会穴皆为督脉经腧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是  相似文献   

20.
《小品方》急症诊治特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品方>为南朝东晋陈延之所著的一部著名的经验方书,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小品方>共十二卷,涉及内外妇儿、金疮急救、药物针灸等诸方面内容.其中陈延之对中医急症的治疗进行了精辟论述,内容涵盖内科急症的溺水、窒息、缢死、中喝诸物哽咽及某些重症的抢救及治疗和外科急症的金兽虫伤、跌打烧伤的处理[1].本文对其中急症内容略作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